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attention to distractor on inhibitory processes in selective attention
1
作者 GENG Haiyan SONG Qianlan +1 位作者 LI Yunfeng ZHU Y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6期1743-1750,共8页
Selective attention has been viewed as a dual- process mechanism, that is, exciting targets and inhibiting distractors. Most early studies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 target-excitation, whereas recent investigations be... Selective attention has been viewed as a dual- process mechanism, that is, exciting targets and inhibiting distractors. Most early studies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 target-excitation, whereas recent investigations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hibitory selective attention mecha-nism. A measure named negative priming (NP) was exten-sively employed to probe into the inhibitory processes. The Houghton and Tipper Model put forward a notion: the inhi-bition that feeds back to the distractor is reactive. That means, the level of inhibi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activation state of the distractor. Distractors that are more salient and intrude into the control of action receive greater inhibitory feedbacks than less salient distractors. Becaus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an object would enhance the early processing of this object, we thus hypothesized that augmenting the level of attention to a distractor might lead to a higher level of inhi-bition, revealed as a corresponding augmenta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NP effect. To test this assumption, an object- based identification task was then applied, and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make the animate/inanimate categorization. Attention level was manipulated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spa-tial locations of target and distractor (overlapped or sepa-rated). A reliable greater NP effect was found in the over-lapped than separated condition, indicating that distractors under the high-level attention condition (overlapped) got greater initial excitation, and then evoked greater subsequent inhibitory feedbacks, therefore resulting in a larger NP effect. These results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reactive inhibi-tion suggested by the Houghton and Tipper model. Mean-while a coincident greater positive priming (PP) effect was obtained under the overlapped than separated condition,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level of target activa-tion in the overlapped condition. The covariation of NP and PP effect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the way of our manipula-tion on attention level in this study was val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阴性爆炸物 抑制过程 干涉效果
原文传递
选择性注意和起动效应的反转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达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利用加外周预提示和不加这种提示的方法直接改变注意焦点的状态,从而观测到起动效应的反转,即不加提示条件下的负起动在加提示的条件下反转为正起动。修正了1985年Tipper提出的起动效应反转的模型;并且在正起动效应的基础... 利用加外周预提示和不加这种提示的方法直接改变注意焦点的状态,从而观测到起动效应的反转,即不加提示条件下的负起动在加提示的条件下反转为正起动。修正了1985年Tipper提出的起动效应反转的模型;并且在正起动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选择性注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注意 动态抑制 起动效应 注意
下载PDF
对选择注意中负启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雅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5-251,共7页
以数字命名作业为任务对选择注意中的负启动效应作了探讨,发现在强调反应正确性时,有负启动效应产生;若强调反应速度,则表现出正启动效应。干扰项的活动状态是启动效应性质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还验证了扩散抑制及其扇形效应的构想... 以数字命名作业为任务对选择注意中的负启动效应作了探讨,发现在强调反应正确性时,有负启动效应产生;若强调反应速度,则表现出正启动效应。干扰项的活动状态是启动效应性质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还验证了扩散抑制及其扇形效应的构想,并支持注意后期选择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注意 正启动 负启动 扩散抑制 扩散抑制的扇形效应
下载PDF
相似性分离:选择性注意中干扰和抑制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洪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选择性注意的研究是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框架的一个中心概念,而抑制是当前选择性注意研究的前沿焦点。作为注意的机制———抑制在注意选择中对分心物是如何起作用的?抑制和干扰是一种什么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抑制和干扰之间是一种正相关,... 选择性注意的研究是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框架的一个中心概念,而抑制是当前选择性注意研究的前沿焦点。作为注意的机制———抑制在注意选择中对分心物是如何起作用的?抑制和干扰是一种什么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抑制和干扰之间是一种正相关,抑制随干扰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注意 负启动 干扰 抑制 分心物 目标 负启动反转
下载PDF
归类任务中负启动效应与分心物特性抑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志成 张雅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4-349,共6页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采用负启动技术,在归类任务中考察了作为负启动效应根源的扩散抑制是否遵循资源有限机制以及在要求操作反应的情况下是否也能获得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被试对曾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分心物...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采用负启动技术,在归类任务中考察了作为负启动效应根源的扩散抑制是否遵循资源有限机制以及在要求操作反应的情况下是否也能获得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被试对曾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分心物的探测目标的反应时随着启动显示中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缩短。因此,扩散抑制遵循资源有限机制;2.在操作反应要求下能获得非常显著的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注意 负启动效应 分心物特性抑制
下载PDF
考试焦虑者选择性注意抑制功能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鑫 周仁来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究考试焦虑不同程度个体的选择性注意抑制功能。方法:通过考试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考试焦虑大学生,以其为被试,采用改进的情绪负启动范式,控制刺激材料的相关度和效价,以语义判断的情绪负启动任务,考察高考试焦虑者的注意抑制... 目的:探究考试焦虑不同程度个体的选择性注意抑制功能。方法:通过考试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考试焦虑大学生,以其为被试,采用改进的情绪负启动范式,控制刺激材料的相关度和效价,以语义判断的情绪负启动任务,考察高考试焦虑者的注意抑制能力。结果:高考试焦虑组在考试相关高、低威胁刺激和考试无关高威胁刺激条件下,负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控制条件下,负启动量显著小于低考试焦虑组,且负启动量值为负;在考试无关低威胁刺激时,负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控制条件下,负启动量为正,且与低考试焦组无差异。结论: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的特定刺激和一般性高威胁刺激均存在注意抑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焦虑 选择性 注意 抑制 负启动
原文传递
高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对威胁刺激的选择性注意抑制 被引量:8
7
作者 高鑫 周仁来 李思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8-291,308,共5页
目的:探究高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抑制功能。方法:通过特质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各20名,采用改进的情绪负启动范式,以语义判断的情绪负启动任务,考察高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的注意抑制能力。结果:低特质焦虑... 目的:探究高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抑制功能。方法:通过特质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各20名,采用改进的情绪负启动范式,以语义判断的情绪负启动任务,考察高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的注意抑制能力。结果:低特质焦虑情绪组在负启动条件下,对威胁和中性词汇的反应时都显著大于控制条件下;高特质焦虑情绪组在负启动条件下,对威胁词汇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控制条件下,中性词汇的反应时与控制条件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中性词汇,高、低特质焦虑情绪组的负启动量差异不显著;对威胁词汇,高特质焦情绪组负启动量显著小于低特质焦虑情绪组。结论:高特质焦虑情绪大学生对威胁刺激表现出负启动效应减弱,存在特定威胁信息的注意抑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 负启动 选择性注意 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