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德浩 冯铭淳 +4 位作者 黄焕强 邱展鹏 谢惠燕 陈世清 林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以广东省清远市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保留密度(1200、1800、2500株·hm^(-2))杉木人工林3 a期间的动态生长规律、环境影响因子间差异、林分生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杉木人工... 以广东省清远市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保留密度(1200、1800、2500株·hm^(-2))杉木人工林3 a期间的动态生长规律、环境影响因子间差异、林分生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的3 a生长量及生长率均有所下降,小、中径材的出材量明显上升,其中,保留密度为1200株·hm^(-2)的林分大径材出材量最高,为22.46 m^(3)·hm^(-2);其次是保留密度为1800株·hm^(-2)的林分,大径材出材量为15.36 m^(3)·hm^(-2);保留密度为2500株·hm^(-2)的林分无大径材产出。保留密度为1800株·hm^(-2)林分的总出材量最大,为131.55 m^(3)·hm^(-2)。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降低,林冠开阔度和光照均有所增加,其中,保留密度为1200株·hm^(-2)的林分光照条件优于其他2种保留密度林分。不同土层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较多的土壤理化性质在保留密度为1200株·hm^(-2)时表现最好。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大多在保留密度为1200株·hm^(-2)时最大。林分的生长主要与林冠开阔度、叶面积指数、林下直射光、散射光、土壤pH、全氮质量分数、土壤密度、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atrick指数显著相关(P<0.05)。将低保留密度(1200株·hm^(-2))作为林分经营密度的效果最佳,最适合大径材的培育;若仅考虑木材产出,则应选择1800株·hm^(-2)为经营密度,该保留密度下总出材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间伐保留密度 林分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林下植被多样性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
2
作者 屈彦成 江怡航 +2 位作者 陈涵玥 张建国 张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609-5620,共12页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据,采用6种生长方程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面积模型和林分密度模型,将二者相乘得到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模型,进而探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样地水平)作为单木叶面积的最优模型;以地区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总体平均水平)作为林分密度的最优模型;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形式,幼龄阶段增长较快,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之后下降幅度减少。本研究在考虑林分自然稀疏的前提下从生长模型的角度证明了杉木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型,而非达到顶峰后保持不变,同时也表明林分叶面积达到顶峰后下降是由于林分密度的降低引起的。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经营不同气候梯度的杉木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叶面积 动态变化 单峰 自然稀疏
下载PDF
杉木林分密度对套种闽楠树型、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3
作者 连晓倩 田云龙 +4 位作者 黄健 钟兆全 周垂帆 黄伟 吴鹏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2,共10页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hm^(-2)、630株·hm^(-2)和810株·hm^(-2)等4个间伐保留密度处理,分别进行林下套种900株·hm^(-2)闽楠形成杉阔复层林,测定分析林下套种5 a后闽楠冠型、侧枝长度、分枝角、叶片形态、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值,以及侧枝、茎干和叶片不同器官生物量等主要适应性生长指标的差异,探讨林分密度对林下套种闽楠树冠形态特性、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杉木下套种的闽楠2级侧枝长、1级和2级侧枝密度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闽楠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表现出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杉木林分密度375株·hm^(-2)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小于杉木林分密度810株·hm^(-2),相差80.97 cm^(2)和10.43 cm^(2)·g-1;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值均高于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低林分密度下(375株·hm^(-2)和570株·hm^(-2))套种的闽楠下层树冠叶片、总叶片生物量、以及侧枝和茎干生物量均显著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p<0.05)。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通过增加株高,促进侧枝生物量积累;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减少对株高的投资,从而增加叶片生物量的积累。[结论]在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下,林下光照充足有利于闽楠生物量积累,侧枝生长,其生长状况较好;在高林分密度下(630株·hm^(-2)和810株·hm^(-2)),闽楠可通过促使叶片长度变长,增大叶片比叶面积,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捕获效率等变化来增强光捕获能力,从而适应光照资源不足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异龄复层林 林下套种 间伐保留密度 侧枝生长 生物量分配格局
下载PDF
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稀疏对杉木人工林个体大小分化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桂娟 胡海帆 +2 位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6-136,共11页
【目的】研究林分生长过程中个体大小分化规律以及个体分化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为通过培育措施调整改变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5种造林密度(2.0 m×3.0 m、2.0 m×1.5 m、2.0 m×1... 【目的】研究林分生长过程中个体大小分化规律以及个体分化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为通过培育措施调整改变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5种造林密度(2.0 m×3.0 m、2.0 m×1.5 m、2.0 m×1.0 m、1.0 m×1.5 m和1.0 m×1.0 m)的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林分年龄、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稀疏对林分个体大小分化的影响以及个体分化与林分生产力的数量关系。【结果】Gini系数(个体大小分化)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而增大,林分发生自然稀疏时Gini系数降低,但在林分自然稀疏进程中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程度再次增大。造林密度越大,林分生产力越高;林分发生自然稀疏时林分生产力下降,但自然稀疏后生产力增加速度大于自然稀疏前;林分生产力与个体大小分化呈负相关。【结论】随林分年龄和造林密度增加,个体间分化程度增大,林分生产力增加;发生林分自然稀疏时,个体间分化程度降低,林分生产力下降;在随后的林分生长进程中,个体间分化程度不断增大,林分生产力也继续提高。林分自然稀疏可改变林分种内竞争强度,进而改变个体分化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大小分化 林分生产力 杉木 林分自然稀疏 GINI系数
下载PDF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被引量:23
5
作者 童书振 张建国 +1 位作者 罗红艳 罗云伍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86-89,共4页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 1 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 ,其结果表明 :(1 )同一立地指数级 ,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 ,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外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 ;两者胸径差异明显 ,即间...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 1 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 ,其结果表明 :(1 )同一立地指数级 ,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 ,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外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 ;两者胸径差异明显 ,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 ;两者立木蓄积 ,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 ;间伐林分总蓄积量 (立木蓄积 +间伐蓄积 )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 ,间伐后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 ,其比值 ,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 ;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高于未间伐林分的枝下高 ,1 6年前影响明显 ;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小于未间伐林分的冠幅 ,1 1~ 1 6年时差异明显。 (2 )立地指数级不同 ,初植密度基本相同的林分 ,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积量 杉木林 密度间伐试验 密度管理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7-101,共5页
Based on density theory of plant growth and related biological hypothesis, a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derived, i.e. \%N\%=exp(\%a\%ln\+2\%v+b\%ln\%v+c\%), w... Based on density theory of plant growth and related biological hypothesis, a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derived, i.e. \%N\%=exp(\%a\%ln\+2\%v+b\%ln\%v+c\%), where \%N\% and \%v\% represe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an volume of a plant, and \%a,b,c\% are parameters. Thereby, the authors proposed a self\|thinning mechanism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the model was described as \%N\%=exp(5 895932H 0 01351034 -0 9225263H -0 002829299\}ln\%v\%-0 1148481H -0 01018257\}ln\+2\%v\%).The simulating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echanism model fitted the data observed from Chinese fir plantation very well. Therefore it is very useful in practice, 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自然稀疏规律 植物种群 密度
下载PDF
桂西南杉木林分生长对间伐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曾冀 雷渊才 +2 位作者 蔡道雄 唐继新 明安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1-848,共8页
以广西凭祥14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保存密度为1 219株·hm-2)为对象,设置69%(处理Ⅰ),60%(处理Ⅱ),51%(处理Ⅲ),40%(处理Ⅳ)4个间伐强度处理和不间伐对照,定期观测间伐后9 a内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林分生... 以广西凭祥14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保存密度为1 219株·hm-2)为对象,设置69%(处理Ⅰ),60%(处理Ⅱ),51%(处理Ⅲ),40%(处理Ⅳ)4个间伐强度处理和不间伐对照,定期观测间伐后9 a内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林分生长指标,并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从而揭示林分生长对间伐的动态响应,筛选适宜的间伐强度,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杉木林分胸径、枝下高、单株材积和蓄积生长(P<0.05),对树高和冠幅的影响不显著(P>0.05);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处理Ⅲ为最高,枝下高和蓄积则以对照为最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年均增量在间伐后第1~3年最大,处理间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年均增量高峰则出现在间伐后第3~5年。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为了快速培育杉木大径材,建议在杉木近自然化改造中选择间伐强度约50%(处理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学 杉木 间伐强度 密度效应 生长动态
下载PDF
杉木间伐材制造厚型轻质刨花板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曾钦志 饶久平 +2 位作者 吴纯初 熊德祥 黄志勇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共4页
利用材质轻、松软、强度低、径级小的杉木间伐材生产厚型轻质刨花板 ,厚度 35~ 42 mm、幅面 1 2 2 0 mm×2 4 4 0 mm、密度 0 .4g/cm3。制出的刨花板密度低、具有一定强度、防水性能好 ,并具有较好的隔音、隔热性能 ,是一种较好的... 利用材质轻、松软、强度低、径级小的杉木间伐材生产厚型轻质刨花板 ,厚度 35~ 42 mm、幅面 1 2 2 0 mm×2 4 4 0 mm、密度 0 .4g/cm3。制出的刨花板密度低、具有一定强度、防水性能好 ,并具有较好的隔音、隔热性能 ,是一种较好的轻质室内建筑材料 ,可用作室内门板、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间代材 轻质刨花板 生产工艺
下载PDF
同龄纯林自然稀疏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江希钿 杨锦昌 王素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4-89,共6页
根据植物种群生物量的增长模式和最大密度法则 ,应用Korf生长方程推导出同龄纯林最大密度的林分和一般密度的林分在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变化规律的模型。实例验证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自然稀疏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大的适用性 。
关键词 自然稀疏 密度 杉木
下载PDF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洪玲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洪玲霞关键词杉木优势高初植密度间伐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洪玲霞关键词杉木优势高初植密度间伐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树种的材积生产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势高 初植密度 间伐
下载PDF
自然稀疏方程不同拟合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京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8-68,共11页
【目的】选择能够真实反映种群自疏动态的拟合方法是评估自然稀疏法则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方法】本研究基于福建省553块杉木同龄林样地数据,对前人用于估计自然稀疏方程的手绘法、区间法和相对密度法3种传统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O... 【目的】选择能够真实反映种群自疏动态的拟合方法是评估自然稀疏法则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方法】本研究基于福建省553块杉木同龄林样地数据,对前人用于估计自然稀疏方程的手绘法、区间法和相对密度法3种传统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OLS)、简化主轴回归(RMA)和分位数回归(QR)3种以回归为基础的方法,修正最小二乘法(COLS)、确定性前沿函数(DFF)和随机前沿函数(SFF)3种边界模型构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大密度线的适宜拟合方法。【结果】手绘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区间法拟合结果会受到区间长度的显著影响,得到的最大密度线斜率往往比真实斜率平缓;相对密度法能排除非密度依赖死亡的干扰,但会受选点过程中预设斜率理论值的影响;OLS法、COLS法、RMA法拟合的直线容易出现与实际的数据点边界不吻合的问题,与自然稀疏直线为数据点上边界线的定义不相符;当分位数值越接近100%,QR法拟合得到的直线就越接近林分自疏上边界线;DFF法中,采用线性规划途径拟合直线优于非线性规划途径,但QR法和DFF法进行统计推断比较困难。SFF法拟合结果比较客观,但只有随机误差项的方差足够小且趋近于零时,拟合所得直线才能真实反映种群自疏过程。【结论】本文最后筛选得出福建省杉木人工林最优自然稀疏方程为ln(QMD)=7.795-0.620ln(N),可为当地杉木经营实践中制定有效密度调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稀疏理论 杉木 林分密度 方法比较
下载PDF
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中幼林低密度控制及深抚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惠刚盈 罗云伍 张校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3-378,共6页
近年来,国际上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缺乏,从而普遍采用低密度控制,即加大造林株行距,加大疏伐强度、减少疏伐次数,以提高林分质量,提前获得收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是我国重要用材树种,生产中通常采用多次下... 近年来,国际上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缺乏,从而普遍采用低密度控制,即加大造林株行距,加大疏伐强度、减少疏伐次数,以提高林分质量,提前获得收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是我国重要用材树种,生产中通常采用多次下层间伐方式。本文对杉木中幼林一次性间伐的合理保留密度即主伐密度以及深抚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地概况试验是在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陂元Ⅰ区杉木人工林中进行的。地理坐标为114°36’E、27°42’N,地处中亚热带东部罗霄山北端武功山余脉,海拔130-220m,属丘陵山地。土壤为页岩上发育起来的黄红壤,土层厚度为80-150cm,腐殖质层(A+AB)厚度约为25cm。土壤容重为1.2(g/cm^3)左右,pH值为4.4-4.8,有机质含量约为2.5%。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均降雨量1590.9mm,降雨量集中分布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5%,年均蒸发量1503.8mm,相对湿度80%,1月平均最低温度-5.3℃,无霜期27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幼林 密度 控制
下载PDF
间伐保留密度和套种对杉木中龄林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静 赵铭臻 +3 位作者 王利艳 陈志云 林开敏 李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3-600,共8页
密度调控是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关键环节,为研究杉木中龄林大径材近自然培育的合理间伐保留密度,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间伐后套种木荷、观光木、火力楠和楠木4种阔叶树试验,分析间伐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以... 密度调控是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关键环节,为研究杉木中龄林大径材近自然培育的合理间伐保留密度,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间伐后套种木荷、观光木、火力楠和楠木4种阔叶树试验,分析间伐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以及对阔叶树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间伐保留密度为900、1200、1875株·hm^(-2)(不间伐),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块样地,间伐后全部套种4种阔叶树。2017—2020年连年生长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增量、中径材出材率、大径材出材率都明显下降,林分蓄积量、小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中径材出材量明显上升;4种套种阔叶树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上,间伐保留密度为1875株·hm^(-2)时适宜培育杉木小径材和中径材,能够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在900株·hm^(-2)时适宜于近自然经营下杉木中龄林大径材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中龄林 材种结构 密度
下载PDF
浙北杉木林林分结构及其经营密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湘林 潘文贤 +2 位作者 李勇 王有福 沈德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51-255,共5页
1990年对浙江省湖州市所属3县1区现有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胸径生长与树冠幅的相关关系,编制了杉木林适宜经营密度表,从而制定了该地区的杉木林抚育间伐技术模式。
关键词 杉木 林分结构 经营 密度
下载PDF
杉木用材林基地的成林密度管理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庆 陈哲和 +1 位作者 汪传佳 王仁东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26-332,共7页
对开化县的杉木基地林现有林分结构和生产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县杉木基地成林的林冠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76,树冠重叠度为25.9%。但同时部分成林密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林分郁闭度在0.40~0.90之间变动。为... 对开化县的杉木基地林现有林分结构和生产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县杉木基地成林的林冠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76,树冠重叠度为25.9%。但同时部分成林密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林分郁闭度在0.40~0.90之间变动。为严格成林密度管理制度,文中进行了杉木基地成林抚育间伐技术设计,分别不同立地条件林分确定了首伐期、间伐强度和间隔期等参数,并编制了抚育间伐技术模式表,供生产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用材林 密度 管理 抚育 间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