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 barcoding of fishes from Zhoushan coastal waters using mitochondrial COI and 12S rRNA genes
1
作者 Yehui WANG Na SONG +3 位作者 Shude LIU Zhi CHEN Anle XU Tianxiang GAO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997-2009,共13页
Accurat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DNA barcoding is an effective molecular method used for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We aimed to study the DNA barcoding of fish in Zhoushan c... Accurat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DNA barcoding is an effective molecular method used for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We aimed to study the DNA barcoding of fish in Zhoushan coastal waters,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nd applicability of two gene fragments(12S rRNA and COI)of DNA barcoding in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and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fish barcoding reference database.Two hundred and eighty-seven captured fish samples from Zhoushan coastal waters were identified us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NA barcoding.A total of 26412S rRNA sequences(belonging to eight orders,31 families,55 genera,and 66 species)and 188 COI sequences(belonging to seven orders,30 families,48 genera,and 58 species)were obtained.The lengths of the 12S rRNA sequences ranged from 165 to 178 bp,and the guanine-cytosine(GC)content was 45.37%.The average 12S rRNA interspecific and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K2P)were 0.10%and 26.66%,respectively.The length of the COI sequence ranged 574–655 bp,and the content of GC was 45.97%.The average 12S rRNA interspecific and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K2P)were 0.16%and 27.45%,respectively.The minimum inter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 of 12S rRNA and COI(1.23%and 1.86%)were both greater than their maximum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2.42%and 8.66%).Three molecular analyses(NJ tree,ABGD,and GMYC)were performe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delineate species.Clustering errors occurred when the 12S rRNA sequences were delimited using the NJ tree method,and the delimitation results of ABGD and GMYC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al species identification results.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NA barcoding based on 12S rRNA and COI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and 12S rRNA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environmental DNA(eDNA)metabarcoding of marine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coding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 12S rRNA fish identification species delimitation Zhoushan coastal waters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I基因的离腹寡毛实蝇属常见种DNA条形码识别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慎思 张桂芬 万方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55,共13页
【目的】离腹寡毛实蝇属Bactrocera昆虫是最具经济重要性的实蝇类害虫,本研究依据mtDNA COI基因碱基序列对离腹寡毛实蝇属常见实蝇种类进行识别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以口岸经常截获的离腹寡毛实蝇属8个亚属21种实蝇为对象,采... 【目的】离腹寡毛实蝇属Bactrocera昆虫是最具经济重要性的实蝇类害虫,本研究依据mtDNA COI基因碱基序列对离腹寡毛实蝇属常见实蝇种类进行识别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以口岸经常截获的离腹寡毛实蝇属8个亚属21种实蝇为对象,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对mtDNA COI基因片段 (约650 bp)的测序和比对,以MEGA软件的K2-P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NJ) 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聚类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除11种单一序列实蝇外,其他10种实蝇均各自形成一个单系,节点支持率为99%以上。种内(10种)遗传距离为0.0003~0.0068,平均为0.0043;种间(21种)遗传距离为0.0154~0.2395,平均为0.1540;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35.8倍,而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没有重叠区域。【结论】基于mtDNA 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用于离腹寡毛实蝇属昆虫的快速鉴定识别,该技术体系的建立对实蝇类害虫的检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腹寡毛实蝇属 dna条形码 MTdna coi基因 物种鉴定 分子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在中国沿海缀锦蛤亚科贝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军 李琪 +2 位作者 孔令锋 郑小东 于瑞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5-352,共8页
该研究探讨了将COI序列应用于中国沿海缀锦蛤亚科贝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获得了该亚科5属11种贝类51个个体的43个单倍型序列。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表明,颠换未出现饱和现象,而转换在序列分化达到10%至15%时即到达饱和。单倍型Hap33可能是... 该研究探讨了将COI序列应用于中国沿海缀锦蛤亚科贝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获得了该亚科5属11种贝类51个个体的43个单倍型序列。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表明,颠换未出现饱和现象,而转换在序列分化达到10%至15%时即到达饱和。单倍型Hap33可能是由杂交引起的,排除此单倍型,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到2.02%之间,平均为0.46%,属内不同种个体间遗传距离在17.21%~32.24%之间,平均为24.96%,存在条形码间隙;11种缀锦蛤亚科贝类在邻接树和贝叶斯树上都独立的单系群。该研究表明,基于COI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将研究所涉及的约98%的缀锦蛤亚科贝类鉴定到种的水平,因此,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缀锦蛤亚科贝类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缀锦蛤亚科 dna条形码 coi序列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COI条形码的中药材蛇蜕及其易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9
4
作者 石林春 陈俊 +4 位作者 刘冬 张红印 贾静 张辉 姚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对中药材蛇蜕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中药材的临床用药安全。方法: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蛇蜕原药材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对13个物种的68份样品进行DNA Barcoding Gap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蛇蜕3种... 目的:对中药材蛇蜕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中药材的临床用药安全。方法: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蛇蜕原药材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对13个物种的68份样品进行DNA Barcoding Gap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蛇蜕3种基原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锦蛇Elaphe carinata(Guenther)和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具有DNA Barcoding Gap,在邻接(NJ)系统聚类树上分别聚为独立一枝。结论:COI作为DNA条形码,不仅可以鉴定中药材蛇蜕的3种基原,而且可以区分蛇蜕及其易混伪品,表明DNA条形码可以用于中药材蛇蜕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蜕 dna条形码 coi鉴定
下载PDF
基于COI条形码序列的珍珠母及其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22
5
作者 杜鹤 崔丽娜 +2 位作者 姚辉 宋经元 张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1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COI条形码序列对珍珠母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用MEGA4.0等软件计算珍珠母及其混伪品种内及种间变异,构建珍珠母及其混伪品的NJ树。结果:珍珠母种内COI序列变异小,种间存在较多的变异位点,种间的遗传距离... 目的:探讨应用COI条形码序列对珍珠母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用MEGA4.0等软件计算珍珠母及其混伪品种内及种间变异,构建珍珠母及其混伪品的NJ树。结果:珍珠母种内COI序列变异小,种间存在较多的变异位点,种间的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遗传距离。通过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珍珠母不同来源个体均聚在一起,能够与其混伪品区分开。结论: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很好的鉴定珍珠母的正品来源及其混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母 dna条形码 coi 鉴定
下载PDF
COI基因DNA条形码技术在福建省蜱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淑姮 肖方震 +3 位作者 刘维俊 刘菁 韩腾伟 邓艳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福建省蜱类鉴定的可行性。方法蜱标本经形态学鉴定后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OI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和比对,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 目的探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福建省蜱类鉴定的可行性。方法蜱标本经形态学鉴定后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OI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和比对,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经形态学鉴定,97只蜱隶属于5属12种,遗传距离计算结果显示,种间遗传距离(14.65%~26.79%)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0~7.14%);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GenBank数据库中尚无越原血蜱(Haemophysalis Yeni)与基刺硬蜱(Ixodes spinicoxalis)的COI基因序列,褐黄血蜱(H.flava)、台岛血蜱(H.formosensis)、豪猪血蜱(H.hystricis)、粒形硬蜱(I.granulatus)、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与血红扇头蜱(R.sanguineus)的形态学鉴定与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一致,但是,龟形花蜱(Amblyomma testudinarium)、台湾革蜱(Dermacentor taiwanensis)、中华硬蜱(I.sinensis)的形态学鉴定与COI基因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不一致;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均形成高支持率的单系,种间分支很明显。结论COI基因DNA条形码测定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蜱类鉴定新兴技术,但现阶段,COI基因DNA条形码技术尚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形态学鉴定而独立进行,两者应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基因 蜱类 dna条形码技术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 福建
下载PDF
基于COI条形码的鹿类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冬 钱齐妮 +3 位作者 张红印 曾德军 贾静 张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利用COI序列建立统一的鹿类药材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鹿茸、鹿角、鹿鞭、鹿筋、鹿尾、鹿胎分别进行DNA提取、COI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构建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并对市售鹿类药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鹿类药材均可以使用COI通... 目的:利用COI序列建立统一的鹿类药材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鹿茸、鹿角、鹿鞭、鹿筋、鹿尾、鹿胎分别进行DNA提取、COI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构建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并对市售鹿类药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鹿类药材均可以使用COI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包含8个物种101份样品,物种之间相互区分明显;市售40份药材中18种为药典规定物种,22种为非药典规定物种。结论:COI序列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可以作为鹿类药材的统一鉴定方法,并为市售鹿类药材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类药材 coi序列 dna条形码 鉴定
下载PDF
基于COI条形码序列的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40
8
作者 崔丽娜 杜鹤 +3 位作者 张辉 姚辉 宋经元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2期424-428,共5页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金钱白花蛇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别,考察其可行性。方法:对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4个种11份样品的COI条形码序列进行研究,分析药材正品来源的种内变异,与混伪品的种间变异,以及系统树中物种的聚类情况。结...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金钱白花蛇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别,考察其可行性。方法:对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4个种11份样品的COI条形码序列进行研究,分析药材正品来源的种内变异,与混伪品的种间变异,以及系统树中物种的聚类情况。结果:银环蛇COI序列种内变异较小,最大K-2P距离为0.0185,与混伪品的种间序列差异较大,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1561,种间最小K-2P距离远大于种内最大K-2P距离。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同属聚在一起,且各物种又形成相对独立的支,银环蛇COI序列可以明确地与混伪品区分开。结论:运用COI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定金钱白花蛇的基源动物及其混伪品,为金钱白花蛇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其他动物药基源物种鉴定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白花蛇 dna条形码 coi 鉴定
下载PDF
基于COI条形码序列的蛤蚧及其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红印 石林春 +3 位作者 刘冬 贾静 陈俊 张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蛤蚧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为蛤蚧药材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COI作为条形码序列,对蛤蚧实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用MEGA6.0对所有11个物种的103份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邻接(NJ)树构...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蛤蚧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为蛤蚧药材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COI作为条形码序列,对蛤蚧实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用MEGA6.0对所有11个物种的103份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邻接(NJ)树构建。结果:所有实验样品均可以获得COI序列,蛤蚧COI序列种内平均K2P距离为0.005,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13,基于COI序列构建的NJ树中蛤蚧单独聚在一支,与其混伪品可以相互区分。结论:运用COI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定蛤蚧及其混伪品,为保障蛤蚧药材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dna条形码 coi鉴定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DNA条形码在中国海口足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沙忠利 王永良 程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8-866,共9页
中国海口足类动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我国海洋底栖生物中的重要经济类群。口足类的属内种间鉴别特征有的极为相似,仅依靠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很难对近缘种和疑难种进行准确的鉴定。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的某些局... 中国海口足类动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我国海洋底栖生物中的重要经济类群。口足类的属内种间鉴别特征有的极为相似,仅依靠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很难对近缘种和疑难种进行准确的鉴定。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的某些局限,为物种鉴定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该研究探讨了利用线粒体COI序列对中国海口足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共获得口足目4总科6科24属38个种的204条线粒体COI序列,与Gen Bank收录的14种42条口足类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口足类COI基因不存在碱基插入缺失现象,碱基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63.5%)显著高于G+C含量(36.5%)。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结果显示遗传距离随着分类阶元的增高而增大。同物种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3.91%,平均值为0.76%。同属内各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6.55%~18.99%,平均值为12.91%。同科内不同属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9.16%~23.32%,平均值为16.89%。不同科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16.52%~26.6%,平均值为21.31%。由此可见,口足类COI基因的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存在明显的间隙。基于COI序列构建的口足类邻接关系树显示所有包含大于1个个体的物种均可形成单系群,且节点支持率均为100%。本研究证明了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基因在口足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此外,研究发现中国沿海分布的口虾蛄可能至少存在两个隐存种,实证了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用于口虾蛄隐存多样性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足类 coi基因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隐存种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的柴达盆地常见寄生蚤种的DNA条形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龙 何建 +2 位作者 赵延梅 杨汉青 马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 COI基因对柴达木盆地部分蚤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旨在完善蚤类传统形态分类法的不足。方法PCR扩增68份蚤类标本的COI基因片段(约600bp)并进行测序和比对;用MEGA 6软件的K2-P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neighbor-j... 目的 COI基因对柴达木盆地部分蚤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旨在完善蚤类传统形态分类法的不足。方法PCR扩增68份蚤类标本的COI基因片段(约600bp)并进行测序和比对;用MEGA 6软件的K2-P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测得柴达木盆地19种蚤的68条COI基因序列,种内遗传距离0.01%~2.9%,种间遗传距离3%~15.4%,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结论 NJ树显示同一物种形成高支持率的单系,种间分支很明显,表明COI可以作为DNA条形编码基因对柴达木盆地的常见蚤类进行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基因 dna条形码技术 分子标记 物种鉴定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雷州半岛马尾藻属常见种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亮 廖健 +4 位作者 全秋梅 梁忠 谢恩义 刘丽 刘楚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7-22,共6页
采用DNA 条形码技术辅以传统形态分类方法,对雷州半岛马尾藻属(Sargassum)6 常见种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测得6 种马尾藻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该序列与GenBank 和BOLD 数据库中马尾藻序列同源性均大于或等于99%,该结果与形... 采用DNA 条形码技术辅以传统形态分类方法,对雷州半岛马尾藻属(Sargassum)6 常见种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测得6 种马尾藻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该序列与GenBank 和BOLD 数据库中马尾藻序列同源性均大于或等于99%,该结果与形态分类学鉴定结果一致。COI 基因序列特征分析表明,6 种马尾藻保守位点421 个,变异位点58 个,简约信息位点21 个,单一突变位点37 个,变异率7.7%,T、C、A、G 平均含量分别为39.1%、18.9%、19.1%、22.9%,A+T 含量(58.2%)高于C+G 含量(41.8%),UUU 所编码的苯丙氨酸(F)使用频率最高,达12.5%,最大似然法估算的转换颠换比值为2.42,种间遗传距离多在0.030±0.013 ~ 0.100±0.01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鉴定、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属 mtdna-coi 基因 物种鉴定 分子系统进化 dna 条形码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黑龙江地区姬小蜂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天玉 刘思竹 +5 位作者 谢维欣 刘兴龙 李志勇 王克勤 朱朝东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78-84,88,共8页
姬小蜂科寄生蜂在农业害虫防治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体型小种类多,鉴定较难,导致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蜂总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利用黑龙江省的6个吸虫塔... 姬小蜂科寄生蜂在农业害虫防治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体型小种类多,鉴定较难,导致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蜂总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利用黑龙江省的6个吸虫塔收集到了238个姬小蜂科样本。在DNA提取之前通过形态学鉴定为14属52种。对其中60个COI和68个28S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将基因登录号提交GenBank;COI基因的登录号为MG836426~MG836501,28S基因的登录号为MH169011~MH169101。经进一步计算COI和28S基因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发现,COI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差异显著,最小种间遗传距离(6.00%)远大于最大种内遗传距离(3.02%)。但是,28S基因的差异较大,许多属的种内遗传距离超过种间遗传距离,重叠现象严重。用MEGA-7.0软件进一步分析了COI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而28S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见COI基因在姬小蜂科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上比28S基因有很大优势,更适合姬小蜂科DNA条形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 28S 分子鉴定 姬小蜂科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石首鱼科鱼胶的物种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晓康 李艳芬 +3 位作者 董慧 王树启 温小波 林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36-244,共9页
目的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石首鱼科鱼胶进行物种鉴定。方法通过对26份鱼胶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COI)基因、测序,用生命条形码数据(barcode ... 目的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石首鱼科鱼胶进行物种鉴定。方法通过对26份鱼胶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COI)基因、测序,用生命条形码数据(barcode of life data,BOLD)物种鉴定系统,与数据库中已有鱼类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出各鱼胶的物种;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样品序列遗传距离,并将所得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6份鱼胶样品通过鉴定引物“Fish-F”“Fish-R”均可实现扩增,条带清晰,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BOLD鉴定结果显示,26份鱼胶样品中23份能够确定物种来源(相似性达98%以上),包括石首鱼科12属15种鱼类,且多数为外来物种,另外3份鱼胶可推测其近缘物种。此外,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结果与物种鉴定结果一致。结论目前石首鱼类鱼胶来源物种较多,且多为外来基原鱼种。DNA条形码技术与BOLD鉴定系统相结合,可对大部分鱼胶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 dna条形码 coi基因 物种鉴定 石首鱼科
下载PDF
线粒体12S与COI条形码对海洋鱼类的鉴定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治 高天翔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本研究基于145种常见海洋鱼类比较了使用12S与COI条形码鉴定物种的差异。结果如下:(1)145种鱼类共测得12S序列528条,所测鱼类基于12S条形码的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68之间,最小种间遗传距离为0~0.4162;有7种鱼类的种内遗传距离过大(大于0... 本研究基于145种常见海洋鱼类比较了使用12S与COI条形码鉴定物种的差异。结果如下:(1)145种鱼类共测得12S序列528条,所测鱼类基于12S条形码的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68之间,最小种间遗传距离为0~0.4162;有7种鱼类的种内遗传距离过大(大于0.0055),且NJ系统发生树中存在不同鱼类聚于同一组内,种与种之间不分界的现象。(2)145种鱼类共测得COI序列686条,所测鱼类基于COI条形码的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49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0.02,且至少为种内遗传距离的15.28倍;NJ系统发生树显示,各鱼类聚于不同组内,种与种之间分界明显。结果表明,基于12S基因的鱼类DNA条形码的物种鉴定存在物种注释假阴性或假阳性风险,应尽可能考虑使用COI条形码,以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鱼类 12S rRNA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条形码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太湖县柑橘大实蝇幼虫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筱沄 邢耀春 +8 位作者 马晓静 李恺球 卓志斌 吴君侠 杨文钊 曾令瑜 赵岩 王宇宁 李志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90-193,共4页
为准确鉴定采自安徽省太湖县天花镇的实蝇幼虫,随机选取5头实蝇幼虫作为样本材料,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和PCR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实蝇幼虫样本的DNA条形码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标准序列的相似性均为... 为准确鉴定采自安徽省太湖县天花镇的实蝇幼虫,随机选取5头实蝇幼虫作为样本材料,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和PCR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实蝇幼虫样本的DNA条形码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标准序列的相似性均为100%;使用MAGA-X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实蝇幼虫样本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柑橘大实蝇序列形成一个单系,且与其近缘物种明显区分开;使用柑橘大实蝇特异引物进行PCR,产物长度符合特异引物扩增序列长度特征,表明5头实蝇幼虫样本为柑橘大实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dna条形码 PCR coi基因 分子鉴定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稻蓟马、稻叶蝉和稻飞虱种类鉴别
17
作者 程依情 邵珠龙 +1 位作者 王正亮 俞晓平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稻田小型害虫稻蓟马、稻叶蝉和稻飞虱种类鉴别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DNA条形码的通用引物对稻田3种稻蓟马、5种稻叶蝉和3种稻飞虱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 目的: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稻田小型害虫稻蓟马、稻叶蝉和稻飞虱种类鉴别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DNA条形码的通用引物对稻田3种稻蓟马、5种稻叶蝉和3种稻飞虱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以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通过PCR扩增测序结合GenBank公共序列筛选获得11种水稻害虫COI序列共34条,其序列长度位于646~658 bp之间,且碱基组成存在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K2P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11种水稻害虫的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326,最大种内和最小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和0.091,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条形码间隙(barcode gap)。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NJ进化树中同一物种昆虫聚集于同一进化分支,聚类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准确鉴别我国水稻上三类小型害虫——稻蓟马、稻叶蝉和稻飞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蓟马 稻叶蝉 稻飞虱 dna条形码 coi序列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口岸截获鱼翅物种进行鉴定与分析
18
作者 虞惠贞 赵相鹏 +6 位作者 裘慧 张明哲 尹文秀 张荃 沈旭芳 李炎锟 吴姗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利用2种DNA条形码技术对鱼翅样本进行鉴定,探讨不同条形码基因对鱼翅物种鉴定的可靠性。本研究应用通用引物扩增口岸截获28个鱼翅的线粒体16S核糖体RNA基因(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I)部分序列,将测序得到56条鱼翅物种基因... 利用2种DNA条形码技术对鱼翅样本进行鉴定,探讨不同条形码基因对鱼翅物种鉴定的可靠性。本研究应用通用引物扩增口岸截获28个鱼翅的线粒体16S核糖体RNA基因(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I)部分序列,将测序得到56条鱼翅物种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内已知鲨鱼物种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种基因序列条形码分析,样本隶属于2目4科6属13种,且均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Ⅱ。基于16S rRNA序列的鉴定结果与基于COI序列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其中,16S rRNA基因未能鉴定出来小眼双髻鲨和小尾真鲨,COI基因无法区分镰状真鲨和短尾真鲨,表明16S rRNA和COI结合应用可以对大部分鱼翅进行准确鉴定。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与相关参考序列在聚类关系中形成单系分支。本研究可在实际应用中推广,为滋补品真伪市场监督管理,以及口岸进出口快速鉴定鱼翅物种等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鱼翅 鉴定 16S rRNA coi
下载PDF
基于COI条形码的市售蝉蜕及其混淆品DNA分子鉴定研究
19
作者 张欢欢 徐金娣 +7 位作者 周静 贾聪玲 吴啟南 郭梦斐 沈纪晨 伍城颖 李松林 毛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7-2065,共9页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中药材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及其混淆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为蝉蜕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收集全国市售蝉蜕药材、基地自采蝉蜕及其混淆品总45份样本,同时采集江苏徐州黑蚱养殖基地不同树种...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中药材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及其混淆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为蝉蜕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收集全国市售蝉蜕药材、基地自采蝉蜕及其混淆品总45份样本,同时采集江苏徐州黑蚱养殖基地不同树种中蝉卵样品5份作为对照。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双向测序,测序结果采用DNAMAN和SnapGene进行拼接校对,运用MEGA11.0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系统发育树。结果黑蚱种内遗传距离远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黑蚱蝉蜕样品全部聚集为独立的一支,支持率为99%。混淆品样品分别聚集为单独的一支,支持率均大于90%,表明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有效鉴别蝉蜕药材真伪。结论应用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够准确有效地鉴别蝉蜕及其混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蜕 混淆品 dna条形码 coi序列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DNA条形码识别 Ⅵ:基于微型DNA条形码的果实蝇物种鉴定 被引量:25
20
作者 范京安 顾海丰 +5 位作者 陈世界 莫帮辉 温演庆 何万兴 刘伟 曾晓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选用双翅目实蝇科12属36种55个样本为材料,将其DNA条形码(mtDNACOI基因648bp)与微型DNA条形码(mtDNACOI基因50~200bp)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微型DNA条形码对果实蝇物种鉴定的可行性.采用虚拟实验(Silico analysis),将BOLD数据库中49个... 选用双翅目实蝇科12属36种55个样本为材料,将其DNA条形码(mtDNACOI基因648bp)与微型DNA条形码(mtDNACOI基因50~200bp)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微型DNA条形码对果实蝇物种鉴定的可行性.采用虚拟实验(Silico analysis),将BOLD数据库中49个样本的序列分别拆成648bp、160bp、50bp三个片段,通过构建NJ树,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得出每个片段鉴定物种的准确性依次为100%、94%、84%.同时做了实体实验(Empirical test),得到了果实蝇属6个物种的COI序列,将其与虚拟实验中的49个样本序列合并,以DNA-barcode指定序列5’端160bp序列为分析基础,通过遗传距离分析,得出其鉴定物种的准确性为94%,验证了虚拟实验结果.即微型DNA条形码(Minimalistbarcode)鉴定果实蝇物种的准确性与DNA条形码基本一致,均可作为果实蝇物种鉴定的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蝇科 coi基因 dna条形码 微型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