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il,Gate and Self-Other Dynamics:A Confucian Ethics of Sepa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YAO Xinzhong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20年第4期567-585,共19页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oci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wall in history and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to usher in the early Confucian discourse on wall and gate.The Confucian discourse implies that walls一either a...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oci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wall in history and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to usher in the early Confucian discourse on wall and gate.The Confucian discourse implies that walls一either actual,virtual or symbolic-are there to defend and/or to separate,while gates enable the managed access to and opening-up the self-imposed insularity or moderate the self-centred exclusiveness that walls imply.By way of re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we will extract from a variety of Confucian discussions the ethical awareness that however strongly built,walls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gates,and that the wall and the gate are therefore locked in mutuality to make possible the reality of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and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other.It will be argued that by using ethical virtues as tools to moderate separation and exclusiveness,Confucian discourses highlight the dynamics of the self-other relationship,and establishes an ethics that may well be still applicable to contemporary situations and can be drawn upon to help dissolve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values of populist self-centrism and those of globalist interconnecte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 GATE self-other dynamics Confucian ethics GLOBALIZATION ANTI-GLOBALIZATION COVID-19 isolation interconnectedness
原文传递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德鸿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一是“适人之适”,二是“自适之适”,三是“忘适之适”。庄子最为崇尚的人生场景即“忘适之适”,这也与其本人一贯崇尚的天地精神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适人之适 自适之适 忘适之适
下载PDF
中西方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深层动因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翔 鲍海波 武赟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29,共8页
后冷战时代,随着文化的价值功能被重新定位,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成为大国之间进行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美国等西方大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战略不同程度地充当了对外政策的工具,其目的在于按西方价值偏好塑造“新的他者”,重建西方体育主导... 后冷战时代,随着文化的价值功能被重新定位,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成为大国之间进行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美国等西方大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战略不同程度地充当了对外政策的工具,其目的在于按西方价值偏好塑造“新的他者”,重建西方体育主导地位;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则始终聚焦于自身发展,塑造“新的自我”,使中国以和平发展的崭新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文明造就的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世界体坛的一种强势文化,是西方现代性主流文化的衍生物,一定程度上带有“西方文明优越论”的文化偏见;而中国体育文化与生俱来地携带着中华文明天下观和美德伦理的先天基因,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具有德性和包容性的柔性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体育文明,是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软实力 塑造“新的他者” 塑造“新的自我” 价值偏好 西方体育文化
下载PDF
敬畏与助人的关系: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王国芳 田淑萍 +2 位作者 胥子健 陈嘉晔 杨敏齐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为探索特质性敬畏与状态性敬畏与助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特质性敬畏与助人行为的关系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探讨了状态性敬畏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 为探索特质性敬畏与状态性敬畏与助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特质性敬畏与助人行为的关系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探讨了状态性敬畏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的特质性敬畏水平越高,其助人行为水平也越高;(2)自我-他人重叠在特质性敬畏情绪与助人行为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3)与中性情绪相比,状态性敬畏能显著增加个体的金钱助人行为,但对时间助人行为没有显著影响;(4)自我-他人重叠在状态性敬畏与时间助人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从自我-他人之间联系的角度揭示了敬畏影响助人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敬畏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性敬畏 状态性敬畏 自我-他人重叠 助人行为
下载PDF
视觉形象的“他者化”与“自我他者化”探微——从中外视觉艺术中的“眯眯眼”谈起
5
作者 郭建平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艺术中的“他者”形象有时不是直接依据客观真实进行塑造的,其间既有带着偏见的丑化的形象,也有出于认同的幻想的形象。“他者”形象的塑造受到权力关系的制约,对“他者”的误读、扭曲、美化往往与本土艺术创作者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 艺术中的“他者”形象有时不是直接依据客观真实进行塑造的,其间既有带着偏见的丑化的形象,也有出于认同的幻想的形象。“他者”形象的塑造受到权力关系的制约,对“他者”的误读、扭曲、美化往往与本土艺术创作者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话语权力分布及文化认同程度关系密切。我们应当尊重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作品,反对其他族群视觉艺术中隐含着的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歪曲表现,同时应能判析本国视觉艺术中是否存在“自我他者化”的倾向,并展现出真正的原创力,创作出切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艺术 他者形象 文化认同 自我他者化
下载PDF
是谁在努力——医疗募捐情境下力量情绪诉求类型对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郑春东 唐建生 +1 位作者 张斓 周嘉敏 《营销科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76-92,共17页
力量情绪诉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募捐情境下的诉求策略,但学术领域对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3项实验探究了不同类型的力量情绪诉求对于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的力量诉求均会对个体捐赠意愿产生积... 力量情绪诉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募捐情境下的诉求策略,但学术领域对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3项实验探究了不同类型的力量情绪诉求对于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的力量诉求均会对个体捐赠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自我力量诉求主要通过预期内疚来提高个人捐赠意愿,而他人力量诉求主要通过感知自助来提高个人捐赠意愿。低权力感个体更加偏好自我力量诉求,而高权力感个体更加偏好他人力量诉求。本文不仅丰富了慈善领域关于情绪诉求的理论研究成果,还为医疗募捐网站的募捐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募捐 自我力量诉求 他人力量诉求 预期内疚 感知自助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治理模式研究
7
作者 徐小东 王菁睿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5,共11页
针对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的探索,目前大多关注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村落规划与地域文脉的契合、建筑与场地关系的协同等,但对于长期以来由村民主导的日常性活动及空间改造行为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村落日益衰败的背景下,如何审视政府部... 针对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的探索,目前大多关注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村落规划与地域文脉的契合、建筑与场地关系的协同等,但对于长期以来由村民主导的日常性活动及空间改造行为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村落日益衰败的背景下,如何审视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与村民自发参与问题,是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过程中亟需予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尝试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切入,将其置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语境中,梳理传统村落日常性空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揭示其空间形式、组织模式与行为活动之间的内在相关性,进而针对性地解析与构建相关治理机制与策略。同时,兼顾作为中介的建筑师专业作用的发挥,形成“自上而下”他组织与“自下而上”自组织两种体系并行的活态化保护新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持续发展提供上下联动、情理交融的创新思路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传统村落 自组织 他组织 上下联动 活态化保护 治理模式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张湘一 刘玉佩 +1 位作者 陈锡友 丁道群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4年第3期57-67,共11页
以X省Y市4所普通高中的88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考察新高考改革选科中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以及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起着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我选科... 以X省Y市4所普通高中的88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考察新高考改革选科中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以及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起着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我选科,学生为他人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小,更倾向于为他人选择高兴趣—高难度的科目;学生自我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大,更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兴趣—低难度的科目。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应深入了解高中生选科现状,树立“远景性”的选科导向,重视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发掘;科学认识选科责任,各方协同,助力学生合理选科;正视自我—他人选科差异,聚力优化选科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高考选科 调节聚焦理论 责任感
下载PDF
困境与突围:零余者他者建构的主体性分析--郁达夫《沉沦》《迟桂花》谫论
9
作者 李靖 邓丽华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0,112,共7页
郁达夫的两部短篇小说《沉沦》《迟桂花》,分别作为其创作前后期的代表作,被视为现代文学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中的经典。郁达夫的短篇小说中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因此其笔下的主要形象——零余者难以完成自我建构,主体... 郁达夫的两部短篇小说《沉沦》《迟桂花》,分别作为其创作前后期的代表作,被视为现代文学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中的经典。郁达夫的短篇小说中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因此其笔下的主要形象——零余者难以完成自我建构,主体在他者的入侵下走向分裂、异化甚至毁灭;同时,郁达夫对因他者而产生的欲望主体进行关照,零余者在欲望缺失的驱使下,一方面将身体作为填补欲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展现出欲望缺失下的疾病隐喻。借助拉康的他者论和欲望论来探寻郁达夫短篇小说中零余者的身份危机成因和自我找寻主题,从而揭示零余者自我异化于他者世界的被动性,以及在他者世界中自我建构所展现出来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拉康 零余者 他者 主体
下载PDF
民族文学形象的“他者言说”和“自我回塑”——以中国当代民族小说英语世界译介为例
10
作者 鲍晓英 段天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本文以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当代民族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形象构建互动性等形象学相关理论,研究英语世界通过对当代民族小说形象“他者言说”构建的当代民族文学形象,探索中国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世界通过媒... 本文以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当代民族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形象构建互动性等形象学相关理论,研究英语世界通过对当代民族小说形象“他者言说”构建的当代民族文学形象,探索中国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世界通过媒体、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对当代民族文学形象进行“他者言说”,塑造出一个“具有无限魅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体社会相异”“民族文学包含政治隐喻”和“民族文学书写具有世界文学特质”等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形象,形象构建的互动性表明中国可以从该形象返现英语世界、反思自我,找到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文学形象塑造 他者言说 自我回塑 文学译介
下载PDF
换位社交团体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症状和共情的改善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佩琪 张剑心 +3 位作者 张雨晴 方美欣 何木叶 刘电芝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597,共8页
研究参考自我-他人转换的共情模型,聚焦于自我-他人转换开关,设计适用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换位社交团体干预游戏,并评估即时和短期维持效果。招募41名4~12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每次1小时,共18次换位社交团... 研究参考自我-他人转换的共情模型,聚焦于自我-他人转换开关,设计适用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换位社交团体干预游戏,并评估即时和短期维持效果。招募41名4~12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每次1小时,共18次换位社交团体干预。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进行评估。在团体干预后,干预组总体症状、感知/认知、健康/生理/行为,共情二维度总分和观点采择维度均发生显著改善,且短期维持效果较好。在本研究条件下,聚焦于自我-他人转换的换位社交团体干预能改善孤独症儿童总体症状和共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换位社交 团体干预 SOME模型 自我-他人转换
下载PDF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12
作者 吴玲英 李蒙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进。本文在分析“原始史诗”之代表《伊利亚特》中女性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弥尔顿在“文学史诗之冠”《失乐园》中改写了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首先,《失乐园》的史诗英雄虽名为亚当夏娃之整体,但很大程度上乃史诗中唯一的女性夏娃之个体,弥尔顿在塑造史诗英雄的过程中将其主要关注锁定在夏娃身上。其次,诗人始终突显夏娃的“自我”,不仅展示了夏娃因“原初自我”中的“自恋”“自傲”而堕落的经过,而且呈现了夏娃通过“自省”“自知”“自赎”而将“自我”重构为“生态自我”并获得精神再生的过程。女性人物在史诗中的重新定位是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重要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荷马史诗传统 《伊利亚特》 女性定位 “他者” 改写 “自我”
下载PDF
多模式融合的武器目标分配系统模型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祥雨 朱坤 +3 位作者 王刚 郭相科 付强 李腾达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目标分配是指挥控制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分配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防空反导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防空反导目标分配的鲁棒性、适用性以及博弈对抗性等作战性能,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本文提出建立多模式融合的目标分配体系结... 目标分配是指挥控制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分配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防空反导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防空反导目标分配的鲁棒性、适用性以及博弈对抗性等作战性能,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本文提出建立多模式融合的目标分配体系结构,对商用订单式的服务模式进行适应性改进,将“派单”“抢单”“抢派单融合”三种模型改进定义为军事模型;通过使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建立“他分配”“自分配”“他分配与自分配结合”的新型目标分配体系结构;引入Perti网模型,构建并分析Petri网模型的可达图,通过仿真实验平台,构建复杂作战场景,验证了分配策略机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种策略各具优势,本文设计的多策略结合在匹配时间、成功率以及效用值方面相较传统的单一策略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分配 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框架 PETRI网 他分配 自分配 指挥控制 模型设计
下载PDF
为何人际价值观冲突难以达成共识?理论解释及调解策略
14
作者 岳童 王洪 +2 位作者 傅安国 徐浩 李文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8-1538,共11页
人们常常用“道不同,不相为谋”来形容人际价值观冲突发生后共识的难以达成性。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主观感受,还会形成指向对手的偏见和敌意,进而使得基于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人际冲突在调解上具有很大的困难。目前... 人们常常用“道不同,不相为谋”来形容人际价值观冲突发生后共识的难以达成性。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主观感受,还会形成指向对手的偏见和敌意,进而使得基于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人际冲突在调解上具有很大的困难。目前研究者主要从自我威胁和个人客观性幻觉两个方面来解释为何人际价值观冲突难以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调解策略。未来研究需要更多丰富相关的理论解释,关注人际价值观冲突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并拓展相关的调解策略和应用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人际价值观冲突 自我威胁 自我肯定 他人肯定
下载PDF
论恽代英的君子人格
15
作者 杨起予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94-97,共4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君子人格。他自幼便以儒学君子自许,少年时代就仿效曾子“三省吾身”之法,以“自省”力持克己,成就外在高尚品行;他一生秉持鲜明的助人思想,希望通过利益他人实现儒学“己...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君子人格。他自幼便以儒学君子自许,少年时代就仿效曾子“三省吾身”之法,以“自省”力持克己,成就外在高尚品行;他一生秉持鲜明的助人思想,希望通过利益他人实现儒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君子人格;他身处民国时期的乱世之中,很自然地将改造社会、拯救国家视为自己人生的责任,从创立“互助社”“仁社”到开办“利群书社”,再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恽代英的一生都在以实际行动践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君子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代英 君子人格 克己自省 成己成人 心怀天下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基于微信交流的透镜模型分析
16
作者 林志鹏 陈少华 卢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57,共8页
该研究考查了微信即时交流中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并运用透镜模型分析检验了这些线索在不同互动时长条件下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神经质外,大五人格其余四种特质总体的自我—他人一致性(SOA)均达到显著水平,平均SOA... 该研究考查了微信即时交流中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并运用透镜模型分析检验了这些线索在不同互动时长条件下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神经质外,大五人格其余四种特质总体的自我—他人一致性(SOA)均达到显著水平,平均SOA随互动时长增加而递增;(2)微信交流的非语言线索非常广泛,很多非语言线索在观察者的人格判断中是有效的和可用的;(3)在10min和20min组中,“字数”和“消息量”是外倾性的诊断性线索,“表情符号”和“文字重复”是宜人性与开放性的诊断性线索;(4)观察者对10min组的宜人性和外倾性线索以及20min组所有特质的线索敏感性均显著,且随互动时长增加而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交流 人格判断 非语言线索 透镜模型分析 自我—他人一致性
下载PDF
“我即他者”:《悠悠岁月》中的语象叙事
17
作者 刘梦轩 王牧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2期67-74,92,共9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将个人经历融入社会的大背景中,创作出具有社会性维度的自传作品《悠悠岁月》,其中最为突出的叙事策略便是语象叙事。埃尔诺将每一份影像视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对其进行文字再现。本文从语象叙事...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将个人经历融入社会的大背景中,创作出具有社会性维度的自传作品《悠悠岁月》,其中最为突出的叙事策略便是语象叙事。埃尔诺将每一份影像视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对其进行文字再现。本文从语象叙事这一策略切入,分析埃尔诺借助以言及象产生心象迁移,达成与读者的情感共鸣,阐述埃尔诺通过其描写技法实现影像的客观化,促使与读者的身份交融,而后从“刺点”入手,阐明其唤起读者记忆,达成与作者记忆融合的功能。透过语象叙事这一策略,本文旨在探讨埃尔诺如何在《悠悠岁月》中将作者“自我”与读者“他者”融为一体,实现“我即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悠悠岁月》 语象叙事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沉浸他者文化而生的民族自我批评:狄金森、徐志摩与赛珍珠
18
作者 张敬珏 朱骅(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68-80,共13页
狄金森、徐志摩、赛珍珠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公共知识分子,还是重要的文学和政治团体的创始成员,是跨国文学共同体网络的一部分。他们与自己国家格格不入,却在异国他乡建构身份认同,都在自己的祖国和海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了中英之... 狄金森、徐志摩、赛珍珠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公共知识分子,还是重要的文学和政治团体的创始成员,是跨国文学共同体网络的一部分。他们与自己国家格格不入,却在异国他乡建构身份认同,都在自己的祖国和海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了中英之间和中美之间极具活力的文化交流。他们对本国的批评之所以令人信服,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曾长时间生活在他者文化中,由此获得审视故土道德标准和国家政策所必要的批评距离。以对位视角来看,他们是早期移民作家和学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相信多元交融的必要性,相信促进多元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鼓励批评性文化以及民族自省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金森 徐志摩 赛珍珠 民族自省 自我批评 他者文化
下载PDF
青少年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忽视对抑郁的影响:不安全依恋、自责和责备他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莹莹 李伊凡 +2 位作者 亓军军 刘艳 周宵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为考察青少年儿童期情感虐待和忽视、不安全依恋、自责、责备他人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自陈式问卷对493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忽视能够直接正向预测抑郁。情感虐待可以通过不安全依恋、自责和责备他人间... 为考察青少年儿童期情感虐待和忽视、不安全依恋、自责、责备他人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自陈式问卷对493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忽视能够直接正向预测抑郁。情感虐待可以通过不安全依恋、自责和责备他人间接预测抑郁,还可以通过焦虑依恋分别经自责和责备他人的多重中介、通过回避依恋经责备他人的多重中介间接预测抑郁。而情感忽视则通过回避依恋和自责间接预测抑郁,或通过回避依恋经责备他人的多重中介间接预测抑郁。更重要的是,情感虐待通过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预测抑郁的间接效应显著大于情感忽视通过两种依恋维度对抑郁预测的间接效应。结果说明,青少年的不安全依恋、自责或责备他人中介了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忽视对抑郁的作用。相对于情感忽视,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系更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忽视 抑郁 不安全依恋 自责 责备他人
下载PDF
论现代散文别集选本的“自选”与“他选”
20
作者 胡康嘉 汪文顶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可分为别集选本、总集选本两大类。别集选本是反映单个作家创作成就的代表作品选集,依据编者身份可再分为“自选集”和“他选集”。作家“自选”具有“他选”所不及的自知之明和真切之感,但也可能带上个人偏好而有所遮...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可分为别集选本、总集选本两大类。别集选本是反映单个作家创作成就的代表作品选集,依据编者身份可再分为“自选集”和“他选集”。作家“自选”具有“他选”所不及的自知之明和真切之感,但也可能带上个人偏好而有所遮蔽。“他选”可秉持选家的超然立场、编选意图和鉴赏眼光,选出既可体现作家特色又可体现选家用意的选本。这两类别集选本突显了现代散文家的创作成就和个性风格,强化了现代散文的文学观念和分体意识,推动了现代散文的经典化进程,对经典作家和经典名篇的选认和传播发挥了选学特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别集选本 自选 他选 经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