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自拟利胆退黄汤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于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相同的监护条件下进行监护,基本药物支持治疗给予能量合...目的:观察自拟利胆退黄汤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于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相同的监护条件下进行监护,基本药物支持治疗给予能量合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静点。对照组给予西药S-腺苷蛋氨酸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静点,另外口服熊去氧胆酸和苯巴比妥;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利胆退黄汤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100 m L,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均1疗程后统计疗效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瘙痒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分别为(0.67±0.49)、(1.72±.53),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比较中,治疗组的ALT、AST、TBA、TBIL、DBIL平均数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及新生儿情况中显示,治疗组的孕周长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羊水污染发生率及产生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早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一方面可以改善孕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痛苦,更主要的是可以更大程度的保护胎儿,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疗效显著,而且对孕妇及胎儿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自拟利胆退黄汤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于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相同的监护条件下进行监护,基本药物支持治疗给予能量合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静点。对照组给予西药S-腺苷蛋氨酸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静点,另外口服熊去氧胆酸和苯巴比妥;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利胆退黄汤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100 m L,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均1疗程后统计疗效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瘙痒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分别为(0.67±0.49)、(1.72±.53),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比较中,治疗组的ALT、AST、TBA、TBIL、DBIL平均数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及新生儿情况中显示,治疗组的孕周长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羊水污染发生率及产生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早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一方面可以改善孕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痛苦,更主要的是可以更大程度的保护胎儿,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疗效显著,而且对孕妇及胎儿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