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s the Basis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in a Sleep Health Program: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of E-Mail Newsletters to College Students
1
作者 Kenichi Asano Ikuo Ishimura +3 位作者 Hironori Abe Michiko Nakazato Akiko Nakagawa Eiji Shimiz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have atypical sleep patterns and experience poor sleep qual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have atypical sleep patterns and experience poor sleep qual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overall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intervention was delivered in the form of e-mail newsletters. Fifty-thre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nother 50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a lecture on sleep hygiene;once-weekly e-mail newsletters on sleep health topics (sleep hygiene, stimulus control, sleep restriction, sleep titration, and relapse prevention) and were asked to maintain a four-week sleep diary.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 measure of sleep quality, and the Kessler 6, a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the lecture (as the baseline measurement) and again 16 weeks later (follow-up measurement). PSQI and K6 scores were reduc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 CBT-based sleep health program utilizing e-mail newsletters may work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rogram may represent a cost effective way for Japanese students to receive treatment for poor sleep and may also serve to prevent psychiatric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EP College Students insomnia MENTAL Heal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结合中医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牛琴 高雅琪 李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31-1436,共6页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结合中医治疗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结合中医治疗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以CBT-I疗法结合中医治疗进行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身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结合中医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冠心病功能状态稳定并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中医治疗 冠心病 睡眠障碍
下载PDF
甘麦大枣汤联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共病失眠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杨淑珍 高胜奎 +3 位作者 白东梅 郭军雄 黄蜜 蔡建成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联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抑郁共病失眠的疗效,为抑郁共病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某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0例抑郁共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联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抑郁共病失眠的疗效,为抑郁共病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某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0例抑郁共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为期6周的甘麦大枣汤联合CBT-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AMD-17、PSQI和SER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结束时和随访时PSQI、SER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PSQI得分、HAMD得分、SER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结束时PSQI总分、HAMD总分均下降(P<0.01或P<0.05),SERS得分上升(P<0.01)。结论:甘麦大枣汤联合CBT-I对抑郁共病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持续缓解抑郁症状,提升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 失眠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璇 常红 乔雨晨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AD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AD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行为量表(CMAI)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激越行为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PSQI总分和CM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A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激越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失眠 多感官刺激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质量 激越行为 护理
下载PDF
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军君 李凡 +5 位作者 赵文瑞 高洁 蒋春凤 赵玉华 胡琛 李陈渝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比较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与面对面CBT-I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差异,研究远程CBT-I的有效性。方法招募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睡眠门诊收治的108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经剔除后最终纳入74例进行分析,其中远程组38例,... 目的比较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与面对面CBT-I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差异,研究远程CBT-I的有效性。方法招募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睡眠门诊收治的108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经剔除后最终纳入74例进行分析,其中远程组38例,面对面组36例。使用失眠严重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失眠症状以及睡眠质量,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使用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评估患者的不合理睡眠认知,使用格拉斯哥睡眠努力量表(GSES)量化患者的睡眠努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ISI、PSQI、GAD-7、PHQ-9、DBAS-16、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面对面组的各问卷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远程组除GAD-7外的各问卷得分亦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远程CBT-I可有效改善中国失眠患者的夜间及日间症状、睡眠不良信念和行为,是可扩大CBT-I获得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远程 面对面
下载PDF
矛盾意向疗法与刺激控制疗法治疗大学生失眠对照研究
6
作者 吴菲 王旭 +1 位作者 张莹洁 徐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7-292,共6页
目的对照刺激控制疗法,探讨矛盾意向疗法(paradoxical intention therapy,PIT)用于大学生失眠的治疗体验、执行意愿和疗效。方法81例大学生失眠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矛盾意向疗法(PIT组,41例)和刺激控制疗法(刺激控制组,40例)治疗。治疗... 目的对照刺激控制疗法,探讨矛盾意向疗法(paradoxical intention therapy,PIT)用于大学生失眠的治疗体验、执行意愿和疗效。方法81例大学生失眠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矛盾意向疗法(PIT组,41例)和刺激控制疗法(刺激控制组,40例)治疗。治疗1个月时以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执行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格拉斯哥睡眠努力度问卷(Glasgow sleep effort scale,GSE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自评,以分值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PIT组治疗执行率≥50%者比例(32/41 vs.21/40)、治疗体验为“焦虑感减轻”者比例(30/41 vs.14/40)和执行意愿“积极”者比例(22/41 vs.7/40)较刺激控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GSES、SAS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均表明,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相比较,PIT组PSQI(14.27±2.67 vs.6.16±2.27)、GSES(10.22±1.92 vs.5.25±1.63)、SAS(54.73±5.35 vs.44.78±4.33),刺激控制组PSQI(14.03±2.66 vs.6.67±2.01)、GSES(9.98±2.02 vs.5.43±1.21)、SAS(56.13±5.62 vs.46.52±5.68),均在治疗后降低(P<0.01)。PIT组中,执行率≥50%者治疗前后变化值△PSQI(8.19±3.30 vs.1.56±1.81)、△GSES(4.97±2.07 vs.3.11±2.52)和△SAS(10.22±5.34 vs.6.00±3.74)高于执行率<50%者(P<0.05)。结论在大学生失眠患者中,PIT治疗失眠较刺激控制疗法治疗体验和执行意愿更好,两种方法疗效相当,PIT执行率较高的患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意向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 失眠 认知行为治疗 依从性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五行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睡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心肾不交证慢性失眠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霖 董尚灵 +1 位作者 方小玲 张震中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五行虚拟现实(VR)技术联合睡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心肾不交证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失眠心肾不交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CBT-I,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五行VR技术治... 目的:观察五行虚拟现实(VR)技术联合睡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心肾不交证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失眠心肾不交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CBT-I,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五行VR技术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LF指标值、试验组LF/HF指标值、对照组LF/HF指标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LF、LF/HF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行VR技术联合CBT-I治疗心肾不交证慢性失眠疗效较好,可改善自主神经中副交感神经及平衡性,提升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心肾不交证 五行 虚拟现实技术 睡眠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矛盾性失眠脑电特征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毓 苑成梅 肖泽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矛盾性失眠(paradoxical insomnia,Para-I)又被称为假性失眠(pseudoinsomnia)或失眠状态错觉(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SSM)。这类患者通常主诉患有严重失眠,但缺乏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日间功能受损情况与患者所述的睡眠缺失程度不成... 矛盾性失眠(paradoxical insomnia,Para-I)又被称为假性失眠(pseudoinsomnia)或失眠状态错觉(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SSM)。这类患者通常主诉患有严重失眠,但缺乏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日间功能受损情况与患者所述的睡眠缺失程度不成比例。高估睡眠潜伏时间(sleeplatency,SL)、低估总睡眠时间(totalsleeptime,TST)是Para-I的主要特征。这种睡眠质量的错误评价妨碍了对睡眠障碍的诊断、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的评估。Para-I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抑郁水平、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社会关系质量、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改变有关。基于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失眠相关研究发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sleep,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睡眠)的改变可能与失眠患者的主客观睡眠不一致程度有关。PSG是诊断睡眠障碍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同步监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眼动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鼾声等多项参数对睡眠结构及相关的生理行为变化进行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借助PSG对Para-I的睡眠EEG及治疗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就Para-I的脑电特征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Para-I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性失眠 主客观睡眠不一致 多导睡眠监测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沈银萍 陈海勤 +1 位作者 汤伟丽 沈仲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 deliver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于湖州...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 deliver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于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干预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dCBT-I,对照组采用线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障碍的信念和态度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dCBT-I可有效缓解GAD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影响
10
作者 张桦 李晴 +2 位作者 王城 张璐璐 李亚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2-847,共6页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麻醉睡眠门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84例,男26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20~3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麻醉睡眠门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84例,男26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20~3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联合SGB组(S组)和CBT-I组(C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执行6周相同的CBT-I方案。S组在第1周每日左右侧交替行SGB,注入1%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 11 ml(50 mg),维生素B_(6)1 ml(50 mg),共5 ml。第2至6周每周行1次SGB,共计12次。C组不行SGB。记录治疗前、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6周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阿森斯(AIS)失眠量表评分、血清皮质醇(Cor)和5-羟色胺(5-HT)浓度。记录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治疗后1和6周的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治疗后6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治疗后6周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6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S组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的短期睡眠质量,并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 新型冠状病毒 失眠 匹兹堡睡眠指数
下载PDF
动静调神综合疗法联合网络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谭天辉 郭誉 +3 位作者 黄杰淋 丘江宁 谢晓敏 曹雪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29-1136,共8页
【目的】观察动静调神综合疗法联合网络版认知行为疗法(CCBT-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CCBT-I作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观察动静调神综合疗法联合网络版认知行为疗法(CCBT-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CCBT-I作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动静调神综合疗法(由针灸调神和动静调神两部分组成)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70.00%(21/3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睡眠质量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对PSQI评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抑郁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对SAS和SDS评分的下降作用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调神综合疗法联合CCBT-I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肝郁脾虚 动静调神综合疗法 网络版认知行为疗法(CCBT-I)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叶圆圆 高新喜 +1 位作者 张华廷 李文涛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并进行高血压及失眠相关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共治疗6周。比较两组血压及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在床时间、入睡后觉醒次数、睡眠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干预结束时,干预组收缩压、入睡潜伏期、在床时间、入睡后觉醒次数、HAMA评分、PSQI评分及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够改善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状、焦虑水平及失眠严重程度,还能够改善患者收缩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高血压 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失眠及其非药物治疗关系研究进展
13
作者 林文婷 赵光利 +2 位作者 胡代杰 朱天民 余思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自主神经调节的动态平衡。回顾失眠对HRV影响以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对HRV调节潜在效果的研究,证据表明,失眠患者HRV的异常模式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自主神经调节的动态平衡。回顾失眠对HRV影响以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对HRV调节潜在效果的研究,证据表明,失眠患者HRV的异常模式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而认知行为疗法和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能够调节HRV进而恢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阐明。深化理解失眠与HRV关系,探索非药物治疗在临床中调节HRV的潜力,可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认知行为疗法 物理治疗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初探
14
作者 龚珏如 黄庆玲 +2 位作者 邓平 刘海深 高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5-218,F0003,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1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175例。所有入组...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1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175例。所有入组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BT-I,随后制定为期2周的睡眠自我管理方案。采用睡眠日志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及失眠严重程度。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于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对患者总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睡眠质量得分、睡眠效率在治疗2周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日间精神状态明显要优于治疗前(P<0.05)。PSQI量表和ISI量表结果表明,在自我睡眠管理2周后,患者的PSQI得分和ISI得分均显著降低(P<0.001)。在完成2周的自我睡眠管理后,患者的BAI得分和BDI得分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 基于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能显著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为缺乏开展标准CBT-I的临床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执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 自我管理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rTMS及CBT-I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15
作者 刘雅妮 隋晓杰 +2 位作者 白银霞 吕东升 姚萍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背景 目前,药物疗法是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手段,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治疗相比,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目的 探讨rTMS与CBT-I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以期为慢... 背景 目前,药物疗法是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手段,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治疗相比,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目的 探讨rTMS与CBT-I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以期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1日—2021年12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社区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n=50),同期在社区招募与患者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1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分为rTMS组与CBT-I组各25例,分别接受为期6周的rTMS或CBT-I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并进行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分析。将患者组和对照组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域(ROI),将其作为种子点与患者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rTMS组和CBT-I组的PSQI评分、ISI评分以及RBANS中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维度评分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41.160、69.615、47.923、12.090、28.193,P均<0.05);两组总睡眠时间的时间效应、睡眠效率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以及N1%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8.995、12.414、4.342、7.806,P均<0.05)。干预后,CBT-I组睡眠效率高于干预前(t=-2.785,P<0.05)。rTMS组眶部额上回与左侧豆状壳核(t=4.991,P<0.05)、右内侧和旁扣带回(t=4.471,P<0.05)和右侧中央后回(t=4.922,P<0.05)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CBT-I组眶部额上回与左侧额中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t=6.586,P<0.05)。结论 rTMS及CBT-I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情况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临床疗效 功能连接
下载PDF
低频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失眠短期效果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苏秋菊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122-126,共5页
目的评价低频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失眠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无锡医学中心)针灸科门诊96例失眠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 目的评价低频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失眠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无锡医学中心)针灸科门诊96例失眠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采用低频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频电针疗法治疗,在3次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Epworth嗜睡量表(ESS)、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进行评分比较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ISI、E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SQI睡眠率、DB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DB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PSQI睡眠率、ISI评分、ESS评分、DB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使用低频电针疗法与低频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均可在短期内改善失眠患者睡眠综合状态、降低ISI、改善患者日间嗜睡症状、纠正患者不良认知,但低频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患者睡眠综合状态、纠正患者不良睡眠认知方面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针 认知行为疗法 失眠 短期疗效
下载PDF
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张林涛 王瑾 +1 位作者 陈杰 袁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3期2225-2229,共5页
目的探讨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CID)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CID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0.26... 目的探讨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CID)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CID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0.26±8.5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2.73±8.15)岁。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给予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两组均每周干预1次,持续4周。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4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1,P=0.046)。治疗4周,观察组ISI、PSQI评分分别为(9.53±2.74)分、(6.17±2.45)分,均低于对照组[(11.23±2.58)分、(10.32±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γ-氨基丁酸、谷氨酸水平分别为(10.42±1.32)ng/L、(17.42±0.9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8.61±0.95)ng/L、(15.62±1.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1.42±5.52)分、(36.15±6.43)分,均低于对照组(39.63±5.47)分、(41.62±5.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CID患者效果确切,能减轻失眠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缓解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调心安神针刺法 慢性失眠症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百合地黄汤加味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旭海 曹峰祥 +1 位作者 赵峥峥 杜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2-975,共4页
目的 观察百合地黄汤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nsomnia,G-CBT-I)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联合组各60例,中药组予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联合组予百合地黄汤... 目的 观察百合地黄汤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nsomnia,G-CBT-I)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联合组各60例,中药组予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联合组予百合地黄汤加味联合G-CBT-I治疗,2个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通过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2个组被试在治疗前后及3个月随访时主观睡眠评价、入睡时间等因子分及总分变化情况,根据PSQI减分率评估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中药组(P<0.05);2个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ISI量表总分均下降,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分均有改善(P<0.05);联合组PSQI、ISI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因子分改善优于中药组(P<0.05),且可保持3个月。结论 百合地黄汤联合G-CBT-I在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百合地黄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地黄汤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老年失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疼痛、疲劳和失眠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继红 岳阳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疼痛、疲劳和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FD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37例)和帕罗西汀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简短的认知行为治疗,并...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疼痛、疲劳和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FD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37例)和帕罗西汀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简短的认知行为治疗,并分别接受加巴喷丁0.3 g/d或帕罗西汀20 mg/d,均治疗12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医学结局研究疼痛量表(MOS-PM)、疲劳量表-14(FS-14)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以及睡眠障碍指数(SPI)均显著降低(P<0.05);加巴喷丁组和帕罗西汀组治疗结束时整体印象改变量表(GIC)评分分别为[2(1.0,3.0)]分和[2(1.5,3.0)]分(Z=0.737,P=0.461),治疗有效率相当(89.19%比84.62%,χ^(2)=0.063,P=0.802);治疗期间加巴喷丁组和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4.32%比25.64%,χ^(2)=0.023,P=0.879)。结论在联合简短认知行为治疗背景下,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用于缓解SFD患者的疼痛、疲劳和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疼痛 疲劳 失眠 加巴喷丁 帕罗西汀 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慢性失眠症的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仁山 孙威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CBTI)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方法25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2例,对入组的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抑郁自测量表(SDS)、焦虑自测量表(SAS)... 目的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CBTI)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方法25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2例,对入组的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抑郁自测量表(SDS)、焦虑自测量表(SAS)测试及多导睡眠监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为期6周的eCBTI,6周后再次对患者进行ISI测试及多导睡眠监测,以睡眠效率(SE)>85%为睡眠改善指标,ISI评分<6分且SE>85%为临床疗愈指标进行疗效对比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eCBTI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SI评分及睡眠参数较基线均下降;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愈率更高,其增加的睡眠中深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文化程度低、有基础疾病、运动量少、吸烟均为eCBTI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e CBTI可以很好地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症状,增加深睡眠时间,临床可推荐使用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症 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多导睡眠监测 依从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