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elf-reinforced L-and D,L-lactide Copolymer Rods
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023-1026,共4页
关键词 D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elf-reinforced L-and D L-lactide Copolymer rods PLLA
下载PDF
汽车减振器活塞杆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2
作者 关亮亮 陈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活塞杆出现疲劳断裂失效会降低汽车运行的平稳性,严重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因此对汽车减振器活塞杆疲劳断裂失效进行分析至关重要。利用光谱仪分析减振器活塞杆试件的化学成分,通过显微镜检测活塞杆表面的粗糙程度。对汽车减振器活塞... 活塞杆出现疲劳断裂失效会降低汽车运行的平稳性,严重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因此对汽车减振器活塞杆疲劳断裂失效进行分析至关重要。利用光谱仪分析减振器活塞杆试件的化学成分,通过显微镜检测活塞杆表面的粗糙程度。对汽车减振器活塞杆疲劳断裂的形貌进行宏观、微观分析以及剖面金相分析,测试了减振器活塞杆的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和气体氢含量。观察宏观形貌发现试件具有一定的脆性开裂特征。微观分析的能量谱表明试件中的Cr、Fe元素含量较高,导致试件表面脆性大,微观状态下呈现出二次裂纹。试件的剖面金相结构并无明显缺陷、主要区域的显微硬度满足要求,二者对疲劳断裂产生的影响较小。试件在淬火初期产生的残余应力偏高,近表面附近的气体氢含量明显高于心部位置。因此说明汽车减振器活塞杆出现疲劳断裂主要是由活塞杆表面脆性大、氢含量高和淬火裂纹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断裂失效 减振器 金相组织 活塞杆 显微硬度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RODS FROM L-AND D,L-LACTIDE COPOLYMER 被引量:2
3
作者 Yu-shan Hu Zheng-pu Zhang +2 位作者 Dong Song Dong-ren Bai Yong-mei Wang Institute of Polymer Chemist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Polymeric Materials for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1-357,共7页
Starling with the L- and D,L-lactide copolymer (L:DL = 9:1) [P(L-DL)LA] of M-W = 32.1 x 10(4), rod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two stage process: (1) melt-extrusion at 155 degreesC, and (2) hot-drawing at 90 degreesC to ... Starling with the L- and D,L-lactide copolymer (L:DL = 9:1) [P(L-DL)LA] of M-W = 32.1 x 10(4), rod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two stage process: (1) melt-extrusion at 155 degreesC, and (2) hot-drawing at 90 degreesC to various drawing ratio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L-DL)LA fell to 9.3 x 10(4)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P(L-DL)LA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the hot-drawing. The mechanical strengths of the rods increase with the drawing ratio; The maximum for tensile strength, bending strength, bending modulus, and shear strength are 329 MPa, 237 MPa, 8.8 GPa, and 157 MP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DL)LA self-reinforcement rod process bone fracture fixation
下载PDF
Study of Control rod worth in the TMSR 被引量:5
4
作者 ZHOU Xuemei LIU Guimi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Control rod is a primary control part of emergency control and power regulation in nuclear reactor.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it is to control fast change of the reactivit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the worth of con... Control rod is a primary control part of emergency control and power regulation in nuclear reactor.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it is to control fast change of the reactivit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the worth of control rod is necessary in the stage of design. Based on design requirements, some results are calculated. Firstly, control rod worth with different density of neutron absorber is calculated by MCNP here. Secondly, the study of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 control rod worth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le the control rod is inserted into reactor core and total worth of three rod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are also calculated. Finally, the effect of the axial and radial neutron flux in reactor cor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control rods is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control rods meet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TM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杆 核反应堆 设计阶段 计算结果 中子通量 仿真结果 控制棒 功率调节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features of Poly-D,L-lactic acid (PDLLA) rods through the degrad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良瑜 侯春林 +2 位作者 陈爱民 王以进 熊成东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6年第1期49-54,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ing of biomechanical features during the degradation course of poly-D,L-lactic acid (PDLLA) rods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to evaluate its value as an internal fixation material. Metho...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ing of biomechanical features during the degradation course of poly-D,L-lactic acid (PDLLA) rods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to evaluate its value as an internal fixation material. Methods :PDLLA rods were emerged into PBS simultaneous body fluid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37℃ and the rods were embedded into muscle tissue of 20 rabbits for degrad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 The rods were taken out in 2, 4, 6, 8 and 12 weeks. Biomechanical features of bending, shearing and 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rigidity and elastic modulu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degradation course. Statistical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changes of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Results: (1)There was similar changes of bending, compressive, shearing strength and bending, compressive and shearing rigidity of the PDLLA rods between in vivo and in vitro. (2)Bending, compressive, shearing strength decreased 33%, 18 % and 43 % respectively with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degradation, and after 6 weeks of degradation, they decreased slowly. (3)Elastic modulus, bending, compressive and shearing rigidity.decreased sharply during the 6 weeks of degradation, with a drop of 22%, 39% and 30% respectively, and after 8 weeks, they decreased slowly. Even after 12 weeks of degradation, the strength of the rods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sponge bone. Conclusion: D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the material, the strength and rigidity of PDLLA rods can meet the need of fracture fixation of cancellous b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D L-lactic acid absorbable internal fixation rod biomechanical features internal fixation animal test
下载PDF
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岩波 任逸众 +4 位作者 赵嘎日达 孟晨阳 满达 张田宇 郝记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带线锚钉缝合修复MPFL。术后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用CT、MR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位置、MPFL连续性及信号。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髌骨脱位复发。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骨损伤和MPFL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一期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块联合锚钉紧缩缝合MPFL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可吸收固定棒 锚钉 软骨骨折
下载PDF
可吸收棒内固定在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赵军 陈少华 +2 位作者 舒平和 苗博 程明欢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通过与微型钢板进行对比,分析掌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掌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接受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微型接骨板治疗,比较2组的掌骨骨折恢复优良率、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并发... 目的通过与微型钢板进行对比,分析掌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掌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接受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微型接骨板治疗,比较2组的掌骨骨折恢复优良率、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93.94%)高于对照组(75.76%),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5.345,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为(14.69±1.66)分、(10.39±1.58)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可吸收棒,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棒 掌骨骨折 髓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双吊环型减振器焊接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8
作者 石建德 田仙林 +6 位作者 殷吕 王伟 韦立 许林军 程辉辉 万建波 游致远 《电焊机》 2023年第12期119-125,共7页
研究了带金属防尘罩的双吊环型汽车减振器多道焊接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的综合策略。主要包括对活塞杆与吊环的焊接、防尘罩盖的焊接、防尘罩的焊接、底盖与贮油缸焊接以及底盖与吊环之间的焊接诸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效地解决了活塞杆与... 研究了带金属防尘罩的双吊环型汽车减振器多道焊接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的综合策略。主要包括对活塞杆与吊环的焊接、防尘罩盖的焊接、防尘罩的焊接、底盖与贮油缸焊接以及底盖与吊环之间的焊接诸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效地解决了活塞杆与吊环凸焊过程中活塞杆损伤问题、防尘罩盖与吊环在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过程中烧穿防尘罩盖、防尘罩点焊脱焊、底盖与贮油缸焊接密封性不良和强度不过关以及底盖与吊环焊接异常等焊接控制问题。上述质量问题的解决对于制造过程中有效地保护活塞杆表面质量,防止减振器掉头(即吊环脱落)、漏油和异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焊接过程全面质量综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减振器 活塞杆 吊环 底盖 焊接质量
下载PDF
应用可吸收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文健 刘克 +2 位作者 庄桂炉 陈泽锋 郭天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应用自身增强-聚乙酯(self-reinforcedpolyglycolicacid,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elf-reinforcedpoly-L-Lacticacid,SR-PLLA)可吸收螺钉、棒,手术治疗关节内骨...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应用自身增强-聚乙酯(self-reinforcedpolyglycolicacid,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elf-reinforcedpoly-L-Lacticacid,SR-PLLA)可吸收螺钉、棒,手术治疗关节内骨折35例,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4~62岁。均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3h~29d。应用SR-PGA全螺纹钉9枚,SR-PLLA拉力螺钉26枚,SR-PLLA固定棒15枚。术后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伤口均期愈合;骨折于1~3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科协会(AASO)关节功能评价:优2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3%。结论可吸收内固定钉、棒治疗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骨折 可吸收钉棒 内固定
下载PDF
纳米棒状钡铁氧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国宣 黄海清 +1 位作者 张志宾 邓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48,共4页
以硝酸铁和硝酸钡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与自蔓延燃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纳米棒状钡铁氧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与振动试样磁强计时其组成、形貌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将纳米棒状钡铁氧体掺入水泥基材料制成水泥基吸波材料,采用弓形... 以硝酸铁和硝酸钡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与自蔓延燃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纳米棒状钡铁氧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与振动试样磁强计时其组成、形貌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将纳米棒状钡铁氧体掺入水泥基材料制成水泥基吸波材料,采用弓形反射法测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棒状钡铁氧体的平均粒径为40~60 nm,平均长度为100 nm,饱和磁场强度为49.87 A·m^2/kg,矫顽力为63.1 A/m;当纳米棒状钡铁氧体的掺量为1.83%(质量分数)、试样厚度为20 mm时,水泥基吸波材料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最小反射率为-16.78 dB,反射率小于-10 dB的带宽为6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铁氧体 纳米棒状 水泥基 吸波性能
下载PDF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骨折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超 阮狄克 +3 位作者 何勍 王鹏建 孙笑非 李景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411-412,417,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自身增强聚乙酯(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R-PLLA)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关节周围骨折3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16-64岁。手术均在伤后4h-7d内完...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自身增强聚乙酯(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R-PLLA)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关节周围骨折3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16-64岁。手术均在伤后4h-7d内完成,术后行皮肤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4-61个月,平均41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科协会(AASO)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1.9%。结论应用可吸收内固定钉、棒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的方法,良好的疗效基于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正确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骨折 可吸收钉棒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可吸收棒治疗青少年桡骨头骨折体会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航涛 林国叶 +1 位作者 李平生 黄玉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治疗青少年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9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青少年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治疗青少年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9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青少年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结论可吸收棒治疗青少年桡骨头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便于肘关节早期活动,不需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棒 桡骨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青少年
下载PDF
油液减振器空化异响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盛学 李著信 +1 位作者 舒红宇 宋志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对油液减振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对空化异响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对正常和空化异响减振器的活塞杆加速度的时域响应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通过减振器异响检测设备所测得的活塞杆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了比较,验... 对油液减振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对空化异响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对正常和空化异响减振器的活塞杆加速度的时域响应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通过减振器异响检测设备所测得的活塞杆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空化将引起减振器异响和异常振动,空化减振器活塞杆加速度的时域波形、功率谱、双谱等特征信号明显区别于正常减振器,并提出改善空化异响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减振器 空化异响 活塞杆
下载PDF
改良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125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星火 李进 +5 位作者 唐欣 迮仁皓 洪攀 余惠娟 杨述华 邵增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作者共收治125例肘关节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肱骨外髁骨折96例,肱骨内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骨折20例,桡骨小头合并尺骨鹰嘴骨折...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作者共收治125例肘关节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肱骨外髁骨折96例,肱骨内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骨折20例,桡骨小头合并尺骨鹰嘴骨折3例;均采用可吸收棒联合OS线张力带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结果125例患者中,1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8.5±2.5)周,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未发生伤口感染、尺神经损伤、可吸收棒退出、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可吸收棒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稳定好,利于骨折愈合,可避免再次手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棒 肘关节 关节内骨折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起落架活塞杆刚度对缓冲器吸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蕴雯 朱铮铮 +1 位作者 潘文廷 薛小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8-372,共5页
针对活塞杆刚度对起落架缓冲器吸能特性的影响,以某型民机支柱型起落架油气式缓冲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采用经典的二质量块等效模型,在Adams/Aircraft中建立了考虑缓冲器活塞杆刚度的几何模型;并进行了落震仿真分析。将仿... 针对活塞杆刚度对起落架缓冲器吸能特性的影响,以某型民机支柱型起落架油气式缓冲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采用经典的二质量块等效模型,在Adams/Aircraft中建立了考虑缓冲器活塞杆刚度的几何模型;并进行了落震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刚性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活塞杆柔性使得缓冲器外筒与活塞杆间的工作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当活塞杆刚度下降到3.31×10^(12)~3.02×10^(12)N·mm^2之间时,缓冲器吸能效率下降明显,此时需考虑活塞杆刚度使得建模更符合真实情况,并能为起落架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 缓冲器 活塞杆刚度 模拟
下载PDF
复位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治疗伴内侧髌股韧带及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5
16
作者 昌震 郑江 +3 位作者 张明宇 康鑫 张宪 张亮 《骨科》 CAS 201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采用可吸收棒复位固定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修复治疗伴有MPFL及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81例伴有MPFL及膝关节骨软骨损... 目的分析采用可吸收棒复位固定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修复治疗伴有MPFL及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81例伴有MPFL及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52例;年龄为16~33岁(平均17.7岁)。采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固定联合MPFL修复治疗的65例纳入固定修复组,采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清理联合MPFL修复治疗的16例纳入清理修复组。收集两组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再脱位的发生率及膝关节疼痛情况等,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 81例病人平均随访28.6个月。固定修复组出现2例(2/65,3.08%)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3例(3/65,4.62%)再脱位;清理修复组有1例(1/16,6.25%)再脱位,4例(4/16,25.00%)膝前疼痛。固定修复组的IKDC评分由术前的(43.1±13.2)分提高到术后的(83.8±6.3)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8.3±6.2)分提高到术后的(87.1±9.8)分;清理修复组的IKDC得分由术前的(42.3±9.8)分提高到术后的(80.2±3.2)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9.5±5.4)分提高到术后的(81.3±5.4)分。两组手术前后的IKDC、Lyshol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的IKDC、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可吸收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联合MPFL修复是治疗伴有MPFL及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骨软骨骨折 内侧髌股韧带 可吸收棒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加热井筒技术现场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英才 蒋生健 +1 位作者 王铁强 刘永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17-120,142,共4页
目前蒸汽吞吐井采用的电加热及热流体循环工艺,存在能耗大、运行成本高及井下作业复杂等问题。依据热管原理,将机抽井中的空心抽油杆经过加工处理,改制成具有高效传热功能的重力热管,并形成了利用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新技术。介绍... 目前蒸汽吞吐井采用的电加热及热流体循环工艺,存在能耗大、运行成本高及井下作业复杂等问题。依据热管原理,将机抽井中的空心抽油杆经过加工处理,改制成具有高效传热功能的重力热管,并形成了利用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新技术。介绍了油井现场制造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的操作工艺,依据辽河油区3口试验井资料,分析了该技术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油层深度低于1 300 m、油层流体温度为100~120℃、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小于10 000 mPa.s、周期注汽量不低于2 000 m3及产液量不低于15 m3/d(最好在20 m3/d以上)的蒸汽吞吐井,应用该技术可取得加热井筒的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加热井筒 重力热管 空心抽油杆 吸收地热
下载PDF
车辆筒式减振器活塞杆侧向摩擦现象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延庆 张建武 顾力强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根据车辆筒式减振器实际情况建模 ,得出减振器在车轮平面和车轴平面内的受力表达式 ,并结合试验数据和实际参数对后悬架进行受力分析。从试验和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减振器出现侧向摩擦现象的原因。道路不平、车速较高和装配不当造成冲击... 根据车辆筒式减振器实际情况建模 ,得出减振器在车轮平面和车轴平面内的受力表达式 ,并结合试验数据和实际参数对后悬架进行受力分析。从试验和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减振器出现侧向摩擦现象的原因。道路不平、车速较高和装配不当造成冲击过大 ,使后减振器活塞杆承受突加弯曲 ,附加载荷增大 ,是导致减振器活塞杆侧向摩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摩擦 筒式减振器 活塞杆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可吸收棒内固定在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虹旭 李明 +7 位作者 刘星 刘传康 罗聪 曹豫江 瞿向阳 翁刘其 周海 郑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 Le Coeur骨盆三联截... 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 Le Coeur骨盆三联截骨联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至7年9个月(平均46个月),根据Mckay标准,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1例(53髋),良15例(17髋),可8例(9髋),优良率为88.61%。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骨盆截骨植骨处固定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及骨吸收病例发生。患髋髋臼覆盖率由术前75.06%的平均值增加至术后的9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1);术前患髋骺高比平均为65.49%,术后平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01);CE角由术前平均16.22°增加至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而Sharp角则由术前的41.46°降至术后的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1)。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或金属螺钉应用于儿童Perthes病三联截骨术中髂骨截骨处的固定,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flhes病 三联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儿童
下载PDF
减振器外特性测试的弹/刚性夹持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明龙 段福斌 +2 位作者 杨礼康 张亚东 孙海杰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458-463,共6页
针对油液减振器异响检测、活塞杆加速度测试方法以及对弹性与刚性两种夹持方式下外特性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等问题,开展了对比在不同安装方式下油液减振器外特性测试的试验研究,设计了分别采用常规外特性测试专用夹具(刚性夹持)和活塞杆加... 针对油液减振器异响检测、活塞杆加速度测试方法以及对弹性与刚性两种夹持方式下外特性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等问题,开展了对比在不同安装方式下油液减振器外特性测试的试验研究,设计了分别采用常规外特性测试专用夹具(刚性夹持)和活塞杆加速度夹具(弹性夹持)的减振器外特性测试对比试验,对常规外特性测试专用夹具和活塞杆加速度夹具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作了分析,进而对两套夹具造成外特性曲线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油液减振器工作原理及结构参数,建立了阻尼力模型并根据现有理论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模型修正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夹持方式的测试结果对判定减振器外性能可以通用,而且还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减振器内部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减振器 外特性测试 夹具 夹持方式 活塞杆加速度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