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早期地藏信仰状况考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41,共7页
地藏菩萨之名虽然可能早在三国时期已传入中国,但倡导地藏信仰的经典则是在6世纪初以后才在中国出现的。目前我们所知隋前地藏信仰的资料均出自唐人之手,并不可信;隋及唐初(581650)的地藏信仰状况则庶几可征。从文献记载来看,隋及唐初... 地藏菩萨之名虽然可能早在三国时期已传入中国,但倡导地藏信仰的经典则是在6世纪初以后才在中国出现的。目前我们所知隋前地藏信仰的资料均出自唐人之手,并不可信;隋及唐初(581650)的地藏信仰状况则庶几可征。从文献记载来看,隋及唐初的70年中已有地藏造像出现,但数量少,并且分布不广,可能是它们今天在石窟遗迹及出土造像碑中不见踪迹的原因,而这又与三阶教人对造像的态度有关。相反,称念地藏名号在当时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信仰行为。故与后世的地藏信仰相比,早期的地藏信仰表现出以称念地藏名号为主的特点。不过这一特点又常常被以造像为中心的偶像崇拜研究所忽略,因而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一时段的地藏信仰状况认识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信仰 张僧繇 地藏造像 称名念诵 地藏故事
下载PDF
《出三藏记集》中的翻译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海琳 张淑霞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4-88,共5页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僧祐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看法;译经僧们多用"出"表示翻译;佛经翻译...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僧祐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看法;译经僧们多用"出"表示翻译;佛经翻译原文多为胡本;译场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出三藏记集》 僧祐
下载PDF
释僧祐之翻译观解读——基于释僧祐论译经文本差异化缘由视角
3
作者 叶苗 胡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分析释僧祐论译经文本差异化原因,结合罗宾逊、蒙代、纽马克以及弗米尔的翻译观点,解读释僧祐在佛经翻译过程中所持的翻译观,包括对佛经和译经语言差异、佛经译者才趣差异、译经"文质"和详略差异的评述。
关键词 释僧祐 佛经翻译观 译经文本差异化
下载PDF
刘勰与《弘明集》的编纂
4
作者 刘玉叶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47-50,共4页
刘勰依止僧,信仰与学术思想均深受其影响,对此学界已多有论述,本文重点探讨刘勰与僧《弘明集》编纂的关联,认为刘勰很有可能实际参与了《弘明集》的选文定篇之工作,在担任僧助手的过程中培养了坚定的佛教信仰和广博的学术基础,对... 刘勰依止僧,信仰与学术思想均深受其影响,对此学界已多有论述,本文重点探讨刘勰与僧《弘明集》编纂的关联,认为刘勰很有可能实际参与了《弘明集》的选文定篇之工作,在担任僧助手的过程中培养了坚定的佛教信仰和广博的学术基础,对《文心雕龙》的写作有极大影响。刘勰虽然参与《弘明集》的编纂,但僧著作为刘勰"捉刀"一说不确,本文亦尝试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僧祐 《弘明集》
下载PDF
刘勰晚年仍住钟山定林上寺补证
5
作者 祖保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0-41,共2页
列示短文《道行经后记》,就此文略说四个问题,证明刘勰晚年仍住在定林上寺。
关键词 《出三藏记集》 《道行经后记》 僧祜 刘勰 定林寺
下载PDF
《周易》原始要终理念对《出三藏记集》编撰的影响
6
作者 卢翠琬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61-67,共7页
《周易》"原始要终"的思维方式,是我国古代哲学鲜明的传统,它与我国特为发达之历史意识相互契合,并影响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学术史的考察与构建。其具体的表现是:以《汉志》为代表的目录学著作已经有了梳理学术脉络、理清学术... 《周易》"原始要终"的思维方式,是我国古代哲学鲜明的传统,它与我国特为发达之历史意识相互契合,并影响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学术史的考察与构建。其具体的表现是:以《汉志》为代表的目录学著作已经有了梳理学术脉络、理清学术源流的史学意识。《出三藏记集》的成功编撰,正是在"原始要终"这一理念指导下完成的,僧不仅用此思想来统括全书体例,还在该书中给予多维度的展现。此外这一指导思想,在僧的其他著作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易》与佛的深层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佛交流 原始要终 史学意识 僧祐 《出三藏记集》
下载PDF
梁僧祐及其目录学、文献学成就论略
7
作者 孙雪峰 《科教文汇》 2015年第18期156-157,共2页
活跃于南朝齐梁之际的僧祐,堪称是我国早期的目录学家、文献学家,尤其是他的《出三藏记集》,除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外,在古典文献学尤其是宗教文献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僧祐 目录学 文献学 出三藏记集
下载PDF
谢赫《古画品录》成书年代探析——从张僧繇与萧绎来看
8
作者 张东方 《艺术探索》 2014年第1期22-25,4,共4页
谢赫《古画品录》中没有关于张僧繇与萧绎的任何记载,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古画品录》成书于张、萧二人以画成名之前。从张、萧二人的绘画成名时间、绘画创作、政治活动等方面进行考证与分析,可以推断《古画品录》写成于公元528年以前。
关键词 《古画品录》 《续画品》 张僧繇 萧绎
下载PDF
论佛教目录学家释僧祐及其《出三藏记集》
9
作者 张继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僧祐是我国南朝时期的律学高僧,他精通萨婆多部的《十诵律》,以研究、讲习律学著名于齐梁,受到当时朝野的崇敬。僧祐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如研讲戒律、修缮寺院、度僧人、塑佛像、建立经藏等。然而,真正奠定僧祐在中国佛教史、... 僧祐是我国南朝时期的律学高僧,他精通萨婆多部的《十诵律》,以研究、讲习律学著名于齐梁,受到当时朝野的崇敬。僧祐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如研讲戒律、修缮寺院、度僧人、塑佛像、建立经藏等。然而,真正奠定僧祐在中国佛教史、学术史上地位的则是其编撰的《出三藏记集》。该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完整的佛教目录,录中著录了大量珍贵的佛经、经序、高僧传记,时至今日仍然是僧俗各界研究、学习佛学的重要工具书。从目录学的角度而言,该录在著录内容、著录体例、分类方法上都有很明显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目录学宝库中一部承前启后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僧祐 佛教目录 《出三藏记集》
下载PDF
《牟子理惑论》及作者新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怀成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9,158,共13页
《弘明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护法弘教的佛教文献,《牟子理惑论》作为开篇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从《隋书•经籍志》著录引起疑误之始至于近日,它引出的诸如文章之真伪、作者及成书之年代等问题,自明代胡应麟怀疑以来,代有学者尝试释疑... 《弘明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护法弘教的佛教文献,《牟子理惑论》作为开篇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从《隋书•经籍志》著录引起疑误之始至于近日,它引出的诸如文章之真伪、作者及成书之年代等问题,自明代胡应麟怀疑以来,代有学者尝试释疑,而问题似愈积愈多终未有定论。本文以《牟子理惑论》序言的解读为重点,结合序言所提供的当时之史料,广泛结合诸家之论,认为《牟子理惑论》非伪书,作者可能为刻意隐藏真实姓名的佛家弟子,其生活年代大致在汉灵帝熹平六年至晋惠帝元康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僧祐 东汉 佛教
原文传递
释僧祐《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小芃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91,共7页
释僧祐的《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是中国最早的系统论述中土佛典翻译的专篇论文,比隋朝释彦琮的系统翻译专论出现早100年左右。整篇译论共有七个自然段,从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分属四大部分,各部分具有紧密的逻辑理论联系。它作为专篇... 释僧祐的《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是中国最早的系统论述中土佛典翻译的专篇论文,比隋朝释彦琮的系统翻译专论出现早100年左右。整篇译论共有七个自然段,从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分属四大部分,各部分具有紧密的逻辑理论联系。它作为专篇论文提出了语言文字的言文意三者之间关系的共性包括文字功能的共性论、佛典译场上译者和成文执笔者的关键作用论、翻译标准等理论和其处于当时前沿的翻译理论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待于学界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僧祐《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 最早翻译专篇论文 译论的内容结构 系统联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