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胡彩霞 杨东霞 +8 位作者 刘红恩 刘亥扬 刘立杰 张玉鹏 许嘉阳 秦世玉 李畅 睢福庆 聂兆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7,共11页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0)P_(0)、Se_(0)P_(0.2)、Se_(0)P_(0.4)、Se_(0.5)P_(0)、Se_(0.5)P_(0.2)、Se_(0.5)P_(0.4)),分析冬小麦籽粒产量、磷硒浓度、土壤有效磷含量、硒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施磷显著增加Se_(0)和Se_(0.5)水平下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显著降低Se_(0.5)水平下根系、茎叶及籽粒硒浓度,且籽粒、颖壳及茎叶硒累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Se_(0.5)P_(0.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施硒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各部位硒浓度和累积量,降低了P_(0.4)水平下籽粒产量和P_(0.2)和P_(0.4)水平下冬小麦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对P_(0.2)水平下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磷显著增加了Se_(0.5)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可溶态硒含量及所占比例,施硒显著增加了P_(0.4)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在Se_(0.5)水平下,P_(0.2)和P_(0.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但均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施硒显著增加了P_(0.2)水平下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和P_(0.4)水平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Se_(0.5)水平下,与P0相比,P_(0.2)显著提高了Shannon指数;在P_(0.2)水平下,施硒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适宜的磷硒配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中磷硒的释放并提高其有效态含量,进而增强磷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促进作用和籽粒硒的累积,以Se_(0.5)P_(0.2)处理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亚硒酸盐 籽粒产量 土壤有效磷 硒形态转化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用原子荧光法研究硒酸盐的微生物转化过程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润平 杨贯羽 +1 位作者 张宗培 张峻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31,共3页
本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研究水体中硬酸盐的微生物转化。其中单质硒是主要产物,同时有挥发态硒生成。在反应器中测定到了亚硒酸根,认为亚硬酸根是硒酸根微生物转化的中间产物。
关键词 硒酸根 微生物转化 原子荧光 亚硒酸根
下载PDF
微量元素硒的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建华 田成 吴永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88-291,共4页
介绍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功能,通过阐述利用微生物的特殊生物转化能力进行硒的微生物转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从高硒地区筛选野生富硒食用蕈菌资源,开展微生物的硒富集规律,并进行硒的微生物转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原子荧光法研究硒的微生物转化效率
4
作者 赵军锋 郭军 +1 位作者 韩润平 杨贯羽 《安阳师专学报》 1999年第2期23-24,共2页
本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研究了水体中硒的微生物转化效率、单质硒是主要的产物。经微生物作用后,亚硒酸根和硒酸根的转化率分别为95%和91.7%,因此认为该法能用于水体中硒的去除。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效率 原子荧光法
下载PDF
环境中硒的迁移、微生物转化及纳米硒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书伶 王平 +6 位作者 张珩琳 戴春晓 孙璐 李政 杨婧 李严 曲媛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2853-2862,共10页
硒,人类及动物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然界中的硒通过风化作用从磷化岩、煤矿等富硒源中释放,经沉降、挥发、大气循环、生物作用等方式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在众多迁移转化途径中,微生物对硒的转化... 硒,人类及动物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然界中的硒通过风化作用从磷化岩、煤矿等富硒源中释放,经沉降、挥发、大气循环、生物作用等方式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在众多迁移转化途径中,微生物对硒的转化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异化还原、同化还原、氧化、甲基化和去甲基化5种方式.其中,异化还原是去除环境介质中SeO42-及SeO32-的主要方式,产物纳米硒(SeNPs)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医学、环境修复等领域.然而,关于生物源SeNPs合成的过程调控、机制解析,乃至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本文综述了硒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着重阐述了微生物对硒的转化机理,以及生物合成SeNPs在化学传感器、抗癌领域及催化领域的应用,旨在为揭示硒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转化机制,及拓宽生物SeNPs的应用领域提供必要的信息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微生物转化 迁移 纳米硒的应用
原文传递
微生物转化法制备纳米硒及有机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冰 谢超新 +5 位作者 程水源 董星星 王璋倩 丛欣 祝丹 何毅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7,共7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重要酶的活性中心,人体硒缺乏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的产生。自然界中,硒元素主要以亚硒酸盐(Se^(4+))、硒酸盐(Se^(6+))的形式存在,无机硒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难以被人体吸收,安全剂量范围较窄,利用微...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重要酶的活性中心,人体硒缺乏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的产生。自然界中,硒元素主要以亚硒酸盐(Se^(4+))、硒酸盐(Se^(6+))的形式存在,无机硒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难以被人体吸收,安全剂量范围较窄,利用微生物制备的纳米硒和有机硒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较低的毒性,易于吸收,安全、高效、环保等优势。目前,利用微生物转化无机硒制备的纳米硒和有机硒的应用越来越广。文章主要综述了微生物制备纳米硒和有机硒的微生物种类、所制备的纳米硒及有机硒的表征方法与检测技术、相关转化机制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介绍,为微生物制备纳米硒及有机硒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纳米硒 有机硒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