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fiberoptic bronch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被引量:17
1
作者 Rong-rong Song Yan-ping Qiu +1 位作者 Yong-ju Chen Yong Ji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BACKGROUND:Early withdrawal of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NIMV) is a new strategy for changing mode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 BACKGROUND:Early withdrawal of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NIMV) is a new strategy for changing mode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Using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PIC window) as the switch point for transferring from invasive to noninvasive MV,the time for early extubation can be more accurately judged,and therapy efficacy can be improved.This study aimed to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fiberoptic bronchscopy(FOB) in patients with AECOPD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MV.METHODS:Since July 2006 to January 2011,106 AECOPD patients with ARF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medication and IMV after hospitalizatio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is used(group A,n=54) or not(group B,n=52)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from invasive to noninvasive MV.In group A,for sputum suction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a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was put into the airway from the outside of an endotracheal tube,which was accompanied with uninterrupted use of a ventilator.After achieving PIC window,patients of both groups changed to NIMV mode,and weaned from ventilation.The following listed indices were used to compare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treatment:1) the occurrence time of PIC,the duration of MV,the length of ICU stay,the success rate of weaning from MV for the first time,the rate of reventilatJon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2) the convenience and safety of FOB manipulation.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using Student's f test and the Chi-square test.RESULTS:The occurrence time of PIC was(5.01 ±1.49) d,(5.87±1.87) d 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5);the duration of MV was(6.98±1.84) d,(8.69±2.41) d 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the length of ICU stay was(9.25±1.84) d,(11.10±2.63) d 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the success rate of weaning for the first time was 96.30%,76.92%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the rate of reventilation was 5.56%,19.23%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5);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VAP was 3.70%,23.07%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Moreover,it was easy and safe to manipulate FOB,and no side effect was observed.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FOB in patients with AECOPD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MV is effective in ICU.It can decrease the duration of MV and the length of ICU stay,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from weaning MV for the first time,reduce the rate of reventil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VAP.In addition,such a method is convenient and safe in patients of this k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iberoptic bronchscop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Side effect Success rate
下载PDF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weaning success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10
2
作者 ZHU Fen LIU Zi-long LONG Xuan WU Xiao-dan ZHOU Jing BAI Chun-xue LI Shan-q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Backgroun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has been proposed to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ntubated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fail initial weaning from invasive mechani... Backgroun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has been proposed to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ntubated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fail initial weaning from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discrepancies in terms of weaning success or failure, incidence of re-intubation, complications observed during study and patient outcome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update was to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IPPV on facilitating weaning and avoiding re-intubation in patients intubated for different etiologies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by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 invasive weaning approach. Methods We search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comparing noninvasive weaning of early extubation and immediate application of NIPPV with invasive weaning in intubated patients from PubMed, Embas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Web of Knowledge and Springerlink databases. Records from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nd reference lists of relevant studies were also identified. Results A total of 11 RCTs with 623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the present analysis. Compared with IMV, NIPPV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eaning success rates (odds ratio (OR): 2.5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 1.46-4.30, P=0.0009), decreased mortality (OR: 0.39, 95% CI: 0.20-0.75, P=0.005), and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OR: 0.17, 95% CI: 0.08-0.37, P 〈0.00001) and complications (OR: 0.22, 95% CI: 0.07-0.72, P=0.01). However, effect of NIPPV on re-intubation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R: 0.61, 95% CI: 0.33-1.11, P=0.11). Conclusions Early extubation and immediate application of NIPPV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invasive weaning approach in increasing weaning success rates, decreasing the risk of mortality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ho need weaning from IMV. However, it should be applied with caution, as there is insufficient beneficial evidence to definitely recommend it in terms of avoidinQ re-intu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ANING META-ANALYSIS
原文传递
AVAPS通气模式联合TCM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孙才智 朱晨晨 +1 位作者 秦海东 鲍磊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783-1787,共5页
目的探讨AVAPS通气模式联合经皮氧/二氧化碳检测仪(TCM)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有创通气的老年慢阻肺患者120例,根据无创呼吸机的不同通气模式,将患者脱机后随机分为S/T... 目的探讨AVAPS通气模式联合经皮氧/二氧化碳检测仪(TCM)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有创通气的老年慢阻肺患者120例,根据无创呼吸机的不同通气模式,将患者脱机后随机分为S/T组及AVAPS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在“出窗”时记录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吸氧浓度(FiO_(2))、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白细胞总数、降钙素原、血小板、白蛋白及肌酐等指标,并记录无创机械通气6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吸氧浓度(FiO_(2))等指标。同时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_(2))监测,比较Ptc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及治疗前后各生理参数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48h再插管率、距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分析撤机后行无创机械通气6h后PtcCO_(2)变异度对48h再插管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出窗”时各生理参数及PtcCO_(2)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T组比较,无创通气6h后,AVAPS组的生理参数RR、HR、PtcCO_(2)变异度及ROX指数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VAPS组的48h再插管率优于S/T组,且距插管时间更长(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通气6h后的PtcCO_(2)变异度对AVAPS组患者48h再插管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为92.30%,特异度为82.60%,AUC为0.898。结论AVAPS通气模式联合PtcCO_(2)在重症慢阻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的运用,能有更好的生理参数,更低的再插管率,以及更为优势的“人机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有创-无创序贯 经皮氧/二氧化碳检测仪监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关丽君 卢玉婷 +1 位作者 张辉 高玉韶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编号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 目的: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编号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总机械通气时间、首次脱机成功率。结果:脱机后24、48h,试验组PaO_(2)、PaCO_(2)水平与脱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24、48h,对照组PaO_(2)水平低于脱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48h,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脱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72h,两组IL-6、CRP水平降低,试验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状态,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炎性反应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侯笑颜 牛建佩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有...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FEV1/FVC、平均肺动脉压(mPVP)]水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水平,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1次拔管成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mPV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及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肺通气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VAP发生率,提高1次拔管成功率,其效果优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肺通气指标 并发症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下载PDF
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敏 冯岩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atic pacing,EDP)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atic pacing,EDP)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EDP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序贯健肌操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膈肌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膈肌移动度(DE)、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动脉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及撤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t=-3.818,P<0.001;t=-2.186,P=0.031;t=-2.644,P=0.009;t=-2.780,P=0.006;t=-2.241,P=0.027;χ^(2)=4.267,P=0.039),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227,P<0.001;t=3.739,P<0.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t=6.458,P<0.001)。结论序贯健肌操联合EDP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改善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健肌操 体外膈肌起搏 无创机械通气 膈肌功能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中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曾慧志 曾广志 +1 位作者 梅林 陈海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8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8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治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撤机成功率、再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_(2)、SaO_(2)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_(2)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O_(2)(73.03±5.35)mm Hg(1 mm Hg=0.133 kPa)、SaO_(2)(92.46±4.60)%高于对照组的(66.24±4.97)mm Hg、(85.18±3.79)%,PaCO_(2)(41.09±0.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44.98±0.63)mm Hg(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EV1(3.21±0.34)L、FVC(3.89±0.29)L、PEF(3.35±0.60)L/s高于对照组的(2.29±0.24)L、(2.74±0.21)L、(2.90±0.71)L/s(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7±1.21)、(8.70±1.53)、(12.33±1.82)d,比对照组的(11.46±1.77)、(11.46±1.77)、(18.64±2.35)d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应激反应指标NE、E、ATⅡ水平分别为(122.80±17.92)ng/ml、(94.52±8.52)ng/ml、(31.05±2.98)pg/ml,比对照组的(209.59±21.06)ng/ml、(164.45±11.67)ng/ml、(55.69±4.13)pg/ml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为(88.21±4.87)次/min、呼吸频率为(15.98±0.81)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5.70±6.13)、(19.59±1.25)次/min(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再次插管率2.33%(1/4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20.93%(9/43)(P<0.05)。结论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速度,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改善,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升撤机成功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推广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下载PDF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浅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浅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 h,试验组患者的pH、PaCO_(2)、PaO_(2)分别为(7.35±0.07)、(62.31±8.57)mm Hg(1 mm Hg=0.133 kPa)、(64.82±10.17)mm 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9±0.05)、(73.31±11.26)mm Hg、(51.53±8.25)mm Hg;治疗36 h,试验组患者的pH、PaCO_(2)、PaO_(2)分别为(7.36±0.05)、(51.98±6.02)mm Hg、(72.61±11.08)mm 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31±0.06)、(63.21±10.69)mm Hg、(56.17±9.22)mm Hg。试验组患者治疗4、36 h的pH和PaO_(2)明显高于参照组,PaCO_(2)明显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ICU入住时间(12.15±1.68)d和机械通气时间(10.08±1.74)d均短于参照组的(20.63±3.27)、(19.82±2.53)d,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χ^(2)=3.924,P=0.048<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TNF-α、NF-κB、IL-6水平分别为(2.08±0.57)pg/ml、(6.48±1.12)ng/ml、(10.62±2.39)pg/m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31±0.74)pg/ml、(9.49±1.34)ng/ml、(15.31±3.15)pg/ml,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曾闪闪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机械通气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机械通气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心功能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治疗2周内脱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水平、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心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 序贯机械通气 脱机成功率 疗效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HMGB1、IL-17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帅 冯博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67-70,75,共5页
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 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MGB1、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呼气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较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还能调节HMGB1、IL-17水平,促进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下载PDF
通气序贯降级治疗对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永力 张春光 +1 位作者 关敬彬 王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通气序贯降级治疗对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后,对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接受通气序贯降... 目的探讨通气序贯降级治疗对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后,对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接受通气序贯降级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主要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脱机成功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降低,PaO_(2)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压、pH值、PaCO_(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缩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低,脱机成功率高(P<0.05)。观察组成功脱机31例;再次行有创通气5例。4例患者继续予以改装后的无创正压呼吸机,实施降级治疗。对照组成功脱机22例;继续行有创通气18例,其中1例患者在ICU死于感染。结论通气序贯降级治疗能改善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氧合能力,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降低VAP发生率,提高呼吸机脱机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 有创机械通气 通气序贯降级治疗
下载PDF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
12
作者 黄雅萍 黄雅敏 +1 位作者 吴琪茵 郭毓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3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呼吸衰竭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诊的9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探讨主体,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45例,接受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重症呼吸衰竭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诊的9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探讨主体,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45例,接受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7.12±1.31)d、给氧时间(11.26±2.71)d、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17.88±3.51)d、总住院时间(20.62±4.77)d均短于对照组的(15.74±3.55)、(18.72±4.32)、(29.02±4.23)、(36.79±4.93)d(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PaO_(2)(85.67±4.35)mm Hg(1 mm Hg=0.133 kPa)、pH(7.37±0.08)高于对照组的(81.33±4.12)mm Hg、(7.25±0.03),PaCO_(2)(42.03±2.11)mm Hg低于对照组的(45.32±2.32)mm Hg(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371.56±15.21)L/mi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3.25±0.32)L优于对照组的(312.56±15.82)L/min、(2.30±0.26)L(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2.21±3.02)分、PSI评分(41.75±4.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24±3.16)、(47.02±4.61)分(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时,采用有创及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方法可以优化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提升预后效果,值得借鉴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肺功能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刘巧艳 王娟 +3 位作者 王永兴 徐永妮 王萍 肖林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收的96例重症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收的96例重症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5.36±5.21)岁,体质量指数(BMI)(23.64±1.51)kg/m^(2);观察组予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5.42±5.25)岁,BMI(23.61±1.48)kg/m^(2)。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炎症反应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气分析、肺功能、炎症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氧疗时间(12.32±2.21)d、有创通气时间(5.22±1.03)d、住院时间(18.31±2.76)d,均短于对照组的(20.33±3.25)d、(13.49±2.68)d、(25.46±3.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20、19.956、10.421,均P<0.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78.02±6.01)mmHg(1 mmHg=0.133 kPa)比(71.25±5.86)mmHg、(93.72±6.45)%比(89.52±6.3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43.55±4.42)mmHg比(48.89±4.6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88、3.220、5.747,均P<0.001);观察组的静态肺顺应性(Cst)高于对照组[(71.66±6.35)kPa比(60.25±5.21)kPa],肺泡内外液体指数(EVLWI)低于对照组[(5.39±1.02)ml/kg比(8.57±1.54)ml/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24、11.927,均P<0.001);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6.71±1.25)×10^(9)/L、C反应蛋白(41.55±4.32)mg/L、降钙素原(2.01±0.5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9.58±1.87)×10^(9)/L、(54.59±6.69)mg/L、(2.59±0.6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0、11.345、4.694,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2/48)比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式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相较于单纯的有创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氧疗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表明该治疗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 血气分析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王迪早 陈锋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9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 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再插管发生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14%(4/56)、再插管发生率为5.36%(3/56),均低于对照组的21.43%(12/56)、17.86%(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4.264,P均<0.05)。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肺功能(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 肺功能
下载PDF
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经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陈衍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7-11,共5页
目的 研究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DVWR)患者经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95例DVWR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开展持续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开展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 目的 研究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DVWR)患者经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95例DVWR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开展持续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开展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p H值、剩余碱(BE)]、生活质量以及撤机成功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长、住院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22.42±7.94)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为(70.42±3.45)mm Hg、心率为(87.11±4.21)次/min、呼吸频率为(20.17±3.02)次/min,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22.37±7.82)mm Hg、舒张压为(70.37±3.51)mm Hg、心率为(87.20±4.18)次/min、呼吸频率为(20.20±3.04)次/min;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21.76±8.01)mm Hg、舒张压为(70.48±3.26)mm Hg、心率为(88.60±4.55)次/min、呼吸频率为(21.33±3.16)次/min,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22.05±7.96)mm Hg、舒张压为(70.50±3.31)mm Hg、心率为(88.59±4.79)次/min、呼吸频率为(20.78±3.12)次/min。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a O_(2)为(95.22±10.30)mm Hg、Pa CO_(2)为(40.38±3.19)mm Hg、p H值为(7.51±0.12)、BE为(5.10±0.14)mmol/L,对照组患者Pa O_(2)为(95.05±10.27)mm Hg、Pa CO_(2)为(40.45±3.21)mm Hg、p H值为(7.51±0.13)、BE为(5.12±0.13)mmol/L;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Pa O_(2)为(92.48±8.37)mm Hg、Pa CO_(2)为(40.19±3.21)mm Hg、p H值为(7.53±0.13)、BE为(5.20±0.12)mmol/L,对照组患者Pa O_(2)为(93.11±8.42)mm Hg、Pa CO_(2)为(40.34±3.20)mm Hg、p H值为(7.52±0.14)、BE为(5.17±0.13)mmol/L。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者Pa O_(2)、Pa CO_(2)、p H值、BE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48.94%高于对照组的29.17%,ICU住院时长(15.23±3.84)d短于对照组的(20.51±4.91)d,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5.12±3.48)、(34.78±3.50)分,治疗24周后分别为(76.10±6.23)、(69.38±4.17)分。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应用于气管切开DVWR患者中的效果较佳,可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长,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呼吸机依赖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 作用价值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马兆利 曹迪莉 魏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顺应性、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研究组动态、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O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可提高肺顺应性,改善血气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肺顺应性 炎性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联合美罗培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许蕊 宋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联合美罗培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有创... 目的探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联合美罗培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联合美罗培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观察组接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联合美罗培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计数(WBC)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Crs)、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联合美罗培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显著,可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 美罗培南 西维来司他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18
作者 陈天福 谢根盛 苏东泉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2年该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治...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2年该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研究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水平、呼吸困难(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评分、ICU入住时间,28d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值、O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入住时间、28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呼吸困难评分,效果优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高流量氧疗 重症肺炎 重度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呼吸困难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疗法联合高流量氧疗在轻中度ARDS中的治疗效果
19
作者 王冬妮 孙康 +1 位作者 孙晓霞 秦臻 《蛇志》 2024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疗法联合高流量氧疗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轻中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疗法联合高流量氧疗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轻中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联合高流量氧疗法,观察组予以基于时机理论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联合高流量氧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48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循环指标、治疗相关指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48 h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疗法联合高流量氧疗应用于轻中度的ARDS患者的效果与常规治疗方法相当,但在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 高流量氧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方式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LEVF及血清BNP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姚进超 郭凯 崔清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0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方式对重症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重症心力衰竭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92... 目的:探讨与分析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方式对重症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重症心力衰竭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脱机,研究组给予早期有创-无创序贯脱机处理,观察与记录患者LVEF及血清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2h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84.7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左室射血分数都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72h后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血清B型钠尿肽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72h后的血清B型钠尿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脱机24h、脱机48h与脱机72h的成功率分别为97.83%、95.65%、91.30%,与对照组的82.61%、73.91%、60.87%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有创-无创序贯脱机处理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与左室射血分数,抑制血清B型钠尿肽的表达,从而提高对患者的脱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脱机 重症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B型钠尿肽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