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ick repositioning maneuver for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被引量:6
1
作者 Jinrang Li Pengfei Guo +2 位作者 Shiyu Tian Keliang Li Hao Zhang 《Journal of Otology》 CSCD 2015年第3期115-117,共3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quick repositioning maneuver for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H-BPPV).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67 patients with H-BPPV who underwent qu...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quick repositioning maneuver for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H-BPPV).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67 patients with H-BPPV who underwent quick repositioning maneuv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9 to Novem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maneuver involved rotating the patient in the axial plane for 180? from the involved side towards contralateral sid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Results:Complete symptom resolution was achieved in 61 patients (91.0%) at one week and in 64 patients (95.5%) at 3 months post-treatment. During the repositioning maneuver process, there were no obvious untoward responses except transient nausea with or without vomiting in a few patients. Conclus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quick repositioning maneuver is an easy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reat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H-BPPV. Copyright ? 2015 The Authors. Production & hosting by Elsevier (Singapore) Pte Ltd On behalf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GO Vestibular disease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repositioning maneuver
下载PDF
Role of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s a prognostic marker afte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 被引量:1
2
作者 Sanjeev Saxena Bhaumik Patel +8 位作者 Ravi Roy Himanshu Swami Sanajit Kumar Singh Sunil Goyal Rajeev Chugh Devendra Kumar Gupta Sween Banger Mahesh Ravanikutty Sneha Yadav 《Journal of Otology》 CSCD 202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tential role of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CRM)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for ...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tential role of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CRM)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for the Indian population.Methods:SVV was examined in 30 patients with PC-BPPV before and after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 and after complete resolution of PC-BPPV.Study parameters included the mean of 10 angular tilt readings and direction of deviation,which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RM and following complete resolution of PC-BPPV.Results:The angle of SVV tilt was greater and deviated towards the affected ear before CRM in all patients,whic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shortly after CRM and continued to decrease after complete resolution of PC-BPPV(p<0.0001).Conclusions:SVV can be used to test utricular dysfunction in PC-BPPV.The angle of tilt improves in response to CRM,which may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PC-BPPV receiving C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 Otoliths(canaliths) Canalith repositioning maneuver(CRM)
下载PDF
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3
3
作者 邢娟丽 王馨笛 +4 位作者 张乐宜 路莉 张桂芳 员艳宁 李娟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6期698-702,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发病率最高的外周前庭性疾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虽然复位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老年患者患病率较高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各方面机能已进入衰退阶段,对治疗的反应较差,且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发病率最高的外周前庭性疾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虽然复位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老年患者患病率较高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各方面机能已进入衰退阶段,对治疗的反应较差,且有复发的趋势。基于此,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在诊疗过程中重视并实施言语鼓励、行为支持、心灵交融等从生理到心理的一系列的综合性多角度的人文关怀服务措施,提高老年BPPV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老年患者 复位治疗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凤 庄博 +1 位作者 张玲 王维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2-604,共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临床上以成人多见,儿童发病者相对较少。儿童患者由于其认知发育与教育程度尚未完善,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临床上以成人多见,儿童发病者相对较少。儿童患者由于其认知发育与教育程度尚未完善,对病情的描述与体会欠准确,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寰枢关节半脱位 耳石复位
下载PDF
良性发作性变位性眩晕经颗粒复位治疗后残留症状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冯智英 李颖 +2 位作者 季伟华 邹静 李焰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经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在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和持续时间,分析相关因素。... 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经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在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残留头晕症状的特点和持续时间,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486例患者中,男性167例(34.4%),女性319例(65.6%),平均年龄(56.9±12.9)岁,平均病程(9.1±8.4)d。其中,281例(57.8%)患者在颗粒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症状,平均持续时间为(27.27±23.32)d(2~90d)。女性、病程长及复位次数≥3次者易残留头晕症状。结论尽早及有效的颗粒复位治疗可减少残留头晕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 颗粒复位法 头晕
下载PDF
颗粒复位手法治疗36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2
6
作者 庄建华 李焰生 +3 位作者 赵忠新 黄坚 王文昭 田国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18例患者有 16例症状消失。 4例经 2次PRM治疗 ,2例经 3次PRM治疗后症状也消失 ,总治疗成功率为 94 4 %。 2例无效者行Semont锻炼 ,症状缓解 ,随访至今 ,3例复发 ,复发率 8 8% ,复发者再行PRM治疗仍有效。结论 PRM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 ,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M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耳石 颗粒复位手法
下载PDF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7
7
作者 区永康 郑亿庆 +3 位作者 陈玲 杨海弟 梁象逢 许耀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结果(1)后半规管BPPV94例(71.8%),随机分组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各47例。(2)水平半规管BPPV29例(22.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6例,另13例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换为水平向地性9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3)前半规管BPPV6例(4.6%),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4)混合型BPPV2例(1.5%),行上述相应半规管的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5.5%(112/131),3个月后92.4%(121/131)。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半规管 耳石复位
下载PDF
按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田从哲 刘佳 +1 位作者 陈向红 李进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并观察根据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仪(Chartr 200Type1068,丹麦尔听美公司)记录的56例HC-BPPV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定侧和分型,其中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38例,有28例接受Barbecue翻滚法治疗,10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Gufoni法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18例,采用Appiani法复位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3例,再按Barbecue翻滚法治疗或Gufoni法进行复位,方向不能转换者5例,按李氏复位法进行复位;每种方法循环复位2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周后,治愈33例(58.93%,33/56),有效16例(28.57%,16/56),无效7例(12.50%,7/56),总有效率为87.50%(49/56);3个月后治愈42例(75.0%,42/56),有效8例(14.29%,8/56),无效2例(3.57%,2/56),复发4例(7.14%,4/56),总有效率为89.29%(50/56)。结论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HC-BPPV,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手法复位
下载PDF
360°滚转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6
9
作者 单希征 孙勍 +3 位作者 马丽涛 李娜 李红云 赵龙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治疗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23例患者(92%)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采用Epley手法复位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19例患者(91.5%)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应用χ2检验(α=0.05,χ2=0.1173,P=0.7319)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能有效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成功率及效果与Epley法一致,且操作简便、舒适度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60°滚转复位法 管石复位法
下载PDF
化痰醒脑针法为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舒伟 彭天忠 +5 位作者 胡穗发 王苇 周成 谢桂 熊佳 廖小香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12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 目的:观察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醒脑针法 Epley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及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水英 区永康 +2 位作者 林海燕 植少娟 陶朵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959-196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治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跟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治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跟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131例病例中,治疗1周后痊愈97例(74%),改善15例(11.5%),无效19例(14.5%),有效率85.5%;3月后共痊愈109例(83.2%),改善12例(9.2%),无效8例(6.1%),复发2例(1.5%),有效率92.4%。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护理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配合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复位 护理
下载PDF
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从哲 荣桂源 +2 位作者 王平 高永平 李进让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及Semont法进行...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及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改良李氏复位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2.5%(37/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7.5%(35/40),复发2例(5%);Semont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0%(36/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5%(34/40),复发3例(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李氏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疗效与Semont管石解脱法相近(P>0.05),且操作更简洁,过程迅速,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半规管 疗效
下载PDF
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谈毅 郑云华 +2 位作者 聂德新 郑海明 朱峰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比较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2例t-BPPV患者(t-BPPV组)与35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患者(i-BPPV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Dix-Hallpik... 目的比较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2例t-BPPV患者(t-BPPV组)与35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患者(i-BPPV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Dix-Hallpike和/或Roll试验诊断,并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与i-BPPV组比较,t-BPPV组骨质疏松率、高血压比率、中度眩晕率、后半规管受累率降低,重度眩晕率、残余症状率、双侧半规管受累率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多半规管受累率显著升高(P<0.05~0.01)。t-BPPV组(47.6%,52.4%)出现自发性眼震及半规管管轻瘫的比率显著高于i-BPPV组(4.7%,26.6%)(均P<0.01)。i-BPPV组治愈率(90.3%)显著高于t-BPPV组(57.1%)(χ~2=35.8,P<0.05)。t-BPPV组复发率(40.0%)显著高于i-BPPV组(16.6%)(χ~2=14.61,P<0.05)。结论 tBPPV患者有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更多累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或多半规管,且常伴有自发性眼震或/和半规管轻瘫。t-BPPV组治疗成功率较低,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颅脑外伤 半规管 复位治疗
下载PDF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燕珍 黄静辉 余怀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手法治疗(Epley加Semont联合复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经1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一次治疗有效率为83.3%,其中单纯组为78.3%,联合组为88.0%。无效患者继续重复相应手法治疗,至第三次复诊时统计总治疗有效率为93.8%,其中单纯组为91.3%,联合组为96.0%。随访3个月,共计有7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4.6%,其中单纯组为21.7%,联合组为8.0%。结论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 耳石复位
下载PDF
尽早耳石复位治疗对BPPV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改丽 徐贤华 +4 位作者 秦杨 戎健 李烨瑾 白淑蓉 邓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尽早进行耳石颗粒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不同病程(≤12 h组和>12 h组)的126例BPPV患者均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 w和1年后复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和1年内的复发率。... 目的探讨尽早进行耳石颗粒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不同病程(≤12 h组和>12 h组)的126例BPPV患者均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 w和1年后复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和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病程越短的BPPV患者,其1 w(短期)临床治愈率越高(P<0.05);但病程不等的患者在1年时(长期)的临床治愈率相当(P>0.05)。病程越短的BPPV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越低(P<0.05或P<0.01),达到临床治愈所需要的手法复位次数越少(P<0.05)。结论 BPPV患者的复发率与患病程密切相关,BPPV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复发率 治愈率 病程
下载PDF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变位性眼震与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查达珍 郑建明 +4 位作者 郑志雄 钟林清 彭有敬 岳增昌 陈彩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与耳石复位法(CRP)疗效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单侧PSC—BPPV确诊后,记录Dix—HaU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持续时间和眼震频率,予以CRP治疗,确定入... 目的探讨单侧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与耳石复位法(CRP)疗效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单侧PSC—BPPV确诊后,记录Dix—HaU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持续时间和眼震频率,予以CRP治疗,确定入选病例,根据疗效分组:1循环痊愈入I组,2~3循环痊愈入Ⅱ组,4—6循环痊愈入Ⅲ组,6循环仍未愈入Ⅳ组,随访12个月,分析相关性。结果161例患者入该研究,4组例数分别为39、75、38和9。眼震持续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K(F=302.901,P〈0.01),I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376),I(或Ⅱ)、Ⅲ和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震频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26,P〈0.01),I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后,35例复发,126例未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眼震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震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SC—BPPV患者Dix-Hallpike试验时,眼震持续时间较短的,CRP疗效较好;眼震频率较快的,疗效较好;眼震频率隧的,12个月内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Dix—Hallpike试验 耳石复位法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瑞强 牛建平 +1 位作者 徐娜 叶良灶 《中国医药》 2015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 观察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PC-BPP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麦角林联合... 目的 观察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PC-BPP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各64例,2组均予Epley手法复位治疗,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组同时予尼麦角林10 mg/次,3次/d,口服,疗程为2周.比较2组的治愈率.结果 治疗2周后单纯手法复位组治愈率为79.7%(51/64),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组为92.2%(59/6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BPPV患者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麦角林 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半规管
下载PDF
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仪器辅助诊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哲 彭新 +2 位作者 刘金梅 王恩彤 单希征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766-769,共4页
目的总结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multi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MC-BPPV)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中国武警总医院眩晕科被诊断为BPPV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MC-BPPV的... 目的总结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multi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MC-BPPV)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中国武警总医院眩晕科被诊断为BPPV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MC-BPPV的临床特征、复位治疗策略与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在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定期随访,分析与评价其复发情况及预后。结果在96例多半规管BPPV病例中,双侧后半规管管石症型26例(27.1%);一侧后半规管管石症型合并对侧水平半规管管石症者5例(5.2%);一侧后半规管合并同侧水平半规管65例(67.7%)。平均复位(3.60±2.07)次;复位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2%、11.5%、19.8%和31.4%。结论 MC-BPPV通过细致检查可得到明确诊断及有效地复位治疗,复位治疗后虽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仍可得到成功复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Dix—Hallpike试验 仰卧翻滚试验 耳石复位治疗 复发
下载PDF
自动耳石复位旋转椅的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飞 张定国 +1 位作者 高雪官 殷善开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3-105,122,共4页
介绍了基于复位疗法的三维旋转椅的结构,采用PLC控制框架旋转以及相应的软件和用户界面的设计。实验证明,基于PLC控制的三维旋转椅有较好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旋转椅 PLC 用户界面
下载PDF
复发和非复发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骨密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振毅 管琼峰 +6 位作者 辜程遥 周敏 卢晓雄 李利 陈才敬 王淑媛 吴允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比较复发和非复发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间骨密度的差异。方法选取75例女性特发性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予耳石复位治疗,并随访1... 目的比较复发和非复发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间骨密度的差异。方法选取75例女性特发性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予耳石复位治疗,并随访12 m,记录耳石复位次数及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之间骨密度值的差异。结果 (1)复发组19例,复发率25.33%,骨密度T值-2.17±1.35;未复发组56例,骨密度T值-1.32±1.47。比较两组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者平均接受1.47±0.68次耳石复位治疗达到治愈标准。骨密度T值在复位1次、复位2次和复位3次及以上亚组中分别为(-1.04±1.37)、(-1.96±1.09)和(-3.50±0.84),骨密度T值和耳石复位次数之间呈负相关(r=-0.528,P<0.001)。结论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复发可能与骨密度下降有关,且骨密度水平和耳石复位次数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女性 复发 骨密度 耳石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