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中鞍区及相邻结构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潮 秦时强 +3 位作者 丁学华 卢亦成 陈志刚 廖建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1-823,I002,共4页
目的 为开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鞍区肿瘤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对 2 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了蝶窦口与鞍区相邻结构关系的解剖测量 ,对 2 1例标本进行了鞍区结构的解剖测量 ,并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了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解剖观察。结... 目的 为开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鞍区肿瘤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对 2 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了蝶窦口与鞍区相邻结构关系的解剖测量 ,对 2 1例标本进行了鞍区结构的解剖测量 ,并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了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解剖观察。结果 蝶窦口到鞍结节中心、颈内动脉、视神经及鞍背中点分别为 14 6± 3 0mm、13 7± 2 2mm、11 6± 1 8mm和 2 2 6± 3 2mm。垂体窝前后径10 2±1 5mm ,左右径 14 0± 2 4mm ,前床突间距 2 5 0± 3 0mm ,后床突间距 15 8± 3 3mm ,同侧前后床突间距 7 8± 1 7mm ,对侧前后床突间距 2 1 8± 2 4mm。结论 内镜下进行鞍区肿瘤手术时 ,熟悉鞍区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中准确定位 ,并有助于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鞍区始终有一个立体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蝶鞍 解剖学 局部
下载PDF
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蝶窦壁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国栋 高志强 +4 位作者 沈鹏 查洋 亓放 姜鸿 吕威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蝶窦壁相关解剖结构的分区及空间定位,为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提供立体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去脑颅底骨按九分区法划分蝶窦壁区域,测量蝶窦各壁之间相关的角度和距离参数;在1具新鲜完整尸头上模拟内镜下手术观察。结果视交叉平面... 目的研究蝶窦壁相关解剖结构的分区及空间定位,为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提供立体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去脑颅底骨按九分区法划分蝶窦壁区域,测量蝶窦各壁之间相关的角度和距离参数;在1具新鲜完整尸头上模拟内镜下手术观察。结果视交叉平面-球形鞍底隆起角度为(121±8.52)°,海绵窦平面-鞍底平面角度为(129±9.35)°,斜坡凹陷平面-鞍底平面角度(124±7.54)°,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至鞍底移行处距离为(5.54±1.86)mm,至斜坡后缘的距离为(22.43±1.96)mm,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曲部的距离为(15.86±2.13)mm;根据测量结果可建立起蝶窦壁九分区法的立体模型。结论蝶窦壁九分区法的立体模型,丰富了鼻内镜下蝶窦壁九分区法的内容,使其更加方便应用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解剖学 局部 耳鼻喉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正常鞍区冠状面CT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富华 许建荣 +3 位作者 陈松果 刘延平 王海燕 马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 CT断层解剖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全身 CT设备 ,对 16 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 CT增强扫描 ,层厚 1.5~ 2 mm。 结果 正常垂体高度为 2 .6~ 8.4m m,平均 4.6±2 .1mm ,宽度为 8~ 2 1m m,...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 CT断层解剖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全身 CT设备 ,对 16 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 CT增强扫描 ,层厚 1.5~ 2 mm。 结果 正常垂体高度为 2 .6~ 8.4m m,平均 4.6±2 .1mm ,宽度为 8~ 2 1m m,平均 13.8± 4.1m m ,5 0岁以后垂体高度稍有降低 ;垂体上缘形态以凹陷型居多 (43% )、平坦型次之 (36 % ) ,隆起型较少 (2 1% ) ;2 6 %正常垂体柄有轻度倾斜 ;海绵窦大小、形态变化较大 ,增强后其密度高于垂体 ;鞍底有 5 1%呈凹陷型 ,45 %呈平坦型 ,4%呈隆起型 ,有 5 0例 (30 % )正常鞍底骨质变薄、密度减低。 结论 冠状面薄层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鞍区的解剖结构 ,正常鞍区解剖变异较大 ,须综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冠状面 断层解剖 CT 正常成人
下载PDF
鞍区颗粒细胞瘤
4
作者 祝斐 谭启富 朱炯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鞍区颗粒细胞瘤非常罕见 ,至今报道有症状的颗粒细胞瘤还不足 5 0例。文章回顾自 1893年发现鞍区颗粒细胞瘤以来对颗粒细胞瘤的结构特点、组织起源的研究 ,以及临床表现。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鞍区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
5
作者 廖建春 胡国汉 卢亦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0-751,共2页
目的 :了解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 方法 :对 50例成人头颅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 CT扫描 ,观测蝶窦气化发育的情况 ,根据蝶窦向蝶骨体、蝶骨小翼及鞍背气化的程度进行分型分度。 结果 :1 0 0例蝶窦中属甲介型为 4 ... 目的 :了解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 方法 :对 50例成人头颅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 CT扫描 ,观测蝶窦气化发育的情况 ,根据蝶窦向蝶骨体、蝶骨小翼及鞍背气化的程度进行分型分度。 结果 :1 0 0例蝶窦中属甲介型为 4 % ,鞍前型为 1 8% ,半鞍型为 1 8% ,全鞍型为 1 4% ,鞍枕型为 4 6% ;蝶窦的横径左、右侧分别为 1 8.4 8mm和 1 7.58mm;前后径左、右侧分别为 2 2 .2 0 mm和 2 0 .82 mm;上下径左、右侧分别为 2 1 .0 2 mm和 2 0 .3 8mm。蝶窦外侧壁至正中线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 1 4.78mm和 1 5.1 8mm。 结论 :蝶窦的气化发育及分型分度为经蝶鞍区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X线计算机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蝶鞍 神经外科手术 气化发育
下载PDF
立体定位经鼻内窥镜蝶鞍部肿瘤切除的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黎金环 邱雪梅 +1 位作者 杨侃明 蔡文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6年第17期1608-1609,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位经鼻内窥镜蝶鞍部肿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2004年5月~2005年3月对6例蝶鞍部肿瘤病人实施立体定位经鼻内窥镜蝶胺部肿瘤切除的密切配合.结果 6例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少,术程缩短.结论 做好围手术... 目的 探讨立体定位经鼻内窥镜蝶鞍部肿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2004年5月~2005年3月对6例蝶鞍部肿瘤病人实施立体定位经鼻内窥镜蝶胺部肿瘤切除的密切配合.结果 6例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少,术程缩短.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熟悉立体定位及鼻内窥镜仪器的操作配合,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 鼻内窥镜 蝶鞍部肿瘤 手术护理配合
原文传递
鞍区病变解剖结构变化的MRI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守森 魏梁锋 +2 位作者 荆俊 郑兆聪 王如密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相关解剖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41例鞍区病变的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4例垂体微腺瘤、13例大型和巨型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1例颅咽管瘤和11例空蝶鞍。结果垂体柄的形态...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相关解剖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41例鞍区病变的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4例垂体微腺瘤、13例大型和巨型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1例颅咽管瘤和11例空蝶鞍。结果垂体柄的形态变异大,既可以偏斜,也可以折曲。垂体腺瘤、Rathke囊肿和颅咽管瘤大致呈膨胀性生长,推压周围结构;而生殖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周围结构很早即可出现信号改变。空蝶鞍可以发生在鞍膈下,也可以出现在鞍膈上,可分别称为Ⅰ型和Ⅱ型。结论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不能依赖于垂体柄的偏斜及垂体腺的局部高起与否。多数垂体大腺瘤周围可以识别垂体腺组织,一般呈薄片状位于肿瘤的上面、后面和两侧。Ⅱ型空蝶鞍的鞍膈薄弱,其病因与Ⅰ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区 垂体肿瘤 空蝶鞍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
原文传递
鞍区病变MR解剖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王守森 魏梁锋 +1 位作者 荆俊杰 王如密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相关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14例垂体微腺瘤、12例大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和11例空蝶鞍,研究鞍区相关结构的形态改变。结果:垂体腺瘤大致呈膨胀性生长,推压周围结构;而生殖细胞瘤呈浸润性...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相关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14例垂体微腺瘤、12例大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和11例空蝶鞍,研究鞍区相关结构的形态改变。结果:垂体腺瘤大致呈膨胀性生长,推压周围结构;而生殖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周围结构很早即可出现信号改变。空蝶鞍可以发生在鞍膈上,也可以出现在鞍膈下。结论:垂体柄的形态变异大,既可以偏斜,也可以折曲。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不能依赖于垂体柄的偏斜及垂体腺的局部高起与否。多数大腺瘤周围可以识别垂体腺组织,一般呈薄片状位于肿瘤的上面、后面和两侧。作者根据空蝶鞍是否存在膈下蛛网膜下池而分为Ⅰ型、Ⅱ型.再按空虚是否完全而分出Ⅰa、Ⅱa型和Ⅰb、Ⅱb型。由于中国人鞍结节较平坦,真正的"前置型"视交叉较少见,能否安全通过视交叉-颈内动脉间隙手术操作可以参考冠状位MR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病变 MR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蝶鞍区肿瘤的图形视诱发电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海鹏 滕克雨 +1 位作者 张秀萍 郭春溪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99-100,共2页
探讨 P—VEP在蝶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0例蝶鞍区肿瘤患者作 P—VEP检测 ,记录 60、1 5min黑白方格刺激的 P— VEP中 N75 、P1 0 0 、N1 3 5 振幅及潜时。结果 :1 5min P1 0 0 异常占 95% (38/4 0 ) ,其中振幅降低占 50 % (... 探讨 P—VEP在蝶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0例蝶鞍区肿瘤患者作 P—VEP检测 ,记录 60、1 5min黑白方格刺激的 P— VEP中 N75 、P1 0 0 、N1 3 5 振幅及潜时。结果 :1 5min P1 0 0 异常占 95% (38/4 0 ) ,其中振幅降低占 50 % (2 0 / 4 0 ) ,潜时延长 7.5% (3/ 4 0 ) ,潜时振幅均异常占 37.5% (1 5/ 4 0 )。1 5min P1 0 0 波形异常 70 % (2 8/ 4 0 ) ,其中消失波 2 2 .5% (9/ 4 0 ) ,W波或 U波占 47.5% (1 9/ 4 0 ) ,正常波占 30 % (1 2 / 4 0 )。结论 :蝶鞍区肿瘤的 P—VEP检测异常率高 ,以 1 5min P1 0 0 振幅降低 ,潜时正常或轻度延迟 ,P波波形呈“W”波或“U”波为主要特征 ,从而为本病与黄斑疾病和其他视神经疾病的鉴别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区肿瘤 诱发电位 视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