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百合、仙客来、瓜叶菊花芽分化的调控 被引量:18
1
作者 沈惠娟 黄作喜 +2 位作者 桂仁意 周余华 周兴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麝香百合等花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作用,其中Al,A2可促进麝香百合花芽的分化,A2效果较A1好,经A,处理后,百合开花率达100%,同时使植株的开花数增加了 1倍,花径增长 1倍;B1,B2明显促进仙客来花芽... 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麝香百合等花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作用,其中Al,A2可促进麝香百合花芽的分化,A2效果较A1好,经A,处理后,百合开花率达100%,同时使植株的开花数增加了 1倍,花径增长 1倍;B1,B2明显促进仙客来花芽分化,B2效果较 B1好,经 B2处理后,处理仙客来较对照植株的花蕾数增加 41%;C1,C2明显促进瓜叶菊花芽分化,其中 C1处理的瓜叶菊较对照植株的花蕾数增加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分化 麝香百合 仙客来 瓜叶菊 复合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蓝色瓜叶菊花青苷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积累和变化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卫 李崇晖 +1 位作者 王亮生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蓝色瓜叶菊开花从初现蕾到花被片完全展开分为6个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瓜叶菊蓝色品种... 蓝色瓜叶菊开花从初现蕾到花被片完全展开分为6个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瓜叶菊蓝色品种中含有3种以上的飞燕草苷;蓝色瓜叶菊总花青苷和主要的花青苷开花前4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上升,其后3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下降。通过分析,认为瓜叶菊花青苷积累与变化规律是植物提高传粉效率的一种适应机制,同时这种机制也符合多年生植物充分利用营养物质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花青苷 黄酮 花色 HPLC-MS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以萍 杨再强 +1 位作者 苏天星 易礼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
根据瓜叶菊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反应,设计大棚不同彩色薄膜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膜处理单株开花数最多(16朵/株),蓝膜处理最少(9朵/株);红膜处理瓜叶菊花期最长,达32 d,白膜处理(CK)最短,仅为9... 根据瓜叶菊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反应,设计大棚不同彩色薄膜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膜处理单株开花数最多(16朵/株),蓝膜处理最少(9朵/株);红膜处理瓜叶菊花期最长,达32 d,白膜处理(CK)最短,仅为9 d;红膜处理下的植株总干重最高,达到3.47g/株,紫膜处理最低,为1.37g/株;在营养生长阶段,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以白膜处理CK最高,紫膜处理最低,而在开花阶段以蓝膜处理最高,红膜处理最低;茎干物质分配指数在营养生长阶段以紫膜处理最高(0.48),开花阶段则以黄光最高(0.28),CK最低。花干物质分配指数以红光处理最高(0.53),蓝光最低(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光质 生长发育 干物质分配
下载PDF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对瓜叶菊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吕建洲 张琴 +2 位作者 李桂琴 商军 李俊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瓜叶菊定植后,喷施不同浓度的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可明显增加植株叶片的蛋白质、核酸及叶绿素含量,提高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光速率,其叶面积比对照减小,但厚度明显增加,可比对照提前一周开花,增加开花数,且延... 在瓜叶菊定植后,喷施不同浓度的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可明显增加植株叶片的蛋白质、核酸及叶绿素含量,提高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光速率,其叶面积比对照减小,但厚度明显增加,可比对照提前一周开花,增加开花数,且延长花期,并能提高植株的抗冷性和抗病性,其最佳施用浓度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乙醇羧酸酯 瓜叶菊 生长 生理活性 得丰
下载PDF
瓜叶菊‘小丑’系列品种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裴红美 韩科厅 +2 位作者 胡可 孙秋玲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以瓜叶菊‘小丑’系列5个花色品种的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了瓜叶菊试管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中最佳生长素种类及浓度,获得了试管苗。在此基础上,对试管苗进行了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均... 以瓜叶菊‘小丑’系列5个花色品种的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了瓜叶菊试管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中最佳生长素种类及浓度,获得了试管苗。在此基础上,对试管苗进行了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均影响植株再生:叶片再生能力优于叶柄;诱导丛生芽效果最好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mg/L;诱导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1.0mg/L+6-BA1.0mg/L;诱导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2.0mg/L;生根培养基以添加0.5mg/LNAA的1/2MS为佳。试管苗出瓶后,经过适宜培养,获得了健壮的开花植株。对再生植株花色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种子在上述培养基中建立的再生株系花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组培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瓜叶菊耐热无性系Z_(1-1-1)的离体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晓英 卢向阳 +3 位作者 姚觉 邱收 李达 陈永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3-38,I0002,共7页
以瓜叶菊增殖期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为材料,用高温胁迫和羟脯氨酸(HYP)分别作为直接和间接选择压,进行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的离体筛选。结果表明:1)40℃16—20h胁迫处理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直接筛选的适宜选择压,30mmol... 以瓜叶菊增殖期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为材料,用高温胁迫和羟脯氨酸(HYP)分别作为直接和间接选择压,进行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的离体筛选。结果表明:1)40℃16—20h胁迫处理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直接筛选的适宜选择压,30mmol·L^-1。HYP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间接筛选的适宜浓度;2)经过高温间隔胁迫多代筛选获得了与其母株相比耐热性有了很大提高的无性系Z1-1-1;3)Z1-1-1和其对照母株Z1的30d移栽苗在叶片厚度、气孔指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成年植株Z1-1-1和Z1在花的育性上差异明显,Z1结实率85%以上,而Z1-1-1的结实率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也仅1.0%;4)在40℃24h胁迫后,Z1-1-1的热害指数、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伤害性外漏率远远低于其对照母株,而POD、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对照母株。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耐热无性系 离体筛选
下载PDF
瓜叶菊紫色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定建 盖赢 毛林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文章研究并得出从瓜叶菊提取天然紫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体积分数是30%的乙醇——水溶液做提取剂,温度为70℃,时间2 h,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7。并研究影响瓜叶菊天然紫色素的理化性质。
关键词 瓜叶菊 紫色色素 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瓜叶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鸽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盆栽瓜叶菊(Seneciocruentus)生长3个月左右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瓜叶菊在低温胁迫(1~6℃)下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瓜叶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 以盆栽瓜叶菊(Seneciocruentus)生长3个月左右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瓜叶菊在低温胁迫(1~6℃)下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瓜叶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明显的变化。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延长,瓜叶菊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轻度胁迫下(6℃),变化不显著;叶片细胞的相对质膜透性(RPP)显著升高;而SOD活性在6℃条件下,先升高,后下降并基本稳定在对照水平,在3℃和1℃处理下,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不断累积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瓜叶菊 生理生化反应
下载PDF
复合基质对瓜叶菊的穴盘育苗及后期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锦霞 陈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746-5747,5759,共3页
采用草炭、蛭石、炉渣组成复合基质,研究其对瓜叶菊穴盘育苗质量及后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对瓜叶菊穴盘育苗质量和后期效应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复合基质 瓜叶菊 穴盘育苗 根系活力
下载PDF
几种不同营养液在瓜叶菊无土育苗上的应用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爱荣 张远兵 +2 位作者 张雪平 蔡为青 沈明星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在瓜叶菊种子发芽出苗后,用4种不同配方的营养液进行根外施肥,以汉普营养液作为对照。4种配方与对照所培育出的种苗有极显著差异,配方3所培育出的种苗长势最好,抗性最强。
关键词 营养液 瓜叶菊 无土育苗 多铵四盐式
下载PDF
瓜叶菊温室规模化生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秀丽 杨越 +2 位作者 孙志伟 吴波 许刚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3-6,共4页
瓜叶菊具有花繁色艳、花期持久等特点,是元旦、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节令花卉。通过对瓜叶菊温室规模化商品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20℃,播种后3~4 d出苗,7~10d可出齐苗,出苗期给予50%的光照;定盆后7~8周内的适... 瓜叶菊具有花繁色艳、花期持久等特点,是元旦、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节令花卉。通过对瓜叶菊温室规模化商品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20℃,播种后3~4 d出苗,7~10d可出齐苗,出苗期给予50%的光照;定盆后7~8周内的适宜温度为18℃~22℃,然后在10℃~15℃条件下栽培至出窖前,促进花芽分化和花部发育。在500 m2的温室内一个生产周期可培育盆花10 000盆,当年即可收回设备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温室 规模化 栽培技术 商品
下载PDF
瓜叶菊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少波 姚文昌 +1 位作者 蒋勇 蒋顺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瓜叶菊的叶片、叶柄和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 ,结果表明 ,在MS +6-BA 1mg/L培养基上 ,增殖效果好 ,不定芽分化率达 90 % ,增殖倍数达 6 1倍 ;在 1/2MS +IBA 1mg/L培养基上 ,诱导生根率达 90 %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低 ,仅在MS +6-... 以瓜叶菊的叶片、叶柄和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 ,结果表明 ,在MS +6-BA 1mg/L培养基上 ,增殖效果好 ,不定芽分化率达 90 % ,增殖倍数达 6 1倍 ;在 1/2MS +IBA 1mg/L培养基上 ,诱导生根率达 90 %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低 ,仅在MS +6-NAA 1mg/L培养基上可产生少量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接种方向 组织诱导
下载PDF
瓜叶菊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薄育新 《陕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70-172,共3页
本文着重总结了瓜叶菊的栽培管理技术,探索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利用瓜叶菊的植物学习性,运用掌握各种栽培技术,化繁为简,以便于操作生产。
关键词 瓜叶菊 植物学性状 开花习性 阿斯匹林 水杨酸 化控处理
下载PDF
莱菔叶千里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昊 冯艳 +6 位作者 粟杰 贺欢 周斌 李志峰 王琦 李艳 冯育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目的对莱菔叶千里光(Senecio raphanifolius Wall.ex DC)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莱菔叶千里光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目的对莱菔叶千里光(Senecio raphanifolius Wall.ex DC)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莱菔叶千里光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莱菔叶千里光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1)、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原儿茶酸(3)、5-羟甲基糠酸(4)、绿原酸(5)、苯基-β-D-葡萄糖苷(6)、绿原酸甲酯(7)、蓝花楹酮(8)、对羟基苯乙酸(9)、原儿茶醛(10)、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1)、芦丁(12)、千里光内酯(13)、6-羟基香豆素-4-羧酸(14)、油酸酰胺(15)、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16)、1-O-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17)、(±)-seneciphyllic acid lactone(18)。结论化合物2、4、6、13~15、17、18是首次从千里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18是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叶千里光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seneciphyllic acid lactone 6-羟基香豆素-4-羧酸
原文传递
瓜叶菊花青素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胡可 孟丽 +2 位作者 韩科厅 孙翊 戴思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3-1022,共10页
通过RT-PCR的方法分离了花青素合成途径上的关键结构基因片段:CHS、CHI、F3H、F3′H和DFR。在白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和蓝色系瓜叶菊舌状花中,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CHS、CHI、F3H、F3′H、DFR、F3′5′H、3MaT这7个结构基因在花... 通过RT-PCR的方法分离了花青素合成途径上的关键结构基因片段:CHS、CHI、F3H、F3′H和DFR。在白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和蓝色系瓜叶菊舌状花中,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CHS、CHI、F3H、F3′H、DFR、F3′5′H、3MaT这7个结构基因在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白色花中不存在CHS的表达;在红色花中检测到F3′H基因的高丰度表达,但没有检测到F3′5′H的转录本;在蓝色花中没有F3′H表达的信号,但在花序开放的第Ⅰ阶段有较强的F3′5′H的表达信号;而在紫色花中可同时检测到F3′H和F3′5′H的转录本。此外,瓜叶菊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在花序开放初期高丰度表达,随后逐渐降低,在第Ⅳ阶段表达量再次升高,而在花序开放末期表达量极低或没有表达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花色 花青素 基因分离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卫 李崇晖 +2 位作者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75-1782,共8页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探讨不同瓜叶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探讨不同瓜叶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和矢车菊素苷元(Cy)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Pg)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叶菊 花色 花青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