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ustal Strain Rate and Seismicity:Detect the Source-Field Relation from the Crustal Strain Field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Guomin, Li Li, and Shi Yaolin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CSB, Beijing 100036, China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9年第4期3-15,共13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in cumulative rate (i.e., the crustal strain rate, or CSR in short) and seismic activity is analyzed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risky regions for strong shocks within recent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in cumulative rate (i.e., the crustal strain rate, or CSR in short) and seismic activity is analyzed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risky regions for strong shocks within recent years by the recorded crustal strain field. Seismic activity, especially the recurrence period,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reas. Ding Guoyu (1984) pointed out that, for different seismic regions,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currence period of strong earthquake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ir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and the tectonic conditions.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risky regions for strong shocks from the gradient of vertical strain rates observed in a geodetic survey is preliminarily tested with the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useful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seismicity in a specific region is studied with strain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AL strain strain rate seismicITY source-field RELATION
下载PDF
泸定M S6.8地震震前变形特征及鲜水河断裂南东段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申星 梁洪宝 宋成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和近10 a该断裂带上发生的中小震群展布特征,利用GNSS观测数据给出2022年泸定M S6.8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区域的速度场、应变率场,识别此次地震震前的变形特征。GNSS速度场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 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和近10 a该断裂带上发生的中小震群展布特征,利用GNSS观测数据给出2022年泸定M S6.8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区域的速度场、应变率场,识别此次地震震前的变形特征。GNSS速度场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走滑速率约为10 mm/a,区域整体运动为ES向,与断裂构造运动具有一致性;应变率场结果显示,发震断裂仍存在较强的剪切应变积累,汶川特大地震后随着应变能不断释放,龙门山断裂带的卸载作用间接影响鲜水河断裂带的南东段,该断裂长期处于应变积累高值的过渡区,现今仍具有较高的断层闭锁状态,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和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应变率场
下载PDF
自然正交函数方法在强震预测中应用
3
作者 罗国富 马禾青 +1 位作者 杨明芝 丁风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71-75,共5页
1研究背景许多著名学者一致认为自然正交函数方法是预测、评估和检验大规模数据中短期和长期变化的最先进工具(Dawson,2016;Chao,2019;Neha et al,2021)。然而自然正交函数方法最先应用在大气、气候和气象预测上(马开玉等,1993),近年来... 1研究背景许多著名学者一致认为自然正交函数方法是预测、评估和检验大规模数据中短期和长期变化的最先进工具(Dawson,2016;Chao,2019;Neha et al,2021)。然而自然正交函数方法最先应用在大气、气候和气象预测上(马开玉等,1993),近年来该方法逐渐应用在强震预测研究中。在中国,采用正交函数方法计算强震前的能量场(杨明芝,2004)、应变场(杨明芝,2017;罗国富,2023)和频次场(罗国富,2023),提取场的时间和空间异常信息,分析与强震的关系。在日本、印度以及欧美国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计算强震前后的变形场(Chang,2011;Chao,2019;Neha et al,2021),分析强震的同震变形,给出三维变形的运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正交函数 地震应变场 地震频次场 时空异常 强震预测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深浅部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业鑫 孟国杰 +2 位作者 吴伟伟 罗艳 Thant Myo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92,共19页
滇西南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深浅部变形特征是认识其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的重要途径.基于自主观测和收集的GNSS观测资料,通过融合给出滇西南地区最新的GNSS速度场.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 滇西南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深浅部变形特征是认识其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的重要途径.基于自主观测和收集的GNSS观测资料,通过融合给出滇西南地区最新的GNSS速度场.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表现出近NNE—SSW向的挤压和NNW—SSE向的拉张.近EW向断层表现为左旋走滑,近NS向断层表现为右旋走滑,黑河断裂和无量山断裂之间的区域具有明显的面压缩与面膨胀转换,畹町断裂、龙陵-瑞丽断裂东部、南汀河断裂东部、黑河断裂、澜沧断裂和小江断裂跨过红河断裂延伸到孟连、孟兴断裂区域具有较高的剪应变率,最高达到50 nstrain/a.利用1976-2020年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张量,并解算反映主应力相对大小的R值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受到NNE—SSW向的主压应力作用,整体上处于走滑应力状态,而大盈江断裂东部腾冲火山附近的南北向断层存在正断兼斜滑的特点.滇西南地区的主应力大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南汀河断裂以南是主应力最大的区域,其走滑特征也更加明显.此外,还收集了滇西南地震波各向异性数据,分别对比主应力方向和主应变率方向的夹角、主应力方向和Pm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主应力方向和XK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Pms快波方向和XK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得到地表和中上地壳、中上地壳和下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发现滇西南地区下地壳和上地幔变形机制不相同,解耦并不全部位于下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在龙陵-瑞丽断裂、南汀河断裂、孟连断裂附近下地壳和中上地壳之间存在变形差异,下地壳与上地幔变形一致,表明该区域下地壳与中上地壳发生解耦,滇西南部分区域可能存在上地幔涌入下地壳的热物质流动通道,存在局部的下地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应变率场 应力场 多尺度球面小波法 地震各向异性
下载PDF
青海门源6.9级地震同震及震前GNSS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爽 占伟 +1 位作者 梁洪宝 李经纬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1点45分,在我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6.9级地震。通过震中附近陆态网络GNSS连续观测数据得到的同震位移场显示,距离震中最近的QHME站同震位移最大,EW向达到20.31 mm,SW向达到-35.45 mm,震中附近五个站的同震位移反映...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1点45分,在我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6.9级地震。通过震中附近陆态网络GNSS连续观测数据得到的同震位移场显示,距离震中最近的QHME站同震位移最大,EW向达到20.31 mm,SW向达到-35.45 mm,震中附近五个站的同震位移反映出此次地震的左旋同震破裂特征;GNSS站间基线时间序列结果及区域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冷龙岭断裂带北段的地壳运动相对南段较强,对应了地震发生的区域在冷龙岭断裂带北段;震前动态GNSS应变场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剪应变量值较小,有微弱的减小趋势,且始终在应变高值区的边缘;发震断层的滑动速度变化不大,量值上先增加后减弱,断层闭锁程度在震前有所增加,可能存在孕震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GNSS 同震 应变场 滑动速率
下载PDF
地震微破裂成核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熊秉衡 王正荣 +5 位作者 张永安 佘灿麟 许昭永 杨润海 赵晋明 王彬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以透明试件受压破裂过程模拟均匀岩体的破裂过程 ,用实时全息干涉摄影系统记录试件应力场分布及其变化 ,用瞬态波形自动记录仪记录微破裂的位置和强度 .通过两种方式所获数据来探索地震微破裂成核过程与应力场关系 .
关键词 地震波 微破裂 应力场 地震 实验模拟 成核过程
下载PDF
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地震应变场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国富 刘忠旺 +2 位作者 丁凤和 马禾青 杨明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2-1330,共9页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发现应变场前4个时间因子在震前1~3年的中短期异常并不显著,只有第2个和第4个...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发现应变场前4个时间因子在震前1~3年的中短期异常并不显著,只有第2个和第4个时间因子震前有小幅度的异常变化,分析其原因,时间因子可能受到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大幅度异常的影响。与时间因子对应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应变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空间异常的中短期特征。再对比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与松潘—平武7.2级双震的空间异常随时间演变,分析异常发展变化模式的差异,最后应用地震资料的累积频次从物理角度解释异常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变场 时空异常 危险区 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九寨沟7.0级地震
下载PDF
GPS观测结果反映的尼泊尔M_w7.8地震孕震特征 被引量:39
8
作者 占伟 武艳强 +3 位作者 梁洪宝 朱爽 张风霜 刘金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18-1826,共9页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地震的孕震特征,本文首先对覆盖尼泊尔及周边地区的5套GPS水平速度场结果进行了融合,得到了近似统一参考框架下的速度场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此次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区的速度场、应变率场、基线时间序列分...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地震的孕震特征,本文首先对覆盖尼泊尔及周边地区的5套GPS水平速度场结果进行了融合,得到了近似统一参考框架下的速度场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此次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区的速度场、应变率场、基线时间序列分析,识别了震前变形特征.GPS应变率场结果显示,喜马拉雅主边界断裂存在大范围挤压应变积累,震源区处于近南北向应变积累高值过渡区.跨喜马拉雅构造带的GPS基线时间序列结果表现为持续缩短现象,表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持续挤压变形特征,2012年以来的缩短增强现象反映了印度板块对青藏块体的推挤增强作用明显.距离震中较近的西藏南部GPS同震位移结果以南向运动为主且指向震中,反映了青藏高原存在逆冲应变释放现象.综合此次尼泊尔地震前变形和同震应变释放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孕震区域和同震应变释放区域均较大,将会对青藏高原的地壳变形与强震孕育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震模式 尼泊尔地震 速度场融合 GPS应变率场 同震位移场
下载PDF
关中地区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与地震活动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好林 邵辉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7,共7页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测区1983~200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 果表明:①地震孕育阶段,伴随异常点段增多,重力场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区域性的重力负异常,地震往往发生在异 常区的边缘或重力异常梯度带上...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测区1983~200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 果表明:①地震孕育阶段,伴随异常点段增多,重力场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区域性的重力负异常,地震往往发生在异 常区的边缘或重力异常梯度带上,震后逐渐回升;②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作 用下断层活动引起的重力效应;③关中重力场的转折变化受制于大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变化 区域应力场 地震活动 动态演化 地震孕育 断层活动 流动重力观测 图像 异常点 边缘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近期地壳水平运动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锋云 张晓亮 +1 位作者 张希 王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对2009、2011及2013年3期陆态网络流动GPS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了2009~2011及2011~2013年两个时间段南北地震带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图像。参考1999~2007年网络工程流动GPS速度场结果,分析了南北地震带近期地壳水平运动场与应变场变化特... 对2009、2011及2013年3期陆态网络流动GPS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了2009~2011及2011~2013年两个时间段南北地震带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图像。参考1999~2007年网络工程流动GPS速度场结果,分析了南北地震带近期地壳水平运动场与应变场变化特征,认为近期地壳运动变化受汶川地震震后影响较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和岷县漳县6.6级地震是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后应力场调整触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GPS 应变场 汶川8.0级地震 芦山7.0级地震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下载PDF
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应变场的时空异常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国富 屠弘为 丁风和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6,共14页
本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以地震应变为变量,计算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震前的地震应变,提取出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应变场的时空异常。结果表明大震前时间因子在平稳背景上会出现突跳上升或突跳下降异常变化。一般情况下,前4... 本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以地震应变为变量,计算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震前的地震应变,提取出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应变场的时空异常。结果表明大震前时间因子在平稳背景上会出现突跳上升或突跳下降异常变化。一般情况下,前4个应变场中至少有3个出现异常变化,异常分布具有多分量特点,出现的最早时间大约在震前3年,少数出现在震前1~6个月。对比应变场时间因子异常与研究区域每个网格单元(0.5°×0.5°)内的地震能量时间因子异常形态的相似性、时间的一致性,找出地震应变场空间异常位置。结果表明,多数大震前的空间异常分布在主震震中周围;少数大震的空间异常远离主震震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震前与主震不同距离的单元网格内发生中短期或者临震的震群、显著地震等地震活动性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变场 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时空异常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研究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周边地区应变场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红林 胡新康 王阅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0,共4页
利用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周边地区1999、2001、2004、2007、2008、2009年6期143个GPS站的流动观测数据,给出了1999—2009年张家口-渤海地区水平形变运动速度场,并应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获得了区域应变场分布图像和形变图像。区域形变分布... 利用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周边地区1999、2001、2004、2007、2008、2009年6期143个GPS站的流动观测数据,给出了1999—2009年张家口-渤海地区水平形变运动速度场,并应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获得了区域应变场分布图像和形变图像。区域形变分布初步显示:1)相对于欧亚板块,其年平均最大变化为5~6 mm/a;2)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具有2.0 mm/a左右的左旋走滑运动,其耦合深度为25~45 km;3)研究区内最大剪切应变为3×10-8/a,高值区集中在北京-天津及唐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最小二乘配置 应变场 左旋走滑运动 GPS
下载PDF
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及应变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瞿伟 张勤 +1 位作者 王庆良 凌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利用2001—2004年GPS观测资料,研究渭河盆地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和应变特征,探讨地壳水平应变特征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于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研究区东、西两侧地壳水平运动存在差异性运动,其中渭河盆地中部的彬县-西安... 利用2001—2004年GPS观测资料,研究渭河盆地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和应变特征,探讨地壳水平应变特征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于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研究区东、西两侧地壳水平运动存在差异性运动,其中渭河盆地中部的彬县-西安-蓝田一线两侧GPS站点的水平速率明显较大;2)关中地区泾阳-西安-咸阳-临潼一线地区表现出最大剪应变高值区,并且附近等值线密集,应变梯度大,与铜川-泾阳-临潼-渭南一带的小震频发区相互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GPS速度场 地壳运动 应变特征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变场和位移场 被引量:6
14
作者 万永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明显改变了区域地震的应变场。理解这种应变场的改变对周围断层构造加载进程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改变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汶川地震的破裂为驱动源,计算了该地震在近处造成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结果表明:该地震使得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明显改变了区域地震的应变场。理解这种应变场的改变对周围断层构造加载进程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改变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汶川地震的破裂为驱动源,计算了该地震在近处造成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结果表明:该地震使得水平位移场断层南端的近乎东向运动逐渐转变为断层北端的东北向运动。震源附近有米级的位移量级。垂直分量与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西北盘上升、东南盘下降。断层附近的最大剪应变达3.2e-5,并随距断层的距离很快衰减。平均应变显示断层南部和中部主要表现为压缩,北部表现为拉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同震应变场 同震位移场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实时全息法应用于地震基础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秉衡 王正荣 +5 位作者 张永安 佘灿麟 许昭永 杨润海 赵晋明 王彬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介绍了将实时全息法用于地震基础实验的研究 ,实验中以透明试件受压破裂过程模拟均匀岩体的破裂过程 ,采用实时全息干涉摄影系统记录试件应力场分布及其变化 ,用瞬态波形自动记录系统记录微破裂的位置和强度。通过两种方式所获数据... 本文介绍了将实时全息法用于地震基础实验的研究 ,实验中以透明试件受压破裂过程模拟均匀岩体的破裂过程 ,采用实时全息干涉摄影系统记录试件应力场分布及其变化 ,用瞬态波形自动记录系统记录微破裂的位置和强度。通过两种方式所获数据来探索地震微破裂成核过程和应力场关系 ,这种方法的成功为地震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基础实验 实时全息法 破裂过程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视应力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彬 杨选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利用1900~2005年的中强震地震资料计算了中国大陆地震的平均视应力。中国大陆平均视应力为0.67MPa,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东部平均视应力为0.32MPa,西部为0.97MPa。研究表明:利用地震震级计算的中国大陆地震视应力大小与利用数字地... 利用1900~2005年的中强震地震资料计算了中国大陆地震的平均视应力。中国大陆平均视应力为0.67MPa,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东部平均视应力为0.32MPa,西部为0.97MPa。研究表明:利用地震震级计算的中国大陆地震视应力大小与利用数字地震波资料测定结果相差不大,其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视应力 地震波 地震矩 地震能量 应力应变场
下载PDF
地震破裂产生的动态应变场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解朝娣 吴小平 虎雄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设地震破裂为一个以有限速度扩展的双侧破裂走滑断层,在1°×1°的研究范围内,通过离散波数法合成理论位移地震图,计算研究区域中144个场点的位移时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应变时程和动态应变场,并讨论了应变时程的动态特征和... 设地震破裂为一个以有限速度扩展的双侧破裂走滑断层,在1°×1°的研究范围内,通过离散波数法合成理论位移地震图,计算研究区域中144个场点的位移时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应变时程和动态应变场,并讨论了应变时程的动态特征和动态应变场的分布特征。地震破裂动态应变场的计算为将来实现地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场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波数法 地震破裂 应变时程 动态应变场
下载PDF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素梅 徐礼华 +1 位作者 彭少民 李锦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83-91,共9页
以丹江口水库为对象,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库区初期工程和续建工程水压应力场,分析其特点和变化,探讨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并对丹江口水库续建工程诱发地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库区蓄水后浅层诱发地震与库水载荷在库岸... 以丹江口水库为对象,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库区初期工程和续建工程水压应力场,分析其特点和变化,探讨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并对丹江口水库续建工程诱发地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库区蓄水后浅层诱发地震与库水载荷在库岸形成的主拉应力和拉应变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库水使主要断层产生相对滑移,但是否因此而诱发地震,尚与库区地质条件有着重要关系。续建工程水位提高后,丹库东侧为主要淹没区,该库有可能诱发新的地震,地震危险区为:黄庄、凤凰、厚坡、九重、彭桥、仓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 水库诱发地震 机理 水压应力场 应变场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MS6.4地震震前应变积累及同震变形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小宁 孟国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_S6.4地震,发震断裂为冷龙岭北侧断裂,震中位置与1986年门源6.4级地震相同。本文收集了本次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1999—2015年GPS观测资料,解算了GPS速度场、跨断裂连续观测站基线时间序列和应变率场... 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_S6.4地震,发震断裂为冷龙岭北侧断裂,震中位置与1986年门源6.4级地震相同。本文收集了本次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1999—2015年GPS观测资料,解算了GPS速度场、跨断裂连续观测站基线时间序列和应变率场。结果显示,祁连山断裂带为一条宽度约60km的连续变形带。在断裂带南侧地壳运动以顺时针旋转为主,运动量值没有显著差异;跨过断裂带到达其北部之后,地壳运动量值明显减小,显示出该断裂带的强烈活动特征。冷龙岭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6.17±0.41mm/a,挤压速率为1.83±0.38mm/a,断层闭锁深度为22.1±3.1km。利用GPS连续观测站数据解算的地震同震位移显示,震中西南侧26.8km处的青海门源(QHME)测站记录到了明显同震位移,其水平运动方向为北东向,与逆冲为主的震源机制解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S6.4地震 GPS观测 应变率场 同震位移
下载PDF
埋地管道现场激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长升 王仲捷 +2 位作者 高海 李维敏 李娥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验证我国长输管道抗震设计规范的振动参数,分析软硬地基上的地震应力,进行了现场激震试验和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利用火箭燃料做能源的地震动激震系统在埋地管道现场模拟地震动来研究埋地管道在地震波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变,这在地下... 为了验证我国长输管道抗震设计规范的振动参数,分析软硬地基上的地震应力,进行了现场激震试验和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利用火箭燃料做能源的地震动激震系统在埋地管道现场模拟地震动来研究埋地管道在地震波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变,这在地下管道抗震研究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也为今后地下管道现场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激震方法。通过实测管道应变与我国规范简化计算应变的对比,验证了我国规范的取值,确定了埋地管道抗震计算的振动参数。给出了理论分析所采用的基本假定和数学模型,在用现场试验检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还做了位于软硬土基中埋地管道的地震反应研究,并得出了管道的轴向应变比随两种介质的动剪模量比的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有限元法 地下管道 抗震 油管 长输管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