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tructure of the sensilla on antennae and mouthparts of larval and adult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Plutellidae) 被引量:6
1
作者 LI Yi-ping DU Xiao +2 位作者 LIU Fang-fang LI Yin LIU Tong-x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409-1420,共12页
Plutella xylostella (L.) (Plutellidae)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es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antennal and mouthpart sensilla in the larvae and adults of P. xylostella (L.) was ... Plutella xylostella (L.) (Plutellidae)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es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antennal and mouthpart sensilla in the larvae and adults of P. xylostella (L.) was observed by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larval antennae possess six sensilla basiconica, two sensilla chaetica and one sensillum styloconicum. Larval mouthparts possess six types of sensilla: sensilla chaetica, sensilla digitiformia, sensilla epipharyngeal, sensilla basiconica, sensilla styloconica and sensilla placodea. In the adult, seven types of sensilla are found on the antennae in males and six types of sensilla (sensilla basiconica absent) occur in females. Sexual dimorphism is also found i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se sensilla on the antennae of adults. We describ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ive types of sensilla on the mouthparts of the adult of P. xylostella.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function of these sensilla,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est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tella xylostella antenna MOUTHPARTS sensilla ULTRASTRUCTURE
下载PD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bservations of Antennal Sensilla of Chrysopa pallens Rambur(Neuroptera:Chrysopidae)
2
作者 Wang Juan Chen Hongyin +3 位作者 Wang Mengqing Liu Chenxi Zhang Haiping Zhang Lishe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2期1-4,19,共5页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ongoing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ll and behavior of the green lacewing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Neuroptera: Chrysopidae). [Methods]The ...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ongoing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ll and behavior of the green lacewing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Neuroptera: Chrysopidae). [Methods]The 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antennal sensilla of C. pallens was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Antennae of female and male C. pallens were linear in shape and( 1. 52 ± 0. 08) and( 1. 58 ± 0. 23) cm in length,respectively. The scape and pedicel were composed of single sub-segment,while the flagellum consisted of 116 sub-segments,on which most sensilla distributed. The flagella of female and male antennae were( 1. 44 ± 0. 04) and( 1. 47 ± 0. 13) cm in length,respectively. Nine morphological sensilla types were recorded in both sexes,including four types of highly abundant and widely distributed sensilla trichodea( ST Ⅰ,ST Ⅱ,ST Ⅲ and ST Ⅳ),three types of sensilla basiconica( SB Ⅰ,SB Ⅱ,and SB Ⅲ),and one of each type of sensilla chaetica and B9 hm bristles. Although the shape,structure,numbers,and distribution of antennae of females and males were basically similar,major differences were recorded between the sexes in the length of some sensilla types. Both the ST Ⅲ and SB Ⅰ in female adult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male ones. Notably,SB Ⅱ was found only in female. [Conclusions]The paper laid a foundation for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ll and behavior,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important biological control effect of C. pallens in farmland ecologic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ysopa pallens ANTENNA sensilla ULTRASTRUC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伍俭儿 梁安文 +2 位作者 冯博 胡杨 王方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前翅背面翅面上均匀地分布着许多小刺状突起,长度为(3.07±0.48)μm,而后翅背腹两面均着生有许多小刺状突起。前翅的背面和腹面都存在毛形感器样结构,根据形态可分为TS-I和TS-Ⅱ两种:TS-I分布于腹面翅基部的翅脉处且与翅脉垂直,没有明显的基窝,数量为(4±1.41)根,长为(31.80±2.43)μm;TS-Ⅱ则分布于背面的翅脉上,数量为(5±1.41)根,长度为(57.25±21.84)μm,着生于有明显凹陷的基窝中。前翅腹面边缘以及翅脉处还分布有钟形感器样结构,数量为(5.00±3.46)个;另外还发现一种锥形感器样结构,位于前翅腹面边缘,数量为(21.00±4.36)个,长(8.25±2.09)μm。研究结果有助于从超微水平对白背飞虱翅的形态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其迁飞扩散的能力,为寻找更好的防控措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长翅型 毛形感器样结构 钟形感器样结构 锥形感器样结构
下载PDF
大辟缘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4
作者 陈文华 余胜青 +3 位作者 曹凯红 张晶 钏助涛 柳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具弯钩型感器,其中,以毛型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鞭节上的感器类型较柄节和梗节丰富,雌虫的感器类型多于雄虫,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辟缘蝽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功能
下载PDF
赤斑白条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鞘翅目:天牛科)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华芳 张祖兵 +2 位作者 朱家颖 何霞红 张宏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0-539,I0009-I0015,共17页
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在辣木上蛀干为害,严重影响辣木产业。探明感器类型及分布,可为电生理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赤斑白条天牛触角进行扫描。结果表明,触角上分布着9类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 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在辣木上蛀干为害,严重影响辣木产业。探明感器类型及分布,可为电生理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赤斑白条天牛触角进行扫描。结果表明,触角上分布着9类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耳形感器、板形感器、芽形感器、指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感器分布以鞭节为主;感器类型和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触角端部分布的感器比基部密集,在感受外界刺激时触角端部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斑白条天牛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6
作者 雷高科 高燕 +1 位作者 李燕芳 廖永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305,共10页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是茶叶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其触角在寻找食物源和交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以及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茶角胸叶甲成虫触...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是茶叶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其触角在寻找食物源和交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以及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9个亚节)组成,雄虫触角总长度显著大于雌虫。在触角上发现6种感器类型及其10种亚型结构,包括5种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雌雄虫之间的感器类型未发现差异。触角第9鞭节的感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而第1鞭节仅观察到刺形感器。雄虫的毛形感器Ⅱ、Ⅳ、Ⅴ长度显著大于雌虫。这些结果对于开发基于茶角胸叶甲行为特征的生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丝状触角 触角感器
下载PDF
北方毛胸材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7
作者 苏光祥 马玲 +2 位作者 马润平 曹景鑫 马晓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对雌雄北方毛胸材小蠹(Anisandrus dispar)的触角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扫描观察,观察发现:除雄性北方毛胸材小蠹的触角长度约为雌性小蠹触角长度的90%外,两性小蠹的触角在外部形态、感器类型以及分布位置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过程... 对雌雄北方毛胸材小蠹(Anisandrus dispar)的触角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扫描观察,观察发现:除雄性北方毛胸材小蠹的触角长度约为雌性小蠹触角长度的90%外,两性小蠹的触角在外部形态、感器类型以及分布位置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过程中,在小蠹触角上共观察到了5类7种触角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Ⅰ、Ⅱ)、锯齿形感器(Ⅰ、Ⅱ)、锥形感器、芽形感器以及刺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最多,占感器数量总和的60%以上,芽形感器最少,数量不足感器总数的3%;触角各部分分布的感器数量也明显不同,其中,锤头部分布的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88%,且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锤头部末端的感器集中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毛胸材小蠹 扫描电子显微镜 触角 感器
下载PDF
台湾甲腹茧蜂触角行为反应及其感受器数量观察
8
作者 蔡秋旧 贾静静 +4 位作者 黄伟康 林珠凤 冯青 姚其 吉训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9-1925,共7页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formosanus)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行为反应以及触角不同感受器数量的影响,利用行为学观察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寻找蜜源、寄主、雌雄蜂寿命、雌...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formosanus)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行为反应以及触角不同感受器数量的影响,利用行为学观察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寻找蜜源、寄主、雌雄蜂寿命、雌蜂寄生率和寄主子代孵化率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处理的雌雄蜂触角感受器数量。结果表明:雌雄蜂对蜜源的搜寻时间均以切除1/3鞭节处理组最快,雌蜂为(79.59±23.22)s,雄蜂为(106.52±26.71)s;而对照组雌蜂对寄主的搜寻时间最快,为(204.38±24.01)s;而完整切除触角和完整切除鞭节处理组均无法找到寄主;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雌雄蜂寿命以及雌蜂寄生率和子代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间的雌雄蜂触角毛形感受器、板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证实切除触角比例越高,对雌雄蜂找到蜜源以及雌蜂找到寄主的影响越大,说明触角感受器在台湾甲腹茧蜂搜寻蜜源和寄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甲腹茧蜂 触角 行为观察 感受器
下载PDF
大灰优蚜蝇雌成虫足感器扫描电镜分析
9
作者 吴基楠 董婉莹 +2 位作者 刘同先 王冰 王桂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7-944,共8页
【目的】分析大灰优蚜蝇Eupeodes corollae雌成虫胸足的感器类型、特征及分布,为天敌昆虫食蚜蝇产卵选择机制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足上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大灰优蚜蝇雌成虫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 【目的】分析大灰优蚜蝇Eupeodes corollae雌成虫胸足的感器类型、特征及分布,为天敌昆虫食蚜蝇产卵选择机制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足上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大灰优蚜蝇雌成虫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6个部分组成,其上分布5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锥形感器(3种亚型Ⅰ~Ⅲ)、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2种亚型Ⅰ~Ⅱ;短毛形感器2种亚型Ⅰ~Ⅱ)、刺形感器(2种亚型Ⅰ~Ⅱ)、Bohm氏鬃毛和微毛感器。锥形感器仅分布于足跗节,其中锥形感器Ⅰ亚型顶端具孔,在化学感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在雌成虫胸足腿节、胫节和跗节均有分布,这2种类型感器的毛干表面有纵脊,无壁孔,基部具可活动的臼状窝,是典型的机械感器;Bohm氏鬃毛和微毛感器数量较多,散布在各类感器之间。【结论】在大灰优蚜蝇雌成虫胸足上鉴定了5种类型的感器,足跗节上的感器类型和数量最多,是足上重要的化学感受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灰优蚜蝇 足跗节 锥形感器 超微结构 化学感受 机械感受
下载PDF
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与口器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
10
作者 鲁国艳 朱海迪 +2 位作者 杨培 杨斌 李宗波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9,共9页
【目的】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和口器上化学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器。【结果】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仅有1节,着生有2类6种感器,分别为锥... 【目的】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和口器上化学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器。【结果】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仅有1节,着生有2类6种感器,分别为锥形感器1~2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2节,共发现有3类5种感器,包括锥形感器3、指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2、4和5。锥形感器1~3表面具多孔,为典型的嗅觉器官;末梢锥形感器顶端具孔,应为味觉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特有,每侧仅有1个,光滑、无孔表面可能意味其具有声音感知功能。【结论】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化学感器数量少,分布模式简单,且集中分布在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端部,研究将为深入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及其相关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坑切梢小蠹 幼虫 触角 口器 化学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特征
11
作者 张艳琳 鲁国艳 +2 位作者 向宇涛 杨斌 李宗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3,共11页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蠹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有咀嚼式口器和头部感觉附肢,包括触角、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和下唇须等,共15种感器。触角仅由1节组成,分布有锥形感器Ⅰ~Ⅱ型和末梢锥形感器Ⅰ~Ⅳ型。口器附肢上共有12种感器,包括刺形感器Ⅰ~Ⅴ型、毛形感器Ⅰ~Ⅱ型、锥形感器Ⅱ型、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Ⅱ型、Ⅳ型、Ⅴ型。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表面光滑无孔,广泛分布于头壳及口器各部分,应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的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顶端,是典型的化学感器。指形感器特立于下颚须端部,每一侧仅有1个,可能具有感知声音震动的功能。随着幼虫龄数增加,头部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均保持不变,但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长。【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短毛切梢小蠹头部形态及其感器类型、分布、数量以及不同发育阶段性变化情况。化学感器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顶端处,这一分布模式有助于幼虫在树皮下的坑道内取食和运动。研究还对化学感器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探讨,将为下一步研究短毛切梢小蠹坑道内的信息感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毛切梢小蠹 幼虫头部 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对比观察
12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2 位作者 袁会 杨斌 李宗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6-1017,共12页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有1对1节的触角,着生有锥形感器1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且每种感器在每根触角上的数量仅有1~3个;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部分,共有5类12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1~2、刺形感器1~5、锥形感器2、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2、4、5,每种感器的数量有4~406个不等。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表面光滑、无孔,位于口器的各个部位,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端部,应为化学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和下唇须特有,每侧仅有1个,可能对声音震动有感知能力。随着幼虫龄数的增加,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头部各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保持稳定,但各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加。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幼虫 触角 口器 感觉器官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云杉大墨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13
作者 李德斌 李志鹏 +4 位作者 王伟韬 吴昊 王家庆 何姗 姜生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观察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明确云杉大墨天牛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扫描电镜对云杉大墨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共有6种... 为观察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明确云杉大墨天牛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扫描电镜对云杉大墨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共有6种,分别为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水滴形感器、波氏鬃毛。其中,水滴形感器只在雄虫上有分布,其余5种感器雌、雄虫的触角均有分布。雌、雄虫触角感器数量比约为3∶1。各感器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波氏鬃毛、刺形感器,其中,水滴形感器数量与锥形感器的相近。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感器的数量整体呈由基部向末端逐渐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大墨天牛 成虫 触角 感器
下载PDF
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
14
作者 李永杰 赵红 杜喜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6-986,共11页
【目的】明确和比较重要害虫水稻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licarsisali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分布和数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国内不同地区的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雌、雄... 【目的】明确和比较重要害虫水稻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licarsisali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分布和数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国内不同地区的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上均具8类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在两种螟蛾触角上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锥形感器的数量仅次于毛形感器;柄节上B hm氏鬃毛的数量比梗节多;刺形感器的长度向鞭节末端逐渐变长,鞭节末端的最长且数量最多;栓锥形感器Ⅰ型在鞭节的每亚节均为1个,仅分布在鞭节末端的栓锥形感器Ⅱ型在两种螟蛾中的数量不同且稳定。水稻切叶野螟成虫的触角感器亚型多于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耳形感器Ⅳ型仅在水稻切叶野螟成虫触角上发现。触角感器的分布部位、数量、密度和一些特征值在两种螟蛾中有一定差别。【结论】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但亚型有一定差异;雄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数量均显著多于雌成虫触角上的;栓锥形感器Ⅱ型的数量可用于区分这两种螟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为螟蛾总科(Pyraloidea)昆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功能和探索触角嗅觉感受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切叶野螟 稻纵卷叶螟 触角 感器 超微形态
下载PDF
桫椤叶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15
作者 陈航丹 杨卫诚 +3 位作者 张冰晨 周梦青 何琴琴 梁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为确定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类型和分布,利用扫描电镜对桫椤叶蜂成虫触角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桫椤叶蜂成虫触角呈线状,主要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有7小节,雌蜂的触角长度明显大于雄... 为确定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类型和分布,利用扫描电镜对桫椤叶蜂成虫触角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桫椤叶蜂成虫触角呈线状,主要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有7小节,雌蜂的触角长度明显大于雄蜂;雌、雄蜂触角上共发现表皮孔和10种感器,包括毛形感器、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刺形感器、槽纹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有2种亚型,锥形感器有3种亚型;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在桫椤叶蜂触角上分布广、数量多,表明其在寄主选择和感受性信息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叶蜂 桫椤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黑水虻成虫的触角感器超微结构及其对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
16
作者 王鑫桐 周琼 +2 位作者 田苏 周凯灵 杨自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6-815,共10页
【目的】明确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探究其雌雄成虫对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水虻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再分别采用触角电位测量系统和Y型嗅觉仪测试雌雄成虫对异戊酸、乳酸... 【目的】明确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探究其雌雄成虫对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水虻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再分别采用触角电位测量系统和Y型嗅觉仪测试雌雄成虫对异戊酸、乳酸、乙酸乙酯和壬醛4种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反应和行为响应。【结果】黑水虻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表皮壁厚,壁上无孔,内部感器淋巴液中有神经树突;腔锥形感器腔内有多分支的锥形突起,锥形突起的表皮壁薄,壁上有微孔,内部感器淋巴液中有神经树突。EAG测试结果表明,所测试的4种气味物质在各浓度下都能引起雌雄黑水虻成虫明显的EAG反应,不同气味物质引起的反应随浓度变化呈现不同趋势。其中,雌雄成虫对异戊酸的EAG反应均最大,二者的EAG反应相对值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雌成虫对乳酸的EAG反应随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雄成虫对乳酸的EAG反应趋势则相反;对于乙酸乙酯和壬醛两种气味物质的EAG反应,随着测试浓度的升高,黑水虻雌成虫的EAG反应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雄成虫的EAG反应则各不相同且无规律。行为选择测试结果表明,0.001-0.1μg/μL乳酸对黑水虻雌成虫有显著的吸引作用,0.1μg/μL异戊酸对雄成虫有显著的吸引作用。【结论】黑水虻成虫触角鞭节上的毛形感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器,腔锥形感器可能为嗅觉感器。黑水虻雌雄成虫的触角均对高浓度的异戊酸比较敏感;低浓度的乳酸、异戊酸对黑水虻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有作为引诱剂成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透射电子显微镜 嗅觉感器 触角电位 行为选择 嗅觉反应
下载PDF
翅果油树重要害虫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
17
作者 余涛 郑御丰 +1 位作者 杨兆富 董艳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1,118,共6页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数量为56~58小节。共发现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ST-I、ST-II、ST-III)、鳞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I(SAu-I)、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锥形感器数量最少,仅有2~3处分布。除毛形感器III仅分布于雄蛾触角外,其余种类的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均有分布。在感器形态上,鳞形感器端部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其余感器在形态上无较大差异。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感器的长度、基宽,明确了各种类型感器的性二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兴透翅蛾 成虫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性二型差异
下载PDF
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18
作者 刘占玲 南彦斌 +3 位作者 陈帅 寇桂香 王贤 周渊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92,共8页
为探明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幼虫感器的种类、分布和超微结构,推测各感器的功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头、足和体表的感器种类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头、足和体表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 为探明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幼虫感器的种类、分布和超微结构,推测各感器的功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头、足和体表的感器种类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头、足和体表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是刺形感器(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腔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钟形感器和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其中刺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基于前人对其他昆虫感器功能的研究对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各感器功能进行了推测。本研究完善了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感器超微结构的研究,为后续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行为学和分类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红腹叶蜂 幼虫 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艾菊瓢虫口器及其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
19
作者 石亚萍 王科 +3 位作者 刘长仲 郝亚楠 郝昕 马瑞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部分的超微形态,以及口器感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探究植食性瓢虫口器各结构的功能及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结构的超微形态及口器... 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部分的超微形态,以及口器感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探究植食性瓢虫口器各结构的功能及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结构的超微形态及口器感器进行详细观察,并与其他食性瓢虫口器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艾菊瓢虫的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根据感器的形态、长度及分布共鉴定出7种感器,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表皮孔、板形感器以及分枝刷状结构,其中分枝刷状结构在瓢虫中首次报道。艾菊瓢虫口器基本组成及主要形态与其他食性瓢虫种类相似,但在细微形态上均有差别,这些形态差异与取食习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菊瓢虫 口器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形态
下载PDF
团花绢野螟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20
作者 陶瑜 董祥 +4 位作者 邓创创 罗艳玲 冯莹 温秀军 马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195,210,共8页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Guenée),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种类、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团花绢野螟幼虫头部呈椭圆形,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幼虫头部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Guenée),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种类、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团花绢野螟幼虫头部呈椭圆形,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幼虫头部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板形感器;触角上分布1个毛形感器、1个刺形感器、5个锥形感器、1个栓锥形感器;上唇分布6对刺形感器;下唇须上分布1个栓锥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吐丝器上分布1对刺形感器;上颚上分布2个毛形感器;下颚及下颚须上分布3个刺形感器、10个锥形感器、2个栓锥形感器、1个指形感器和1个板形感器。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幼虫头部感器的功能及探究幼虫取食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花绢野螟 幼虫头部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