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赞梅 顾金孚 +1 位作者 周群英 罗铮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68,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对服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对服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源、利用数字化保护技术、建设浙北地区蚕桑丝织文化网上服务平台等方式,建设蚕桑丝织文化的特色馆藏,从而服务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特色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蚕桑丝织文化
下载PDF
明清潞绸兴衰始末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江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69,共6页
潞绸是明清时期山西潞泽地区所产的著名丝织品。文章从明清潞泽地区蚕桑业发展历程入手,对潞绸的兴衰过程和衰败主要表现,包括原料来源、上贡数额及商品流通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初步探析。认为潞绸最迟兴起于明初,明代中期正当潞... 潞绸是明清时期山西潞泽地区所产的著名丝织品。文章从明清潞泽地区蚕桑业发展历程入手,对潞绸的兴衰过程和衰败主要表现,包括原料来源、上贡数额及商品流通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初步探析。认为潞绸最迟兴起于明初,明代中期正当潞绸发展兴盛之时,潞州蚕桑业却急速枯竭,导致其走上依靠他省蚕茧继续生产丝绸的道路,从而为潞绸日后衰败埋下伏笔。明末清初在战乱、织造之害、气候转冷、丝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潞绸迅速走下坡路并于清末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潞泽地区 潞绸 蚕桑 织造
下载PDF
我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再生——以浙江海宁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江 《小城镇建设》 2018年第7期63-70,共8页
随着国家从政策层面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国内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传统文化修复与再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综合国内外文化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本文提出文化生态系统修复特点和理论框架。同时结合蚕桑丝织文化的现状特色和独特属性... 随着国家从政策层面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国内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传统文化修复与再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综合国内外文化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本文提出文化生态系统修复特点和理论框架。同时结合蚕桑丝织文化的现状特色和独特属性,提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系统修复的技术路线。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系统包括文化层面(精华)、社会层面(核心内容)、经济层面(产业)和空间层面(根植的环境载体)四个子系统。并进一步以浙江海宁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规划为例,通过文化生态修复技术路线,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蚕桑丝织产业活力提升、改善非遗传承人生活状况、营造非遗保护物质载体等方面,结合规划设计集中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丝织 文化生态系统 传统文化修复 生态园区
下载PDF
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清代外销画《制丝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邴娇娇 史晓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收藏有一套绘于1870-1890年间的广州外销画《制丝图》.《制丝图》沿承南宋以降的历代《蚕织图》风格,又富有特色.文章以南宋吴皇后本《蚕织图》为对比,从渊源传承、图像差异、制丝技艺、外贸场景等角度对《制... 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收藏有一套绘于1870-1890年间的广州外销画《制丝图》.《制丝图》沿承南宋以降的历代《蚕织图》风格,又富有特色.文章以南宋吴皇后本《蚕织图》为对比,从渊源传承、图像差异、制丝技艺、外贸场景等角度对《制丝图》展开分析,探讨该外销图册呈现的传统蚕织技艺与反映的丝绸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画 《蚕织图》 《制丝图》
下载PDF
临安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的传承与保护视角
5
作者 朱哲婷 董瑶涵 +1 位作者 华楚祥 蒋琴儿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37,共7页
临安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得以蓬勃发展,但其目前发展正面临着衰退。文章基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的传承与保护视角,结合对临安蚕桑产业所开展的农户、行业协会、政府等多层面实地调研,认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很有必... 临安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得以蓬勃发展,但其目前发展正面临着衰退。文章基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的传承与保护视角,结合对临安蚕桑产业所开展的农户、行业协会、政府等多层面实地调研,认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研究认为,应树立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制定一系列促进临安蚕桑可持续发展的提档升级战略,推动文化传承与价值促进相协调,包括充分利用蚕桑丝织文化,打造临安蚕桑自有品牌,将共育托管机制融入蚕桑生产体系,延长蚕桑产业链,推动蚕桑海外投资,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多方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历史经典特色产业 丝织文化 共育托管机制 全产业链发展
下载PDF
发掘·解构与重构: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江南蚕桑丝织农业文化遗产的一个研究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兰章宣 汪本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243-248,共6页
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及研究方法,提出了关于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南蚕桑丝织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及调查研究来构建江南蚕桑丝织的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借助... 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及研究方法,提出了关于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南蚕桑丝织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及调查研究来构建江南蚕桑丝织的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借助文化生态学的动态平衡原理,解释这一文化遗产在当前保护和传承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通过生产性保护来维持其文化生态的动态平衡。为“江南蚕桑丝织文化”如何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得以保护、传承、开发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蚕桑丝织 文化生态 解构与重构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宋代江浙蚕桑专业户生计探略
7
作者 王昊 《中国经济史评论》 2022年第3期1-16,共16页
宋代江浙地区的蚕桑专业户更多分布在高地区域,是低山丘陵环境下农家生计方式选择的结果。结合当时的生产技术推算可知,五口之家的蚕桑专业户通过经营蚕桑纺织每年至少可以收入稻谷84石,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支出,不过受家庭规模与生产... 宋代江浙地区的蚕桑专业户更多分布在高地区域,是低山丘陵环境下农家生计方式选择的结果。结合当时的生产技术推算可知,五口之家的蚕桑专业户通过经营蚕桑纺织每年至少可以收入稻谷84石,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支出,不过受家庭规模与生产能力的限制,普通蚕桑专业户仅能维持生计,难以借此致富。尽管经营蚕桑丝织业比种粮收益更高,但蚕桑专业户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时间,工作量巨大,并且受物价、原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其收益波动很大,生计状况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浙 蚕桑丝织业 专业户 生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