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seismic data 被引量:11
1
作者 Cai Xiling Liu Xuewei +1 位作者 Deng Chunyan Lv Yingme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48-54,共7页
China's continental deposition bas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various reservoir lithologies. Therefore, high precision exploration methods are needed.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is a... China's continental deposition bas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various reservoir lithologies. Therefore, high precision exploration methods are needed.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is a new technology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exploration. We briefly discuss point source and receiver technology, analyze the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in situ method, introduce the symmetric sampling principles presented by Gijs J. O. Vermeer, and discuss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ave field continuity. We emphasize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high density first break advantages for investigation of near surface structure, improving static correction precision, the use of dense receiver spacing at short offsets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coverage at shallow depth, and the accuracy of reflection imaging. Coherent noise is not aliased and the noise analysis precision and suppression increases as a result.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enhances wave field continuity and the accuracy of various mathematical transforms, which benefits wave field separation. Finally, we point out that the difficult part of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technology is the data processing. More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 on 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huge amounts of seism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symmetric sampling static correction noise suppression wave field separa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下载PDF
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仪数据处理与评估方法
2
作者 黄佳喜 边少锋 +1 位作者 韦宏玮 纪兵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5,共15页
本文从FALCON AGG水平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仪的测量原理出发,推导了伞状全张量重力梯度仪FTG/eFTG (Full Tensor Gradiometer,FTG;Enhanced Full Tensor Gradiometer,eFTG)的解析测量方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FALCON AGG和FTG/eFTG的噪声... 本文从FALCON AGG水平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仪的测量原理出发,推导了伞状全张量重力梯度仪FTG/eFTG (Full Tensor Gradiometer,FTG;Enhanced Full Tensor Gradiometer,eFTG)的解析测量方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FALCON AGG和FTG/eFTG的噪声评估方法和基于多分量位场转换的降噪方法,梳理了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精度与分辨率的综合评定方法.结合国外实测数据分析了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数据的噪声统计特征.基于重力场统计特征模型模拟了三种重力梯度仪的原始观测量,并验证了多分量位场转换的降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全张量位场转换能有效抑制测量噪声,部分分量的降噪幅度达到50%以上.本文相关结论可为后续开展航空重力梯度测量任务设计、数据处理与模拟仿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 空间分辨率 系统噪声 数据处理 位场转换
下载PDF
Linux环境下基于Oracle Spatial的分布式海量空间数据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杭建 刘南 刘仁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1-113,共3页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据仓储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GIS数据处理呈现多用户、分布式和网络化的特点。该平台采用面向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 ,突破了以图层为基础的空间数据处理模式 ,实现了跨图幅计算 ,较好地实现了第四...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据仓储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GIS数据处理呈现多用户、分布式和网络化的特点。该平台采用面向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 ,突破了以图层为基础的空间数据处理模式 ,实现了跨图幅计算 ,较好地实现了第四代GIS所提出的面向实体的空间数据组织、统一的海量存储和分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处理 海量空间数据 ORACLE spatial Linux
下载PDF
Fast Web -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被引量:2
4
作者 Wei Zuku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Inha University, Inchon 402 751, Korea Kim Jaeh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Youngdong University, Youngdong, Korea Bae Haeyou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Inha Un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Since web based GIS processes large size spati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we should tr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patial data query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efficient metho... Since web based GIS processes large size spati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we should tr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patial data query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efficient methods for this purpose: division transmission and progressive transmission methods. In divis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 map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called “tiles”, and only tiles can be transmitted at the request of a client. In progressive transmission method, a map can be split into several phase views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vertices, and a server produces a target object and then transmits it progressively when this spatial object is requested from a cli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methods, the algorithms, “tile division”, “priority order estimation” and the strategi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such traditional methods as “map total transmission” and “layer transmission”, the web based GIS data transmissio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advantageous in the increase of the data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by a great mar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data transmission spatial query processing web based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patial database.
下载PDF
基于ArcGIS Spatial ETL工具的森林资源数据批量处理——以都匀市林地年度变更数据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甘桂春 卢鹏 王晓宁 《湖南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更好地完成都匀市林地年度变更工作,使全市森林资源数据得到快速分发并更新。利用Arc GIS和FME软件,自定义Arc GIS Spatial ETL工具的数据转换处理流程模型,自动批量快实现都匀市各乡镇的林地年度变更数据的无损转换。
关键词 spatial ETL FME 流程处理模型 林地年度变更 空间数据 都匀市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rupture process of the great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of November 14,2001 from the GDSN long period waveform data 被引量:12
6
作者 XU Lisheng CHEN Yunt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upture process of the 14 November 2001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KMPE) is obtained by inverting the high signal-to-noise-ratio P-waveform data of vertical components of 20 stations wi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upture process of the 14 November 2001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KMPE) is obtained by inverting the high signal-to-noise-ratio P-waveform data of vertical components of 20 stations with epicentral distances less than 90°, which are of Global Digital Seismogragh Network (GDSN). The inver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KMPE consists of 3 sub-events. The rupture of the first sub-event initiated at the instrumental epicenter (35.97°N,90.59°E) and then propagated both westwards and eastwards, extending 140 km westwards at the speed of 4.0 km/s and 80 km eastwards at the speed of 2.2 km/s, which appeared to be an asymmetrical bilateral rupture dominantly from east to west. This sub-event formed a 220-km-long fault. Fifty-two seconds after initiation of the first sub-event, at which time the first sub-event was not over but in its healing phase, the rupture of the second sub-event initiated 220 km west of the epicenter and propagated both westwards and eastwards, extending 50 km westwards at the speed of 2.2 km/s and 70 km eastwards at the speed of 5.8 km/s, which appeared to be an asymmetrical bilateral rupture dominantly from west to east. The secondsub-event formed a 120-km-long fault. The second sub-event fused with the first sub-event 140km west to the epicenter right 12 s after its initiation. Fifty-six seconds after initiation of the first sub-event, at which time the first sub-event was getting close to the end of its healing phase, the rupture of the third sub-event initiated 220 km east of the epicenter and propagated both westwards and eastwards, extending 140 km westwards at the speed of 4.0 km/s and 130 km eastwards at the speed of 3.7 km/s, which appeared to be nearly an bilateral rupture. This sub-event formed a 270-km-long fault. The third sub-event fused with the first sub-event 80 km east of the epicenter right 36 s after its initiation. Afterwards, the source process of the KMPE was dominated by the slip after fusion of the first and third sub-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period WAVEFORM data TEMPORAL and spatial RUPTURE process RUPTURE fusion.
原文传递
一种面向精细化地理分区的空间约束聚类方法
7
作者 丘铂钧 贾嘉楠 徐柱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359-369,共11页
在空间分区的相关研究中,虽然已有经典聚类算法k均值聚类(k-means)结合空间约束的成果,但其对于连续平铺面状地理要素的空间聚类适用性不高。因此,本文开展对k-means算法进行空间约束的探讨。通过改进SKATER算法的空间约束方式,构建一... 在空间分区的相关研究中,虽然已有经典聚类算法k均值聚类(k-means)结合空间约束的成果,但其对于连续平铺面状地理要素的空间聚类适用性不高。因此,本文开展对k-means算法进行空间约束的探讨。通过改进SKATER算法的空间约束方式,构建一种包含自然扩张与次优扩张过程的空间约束的k-means算法;并在两个公共数据集上与已有研究方法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尤其适用于处理连续平铺面状地理要素的分区;通过轮廓系数、DB指数及总残差平方和三个评价指标知,本文方法优于已有的SKATER、AZP及SC k-means方法。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处理提供新的工具,也为聚类算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空间数据处理 K-MEANS算法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约束 空间分区 聚类质量改进 数据科学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及其数据处理方法探究
8
作者 张中桥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1期93-95,107,共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概述了以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为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技术的优劣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概述了以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为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技术的优劣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还详细介绍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空间分布建模及其可视化在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分析现有技术和方法,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数据处理 现场检测 数据预处理 空间分布建模
下载PDF
空间信息分析技术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劲峰 武继磊 +2 位作者 孙英君 李连发 孟斌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472,共9页
在GIS技术日趋成熟和空间数据极大丰富的今天,通过分析空间数据探索空间过程机理正变得日益迫切。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至少包括以下六个主要方面:(1)空间数据获取和预处理;(2)属性数据空间化和空间尺度转换;(3)空间信息探索分析;(4)地统计;... 在GIS技术日趋成熟和空间数据极大丰富的今天,通过分析空间数据探索空间过程机理正变得日益迫切。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至少包括以下六个主要方面:(1)空间数据获取和预处理;(2)属性数据空间化和空间尺度转换;(3)空间信息探索分析;(4)地统计;(5)格数据分析;(6)复杂信息反演和预报。本文提出了解决具体应用问题一般的空间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解释和反馈程序。认为空间过程的一般共性和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各种不同的方法技术最终可能导致空间数学(spatialmathematics)的产生,同时发展鲁棒的空间分析软件包对于普及空间数学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 分析技术 空间数据 GIS技术 分析软件包 过程机理 数据获取 尺度转换 属性数据 数据分析 分析计算 应用问题 空间过程 方法技术 预处理 和空间 空间化 地统计 数学 反演
下载PDF
2003年北京市SARS疫情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武继磊 王劲峰 +1 位作者 孟斌 刘旭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1,共5页
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是针对具有空间属性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解释,以便于辅助预测与调控的方法手段.SARS疾病的突然爆发与蔓延,为区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有效认识SARS疫情的空间过程,对于其防治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是针对具有空间属性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解释,以便于辅助预测与调控的方法手段.SARS疾病的突然爆发与蔓延,为区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有效认识SARS疫情的空间过程,对于其防治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市公布的SARS病例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手段,试图分析出SARS的空间过程.结果发现,整个SARS的空间聚集状态存在两个转折点,即人群对疾病的恐慌并迁移引起的疫情扩散和对疫情采取有效防治策略、定点医院的成立后疾病的空间聚集,及后期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呈现零星发作状态而出现空间扩散趋势.新增病例的热点探测证实了空间聚集度的变化趋势,而以街道社区尺度进行的密切接触者的热点探测分析则表明:SARS的空间传播,最早应该是一级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二环内)随机分布状态,后随着人群的空间分布与流动,而出现与人群分布相关的热点区域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空间过程 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 北京市
下载PDF
空间信息栅格SIG框架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唐宇 陈荦 +1 位作者 何凯涛 景宁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5-433,共9页
空间信息数据量大、处理复杂、难以共享的问题对其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挑战。空间信息栅格 (SpatialInformationGrid ,SIG)作为创新性的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 ,集成并拓展信息栅格、空间信息系统、Web服务等前沿技术 ,以“服务... 空间信息数据量大、处理复杂、难以共享的问题对其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挑战。空间信息栅格 (SpatialInformationGrid ,SIG)作为创新性的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 ,集成并拓展信息栅格、空间信息系统、Web服务等前沿技术 ,以“服务”为中心 ,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空间信息获取、存储、组织、分发、分析处理、应用、融合以及互操作 ,形成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与集成。在给出SIG基本定义的基础上 ,明确了SIG技术要素和特征 ,探索并构建了开放性的SIG框架体系 ,重点研究了SIG中的空间数据共享和分析处理服务技术 ,为SIG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提供了总体框架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 SIG 服务 空间数据共享 空间分析处理服务
下载PDF
基于兴趣点分布的外包空间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丰 桂小林 +3 位作者 张学军 杨建伟 杨攀 余思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38,共16页
随着云服务与位置感知设备的普及,大量与位置相关的信息需要外包给服务提供商,由此引发的空间数据隐私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Hilbert曲线作为一种空间转换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空间数据的隐私保护中,但标准Hilbert曲线未考虑兴趣... 随着云服务与位置感知设备的普及,大量与位置相关的信息需要外包给服务提供商,由此引发的空间数据隐私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Hilbert曲线作为一种空间转换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空间数据的隐私保护中,但标准Hilbert曲线未考虑兴趣点的分布特征,可能需要多次调整曲线参数,且无法支持数据拥有者对空间区域的自定义授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根据兴趣点分布而自适应变化的Hilbert曲线(AHC),该曲线根据设定的存储容量将空间划分为原子区域,使用Hilbert曲线的分形规则确定各原子区域的顺序,并由此生成密钥树,数据拥有者可以将密钥树的一部分共享给授权使用者,从而实现对空间区域的自定义授权;设计了基于AHC的空间查询处理方案,支持兴趣点的索引值计算、范围查询与KNN查询处理;定义了空洞指数以量化外包数据的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在真实数据集与模拟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标准Hilbert曲线相比,该文提出的AHC在进行空间转换方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更优的查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外包 空间查询处理 位置隐私 空间转换 隐私保护
下载PDF
3种空间插值方法在道路尘中Pb监测数据统计处理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雷 董德明 +1 位作者 魏强 房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4-968,共5页
以福建省龙岩市道路扬尘监测分析中的Pb元素质量浓度为例,选取地统计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反距离权重法、径向基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污染物浓度的空间插值,通过对插值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和评价,对这3种插值方法进行对比... 以福建省龙岩市道路扬尘监测分析中的Pb元素质量浓度为例,选取地统计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反距离权重法、径向基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污染物浓度的空间插值,通过对插值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和评价,对这3种插值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道路扬尘样本共56个,其中44个样本用于空间插值,其余12个样本用于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普通克里格法的平均预测误差为-0.129 6,均方根预测误差为24.19,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在检验标准上有明显优势,故普通克里格法对于描述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趋势效果最佳,而其他两种方法对Pb元素的空间分布插值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环境监测数据 统计处理
下载PDF
空间调制型干涉光谱成像仪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旻 相里斌 +3 位作者 吕群波 周锦松 景娟娟 崔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5-858,共4页
干涉型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谱成像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得的是间接数据干涉图,不能被用户直接使用,需要进行干涉数据反演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干涉图修正)、切趾、相位修正、傅里叶变换、光谱辐射定标等一系... 干涉型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谱成像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得的是间接数据干涉图,不能被用户直接使用,需要进行干涉数据反演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干涉图修正)、切趾、相位修正、傅里叶变换、光谱辐射定标等一系列复杂的处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文献对干涉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文章基于作者单位对此技术多年的研究,针对空间调制型干涉光谱成像仪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环境与灾害卫星超光谱成像仪的数据,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数据反演方法和流程,获得了很好的数据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调制 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 数据处理
下载PDF
模拟流域地貌发育过程的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肖学年 崔灵周 +1 位作者 王春 李占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9-443,共5页
运用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对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模型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获得了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形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数据、等高线、纵横剖面等数据,计算出了流域模型各种地貌形态参数,并利用GIS技... 运用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对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模型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获得了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形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数据、等高线、纵横剖面等数据,计算出了流域模型各种地貌形态参数,并利用GIS技术进行流域发育过程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可准确快速获取流域地貌形态的相关参数及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定量分布,对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过程与地貌形态特征定量作用关系研究及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建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模型 地貌空间数据 发育过程
下载PDF
基于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李满春 陈奇 +1 位作者 周炎坤 李响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2000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空间数据引擎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采用大型 RDBMS管理空间数据的新技术 ,它为 GIS海量数据的组织与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该文从 GIS现状和空间数据引擎的原理及相关技术与标准出发 ,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 GIS构建模式和构建... 空间数据引擎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采用大型 RDBMS管理空间数据的新技术 ,它为 GIS海量数据的组织与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该文从 GIS现状和空间数据引擎的原理及相关技术与标准出发 ,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 GIS构建模式和构建步骤 ,指出了用空间数据引擎建立企业化 GIS的优点和不足 ,并借鉴 Internet GIS中的数据获取部件来弥补它互操作的不足 ,最后对当今与空间数据引擎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引擎 企业化GIS 数据组织 处理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大区域农作物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杨 江南 +3 位作者 侍昊 吕恒 薛春燕 王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247,I0046,共7页
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及时准确掌握小区域农作物长势和分布的方法相对成熟,但对于省级以上的大区域而言,进行作物遥感测量涉及数据、耗费时间和经费等问题,而中国的农业普查制度又存在时效性的问题。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SP... 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及时准确掌握小区域农作物长势和分布的方法相对成熟,但对于省级以上的大区域而言,进行作物遥感测量涉及数据、耗费时间和经费等问题,而中国的农业普查制度又存在时效性的问题。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SPOT/VGT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农作物分布研究的底图,分别与研究区农业普查数据和野外调查样方数据进行农作物空间分布的统计回归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大区域而言,SPOT/VGT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作物生长期特征监测有较好地反应,其逐旬的时间分辨率可以弥补空间分辨率的不足,可有效地对农作物长势进行动态监测;农业普查数据、野外调查样方与SPOT/VGT NDVI时间序列分类结果结合进行回归分析,基本可以满足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相对于遥感分类法和传统抽样调查等方式,该方法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掌握大区域农作物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数据处理 SPOT/VGT NDVI 逐步回归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TRMM卫星雷达降雨的流域陆面水文过程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杨传国 余钟波 +3 位作者 林朝晖 郝振纯 王振龙 李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6,共6页
利用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驱动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研究流域尺度陆面水文过程,评估该数据在水文模拟与预报等研究领域的性能。通过与实测雨量资料比较,验证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的质量。分别将TRMM卫星雷达降雨... 利用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驱动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研究流域尺度陆面水文过程,评估该数据在水文模拟与预报等研究领域的性能。通过与实测雨量资料比较,验证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的质量。分别将TRMM卫星雷达降雨与观测降雨作为耦合模型的气象输人,模拟和研究淮河流域1998~2003年的陆面水文过程时空变化。结果表明,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能够很好地描述降雨的时空分布,利用TRMM降雨模拟的结果与利用观测降雨模拟的结果精度相当;模拟流量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卫星雷达降雨数据在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降雨观测计划 卫星雷达降雨数据 水文过程 水文模型 时空尺度
下载PDF
地震采样波场的空间连续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蔡希玲 刘学伟 勾丽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0-379,共10页
野外观测方式的变化和采集密度的调整对室内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常规处理方法多基于地震数据的点、线、面进行分析,对这类新观测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理论上简要说明常见的几种地震波的波场特征及其在不同数据集上的... 野外观测方式的变化和采集密度的调整对室内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常规处理方法多基于地震数据的点、线、面进行分析,对这类新观测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理论上简要说明常见的几种地震波的波场特征及其在不同数据集上的表现形式,据此提出基于地震波场空间连续性的分析方法,包括炮检关系分析、叠前等时数据集分析、转置数据分析及(F-Ks,Kr)域分析等;从叠前多道、多域处理的角度认识连续地震波场在数据处理中的意义。理论分析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野外采集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激发和接收条件的一致性,在观测系统设计上应保证每个面元属性(方位角、炮检距、覆盖次数等)分布均匀一致、地震波场连续,为室内灵活的数据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场 空间连续性 观测系统 数据处理 面元属性
下载PDF
多轨PSInSAR监测华北平原地表垂直形变场 被引量:18
20
作者 罗三明 单新建 +4 位作者 朱文武 杜凯夫 万文妮 梁洪宝 刘志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29-3139,共11页
针对PSInSAR技术监测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的不足,提出通过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融合不同轨道多个独立片区(Frame)获取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方法.由于不同轨道主影像选取的参考基准不一致、不同轨道垂直基线不同、不同片区相位... 针对PSInSAR技术监测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的不足,提出通过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融合不同轨道多个独立片区(Frame)获取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方法.由于不同轨道主影像选取的参考基准不一致、不同轨道垂直基线不同、不同片区相位解缠的参考PS不同等因素影响,使得PSInSAR获得的不同轨道地表垂直形变场的空间基准存在差异,提取的地表形变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利用两个相邻片区重叠区域的PS点集,根据迭代最近点算法提取两片区公共区域内同名点,并兼顾同名点距离的权,精确计算两片区的配准参数,实现两片区的"无缝"连接,最后使各独立片区拼接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本文推导了多轨PSInSAR技术获得的不同片区形变场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的数学模型,并以华北平原(115.32°E—118.79°E,36.81°N—40.58°N)为实验区,解析了3个不同轨道共12个片区PS目标,获取了研究区2006—2010年地表垂直形变速度场.分析表明:(1)研究区大范围处于下沉状态,形成以北京、廊坊、天津、沧州、泊头—德州等城市为中心向外扩展的地表沉降发展态势,几个沉降中心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4.7mm/a、-26.3mm/a、-64.2mm/a、-34.6mm/a和-37.7mm/a;(2)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城市工业生产和生活抽取地下水是地表沉降的主要诱因,农业灌溉和油气开采是导致华北平原大范围地表沉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研究区最大沉降带沿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内断裂分布一致,表明沉降的空间分布受到断裂带控制;(4)利用地表同期一等水准测量成果检验了本研究结果,精度达到4.72mm,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策略能够满足大时空尺度地表形变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轨PSInSAR 数据处理策略 基准联接 大空间尺度 地表垂直形变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