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及其应用效果分析——以川东石炭系气田为例
1
作者 梁顺军 徐敏 +7 位作者 郭海洋 陆林超 王征 李金枝 赵振伟 朱中华 游李伟 王兰英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32-45,共14页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关系钻探获气成功率。目前,石炭系潜伏背斜天然气勘探开发已进行到深入挖潜阶段,但仍有一些潜伏背斜地震成果不落实,井—震深度误差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依据地震剖面、地面地质、钻测井资料,建立精细潜伏背斜模式,划分为4大类、7亚类及30个小型,并对4大类潜伏背斜勘探开发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基于新建潜伏背斜模式,在3方面得到应用:①基于潜伏背斜模式,进行模型正演和反演,有利于分析复杂波长、时间域构造畸变现象及高点偏移规律;②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时深转换及叠前深偏速度模型,提高深度域构造形态的可靠性;③基于潜伏背斜模式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基本反射特征,从而判定陡潜背斜的基本类型和形态,避免深度域里造成“假潜伏背斜”。川东地区新的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将在石炭系气藏深入挖潜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潜伏背斜 精细建模 地震成果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布桑加水电站坝址探洞地震波CT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晟 王杰 +1 位作者 刘康和 阎建维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满足布桑加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对地质条件的基本要求(即坝基岩体完整均一、强度高、地质构造简单等),需要研究坝址区基础岩体质量状况,并探查岩体内部是否存在地质缺陷,利用坝址区两坝肩已开挖探洞实施洞间岩体地震波CT测试,获得测... 为满足布桑加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对地质条件的基本要求(即坝基岩体完整均一、强度高、地质构造简单等),需要研究坝址区基础岩体质量状况,并探查岩体内部是否存在地质缺陷,利用坝址区两坝肩已开挖探洞实施洞间岩体地震波CT测试,获得测试区域工程岩体的波速分布规律。依据地震波CT成像波速分布变化特点判定坝址工程岩体结构特征、工程岩体质量以及地质构造、软弱岩带等地质缺陷的空间分布等,揭示了坝址区工程岩体的基本地质条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勘察测试的目的,为大坝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基础岩体质量 探洞 地震波CT技术 成果分析
下载PDF
常用模拟地震检波器接收效果对比
3
作者 成新选 白玉山 +2 位作者 王博 王春丽 邓久奇 《物探装备》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自从地震勘探技术问世以来,地震检波器的接收效果就始终是行业内技术人员持续关注的技术问题。客观、全面、准确评价检波器的接收效果是地震勘探项目设备选型的基础,也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行业内常见的一些模拟... 自从地震勘探技术问世以来,地震检波器的接收效果就始终是行业内技术人员持续关注的技术问题。客观、全面、准确评价检波器的接收效果是地震勘探项目设备选型的基础,也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行业内常见的一些模拟检波器芯体在同源激励条件下的响应情况进行了幅值、相位和频谱等方面的对比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地震检波器 三芯检波器 接收效果
下载PDF
Deep scientific drilling results from Koyna and Killari earthquake regions reveal why Indian shield lithosphere is unusual, thin and warm 被引量:1
4
作者 O.P.Pandey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51-858,共8页
The nature of crustal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evolution of the Archean shields as well as their subsequent deformation due to recent plate motions and sustained intraplate geodynamic activity, has been a subject of co... The nature of crustal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evolution of the Archean shields as well as their subsequent deformation due to recent plate motions and sustained intraplate geodynamic activity, has been a subject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view of this, about three decades ago, a new idea was put forward suggesting that out of all shield terrains, the Indian shield has an extremely thin lithosphere(w100 km,compared to 250e350 km, elsewhere), apart from being warm, non-rigid, sheared and deformed. As expected, it met with scepticism by heat flow and the emerging seismic tomographic study groups, who on the contrary suggested that the Indian shield has a cool crust, besides a coherent and thick lithosphere(as much as 300e400 km) like any other shield. However, recently obtained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findings from deep scientific drillings in 1993 Killari(M w: 6.3) and 1967 Koyna(M w: 6.3)earthquake zones, as well as newly acquired geophysical data over other parts of Indian shield terrain,have provided a totally new insight to this debate. Beneath Killari, the basement was found consisting of high density, high velocity mid crustal amphibolite to granulite facies rocks due to exhumation of the deeper crustal layers and sustained granitic upper crustal erosion. Similar type of basement appears to be present in Koyna region too,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nsiderably high upper crustal temperatures.Since, such type of crust is depleted in radiogenic elements, it resulted into lowering of heat flow at the surface, increase in heat flow contribution from the mantle, and upwarping of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 Consequently, the Indian shield lithosphere has become unusually thin and warm.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of an integrated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approach in order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deep crust-mantle thermal regime in continent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lithosphere Killari seismic zone Deep drilling results Mafic crust GEODYNAMICS Heat flow
下载PDF
The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ismic Activity 被引量:1
5
作者 WangHui ZhangGuomin +1 位作者 WuYun MaHongsh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4年第1期54-66,共13页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s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both the method of the DDA on a spherical surface and the GPS survey results observed from 1991 to 2001 are used...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s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both the method of the DDA on a spherical surface and the GPS survey results observed from 1991 to 2001 are used), the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of each active tectonic block a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are different,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the same active tectonic block region are coherent. Then, the relative velocities of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s’ boundary zon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crustal motion and strong seismic activities is discussed. Earthquakes ( M S≥7 0)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since 1988 all occurred on boundary zone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with high slipping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活动变形 GPS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重力监测数据变化与2018年吉林松原M_(S) 5.7地震的对应关系
6
作者 李俊秋 周晨 +2 位作者 张雁翔 赵建通 张思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22-127,共6页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_(S) 5.7地震,黑龙江省牡丹江和漠河地震台重力仪均记录到此次地震事件,基于所记录面波的初动方向、同震响应延迟时间、最大震幅以及同震持续时间,分析2个监测站重力监测数据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_(S) 5.7地震,黑龙江省牡丹江和漠河地震台重力仪均记录到此次地震事件,基于所记录面波的初动方向、同震响应延迟时间、最大震幅以及同震持续时间,分析2个监测站重力监测数据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漠河地震台因震中距较远,同震响应延迟时间较长、最大震幅较小。以牡丹江地震台重力数据为例,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重力固体潮进行仪器零漂改正和气压改正,结果发现,该台重力固体潮非潮汐大幅变化可能与仪器灵敏度下降有一定关系,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响应 重力观测结果 固体潮 非潮汐变化
下载PDF
地震勘探中特殊震源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殿栋 谭绍泉 +2 位作者 张庆淮 吕公河 徐锦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9,共7页
本文基于球腔震源的纵波位移方程、激发子波的振幅及频率与药量的关系等理论,总结了纵波质点位移与药量成正 比、振幅谱均方根值与空穴半径的3/2次方成正比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垂直延迟叠加震源、聚能弹震源和爆炸地震锤震... 本文基于球腔震源的纵波位移方程、激发子波的振幅及频率与药量的关系等理论,总结了纵波质点位移与药量成正 比、振幅谱均方根值与空穴半径的3/2次方成正比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垂直延迟叠加震源、聚能弹震源和爆炸地震锤震源。垂直延迟叠加震源通过控制装药方式和控制炸药爆炸速度来达到与围岩的最佳匹配,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激发的能量,激发出高频成分丰富、频 带宽、高频能量高的地震信号。聚能弹震源采用定向聚能的原理,使激发的能量集中向下, 减少了对地面的冲击。爆炸地震锤震源由爆炸射流抛射锤头撞击地层,激发的地震波具有较 高的 频率,同时弥补了聚能弹震源能量利用率不高的缺点。这三种震源可适用于各种地表条件和 地质任务的勘探,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激发震源 研制 应用 球腔震源 纵波位移方程
下载PDF
STRATA反演技术及其在YK地区解释砂体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曼如 杨斌 +3 位作者 黄小琼 姜自然 杨强 孟昱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49-654,575,共6页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是国内、外油气储层预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YK三维工区目的层砂体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运用STRATA反演技术对其进行砂体预测。这里论述了STRA-TA反演的基本原理,实现流程,关键环节,以及在实际工区的运用。通过对...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是国内、外油气储层预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YK三维工区目的层砂体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运用STRATA反演技术对其进行砂体预测。这里论述了STRA-TA反演的基本原理,实现流程,关键环节,以及在实际工区的运用。通过对反演结果的分析,明确了砂体的空间分布范围以及砂体的厚度,并做出了砂体视厚度平面分布图,对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A反演 合成记录 初始模型 波阻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变形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辉 张国民 +1 位作者 吴云 马宏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本文在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球面上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和近 10年来的GPS测量结果 ,对整个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各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中国大陆东西部各活动地块的... 本文在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球面上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和近 10年来的GPS测量结果 ,对整个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各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中国大陆东西部各活动地块的运动速率和应变率相差较大 ,但位于同一个地块区的各个活动地块之间的运动和变形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文中还计算了活动地块边界带之间的相对运动 ,讨论了现今地壳运动和强震活动的关系。发现 1988年以来 ,中国陆区的 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GPS测量所给出最大剪切应变率差异大的活动地块的边界带和现今滑动速率大的活动地块的边界断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非连续变形分析 GPS测量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强反射层屏蔽下薄煤层三维地震勘探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远 张清华 +1 位作者 陈昌武 张冬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中 ,主采煤层 (13- 1煤层 )地震反射波很强 ,对下部煤层 (薄且不稳定 )构成强屏蔽 ,几乎得不到反射波。通过分析研究 ,采取新的技术方法 ,解决了困惑多年薄煤层地震探测的难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关键词 薄煤层 三维地震勘探 地质效果 地质构造 厚度预测 强反射层屏蔽 强反射波
下载PDF
基于南黄海区域地质调查的地震关键技术和成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3 位作者 林年添 曾天玖 张异彪 童思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26,共8页
以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调查为目标,开展采集、处理技术方法攻关和海上试验等工作,形成了大容量多层震源、长缆深沉放多道地震采集技术和基于长排列、低信噪比的资料成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获得了深部地层的有效反射... 以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调查为目标,开展采集、处理技术方法攻关和海上试验等工作,形成了大容量多层震源、长缆深沉放多道地震采集技术和基于长排列、低信噪比的资料成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获得了深部地层的有效反射;得出了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面积大,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发育,千里岩隆起区是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碰触接触带等新认识,对南黄海区域地质与油气资源前景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地震勘探 关键技术 南黄海
下载PDF
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在陆相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2
作者 黄捍东 张如伟 魏世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6-390,共5页
对于陆相沉积的薄砂岩储层,其地震储层预测的可信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以测井、地质信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有效的地震波振幅、相位和频率信息,对胜利油田孤岛南区馆陶组薄... 对于陆相沉积的薄砂岩储层,其地震储层预测的可信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以测井、地质信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有效的地震波振幅、相位和频率信息,对胜利油田孤岛南区馆陶组薄砂岩储层进行了钻前预测。对26口新钻井的统计结果表明,预测与实钻吻合。这表明该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薄砂层 储层预测 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 地震数据 测井资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陕西测震台网地震速报结果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平 狄秀玲 +2 位作者 关昕 古云鹤 赵韬 《内陆地震》 2014年第1期57-62,共6页
陕西省"十五"数字测震台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速报能力,并成功地经受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考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后至5月31日,陕西测震台网速报地震669个,... 陕西省"十五"数字测震台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速报能力,并成功地经受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考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后至5月31日,陕西测震台网速报地震669个,其中在地震速报规定范围内速报5级以上地震11个。在应对2009年11月5日陕西高陵4.4级地震(Ⅰ类速报地震)和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Ⅲ类速报地震)及余震序列时,两个主震各种速报参数偏差全部符合地震速报规定对相应类别地震速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测震台网 地震速报 结果评估 监测能力
下载PDF
诺门罕盆地找煤工作中二维地震技术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建国 孙少伟 +1 位作者 徐发 王应林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9期46-49,共4页
海拉尔-二连晚中生代聚煤盆地以断陷型为主,发育巨厚煤层。诺门罕盆地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盆地,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属全掩盖式含煤盆地。根据该盆地的地质实际情况,煤田勘查工作采用了"地震先行、钻探验证、多种手段、综... 海拉尔-二连晚中生代聚煤盆地以断陷型为主,发育巨厚煤层。诺门罕盆地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盆地,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属全掩盖式含煤盆地。根据该盆地的地质实际情况,煤田勘查工作采用了"地震先行、钻探验证、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技术路线,利用二维地震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该盆地的几个地质问题:如通过地震时间剖面认识到该含煤盆地煤层与基底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特征,盆地中央厚,边缘薄甚至尖灭;成煤同期断裂构造不但控制了基底形态,对煤层的形成与展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及反演剖面,对盆地边缘的基底隆起与煤层尖灭点、分叉点进行了解释,经5个钻孔验证,符合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震 含煤盆地 断裂构造 地震时间剖面 地震成果立体图 诺门罕盆地
下载PDF
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效果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刁瑞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1-387,共7页
薄互层油气藏、岩性与隐蔽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对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方法及效果保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过程中,重点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地震分辨率方面,缺少系统全面的提高分辨率效果定量评... 薄互层油气藏、岩性与隐蔽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对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方法及效果保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过程中,重点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地震分辨率方面,缺少系统全面的提高分辨率效果定量评价分析方法及软件。针对提高地震分辨率质量监控的迫切需求,开展了提高地震分辨率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发,从而高效优选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流程和参数,全面可靠的监控提高分辨率处理流程,实现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效果定量评价分析,从而获取最佳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效果定量评价方法在新疆车排子地区沙湾组薄层油藏进行了推广应用,对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进行了全流程的效果定量评价分析,解决了常规处理参数试验繁琐的难题,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后薄层砂体识别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分辨率 效果评价 软件系统 保真性
下载PDF
Geoframe解释系统工区备份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猛 贾立辉 +3 位作者 杨澎涛 刘峰 范永合 湛林福 《油气地球物理》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解释工区中存有大量数据成果,完善的工区备份技术对整个系统和用户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数据备份策略、在线备份、定时备份等技术的分析研究,提高Geoframe解释系统工区数据备份能力,有效保证解释数据安全。
关键词 Geoframe解释系统 地震成果工区 备份策略 在线备份 定时备份
下载PDF
城市地下断裂构造可控震源地震勘探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美青 胡泽安 +2 位作者 李建宁 周会鹏 胡雄武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65-572,共8页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断裂构造是引起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探查断层的位置、规模及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法已逐渐应用到城市地下空间异常地质构造地探查,但城市地表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噪音大,硬质路面检...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断裂构造是引起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探查断层的位置、规模及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法已逐渐应用到城市地下空间异常地质构造地探查,但城市地表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噪音大,硬质路面检波器耦合较差,传统锤击震源能量弱、衰减快、信噪比低,勘探精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这里以某城市勘探区探查地下断裂构造为例,利用可控震源激发,从能量、信噪比、频率等方面对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确定适合该区可控震源施工参数,提高了地震时间剖面的分辨率和探查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探查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城市震探 可控震源 施工参数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在汶川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宇翔 罗词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第5期142-146,共5页
介绍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及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该台网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速报、震型判定、余震预测和地震烈度划分、抗震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防震减灾相关问题。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震监测 成果应用 探讨
下载PDF
槽波地震与无线电波透视探测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国胜 史心全 +1 位作者 曹赵飞 崔焕玉 《煤炭与化工》 CAS 2013年第6期59-61,共3页
无线电波透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成熟、可靠的物探手段,而槽波地震勘探技术还没有在煤矿广泛推广和应用。通过对淮南矿区槽波地震探测成果与无线电波透视探测成果对比分析,验证槽波地震探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槽波地震探测圈定的异常... 无线电波透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成熟、可靠的物探手段,而槽波地震勘探技术还没有在煤矿广泛推广和应用。通过对淮南矿区槽波地震探测成果与无线电波透视探测成果对比分析,验证槽波地震探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槽波地震探测圈定的异常与无线电波透视探测圈定的异常基本吻合,异常范围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地震 无线电波透视 探测成果 可靠性
下载PDF
框架柱试验结果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子雄 刘阳 杨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结果和恢复力模型,对国际上较常用的3个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3个不同轴压比框架柱试件基于不同震害指数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所选用震害指数模型在评估钢筋混凝土构件破坏状态方面存在的优缺... 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结果和恢复力模型,对国际上较常用的3个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3个不同轴压比框架柱试件基于不同震害指数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所选用震害指数模型在评估钢筋混凝土构件破坏状态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提出震害指数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指数 框架柱 试验结果 累积损伤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