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情视角下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辉 李支东 周潇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于对497名江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显著正向影响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既正向调节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又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因素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感 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
下载PDF
“遥感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与双语式教学模式探索
2
作者 张振超 戴晨光 +3 位作者 张艳 芮杰 王涛 张永生 《测绘工程》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遥感专业英语”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建好“遥感专业英语”课程是培养遥感专业学生国际视野、学术交流能力、前沿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必然要求。首先,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衔接、教材适用性及学生参与度四个方面分析... “遥感专业英语”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建好“遥感专业英语”课程是培养遥感专业学生国际视野、学术交流能力、前沿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必然要求。首先,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衔接、教材适用性及学生参与度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遥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其次,介绍课程组在课程建设上的实践,包括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选取、课程思政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最后从双语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介绍教学模式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专业英语 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 双语式教学
下载PDF
各态历经性的案例教学法研究
3
作者 杨威 曾虹程 +2 位作者 门志荣 王亚敏 李春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7-11,15,共6页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是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随机过程理论授课时,需要学生转换思维去理解各态历经性意义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态历经性的物理含义。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公式列举的推导方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难度...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是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随机过程理论授课时,需要学生转换思维去理解各态历经性意义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态历经性的物理含义。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公式列举的推导方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该文将各态历经性与工程应用案例相结合,通过从掷骰子的实验结果引入对各态历经性概念的理解,介绍各态历经性的判定方法与物理意义,并借由航天微波遥感中噪声抑制这一工程应用案例,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各态历经性应用的思考,充分理解各态历经性的实际工程作用;最后根据各态历经性的物理意义,引申到科研生活体悟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同时,在自身思想上也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态历经性 随机过程 案例教学法 航天微波遥感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地方高校专业硕士《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实践
4
作者 李晖 李兰晖 +2 位作者 吴学文 朱晓铃 聂芹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地方高校专业研究生教育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工匠精神、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以《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学校定位和培养模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职业需... 地方高校专业研究生教育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工匠精神、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以《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学校定位和培养模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素材,构建紧贴职业发展需求、持续更新的示范课程思政案例库;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遵循“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基于元认知策略,建立课前元认知梳理—课中专业知识挖掘—课后全面素质达成的闭环评价反馈机制,提升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专业硕士 遥感类课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高职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5
作者 王冬梅 何宽 董晓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5-88,共4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选择、课堂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考核工作的路径。结果表明,依托智能教学平台...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选择、课堂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考核工作的路径。结果表明,依托智能教学平台,采用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等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从多角度考察、保障课程思政育人的“输入”“输出”效果,实现了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的专业育人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考核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陈科 谢佳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40年的新起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测量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应从国家观、民族...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40年的新起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测量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应从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四个高阶维度和认知、情感、行为三个低阶维度构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测量结构。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内外建构过程,即思政课和日常思政教育从外部构建发力,作用于学生内部心理空间,以生成思政课获得感和学校联结感,进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机器人学”课程思政建设
7
作者 谢斌 陈白帆 万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9期141-144,共4页
“机器人学”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机器人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相关专业“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作用。“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机器人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相关专业“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作用。“机器人学”课程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人文关怀、哲学原理等五个方面充分挖掘了思政元素。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在传授显性知识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实现了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学 课程思政 家国情怀 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8
作者 张正 高严 骆建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为67%、46%、35%、36%。高校应聚焦问题激发学生需求,强化思政课认同感;围绕学生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立足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获得感 学生参与 教学要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思政教育在“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研究
9
作者 郑学成 邓洪波 《四川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63-66,共4页
为探索思政教育如何有效融入石油化工专业的“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当前石油化工领域安全教育的现状,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 为探索思政教育如何有效融入石油化工专业的“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当前石油化工领域安全教育的现状,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果显示,通过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操作能力,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加深对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挑战的理解。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提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也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石油化工专业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石油化工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社会责任意识 职业道德观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徐姗姗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前期专家访谈,提出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堂层面、学校层面的十六个可能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前期专家访谈,提出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堂层面、学校层面的十六个可能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好学精神、价值认同和思政标兵树立。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三个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好学精神;满足学生的现实利益需求以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在学校层面开展思想标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风险与优化路径
11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限于民族领域,而是关涉现代国家建构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成为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当... 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限于民族领域,而是关涉现代国家建构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成为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在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然面临一定的现实风险,表征为境外民族分裂意识形态干扰压力相对较大、多元民族文化与一些社会思潮演化相交织、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认知程度仍需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机制的创新性存在不足等方面。对此,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路径在于,以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机制建设来提升对外意识形态斗争能力,以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建设整合多元文化思潮,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引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实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创新。最终,在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更好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意识形态安全 政治安全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12
作者 邵冬梅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为提升数字化赋能下高校思政教学效果,以效果评价为导向,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统计分析法构建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0份数据进行验证。经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由教师数字... 为提升数字化赋能下高校思政教学效果,以效果评价为导向,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统计分析法构建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0份数据进行验证。经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由教师数字化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数字化学习效果评价及大数据教学效果评价构成的评价模型结果十分显著,建构合理。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学校理念、数字技能及师生互评是影响数字化赋能下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三个重要因素。高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加强对师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完善师生互评机制,形成师生互评推动下的联动向好机制,着力改进和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高校思政教学效果 满意度 获得感 认同感 师生互动感知
下载PDF
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的价值、维度与推进
13
作者 艾娟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是指向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能力获得以及基于获得的心理体验。关注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对于课程建设以及思政育人的纵深发展与实效突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转向受教育者的视角,主要关注的是知识能... 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是指向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能力获得以及基于获得的心理体验。关注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对于课程建设以及思政育人的纵深发展与实效突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转向受教育者的视角,主要关注的是知识能力等具体性获得、价值态度等素养性获得,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三个维度。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凝聚课程思政育人主线,构建专业思政融合体系,发挥多门课程协同育人的积极成效,以提高受教育者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的凝练性、丰盈性与整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获得感 受教育者 专业课程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语课程思政路径
14
作者 单菲菲 贾玉晖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强化当代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助力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外语课程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和人文内涵,可通过外语课程思政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强化当代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助力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外语课程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和人文内涵,可通过外语课程思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首先,要设立全方面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的外语课程思政目标。其次,路径选择要从内容融入、师资保障、模式创新、成效评估等方面出发,确保外语课程思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外语教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科研项目驱动的Python实验项目设计
15
作者 潘海珠 马卉宇 +2 位作者 杨欣宇 李诚 黄德海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1期97-102,共6页
为了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强且具有探究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在传统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实验中融入了课程思政教学.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提炼成本科Python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以开发项... 为了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强且具有探究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在传统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实验中融入了课程思政教学.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提炼成本科Python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以开发项目的思路引领学生完成创新实验.在Python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设计过程中,深挖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实验教学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践表明,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结合思政要素开展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科研项目 Python程序设计 遥感图像分类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探究
16
作者 张红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责任感教育对培育高职院校高职生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部分高职生的责任感认知高于践行,某些社会不良道德风尚影响责任感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 责任感教育对培育高职院校高职生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部分高职生的责任感认知高于践行,某些社会不良道德风尚影响责任感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研讨制订责任感教育的理论内容,创新责任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持续培养高职生责任感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感教育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动态立体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17
作者 张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8-87,共10页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选取了18个题项作为研究变量进行研究,以社会信任作为中介变量,社会阶层为调节变量,构建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互联网的思...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选取了18个题项作为研究变量进行研究,以社会信任作为中介变量,社会阶层为调节变量,构建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对居民社会公平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是社会阶层在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三是社会阶层在社会信任与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社会阶层负向调节了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通过社会信任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间接效应。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作用机制,还具有公共政策价值,即政府关于互联网政策的制定可在提升社会信任和社会阶层的方向拓展,回应居民对社会公平的关切,进而提升居民的社会公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互联网的社会功能 社会信任 社会阶层 社会公平感
下载PDF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设想和实践
18
作者 陈小刚 崔继峰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目标应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目标应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步骤。内容体系应具有层次性和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交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评估与反馈机制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应注重评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物理方程 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素养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获得感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方盈 黄兰斐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从获得感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建设理念和原则及评价方法等,以期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提供指导。研究运用“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检验获得感视阈下课程思政建设的... 从获得感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建设理念和原则及评价方法等,以期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提供指导。研究运用“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检验获得感视阈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思政获得感和积极心理资本上均有所提升,且实验组除了应用获得感以外其他的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优势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和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课程思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下载PDF
基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20
作者 陆启义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7期45-48,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课程内容陈旧、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已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为此,文章分析“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内涵,探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价值观 责任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