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你和我们:超越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1
作者 丹·扎哈维 李毅(译)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196,共19页
当代分析哲学中关于集体意向性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但关于我们的本质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问题显然由来已久,可以在早期现象学中找到尤其丰富的讨论。虽然现象学家们从对个体心灵的兴趣出发,但他们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开... 当代分析哲学中关于集体意向性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但关于我们的本质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问题显然由来已久,可以在早期现象学中找到尤其丰富的讨论。虽然现象学家们从对个体心灵的兴趣出发,但他们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开始了对二元的人际关系样式的探索,并于几年后深入展开了对意向性的集体样式的广泛分析。现象学对此话题的独特贡献在于其对第一、第二人称单数和第一人称复数视角之间关系的探索。我、你、我们是怎样交织关联在一起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呈现出现象学早期论争中的一些核心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心灵哲学 集体意向性 社会认知 最小自我
下载PDF
“我是场,我是经验”:早期梅洛-庞蒂的生成主体性
2
作者 刘哲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3,共11页
梅洛-庞蒂早期先验现象学奠基在生成主体性理论之上。然而,他所发展出的独特主体性概念始终饱受争议。梅洛-庞蒂的主体性理论是对主体性自我意识具体化问题的现象学回应。他的生成主体性理论不仅构成对当代海德堡学派主体性自我意识问... 梅洛-庞蒂早期先验现象学奠基在生成主体性理论之上。然而,他所发展出的独特主体性概念始终饱受争议。梅洛-庞蒂的主体性理论是对主体性自我意识具体化问题的现象学回应。他的生成主体性理论不仅构成对当代海德堡学派主体性自我意识问题的现象学回应,而且包含对扎哈维“最小化自我”理论的根本批评。基于内在的实践自我意识结构,《知觉现象学》把生成主体性解释为“我是场,我是经验”。由此,早期梅洛-庞蒂的基础主体性不再等同于理智主义的神性自我,而是在偶然性中奋力生成的脆弱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自我意识 意向性 完型 结构
下载PDF
行动、因果关系和自我——塞尔行动哲学述评 被引量:6
3
作者 盛晓明 吴彩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143-150,共8页
塞尔的行动哲学实际上论证了一个康德式的问题自由行动如何可能?他将意向性和行动紧密联系起来,指出意向性引起行动,行动使意向性得到满足。这种关系是通过心理因果关系实现的。心理因果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因果关系,它不是行动的充分条件... 塞尔的行动哲学实际上论证了一个康德式的问题自由行动如何可能?他将意向性和行动紧密联系起来,指出意向性引起行动,行动使意向性得到满足。这种关系是通过心理因果关系实现的。心理因果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因果关系,它不是行动的充分条件。正因为如此,在行动中我们需要设定一个不可还原的非休谟式自我。塞尔的这种考察行动的方式避免了内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缺陷,推进了行动哲学的讨论。但其分析还显粗糙,有待我们的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 意向性 因果关系 自我
下载PDF
施喻者构建隐喻的自我驱动性与隐喻的审美表达——以《围城》隐喻构建的解读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气纠 张建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4,共4页
隐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域间基于相似性的映射。施喻者通过认知突显来确立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构建隐喻。隐喻的认知突显实现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事物间潜在的相似性和施喻者构建隐喻的自我驱动性。自我驱动性表现为施喻者构建隐喻时的刻意性... 隐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域间基于相似性的映射。施喻者通过认知突显来确立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构建隐喻。隐喻的认知突显实现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事物间潜在的相似性和施喻者构建隐喻的自我驱动性。自我驱动性表现为施喻者构建隐喻时的刻意性和自涌性,两者都源自施喻者个人的认知体验,为实现隐喻的表达意图服务。隐喻不仅有表达功能,还有审美功能。在小说中隐喻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所塑造的人物的抑扬褒贬的审美态度,而审美态度则主要体现为施喻者对隐喻意象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驱动性 刻意性 自涌性 审美 意象
下载PDF
创业者自我效能对创业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都敏 张玉利 《科技与经济》 CSSCI 2010年第6期79-82,共4页
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创业研究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自我效能的研究,并发展了创业自我效能的概念,成为预测创业意图和解释创业活动的重要变量。对创业自我效能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自我效能对... 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创业研究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自我效能的研究,并发展了创业自我效能的概念,成为预测创业意图和解释创业活动的重要变量。对创业自我效能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自我效能对创业过程的影响,为提高创业质量、促进创业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自我效能 创业意图 创业活动
下载PDF
不同组织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洪璐 闵连星 王光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148,共7页
生态工业园区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实践中,有自主组织模式与有意设计两种组织模式。文章着重对国外不同组织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总结... 生态工业园区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实践中,有自主组织模式与有意设计两种组织模式。文章着重对国外不同组织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不同组织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特点,提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设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自组织模式 有意设计模式 环保法规 经济利益 技术支撑
下载PDF
论集体意向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被引量:7
7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9,共12页
要深入研究集体意向性,必须先回答四个问题:"意向性"为何物?意向性为什么可以是"集体"的?集体意向性有何种神经生理学基础?"集体意向性"为何重要?意向性是心灵借以指向、涉及或关于其自身以外的事物或事... 要深入研究集体意向性,必须先回答四个问题:"意向性"为何物?意向性为什么可以是"集体"的?集体意向性有何种神经生理学基础?"集体意向性"为何重要?意向性是心灵借以指向、涉及或关于其自身以外的事物或事态的结构性特征;关于集体意向性的分析必须摆脱笛卡儿"我思"的幽灵,走出个体主义和还原性的分析,而坚持一种非还原性的整体主义;人脑"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为集体意向性的存在提供了神经生理学的基础;自我、语言、规范、制度性事实都必须通过集体意向性而产生,没有集体意向性就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集体意向性 镜像神经元 自我 语言 制度性事实 承诺
下载PDF
沙博理英文自传中的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关键词翻译
8
作者 任东升 郎希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118-123,共6页
沙博理撰写的两部英文自传具有清晰的意向性,向英语读者讲述个人、家庭、职业的同时,描述亲历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其间多有无对应原文本的翻译痕迹,且不乏翻译首创甚至独创。本文探讨沙博理自传中的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关键... 沙博理撰写的两部英文自传具有清晰的意向性,向英语读者讲述个人、家庭、职业的同时,描述亲历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其间多有无对应原文本的翻译痕迹,且不乏翻译首创甚至独创。本文探讨沙博理自传中的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关键词翻译,以"三年困难时期"为例,尝试性归纳沙博理文化自译中的文化本位观和适度变通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自传 意向性 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关键词 文化自译
下载PDF
自我与超越──从胡塞尔自我观到马克思对象性活动
9
作者 王礼平 孙斌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胡塞尔自我现在论述方式上、逻辑上及实际理论建构中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证明任何自我只可能是与世界关涉的自我。但自我在世界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实体化,而实体化自我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普遍危机,因而自我之超越成为必然... 胡塞尔自我现在论述方式上、逻辑上及实际理论建构中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证明任何自我只可能是与世界关涉的自我。但自我在世界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实体化,而实体化自我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普遍危机,因而自我之超越成为必然趋势。自我超越的可能途径只能是回到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马克思 自我 自我超越 现实性世界 意向性 实体自我 对象性活动
全文增补中
广义达尔文主义必要但不充分
10
作者 杰弗里.霍奇逊 多宾.克努森 +1 位作者 谭楚妍 马得勇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70-80,共11页
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都能找到复杂的进化系统,这些系统是由变化的、自我复制的实体所组成的种群。除了达尔文主义的变异原则、自然选择以及遗传原则之外,没有其他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进化系统。人类意图理论以及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假... 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都能找到复杂的进化系统,这些系统是由变化的、自我复制的实体所组成的种群。除了达尔文主义的变异原则、自然选择以及遗传原则之外,没有其他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进化系统。人类意图理论以及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假设都不能够替代达尔文原则。达尔文主义经常被要求用来解释此类的进化系统。尽管解释这样的进化需要应用达尔文主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达尔文主义自身在解释进化系统时是完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达尔文主义 复杂系统 自组织 意图
下载PDF
New Issue to Modeling Intentionality in the Field of Consciousness
11
作者 Pierre R. Blanquet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5年第9期348-367,共20页
Brentano in 1870s was the first to introduce intentionality to mean “conscious of”. At the end of the 1960s, a version of this view was developed by analytic American philosophy to construct a theory of meaningful l... Brentano in 1870s was the first to introduce intentionality to mean “conscious of”. At the end of the 1960s, a version of this view was developed by analytic American philosophy to construct a theory of meaningful language. That led Dennett to claim that intentionality was mainly a feature of sentence, not mental states. In contrast, Searle in 1990s rejected the Brentanian thesis and explained intentionality by a biological naturalism. Thereafter, radical eliminativists such as Churchland claimed that all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merited replacement by neuroscientific knowledge. Unfortunately, very few neurophysiological studies attempted to scientifically tackle the problem raised by intentionality. The issue now emerging is a new conception of intentionality based on phenomenological, neurobiological and quantum theories, such as: 1) the notion of “intentional arc” proposed in the philosophy of Merleau-Ponty;2) the neurobiological and quantum model of Freeman, in which self-organizing pathways are accompanied by quantum transitions in controlling intentionality in brain;3) the recent hypothesis that some visuo-motor neurons would be involved in controlling these self-organized pathways;4) the quantum models of Vitiello and Globus, in which a thermofield (dissipative) system governs the dynamic dialog of dual quantum modes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brain. Based on this conception of mind-world interactions, it implicitly appears that intentionality might be a fundamental force which draws us irreversibly towards the future.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based on this promising proposal is argu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NTIONALITY Models CONSCIOUSNESS Quantum Theories CORTICAL SELF-ORGANIZED Systems Visuo-Motor NEURONS
下载PDF
技术的三个内在伦理维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芝叶 文成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6,共6页
伦理作为技术的内在维度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呈现,技术诉求于伦理是技术自身的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好坏最终是由自然来检验,技术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的技术。二是技术的自由特性决定了技术必须自律。三是技术的伦理... 伦理作为技术的内在维度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呈现,技术诉求于伦理是技术自身的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好坏最终是由自然来检验,技术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的技术。二是技术的自由特性决定了技术必须自律。三是技术的伦理意向性相对技术实践活动具有先在性。因此,伦理维度是技术的内在维度,对伦理的诉求是技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伦理 和谐 自律 伦理意向性
原文传递
隐喻心智计算中施喻者与受喻者的主体性及主体自洽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红孝 徐玉臣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基于王文斌(2006),廖巧云、徐盛桓(2012)等的隐喻研究成果,从认知主体的主体性、事物的多维性、认知语境在隐喻心智计算中的角色、隐喻的磨蚀等方面对隐喻的心智计算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论认为隐喻是施喻方意向性的表达构建,这种... 本文基于王文斌(2006),廖巧云、徐盛桓(2012)等的隐喻研究成果,从认知主体的主体性、事物的多维性、认知语境在隐喻心智计算中的角色、隐喻的磨蚀等方面对隐喻的心智计算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论认为隐喻是施喻方意向性的表达构建,这种构建基于事物的多维性。对于受喻方来说,隐喻的解读过程较为复杂。因为隐喻的解读存在多种可能性。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解读非常重要。隐喻的解读是认知主体的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事物多维性 认知语境 磨蚀 意向性 主体自洽
原文传递
心灵本质意向论质疑
14
作者 陈巍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当前心灵哲学领域内对心灵本质的认识是基于这样一种广为流行的假设:心灵可以划分为意向性与意识两个方面。意向性是指我们的心理状态的关指性,意识则通常被理解为心灵的现象特征。多数研究者将意向性视作心灵的本质特性。通过对意向性... 当前心灵哲学领域内对心灵本质的认识是基于这样一种广为流行的假设:心灵可以划分为意向性与意识两个方面。意向性是指我们的心理状态的关指性,意识则通常被理解为心灵的现象特征。多数研究者将意向性视作心灵的本质特性。通过对意向性问题与意识、自我意识关系的梳理,认为意识不仅仅与心的现象特征(感觉、经验等等)密切相关,而且意识所具有的感受性、自我反驳性等决定了意向性不是心理现象最根本的、不可还原的属性。心灵本质是意识而不是意向性,需要关注意识主观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本质 意向性 意识 意识主观特性 自我反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