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 Earthquakes Classification and Seismic Precursors 被引量:1
1
作者 Giulio Riga Paolo Balocchi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18年第1期1-27,共27页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both the sequence and organisation of major shallow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various areas of the world from 1904 to 2017. We aim to describe their major features and how they are connected wi...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both the sequence and organisation of major shallow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various areas of the world from 1904 to 2017. We aim to describe their major features and how they are connected with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immediately close in time and space. Examining magnitude value’s fluctuations over time, we see that they form a basic pattern, consisting of three maxima, one of which is central, and two or more events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it, whose magnitude, in some cases, may be comparable.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earthquakes’ patterns of high comparable magnitude has allowed their classificat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epicentral distance and magnitude difference and between time interval and delay among maxima as well a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ctivation signals predicting their occurrence. The pattern we identified in seismic sequences analysis, in relation to minor shocks-generated activation signals’ positions may be used to obtain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evolutionary study of seismic sequences and for predicting double and multiple earthquakes. The graphic analysis procedure applied to the pattern enables us to know the period of seismic sequence’s greatest hazard after a strong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earthquakeS Microsequence FORESHOCK Mainshock pattern seismicity FLUCTUATION predict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peatability of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in Sichuan-Yunnan
2
作者 Huang Shengmu Dong Ruiy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4期491-512,共22页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strong earthquakes using seismicity pattern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generally called anomalous seismicity patterns,as the basis for prediction based on 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strong earthquakes using seismicity pattern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generally called anomalous seismicity patterns,as the basis for prediction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ata in the Sichuan-Yunnan seismic zone. Using our results,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ese anomaly patterns,which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 late stage of strong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stress release in the main shock rupture zone,did exist before many earthquake cas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repeatability and its validation result,and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repeatability,which will have an application value for strong earthquake tendency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ity pattern PERIODICITY and REPEATABILITY STRONG earthquake cases STRO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Validation
下载PDF
区域选取对图像信息法可预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唯熙 张永仙 +1 位作者 张盛峰 张小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25,共18页
图像信息(PI)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因其对中长期地震预测有较好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PI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对选取区域的所有网格参量进行了归一化,因此不同的区域选取会产生PI热点结果的变化。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 图像信息(PI)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因其对中长期地震预测有较好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PI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对选取区域的所有网格参量进行了归一化,因此不同的区域选取会产生PI热点结果的变化。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1970年以来的全国M_(S)≥3.0地震目录,采用5年尺度的“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以及1年尺度的滑动时间步长,以南北地震带2016年以来发生的M_(S)≥6.0地震的回溯性预测检验为例,研究了不同空间范围的选取对PI方法地震预测效能的影响。地震预测效能检验采用R值评分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检验方法。结果显示:①在其它计算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区域选取对PI预测结果有较大影响;②利用R值评分和ROC检验方法对不同研究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时,区域内部地震活动性差异小的区域预测效果较好,而对于地震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的区域,地震活动性高的区域内发生的地震更容易被预测,推测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出现的异常更显著,而算法里的归一化过程会抑制地震活动性较低区域出现的异常,从而造成漏报;③对于具体的目标地震,震中附近的PI热点图像会经历演化,因此利用PI方法向前预测时要结合多个时间窗口进行综合预测;④不同于其它天然构造地震的热点演化趋势,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和2021年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中附近热点反复出现、消失,可能与人工活动有关;⑤滇西南地区、海原断裂中东部附近、小江断裂中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南部和小江断裂东北部地区存在持续出现的PI热点,这些区域为值得关注的M_(S)≥6.0地震发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PI)法 南北地震带 地震可预测性 强震预测 R 值评分 ROC 检验
下载PDF
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演变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蒲雄 陈兆恩 +2 位作者 高伟 吕晓健 韩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通过多震例分析,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具有类似的演变形式,即空段—背景空区—增强活动—条带—平静。地震平静可以看作是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从图像演变角度有助于识别异常平静,并有可能把震前平静的时间尺度缩短至... 通过多震例分析,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具有类似的演变形式,即空段—背景空区—增强活动—条带—平静。地震平静可以看作是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从图像演变角度有助于识别异常平静,并有可能把震前平静的时间尺度缩短至几个月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 震前平静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汶川8.0级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38
5
作者 梅世蓉 薛艳 宋治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I0001-I0001,1-14,共15页
两次特大地震前在不同时段、不同范围出现了多项相似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它们对预测特大地震具有一定意义:①两次大震前10余年,青藏块体同期出现了两个规模巨大的中强以上地震增强区,两次大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空区里;②两次巨大地震前数... 两次特大地震前在不同时段、不同范围出现了多项相似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它们对预测特大地震具有一定意义:①两次大震前10余年,青藏块体同期出现了两个规模巨大的中强以上地震增强区,两次大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空区里;②两次巨大地震前数年,形成规模巨大的中强地震活动带,地震发生在两个条带间的平静区里;同期形成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环,其内部的地震频度、加卸载响应比及非均匀度等参数甚高,且随时间而变化,这可作为孕震进入中期的信号;③两次大震前的震群、震丛均很显著,昆仑山口西地震前四个显著震丛环绕震中四周分布,汶川地震前震群在震中周围形成包围圈,它们应视为大震孕育进入后期的显示;④大震前数月,靠近发震断裂带发生少量中小地震或少见的震群。汶川地震前10个月,龙门山断裂带北部发生两次青川4级多地震和松潘4.3级地震,南部康定附近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紫坪铺水库区小震群于震前3个月活动十分强烈。昆仑山口西地震前约1年青海兴海发生6.6级地震,昆仑山口西发生5.1级地震,该地震距离8.1级地震约30 km。这些特征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①特大地震前出现的前兆时空特征与常见的中强地震差异很大,现行的监测预报体制(分省分片负责)与特大地震前兆不相适应;②特大地震的预测预报不能单纯依靠地震前兆,必须与地质构造及深部探测紧密结合起来;③特大地震的预测预报应有新的预报战略、观测系统与组织机构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增强区 地震活动环 平静区 地震条带 地震空区 震群 震丛
下载PDF
前兆性地震平静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戴志阳 陈宇卫 +1 位作者 傅容珊 查显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4,共7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强震前兆现象,地震平静有可能提供关于地震位置、时间和大小的有用信息,在地震预测中将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地震平静这一极具希望的前兆现象,本文将详细地阐述地震平静的定义、研究方法、存在规律、模型及其可能的物... 作为一种重要的强震前兆现象,地震平静有可能提供关于地震位置、时间和大小的有用信息,在地震预测中将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地震平静这一极具希望的前兆现象,本文将详细地阐述地震平静的定义、研究方法、存在规律、模型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提出初步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地震平静 物理机制
下载PDF
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平静幕后期中强地震活动与未来强震 被引量:7
7
作者 朱红彬 李红 +1 位作者 邢成起 韩孔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认为:①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未来第5活跃幕...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认为:①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未来第5活跃幕首发强震前,以发生中强地震作为序幕的可能性较大;②华北地区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对其后活跃幕首发强震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一定指示作用。由于华北地区可能即将进入新的强震活跃幕,该研究对判断华北地区未来强震趋势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平静幕后期 中强地震活动 活跃幕 首发强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华北地区M_L4级地震平静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亚茹 刘晓丹 +1 位作者 王想 宫猛 《华北地震科学》 2014年第2期55-61,共7页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平静 预测 地震幕 华北
下载PDF
东亚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张永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11,共8页
根据中国南北地震带与青藏-印尼“歹”字型构造带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东亚南北地震带的观点,认为该地震带包含蒙古、中国西部、缅甸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研究了该带大地震活动的同步性、主体活动区的有序转移、大地震之间的多次相关... 根据中国南北地震带与青藏-印尼“歹”字型构造带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东亚南北地震带的观点,认为该地震带包含蒙古、中国西部、缅甸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研究了该带大地震活动的同步性、主体活动区的有序转移、大地震之间的多次相关迁移与重复等特征,并划分出了该带的5个大震活跃幕:1887-1912年、1913-1937年、1938-1957年、1958-1976年、1977-2005年。苏门答腊2004年12月26日8.7级和2005年3月29日8.5级巨震标志着该地震带最近一次以主体活动区南移到苏门答腊为特征的活跃时段即将结束。尽管未来一、两年内地震带的中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有利时段,但结合强震图像异常指标反映的孕震状况分析,未来7级地震危险区尚不明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南北地震带 大震活跃幕 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强震趋势预测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炜 宋先月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9-157,共9页
本文将BP神经网络用于地震中短期预报。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地震学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而将BP神经网络的输出作为表征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井将其用于华北地区进行空间扫描 ,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 ,未来震中周... 本文将BP神经网络用于地震中短期预报。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地震学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而将BP神经网络的输出作为表征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井将其用于华北地区进行空间扫描 ,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 ,未来震中周围一般都开始出现Wq 值的中短期异常区 ,证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中短期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非线性关系 中短期预报 地震预报
下载PDF
W_q方法及σ_H方法在华东地区中强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军 陈宇卫 庆梅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3期11-16,共6页
应用两种描述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 和σH 对华东地区 1972年以来ML≥ 2 .3地震进行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Wq 在华东地区大多数M >5地震之前均出现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的平静异常 ,震中一般在平静异常区的边缘或内部。对Wq 空间异... 应用两种描述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 和σH 对华东地区 1972年以来ML≥ 2 .3地震进行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Wq 在华东地区大多数M >5地震之前均出现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的平静异常 ,震中一般在平静异常区的边缘或内部。对Wq 空间异常区σH 的时间扫描在某些地区也能够较好地显示1年左右的平静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q方法 σH方法 华东地区 地震平静异常 中短期预报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短期强震危险地点的跟踪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车兆宏 孙士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3-371,共9页
系统研究强震前地震活动及各种前兆空间上的演化特性,提出确定危险区、危险地段、危险地点的基本原则;顾及地质背景及前兆的时序特点,提出用累积危险度跟踪预测强震危险地点的方法,并在对唐山地震及大同地震的验证中收到预期的效果,累... 系统研究强震前地震活动及各种前兆空间上的演化特性,提出确定危险区、危险地段、危险地点的基本原则;顾及地质背景及前兆的时序特点,提出用累积危险度跟踪预测强震危险地点的方法,并在对唐山地震及大同地震的验证中收到预期的效果,累积危险度的高值区,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地点 跟踪预测 中期预报
下载PDF
西藏中部及其与青海邻近地区强震活动特征与玛尼7.5级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依据西藏中部强震活动特征及 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新格局 ,于 1996年将藏北玛尼—唐古拉山口一带列为未来几年 71/4级地震危险区。这与刚刚发生的 1997 11 8玛尼 7 5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再次表明采用活构造与强震研究相结合、... 依据西藏中部强震活动特征及 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新格局 ,于 1996年将藏北玛尼—唐古拉山口一带列为未来几年 71/4级地震危险区。这与刚刚发生的 1997 11 8玛尼 7 5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再次表明采用活构造与强震研究相结合、震源区个性和地震带 (区 )共性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前预测 地震活动图象 西藏
下载PDF
诱发前震预报方法的检验——1981—992年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图象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根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大强固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震后运动可以引起触发,强固区破裂引起相邻强固区加载。震后运动可以在大范围内发生并引起相邻区域的不均匀应变积累。观测表明大震后首先发生中等地震的地点正好是下次大震的位置,所以任何一个大地震发生都提... 大强固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震后运动可以引起触发,强固区破裂引起相邻强固区加载。震后运动可以在大范围内发生并引起相邻区域的不均匀应变积累。观测表明大震后首先发生中等地震的地点正好是下次大震的位置,所以任何一个大地震发生都提供了一个探寻临界破裂区的良好时机。依据1960—1980年资料总结的中期地震危险性估测方法称为“诱发前震图象”,1981—1992年的地震资料完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前震 地震预报 地震活动图象 应力场变化
下载PDF
强震前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动态图像的表示方法及其预测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2,共8页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化图像的参量。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反应...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化图像的参量。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反应强震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间,异常面积的收缩和扩大与震级大小有关。不考虑动态图像,只对出现异常后1年发生地震为限,则3个地震区的预报评分均在0.5以上。如再对具体图像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则还能降低虚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 时空动态图像 强震前兆
下载PDF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活动性和近期地震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浩 彭美煊 啜永清 《东北地震研究》 2001年第3期7-14,共8页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 ,分析了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地壳应力场特征、7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和强震活动和活动构造的关系。利用灰色预测理论预测了块体周缘未来5a内的发震时间。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趋势分析 地震活动图像 灰色预测理论 鄂尔多斯块体 地壳应力场
下载PDF
东北地震活动性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芳 王安东 尹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3期47-55,共9页
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MS≥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并对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综合预报效能评价,结果显示:东北9次(组)浅震地震前,所研究的5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中,88·... 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MS≥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并对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综合预报效能评价,结果显示:东北9次(组)浅震地震前,所研究的5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中,88·9%出现了持续3个月以上的短期异常变化,且5项参数R值评分结果都满足97·5%的置信水平;88·9%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有87·5%孕震空区在空区边缘或空区内部出现了ML≥4·0逼近地震,逼近地震以单个或成对的形式出现。66·7%的地震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最后给出东北地区中强震的短期预报方法,这对未来东北地区的地震预报工作将起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中强震 地震活动性参数 地震活动图像 短期预报方法
下载PDF
1997~2005年中国大陆M≥6强震危险区预测检验与总结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四川地震》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作者在《中国强震活动图像与地震预报》中运用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1997~2005年M≥6强震危险性做出了趋势预测,经过预测期内强震实况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预测方法思路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基本经验和教训,... 作者在《中国强震活动图像与地震预报》中运用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1997~2005年M≥6强震危险性做出了趋势预测,经过预测期内强震实况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预测方法思路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基本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 强震趋势预测 震例经验
下载PDF
三种地震“平静”的概念及其预报意义综述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渭宾 《国际地震动态》 1998年第5期9-13,共5页
文章归纳、区分出三种地震“平静”的概念,综述了确定各种“平静”的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和物理机制。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平静 物理机制 预报意义
下载PDF
西南地区前兆观测异常特征和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云基 张立 官致君 《四川地震》 2003年第4期1-13,共13页
通过对西南地区1970~2001年39组52次6级以上地震及四川部分5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的剖析,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各类前兆中、短期异常判据和指标;研究西南地区强震孕育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临震)过渡、演化的标志和判据并作物理解释;并进... 通过对西南地区1970~2001年39组52次6级以上地震及四川部分5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的剖析,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各类前兆中、短期异常判据和指标;研究西南地区强震孕育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临震)过渡、演化的标志和判据并作物理解释;并进行了西南地区前兆短期预测方法及强震短期预测时、空、强指标和判据的研究和西南地区地下流体新观测方法及灵敏测项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前兆 预测方法 地震 短期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