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rbara Longhi of Ravenna:A Devotional Self-Portrait 被引量:2
1
作者 Liana De Girolami Cheney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期17-37,共21页
From the variety of types of portraiture,there evolved the imaging of a self-portrait as we see in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by Barbara Longhi of Ravenna(1552-1638).The self-portrait is a unique work of art,an int... From the variety of types of portraiture,there evolved the imaging of a self-portrait as we see in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by Barbara Longhi of Ravenna(1552-1638).The self-portrait is a unique work of art,an intimate record of a sitter’s personality.It is an acknowledgment of worth,an exercise in technique,and a designator of era,style,and likeness.The self-portrait can be a study in expression,an impersonation of a virtue,or a document in a history of aging.As William Shakespeare noted in Hamlet,“[The self-portrait is]to show virtue her own feature,scorn her own image,and the very age and body of the time his form and pressure.”In the sixteenth-century in Italy,artists often included themselves or their self-portraits in religious and secular scenes as a type of signature,as seen in the paintings of the Longhi family.In their many depictions of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the Longhis composed two types of such images:a single-solo-image of the saint;and also her presence in a group with saints-a theme known as holy conversation.In her paintings,Barbara Longhi preferred to depict the solo image of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using herself as a model for the figure of the saint or as a muse impersonating or personifying the saint’s virgo virtue.This essay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1)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self-portraits in sixteenth-century Italy;and(2)a study of Barbara Longhi’s self-portraits as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bara Longhi Ravenna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self-portrait PERSONIFICATION mirror virgo Christian symbolism MANNERISM Tridentine Reform
下载PDF
Xiao Hui Wang “My Last 100 Years”(Self-portrait)
2
作者 Nina 《大美术》 2007年第10期2-2,共1页
封面作品是旅德著名摄影艺术家王小慧近两年创作的大量自拍系列"我的前世今生"中"逍遥年代"之一。二十年来王小慧一直拍摄自拍像,早期那些被她自己称为"视觉日记"的作品好像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行为艺术。... 封面作品是旅德著名摄影艺术家王小慧近两年创作的大量自拍系列"我的前世今生"中"逍遥年代"之一。二十年来王小慧一直拍摄自拍像,早期那些被她自己称为"视觉日记"的作品好像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行为艺术。其中最有名的一组车祸后在医院里的自拍像被艺术评论家称为"摄影史上最真实的自拍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慧 self-portrait My Last 100 Years Xiao Hui Wang
下载PDF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人画换脸的悲剧新解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嘉琦 高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肖像画的艺术处理和情节设定更加复杂和成熟,他以肖像画为核心构建了一场人画换脸的悲剧,设定了三个与肖像画相关的三个谜题,这表明王尔德已认识到肖像画的独特意义,而肖像画也成为他表达唯美主义...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肖像画的艺术处理和情节设定更加复杂和成熟,他以肖像画为核心构建了一场人画换脸的悲剧,设定了三个与肖像画相关的三个谜题,这表明王尔德已认识到肖像画的独特意义,而肖像画也成为他表达唯美主义理念的常用媒介和解读作品的关键。《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以肖像画为核心串联起与身体、道德和自我相关的议题,肖像画对模特的相似性再现和肖像画具有的典范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小说中人画换脸的情节设定成为可能,人画换脸的实质是主体脸的置换、感官的丧失和身体的缺席,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的丧失。同时,道林对肖像画的刺杀从根本上源于本就不甚稳固的认知基础和价值建构的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林·格雷的画像》 肖像画 身体 自我 道德 面具
下载PDF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广电在线营销系统建设与应用
4
作者 陈超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本文概述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在线营销系统的建设背景,并从系统创新点、系统业务流程及系统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该系统利用微信平台作为载体,以BOSS系统、支付平台为支撑,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沉淀、加工和运算管理,... 本文概述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在线营销系统的建设背景,并从系统创新点、系统业务流程及系统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该系统利用微信平台作为载体,以BOSS系统、支付平台为支撑,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沉淀、加工和运算管理,实现客户精准画像,拓展了互联网自服务能力,满足了互联网自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服务 画像 载体
下载PDF
蒲松龄纪念馆藏唐梦赉像考述
5
作者 田葵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蒲松龄纪念馆藏有唐梦赉一幅朝服像,该像为全身坐像,穿戴文官七品朝服。亦藏有一幅题咏长卷,根据题咏内容,这应是另一幅唐梦赉像的题咏部分,只是画面物象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损毁缺失;题咏者十余人,尤侗、张恂、钱中谐、董文骥、汪懋麟... 蒲松龄纪念馆藏有唐梦赉一幅朝服像,该像为全身坐像,穿戴文官七品朝服。亦藏有一幅题咏长卷,根据题咏内容,这应是另一幅唐梦赉像的题咏部分,只是画面物象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损毁缺失;题咏者十余人,尤侗、张恂、钱中谐、董文骥、汪懋麟、王广心、林云铭等文化名流皆留下墨迹,是唐梦赉在康熙丁巳年(1677)至康熙壬戌年(1682)间两次南游时所题,为清初文人风雅社交的珍贵文本记录;成图时间在康熙戊午年(1678),绘者为文于宋;图成后,唐梦赉作《自题小像》,摹写自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梦赉像 文于宋 《自题小像》 《吴越游日记》 题咏
下载PDF
图像与自我:论现代人自我观看的迷失与出口
6
作者 范红发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80,共6页
人们对自身形象的观看总是基于自我图像。无论是肖像、摄影或是自拍,基于图像的自我观看都充斥着大量非我的要素:他人的凝视、理想自我、滤镜美化等等。这些自我观看都是非本真的,人们容易迷失在自我图像的表面而忽视自我观看的实质。... 人们对自身形象的观看总是基于自我图像。无论是肖像、摄影或是自拍,基于图像的自我观看都充斥着大量非我的要素:他人的凝视、理想自我、滤镜美化等等。这些自我观看都是非本真的,人们容易迷失在自我图像的表面而忽视自我观看的实质。而在自我图像中,神情、眼神与姿势作为一种本真的存在需要经过还原才能得以显现。神情与眼神指向主体的精神,而姿势则指向主体的身体,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本真的自我观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观看 图像 自拍 迷失 出口
下载PDF
绘画测验在儿童亲子关系评估中的有效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婧 雷秀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索绘画测验和量表测验所反映的儿童亲子关系状况之间的关系,考察绘画测验在儿童亲子关系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在北京某小学选取学生共210人(一年级86人、三年级60人、六年级64人),施测绘画测验(自画像绘画考察儿童自我概念、家... 目的:探索绘画测验和量表测验所反映的儿童亲子关系状况之间的关系,考察绘画测验在儿童亲子关系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在北京某小学选取学生共210人(一年级86人、三年级60人、六年级64人),施测绘画测验(自画像绘画考察儿童自我概念、家庭动力绘画考察儿童的亲子互动情况)与量表测验(《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父母量表)》考察儿童的亲子关系质量),并对绘画测验与量表测验之间以及不同绘画测验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年级儿童的自画像绘画测验总分与《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父母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33,P<0.05)、家庭动力绘画测验总分与量表测验总分呈正相关(r=0.54,P<0.001)、自画像绘画测验总分与家庭动力绘画测验总分呈正相关(r=0.33,P<0.05)。一年级、六年级儿童的自画像绘画测验总分、家庭动力绘画测验总分与《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父母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自画像绘画测验和家庭动力绘画测验,在以三年级儿童为代表的中年级段儿童亲子关系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自画像 家庭动力绘画 儿童
下载PDF
从自画像到自拍像:艺术媒介视域中的自我形象审美嬗变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洁群 邹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148,122,F0003,共10页
自画像和自拍像都是建构人类自我形象的审美方式,都有记录真实的原初目的,都强调个人身份、自我意识的呈现。自画像自文艺复兴后真正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出现在历史舞台,艺术家从隐身于画布之后到逐渐进入画面中心,是自我意识觉醒和艺术权... 自画像和自拍像都是建构人类自我形象的审美方式,都有记录真实的原初目的,都强调个人身份、自我意识的呈现。自画像自文艺复兴后真正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出现在历史舞台,艺术家从隐身于画布之后到逐渐进入画面中心,是自我意识觉醒和艺术权力的表征;随着手机媒介的出现、大众的热情参与,自拍像成为一种大众表征自我、传达自我的传媒艺术。从镜子到芯片镜头的工具媒介变迁、从边框形式的固定到游移,自拍像解构了自画像时代艺术家建立的艺术威权,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份的“误认”和个人的“缺席”。考察自画像和自拍像的审美嬗变,可以了解艺术媒介对人像艺术、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体验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画像 自拍像 媒介
下载PDF
窥视欲、影像记忆与自我认同——西方学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之透视 被引量:78
9
作者 刘丹萍 保继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3,共6页
摄影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现代旅游者最常见的、最重要的消费行为之一。西方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证明,旅游者通过摄影满足自己的窥视欲,并认为随心所欲的拍摄是旅游者的固有权力。同时,照片记... 摄影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现代旅游者最常见的、最重要的消费行为之一。西方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证明,旅游者通过摄影满足自己的窥视欲,并认为随心所欲的拍摄是旅游者的固有权力。同时,照片记录一切,影像记忆与证明是游客拍摄的基本动机。更重要的是,旅游者拍摄照片更是为了完成“自我叙述”(self-narrative)与“自我认同”(self-ide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 摄影 窥视欲 影像记忆 自我认同
下载PDF
自拍相机运动手势交互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少微 陆东伟 潘瑞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1-186,共6页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及摄像镜头的小型化,自拍变得越来越流行。如何设计新型自拍交互方法使得用户在自拍过程中能够自由、实时地控制相机是自拍相机交互界面的关键问题。提出利用基于视觉的运动手势交互界面的新方法,使自拍过程中用...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及摄像镜头的小型化,自拍变得越来越流行。如何设计新型自拍交互方法使得用户在自拍过程中能够自由、实时地控制相机是自拍相机交互界面的关键问题。提出利用基于视觉的运动手势交互界面的新方法,使自拍过程中用户只要挥一挥手臂就可以实现与自拍相机的交互功能。使用手势交互的方法,用户可以把相机放在任意的平台上,自由地摆出各种自拍姿态,增加了自拍的丰富性,提高了用户体验。主要提出挥手及画圈两种交互手势,通过组合应用可以实现丰富高效的自拍交互控制功能,如快门控制、白平衡,曝光度等。手势的识别利用相机摄像的实时图像进行处理,采用稀疏光流算法来识别运动手势。用户评估实验表明,所提出运动手势自拍交互界面具有较好的交互效率以及良好的用户满意度,两种手势的识别效率约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拍 手势界面 运动手势 人机交互 用户界面
下载PDF
赵翼自题画像诗与乾嘉学人风尚之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明 陈清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赵翼的五首自题画像诗可以看作是其浓缩版自传及自我评价。在这些自题画像诗中,赵翼先后以求名才子形象、富贵魁星形象、立言不朽形象示人。这些形象的依次更替,反映了赵翼人生目标的不断调整与实现过程。这种人生目标的主动调整,促进... 赵翼的五首自题画像诗可以看作是其浓缩版自传及自我评价。在这些自题画像诗中,赵翼先后以求名才子形象、富贵魁星形象、立言不朽形象示人。这些形象的依次更替,反映了赵翼人生目标的不断调整与实现过程。这种人生目标的主动调整,促进了仕退而学进的风气,显示出乾嘉时代学人风尚的改变,具有明确的典范意义。在明清诗文题像热潮中,赵翼提出了形神兼备的写真理论。这种清醒的理论认知,既表明了赵翼对绘像的审美趣味,又说明了赵翼对画像作为自我认知媒介的高度重视。自我意识的高扬,亦成为乾嘉学人面对时代环境作出人生道路抉择的重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自题画像诗 立言意识 学人风尚之变
下载PDF
论女性自画像中的性别再现视角与伦理矛盾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晨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172,共11页
对自画像的关注与思考可以让我们切入社会文化问题的各个层面,包括性别再现问题层面。自画像是对人的自我呈现结果的记录。女性自画像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具有独特的形象性和蕴含性,对于人们思考性别问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我... 对自画像的关注与思考可以让我们切入社会文化问题的各个层面,包括性别再现问题层面。自画像是对人的自我呈现结果的记录。女性自画像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具有独特的形象性和蕴含性,对于人们思考性别问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艺术家在自我形象塑造、人际关系表现和表达途径尝试方面的独特追求。女性艺术家在自我描绘时与镜子之间建立起的特殊联系及其对此的反思,成为理解女性主义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而看与被看、出场与缺席、肯定与否定等悖谬关系中所蕴含的性别伦理思想的矛盾冲突以及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全方位思考,则更加凸显了女性自画像研究的社会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画像 性别 伦理 矛盾
下载PDF
伦勃朗和他的自画像 被引量:4
13
作者 詹学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17世纪的伟大画家伦勃朗,是速度最快、技术最完美的画家之一,被认为是欧洲最有趣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最有趣的人。他钟情于自画像,不是出于虚荣,而纯粹出于生活情趣。他的自画像正如他的才气,热情洋溢、丰富多彩、富有人性,直到今天还能引... 17世纪的伟大画家伦勃朗,是速度最快、技术最完美的画家之一,被认为是欧洲最有趣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最有趣的人。他钟情于自画像,不是出于虚荣,而纯粹出于生活情趣。他的自画像正如他的才气,热情洋溢、丰富多彩、富有人性,直到今天还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荣 内心 完美 生活情趣 热情 速度 技术 自画像 纯粹 才气
下载PDF
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自我书写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敏哲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9-191,共13页
女性自画像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文本,是女性所在的历史环境和个人境遇的综合显现,她们自我形象的建构历程和自我书写的精神实质反映出时代话语和文化心理的衍变轨迹。古代女性写真无论是为了自娱、遣怀还是辩白,都附着于男权话语的审美观... 女性自画像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文本,是女性所在的历史环境和个人境遇的综合显现,她们自我形象的建构历程和自我书写的精神实质反映出时代话语和文化心理的衍变轨迹。古代女性写真无论是为了自娱、遣怀还是辩白,都附着于男权话语的审美观念,女性处于"被观看"的境遇中。近代女性在建构真实的"自我形象"过程中完成了丰富多彩的自我书写。出身世家的陈小翠、方君璧、孙多慈诠释出不同形态的"新闺秀",显示出女性在新旧杂陈的时代话语中的顺应与隐忍、流连和回顾、反抗与革新;妓女出身、文盲起点的潘玉良通过受教育走出旧身份,在艺术表达中更加勇敢和坦诚,完成了守护自我的精神书写;生活于上海的关紫兰、梁雪清等人完成了对"都市名媛"的形塑;郁风的自画像回应了时代对"女杰"的呼唤。女性自画像的发展脉络折射出中国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历史进程,揭示女性自我书写"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女性自画像 形象建构 自我书写
下载PDF
伊丽莎白:简·奥斯丁绝妙的自画像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敏 唐玲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Elizabeth is the heroine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family background,personal characters,friendship with sisters,values and attitude towards marriage,we come to the conclusi... Elizabeth is the heroine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family background,personal characters,friendship with sisters,values and attitude towards marriage,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Elizabeth is Jane Austen’s self-portra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 简·奥斯丁 自画像 《傲慢与偏见》 英国 家庭背景 个人特征 婚姻观 姐妹关系
下载PDF
从“未知的自我”到“自我的表达”——论现代女性自拍摄影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昆萍 《美育学刊》 2013年第3期65-71,共7页
自拍摄影一直是摄影家乐此不疲的创作手法,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涨与深入,自拍摄影成为女性摄影家关注自我、强调自身价值、重新确认和定义女性身份的一种媒介。通过现代女性自拍摄影手法探寻女性自拍摄影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女性自拍... 自拍摄影一直是摄影家乐此不疲的创作手法,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涨与深入,自拍摄影成为女性摄影家关注自我、强调自身价值、重新确认和定义女性身份的一种媒介。通过现代女性自拍摄影手法探寻女性自拍摄影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女性自拍摄影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摄影 自拍摄影手法 现代 自我
下载PDF
试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诗人的“自画”现象——以伊蕾、翟永明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书博 黄丽萍 《运城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3-86,共4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女性诗歌的崛起,女性诗人开始以其独立、反叛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诗坛,而在大量女性诗歌文本中,一种具有某种共性的"自画"成为了这一时期女性诗歌重要而独特的创作倾向。可以说,在自我的镜照与打量中,女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女性诗歌的崛起,女性诗人开始以其独立、反叛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诗坛,而在大量女性诗歌文本中,一种具有某种共性的"自画"成为了这一时期女性诗歌重要而独特的创作倾向。可以说,在自我的镜照与打量中,女性诗人群体发现并彰显了自身强烈的性别意识,而女诗人伊蕾、翟永明则是以"自画"以及为女性群体"绘画"的方式重塑了女性的个体意义与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伊蕾 翟永明 自画
下载PDF
男女有别:朱淑真的纯女性书写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碧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朱淑真是继李清照之后的著名女词人,著有《断肠集》诗词二百余首。由于朱淑真在诗词中真实描写自己的个性、婚姻生活和感情需求,以至被评为不符合传统的道德观,长久以来,不受到重视。从女性书写来看,朱淑真的自我书写是女性真实性情的表... 朱淑真是继李清照之后的著名女词人,著有《断肠集》诗词二百余首。由于朱淑真在诗词中真实描写自己的个性、婚姻生活和感情需求,以至被评为不符合传统的道德观,长久以来,不受到重视。从女性书写来看,朱淑真的自我书写是女性真实性情的表现,感情真实,有异于男性词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肠集 纯女性书写 自我书写
下载PDF
论凡·高自画像的艺术符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黔 万子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71-173,共3页
文章通过基本的符号学原理来解析凡.高的自画像,所要用到的原理包括能指与所指,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艺术的冷信息,符号—功能体,艺术符号的自指性和易率符号原理;分别从凡高自画像的构图、背景、道具、笔触、神态五个方面进行作品分析。
关键词 欧洲近代绘画 凡·高 自画像 艺术符号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精工巧艺”艺术家形象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晓昕 《艺术探索》 2015年第5期87-90,共4页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精工巧艺"艺术家形象反映了画家、雕塑家社会地位的转变。该形象由"圣路加画圣母"题材演变而来。伴随着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用自画像替代了原有题材中的圣路加。这种形象的产生一方...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精工巧艺"艺术家形象反映了画家、雕塑家社会地位的转变。该形象由"圣路加画圣母"题材演变而来。伴随着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用自画像替代了原有题材中的圣路加。这种形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人们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16世纪"专才"观念的产生,艺术家借用此类自画像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自画像 “精工巧艺” 艺术家形象 社会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