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the ELF Network in Yunnan and Electromagnetic Precursory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Yangbi MS5.1 Earthquake on March 27,2017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Ping Zhao Guoze +5 位作者 Tang Ji Liu Feng Sun Weihuai Han Bing Wang Lifeng Zhang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2期254-264,共11页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yout of the Yunnan seismic ELF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network,site selection,ELF electromagnetic instrument system,data processing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u...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yout of the Yunnan seismic ELF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network,site selection,ELF electromagnetic instrument system,data processing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ELF electromagnetic wave technique to monitor and predict earthquakes are expounded. The long term monitoring of EL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s carried out in the Yunnan earthquake prone area,and at the same time,the changes in electrical parameters and spati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the regional crustal medium structure are monitored. The functions such as automatic,quasi real time, remote monitoring, network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specialization, data service,data sharing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ELF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data have been realized.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deep electromagnetic precursory information of the earthquakes,service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seismicity of Yunnan in the trial run period of the project,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extreme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of the Yunnan earthquake in recent years are given. The electromagnetic precursor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effects of the Yangbi earthquake are recorded. In the 3-month period before the earthquake,the power spectrum of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and the impedance phase in the observed signals are all abnormal,an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ime. The maximum value is reached 2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and an earthquake occurs when the change is restored to nor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F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network EARTHQUAKE precursor Abnormal YUNNAN
下载PDF
Rediscussion on the seismic regime network
2
作者 王泽皋 孙佩卿 +3 位作者 高景春 李淑莲 张雪 郭妍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3期369-377,共9页
On the basis of the past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n the windows and belts of seismic regime, the seismic regime network which has been supposed and proved in the past is set up by using the monthly frequency data of ... On the basis of the past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n the windows and belts of seismic regime, the seismic regime network which has been supposed and proved in the past is set up by using the monthly frequency data of small earthquakes from 1970 to 1991 over the whole country. Through checking its function in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ursor information is not an isolate window or belt, but a broad precursor information field before the Ms≥7. 0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its nearby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windows and belts in the field, synchronism and generality of initial time and place of prediction, the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of activity time periods of group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detail method of correspondence of groups are proposed. After restrict mathematical test, 10 prediction methods for references are set forth, in which two best methods are select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whole case prediction in one to three years. Some rela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gime network seismic precursor information field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period of activity time
下载PDF
地形变测量中光纤传感新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涛 廖成旺 +2 位作者 丁炜 王浩 陈卫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干涉和光纤光栅组合传感思路,利用光纤光栅的Bragg波长绝对测量和光纤干涉方法高精度相对测量的特点,将光纤传感应用于高精度地形变测量中的新方法。该传感系统有抗干扰能力强、耐腐蚀、防潮湿、无零点漂移、无须标定... 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干涉和光纤光栅组合传感思路,利用光纤光栅的Bragg波长绝对测量和光纤干涉方法高精度相对测量的特点,将光纤传感应用于高精度地形变测量中的新方法。该传感系统有抗干扰能力强、耐腐蚀、防潮湿、无零点漂移、无须标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干涉 光纤光栅 地形变观测 地震前兆台网 传感器
下载PDF
GPS掩星技术和电离层反演 被引量:27
4
作者 周义炎 吴云 +1 位作者 乔学军 张训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
系统地介绍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组成和一些关键技术;论述了利用GPS掩星数据进行电离层反演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流程,并结合GPS/MET和CHAMP卫星的实测资料,计算了电子密度剖面,与用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表明,GPS... 系统地介绍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组成和一些关键技术;论述了利用GPS掩星数据进行电离层反演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流程,并结合GPS/MET和CHAMP卫星的实测资料,计算了电子密度剖面,与用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表明,GPS掩星电离层观测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大等特点;最后讨论了GPS掩星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机理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 电离层 反演法 电子密度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汶川地震期间天津地震前兆台网运行与管理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建国 王伟 +5 位作者 贺同江 姚会琴 郭巍 董洪军 吴强 栗连弟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6-100,共5页
汶川地震发生后,天津市地震局迅速进入应急体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汶川地震期间天津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监控、数据管理、台站综合评比、数据服务、总结评估等项工作,以无私奉... 汶川地震发生后,天津市地震局迅速进入应急体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汶川地震期间天津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监控、数据管理、台站综合评比、数据服务、总结评估等项工作,以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前兆台网 运行管理
下载PDF
张家口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佳 王长江 +2 位作者 秦占梅 张彦清 康有明 《华北地震科学》 2003年第3期52-58,共7页
介绍了张家口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构成、连接、数据的流程等。台网中心的投入运行,使前兆信息监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高采样率带来的地球物理、化学场的高频变化信息,为地震短临跟踪预报和开发新的地学科研思路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数字化 地震前兆台网 技术系统 地震短临跟踪预报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各类前兆手段地震监测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富春 方炜 +1 位作者 潘存英 李瑞华 《华南地震》 2007年第2期11-17,共7页
利用1988~2005年18年间全国会商会所提出的各类定点前兆异常,研究其与下一年(1989~2006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从414次地震资料的统计中得出,除地下水位和地磁外,其它5种前兆观测手段在有震区的异常比均低于无震区或全大陆的异常比,... 利用1988~2005年18年间全国会商会所提出的各类定点前兆异常,研究其与下一年(1989~2006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从414次地震资料的统计中得出,除地下水位和地磁外,其它5种前兆观测手段在有震区的异常比均低于无震区或全大陆的异常比,但各手段综合异常比在有震区要高于无震区。遵照"地震监测能力好的前兆手段,在其监测范围内,有震时应有较高的异常比,无震时应有较低的异常比"的原则,我们认为地磁和地下水位是比较好的前兆观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网 前兆手段 评价 异常比 地磁 水位
下载PDF
我国地热前兆观测台网的现状及对汶川地震的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刚 马文娟 +1 位作者 王军 何案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2,共5页
介绍了我国地热前兆观测台网的现状及分布特点,着重对仪器的运行率及影响因素、井孔观测环境、数据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收集整理了277个地热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发现在汶川MS8.0地震中,有134个台站具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现象。最后对... 介绍了我国地热前兆观测台网的现状及分布特点,着重对仪器的运行率及影响因素、井孔观测环境、数据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收集整理了277个地热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发现在汶川MS8.0地震中,有134个台站具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现象。最后对典型的震前地热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前兆 台网分布 汶川地震 同震响应
下载PDF
利用甘肃地震台网记录的sP前驱波研究汤加—斐济俯冲带“410”间断面深度 被引量:4
9
作者 秦满忠 张元生 +1 位作者 刘旭宙 李顺成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首先利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记录的汤加—斐济俯冲带深震震相sP,使用倾斜叠加方法有效提取sP在近源区"410"速度间断面底界面反射的弱前驱波s410P;其次基于CRUST1.0修正的IASP91模型,通过震相sP与... 本文首先利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记录的汤加—斐济俯冲带深震震相sP,使用倾斜叠加方法有效提取sP在近源区"410"速度间断面底界面反射的弱前驱波s410P;其次基于CRUST1.0修正的IASP91模型,通过震相sP与其前驱波s410P的到时差对比,给出了汤加—斐济俯冲带"410"速度间断面底部反射点的深度约为398.5km,抬升约11.5km,这与俯冲带与近源区"410"间断面的相互作用有关;最后得到了该区域新的地震波速度模型IASP91_Tonga.本文结果将对更好地认识该俯冲带的复杂结构、正确理解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震相 前驱波s410P 间断面 俯冲带 甘肃数字测震台网 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
下载PDF
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前兆仪器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秀英 周振安 丁晗 《华北地震科学》 2005年第4期26-30,共5页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结合最新通讯技术,“十.五”前兆总体设计中提出了“IP到仪器”。本文探讨了在地震前兆仪器中实现网络通讯协议后,前兆仪器作为独立的网络节点,其工作方式和数据流向。仪器作为多种服务并存的中心,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前兆仪器的监控。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前兆仪器带来了很多益处,弥补了存在的问题,为前兆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通讯 地震前兆仪器 服务
下载PDF
陕西地震前兆台网ZD9A-Ⅱ地电场仪故障及排除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凤 潘存英 +1 位作者 韩晓飞 马世虎 《高原地震》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通过对陕西地震前兆台网4个地震台的ZD9A-Ⅱ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该仪器的各项工作指标、观测记录的数据甄别出异常变化形态,找出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故障现象,分析发生仪器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有关的电路及故障... 通过对陕西地震前兆台网4个地震台的ZD9A-Ⅱ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该仪器的各项工作指标、观测记录的数据甄别出异常变化形态,找出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故障现象,分析发生仪器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有关的电路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实例对这些故障的检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检修方法、步骤及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9A-Ⅱ地电场仪 运行状况 数据变化 仪器故障 陕西地震前兆台网
下载PDF
江苏省数字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志生 杨从杰 +1 位作者 梅卫萍 张秀霞 《华南地震》 2003年第2期1-12,共12页
在对江苏数字前兆观测资料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干扰及其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描述,发现地电阻率观测值在远大震前的前驱波变化、自流热水井水位与地热同震效应的同步变化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FHD磁力仪分量观测转向差的长期漂移,... 在对江苏数字前兆观测资料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干扰及其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描述,发现地电阻率观测值在远大震前的前驱波变化、自流热水井水位与地热同震效应的同步变化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FHD磁力仪分量观测转向差的长期漂移,可避免今后应用该仪器观测资料时出现缪误。另外,苏16井井口脱气装置的改造对今后数字水化学观测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数字化地震台网 前兆观测资料 干扰分析 地电阻率观测值 前驱波 自流热水井水位 地热同震效应 井口脱气装置
下载PDF
基于MapSIS的地震地球物理台网事件可视化平台建设
13
作者 陈晓琳 李盛乐 樊俊屹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3-990,共8页
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是反映前兆台网数据变化信息的重要部分,可为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地震分析预报会商、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这些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事件数据记录,研制了基于MapSIS的地球物理台网事件可视化平台... 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是反映前兆台网数据变化信息的重要部分,可为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地震分析预报会商、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这些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事件数据记录,研制了基于MapSIS的地球物理台网事件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事件记录的人工交互分析、自动统计分析,基于震情自动触发的专题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具有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的优点。该平台现已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地震分析预报会商中部署使用,可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台网 事件记录 自动产出 MapSIS
下载PDF
我国的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建设 被引量:3
14
作者 成小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年第5期70-79,共10页
介绍了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中有关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建设的一些情况,包括卫星通信分中心, 计算机网络中心, 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 地震前兆数据分中心, 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分中心及防震减灾指挥分中心的建设情况。... 介绍了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中有关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建设的一些情况,包括卫星通信分中心, 计算机网络中心, 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 地震前兆数据分中心, 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分中心及防震减灾指挥分中心的建设情况。对于这些分属不同“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 采取统一规划和设计, 集中建设和实施, 以保证系统能协同一致地完成地震应急响应和减灾的相关工作。通过实施这一建设项目, 将使我国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迈向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响应 地震台网 地震前兆 GPS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建设科学、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提高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能力——试论当前地震监测台网的三大弊病与三点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成民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5期115-116,共2页
地震预报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存在的主要弊病,给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前兆 台网 建议
下载PDF
地热对汶川8.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刚 王军 +1 位作者 何案华 秦久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42,共5页
用收集到的全国277个地热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热信息对汶川Ms8.0地震的响应,发现有134个台站存在同震响应和震后调整现象,其同震响应与震后调整按形态分为4种类型:渐变型、阶变恢复型、脉冲型和振荡型,分析还发现地热震后调整... 用收集到的全国277个地热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热信息对汶川Ms8.0地震的响应,发现有134个台站存在同震响应和震后调整现象,其同震响应与震后调整按形态分为4种类型:渐变型、阶变恢复型、脉冲型和振荡型,分析还发现地热震后调整中含有相对当地应力状态调整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台网 前兆观测 汶川地震 同震响应 震后调整
下载PDF
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技术改造概述
17
作者 卢群 殷为民 +2 位作者 刘淑芹 秦家林 金众范 《东北地震研究》 2002年第3期7-13,共7页
“九五”期间实施的《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技术改造项目》使辽宁省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由模拟到数字实现了质的飞跃。本文对项目的技术思路、实施情况。
关键词 辽宁 地震前兆台网 技术改造 观测环境 安装 调试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前兆台网映震能力的强化方案研究
18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2 位作者 张大维 梁华峰 唐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以首都圈地区现有前兆台网的映震能力评价为基础,提出了前兆台网强化的原则与方法。强化的原则是,以近期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捕捉源兆信息为目标,以捕捉短临异常信息为重点。强化的途径是,对现有布局作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布... 本文以首都圈地区现有前兆台网的映震能力评价为基础,提出了前兆台网强化的原则与方法。强化的原则是,以近期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捕捉源兆信息为目标,以捕捉短临异常信息为重点。强化的途径是,对现有布局作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布设电磁波与断层土壤气为主的前兆台网,建设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与构筑地震前兆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映震能力 强化 地震前兆
下载PDF
RBF神经网络在天山地震带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萍 曲延军 向元 《内陆地震》 201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运用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中国震例,通过对1976年以来新疆天山地震带MS≥4.7地震前异常参数研究分析,筛选出15个地震异常指标使其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经过31组样本集的训练和5组检验样本的检验,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地震震... 运用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中国震例,通过对1976年以来新疆天山地震带MS≥4.7地震前异常参数研究分析,筛选出15个地震异常指标使其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经过31组样本集的训练和5组检验样本的检验,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地震震级预测模型,通过对实际震例的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天山地震带 前兆异常
下载PDF
数字前兆遥测台网数据库及数据处理系统
20
作者 李谊瑞 彭涛 +1 位作者 蒋春花 冯录刚 《四川地震》 1995年第4期37-43,共7页
本文介绍了数字前兆遥测台网中心数据库及数据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实现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着重介绍了该系统软件结构、工作流程、软件设计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关键词 地震前兆 数据库 遥测台 地震数据 数据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