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intravenous general anesthesia stress on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mastectomy 被引量:3
1
作者 Yuan Yao Yong-Sheng Wu +1 位作者 Hong-Xia Zhu Xin-Jing S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18期120-123,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on stress response 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In our ho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on stress response 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ne 2017 undergoing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of 8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2 patients underwent routin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routine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ECG monitoring, control group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2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esthesia, 30 MIM (T0), 1 h after skin incision (T1), 4 h after operation (T2), 24 h after operation (T3), 48 h after operation (T4) from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were measured by interleukin-8 (IL-8) and interferon gamma (IFN-γ), cortisol (Cor), prolactin (PRL), growth hormone (GH) and T lymphocyte subsets (CD3+, CD4+, CD8+), the calculation of CD4+/CD8+ value. Results: the serum IL-8 level of T1, T2, T3and T4 decreased gradually, were lower than at T0,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1, T2, T3group, T4IL-8 level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2 groups of serum IFN-γ levels T1 and T2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T3and T4increased graduall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0,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IFN-γ levels. 2 serum Cor levels peaked at T1, decreased at T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0, T3, T4returned to T0, the observation group T1, T2Cor level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PRL levels of 2 groups reached a peak at T1, T2, T3at the time of T4decreased graduall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0, T1, T2, T3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PRL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level of GH 2 in group T1increased gradually, reached a peak at T2, T3and T4 decreased graduall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0, the observation group T1, T2, T3, T4, GH level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 groups of CD3+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1, T2, were lower than T0, T3, T4returned to T0, the observation group T1, T2CD3+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group CD4+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1, T2, T3and T4were lower than control, T0whe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CD4+ in T1, T2, T3, T4,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group T1, T2, T3, T4and CD4+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2 group CD8+ had no obvious changes in T1, T2, T3, T4;observation group CD4+/CD8+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1, T2, were lower than T0, T3, T4returned to T0, the observation group T1, T2CD4+/CD8+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for breast cancer radical mastectom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alleviate the immunosuppression, and help to restore the postoperative immune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INTRAVENOUS general anesthesia Radical MASTECTOMY STRESS response T lymphocyte subsets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置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镇痛效果研究
2
作者 韩洋 张莉莉 +1 位作者 王雨峰 贾倩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理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IHS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在麻醉镇痛时,将患者分成两组,... 目的探讨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理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IHS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在麻醉镇痛时,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在28例对照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在32例观察组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比较两组包括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等手术指标,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及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估恢复质量。结果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为(35.1±2.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40.3±2.1)min,P<0.05】;在术后2 h和24 h时,观察组静息VAS评分分别为(2.9±1.4)分和(2.5±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1.7)分和(3.3±1.4)分,P<0.05】,活动VAS评分分别为(3.7±1.6)分和(2.9±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1.5)分和(3.6±1.4)分,P<0.05】;观察组疼痛感受、身体舒适度和QoR-40总分分别为(35.3±1.2)分、(52.8±2.3)分和(175.0±8.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4±1.5)分、(45.8±2.8)分和(165.1±9.7)分,P<0.05】。结论在行外科手术切除HIS患者肝内结石时,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好,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前锯肌平面阻滞 腹直肌后鞘阻滞 全身麻醉 镇痛
下载PDF
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3
作者 刘燕 董晶晶 +3 位作者 裴文博 徐方胜 贾晋太 李春雨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 观察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择期全麻下初次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随机分为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 目的 观察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择期全麻下初次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随机分为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与D组分别于麻醉前超声引导下识别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并注入0.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注药后30 min利用针刺法测定痛觉减退的范围;C组直接行全身麻醉。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记录3组术前、术后24和48 h恢复质量,拔管即刻及术后2 h、6 h、12 h、24 h和48 h安静和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有3例剔除,共纳入17例。S组和D组均可产生锁骨中线~腋后线、第3~6肋节段痛觉阳性区域,但均未超过前正中线;在相同节段D组阳性例数多于S组。与C组相比,S组和D组在切皮后3 min MAP和心率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2 h和24 h补救镇痛例数减少,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升高(P<0.05)。安静时,S组和D组拔管即刻、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咳嗽时,S组拔管即刻、术后2 h和6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D组拔管即刻、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D组术后12 h和24 h VAS评分低于S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阻滞均能为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围术期镇痛,且与浅层平面阻滞相比,深层平面阻滞在超声下操作更易建立,对手术操作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前锯肌平面阻滞 麻醉和镇痛 血流动力学 疼痛测定 恢复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勇民 傅艳师 +2 位作者 王广珊 彭娟 赵慧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在单纯全麻下手术,试验组在超声SAPB复合全麻下手术;于麻醉前30 min(T_(0))、术中(T_(1))、术毕时(T_(2))时,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皮质醇(Cor);于术前、术后24 h,比较两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于术后6、12、24、48 h,比较两组疼痛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T_(1)、T_(2)时,两组炎症、应激指标水平较T_(0)时逐渐上升,且试验组各时点IL-6、IL-8、TNF-α、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CD4^(+)均较术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但试验组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48 h,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SAPB复合全麻应用于MRM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应激及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程度,且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全麻 前锯肌平面阻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在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季世洁 袁伟 杨小林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在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在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择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各44例。2组诱导麻醉前均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R组采用罗哌卡因,RD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相关麻醉情况(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15 min时(T2)、手术30 min时(T3)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分析术后4、8、12、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少于R组,拔管时间短于R组(P<0.05);2组MAP、HR随着手术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T1、T2、T3时间点RD组MAP、HR低于R组(P<0.05);2组术后VAS评分随着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术后4、8、12、24 h RD组VAS评分低于R组(P<0.05);R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组(P<0.05)。结论乳房肿块切除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行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能减少麻醉药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麻醉 乳房肿块切除术
下载PDF
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
6
作者 武琳 廖燕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94-3098,共5页
目的探讨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1.15±3.... 目的探讨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1.15±3.96)岁,体重指数(22.87±1.15)kg/m2,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3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1.28±4.12)岁,体重指数(22.92±1.13)kg/m2,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39例。对照组采取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后,选择22G神经阻滞针进针,抵达前锯肌表面时,先给予2 ml试验剂量,见液性暗区,回抽无血、无气,再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复合全麻。测定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评价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诱导前(T0)、划皮时(T1)、手术30 min(T2),两组HR、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期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观察组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10.22±2.54)μg比(20.52±4.58)μg]、术后苏醒时间[(15.02±3.06)min比(22.58±4.72)min]、恢复自主呼吸时间[(16.82±3.34)min比(25.75±4.18)min]、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10.22±2.27)次比(18.72±3.72)次]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观察组静息、活动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2%(3/46)比23.91%(11/46)](χ^(2)=5.391,P=0.020)。结论肺癌根治术采取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和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前锯肌神经阻滞 全麻 自控静脉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局麻药联合前锯肌阻滞与胸神经阻滞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曾建强 袁磊 +2 位作者 钟昭迎 彭冬兰 宋财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506-1512,共7页
目的:探究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分别联合前锯肌阻滞(SPB)与胸神经阻滞(PECS)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2例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究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分别联合前锯肌阻滞(SPB)与胸神经阻滞(PECS)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2例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全麻组(n=30),罗哌卡因SPB+PECS+全麻(n=31),复方利多卡因SPB+PECS+全麻(n=31)。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30 min(T0)、神经阻滞后(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15 min后(T3)、手术结束前10 min(T4)、苏醒15 min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PACU)、术后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1 d、3 d、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并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后7 d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MAP、HR、VAS、TNF-α、IL-6、hs-CRP指标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全麻组相比,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后T3时刻的MAP指标明显较低(P<0.05),麻醉后T1、T3时刻HR指标明显较低(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刻的VAS指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4 h、1 d、3 d时刻的TNF-α、IL-6、hs-CRP指标水平亦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术后12 h、24 h、48 h时刻利多卡因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4 h、1 d、3 d时刻hs-CRP指标较罗哌卡因组有显著下降(P<0.05)。与全麻组相比较,罗哌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患者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更低(P<0.05);罗哌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全麻组长(P<0.05),且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较罗哌卡因组更低(P<0.05),镇痛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患者术后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术后谵妄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根治术中,相比于普通全身麻醉,以局部麻醉SPB+PECS+全麻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疼痛与术后炎症应激,延长镇痛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同时复方利多卡因较罗哌卡因效果更佳,其术后镇痛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前锯肌 胸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麻醉镇痛
下载PDF
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启恒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应用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80例患者,依据麻醉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40,高容量罗哌卡因前...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应用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80例患者,依据麻醉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40,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对照组(n=40,全身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及满意度差异。结果麻醉前,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时、拔管后5 min,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恢复自主呼吸、留置麻醉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基于全身麻醉的背景下,灵活应用高容量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够增强麻醉效果,缓解疼痛情况,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获得,提升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罗哌卡因 胸腔镜肺部手术 前锯肌平面阻滞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鲁清 程元骏 周孟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 目的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A组选择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疼痛因子、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较B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E2、IL-6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间静息、咳嗽状态下VAS评分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2)A组与B组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3)A组与B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均可发挥良好的麻醉阻滞作用,有效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但相比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可缩短阻滞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因子释放,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还可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在颈椎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雪泉 潘中心 +6 位作者 夏昌兴 王之成 胡雅国 徐玲 兰允平 郑丽花 黄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对颈椎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行颈椎后-前路同期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Ⅰ~Ⅲ级,年龄16~70岁,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B组),每组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对颈椎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行颈椎后-前路同期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Ⅰ~Ⅲ级,年龄16~70岁,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B组),每组30例。A组全麻诱导插管后,术中用微泵输注异丙酚2~3 mg/kg,吸入异氟醚,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在A组全麻的基础上待颈椎后路手术操作完成后,由颈椎前路手术开始前再行右术侧颈深、浅丛阻滞,手术切口超颈正中线者同时阻滞对侧颈浅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指令反应、拔管和拔管至完全清醒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期颈椎后路手术全麻用药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澳铵、异氟醚吸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组颈椎前路手术辅助颈丛阻滞镇痛,仅用异丙酚镇静,而A组亦仍需间断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等全麻药维持。B组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指令睁眼、拔管、拔管后至完全清醒所需时间与A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均<0.01),且拔管后气道通气良好。结论颈椎后-前路同期手术在全麻的基础上辅助颈丛阻滞可显著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后期全麻用药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清醒与拔管,并可提高拔管后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前路颈椎手术 全麻 复合颈丛阻滞 可行性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宇 耿建磊 +1 位作者 孟磊 李建立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37-840,共4页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 SAPB)对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健侧卧位...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 SAPB)对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健侧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研究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则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代替。术毕2组均行PCIA。术后48 h时记录PCIA按压情况及VAS评分;检测2组患者麻醉前,术后3 d的外周血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同时检测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应激及炎性因子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8 h 2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3 d时2组患者MDA、CRP、TNF-α、IL-6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而SOD、GSH则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比对照组轻(P<0.05)。研究组术后48 h的PCI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的应用能有效减轻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的疼痛,能改善术后应激及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胸腔镜手术 应激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海金 胡翠翠 +2 位作者 闵佳 金贤伟 祝文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6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探究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麻,观察组在全麻基础上给予SAPB。观察对比2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疼痛、镇静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12 h及24 h时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及72h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SAPB复合全麻能减少患者围术期阿片类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感,降低POC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胸外科手术 前锯肌平面阻滞 全麻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雪 邹丽峰 +1 位作者 许军 焦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030-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9.54±7.23)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0.11±6.67)岁。常规组给予全麻复合前锯肌平面阻滞,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免疫功能情况,统计两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以及手术结束后5 min(T2)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不同时间点间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相比心率、MAP比较低,相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3)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CRP及PCT水平均升高(均P<0.05),术后48 h观察组CRP及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有5例恶心呕吐、3例头疼,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观察组有1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全麻 胸椎旁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吉刚 杨德军 王兆旭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将3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中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中给予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将3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中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中给予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清疼痛因子和炎性因子[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麻醉镇痛相关药物的用量、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1 min、术中30 min,研究组患者的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I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血清5-HT、PGE2、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00%(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辅助全身麻醉有利于维持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和疼痛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切口局部浸润在胆管结石开腹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彬 马保新 +2 位作者 林文新 翁其强 李洪跃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复合腹直肌切口局部浸润在胆管结石开腹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胆管结石开腹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复合腹直肌切口局部浸润在胆管结石开腹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胆管结石开腹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手术结束关腹前给予腹直肌切口局部浸润,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关腹后给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给予0.25%罗哌卡因30 ml,接静脉镇痛泵。C组仅给予静脉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止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R组患者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更高(P<0.05);在术后0~2、2~6、6~12、12~24 h R组患者单次使用PCIA次数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切口局部浸润联合静脉镇痛泵与单纯静脉镇痛泵相比,术后24 h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局部浸润 肝癌开腹手术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对开腹肝癌切除术患者疼痛程度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驰 吕艳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SAPB)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全麻。比较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SAPB)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全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术后2、8 h,观察组的PH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8 h,观察组的CD3^(+)、CD4^(+)/CD8^(+)及NK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可减轻开腹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保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 肝癌切除术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廖强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6期872-876,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术前禁止饮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检测及麻醉诱导,在上述麻醉基础上...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术前禁止饮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检测及麻醉诱导,在上述麻醉基础上SAPB组进行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ESPB组进行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围手术期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术后及治疗费用。结果:ESPB组围术期出血量、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SAPB组(P<0.05)。手术切皮即刻、手术开始30 min、手术开始1 h、手术结束时和苏醒并拔管即刻,SAPB组MAP、HR均低于ESPB组(P<0.05),ESPB组围术期MAP、HR无明显变化,SAPB组从T1即刻明显下降(P<0.05)。两组各时刻RR、SpO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比较无差异(P>0.05),ESP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 hVAS评分、皮下积液、寒战、恶心呕吐、住院日和治疗费用均低于SAPB组(P<0.05);结论:ESPB治疗能有效降低围术期出血量及维护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概率,缓解患者疼痛,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麻醉 镇痛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晶 张天庆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比较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麻与腰方肌阻滞(QLB)联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比较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麻与腰方肌阻滞(QLB)联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A组接受SAPB联合全麻,B组接受QLB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1 h、6 h的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M);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8.25±1.51)min、(7.68±1.42)min,明显短于B组的(14.98±1.47)min、(12.54±1.5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麻醉后1 h血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40.65±2.41)%和(40.43±1.53)%,麻醉后6 h血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42.31±1.17)%和(42.53±1.24)%,明显低于本组麻醉前的(45.15±2.59)%和(45.24±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麻醉后1 h血清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52±1.21)%和(24.69±1.41)%,麻醉后6 h血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7±1.32)%和(24.75±1.28)%,明显高于麻醉前的(23.54±2.18)%和(23.66±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后1 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6 h血清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1 h的血清IgM、IgG均明显低于其麻醉前和麻醉后6 h的血清IgM、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3/49)、8.16%(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B联合全麻与QLB联合全麻均可安全运用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低,但相比于QLB联合全麻,SAPB联合全麻阻滞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更短,且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B QLB 全麻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肾癌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兴对 李春伟 +2 位作者 吴靓 闫龙剑 李北平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3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对乳腺癌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接收的6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分为...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对乳腺癌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接收的6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罗哌卡因麻醉。分析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镇静评分、住院时间、舒芬太尼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24、48 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24 h 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5.55±3.24)d短于对照组(20.25±3.33)d,舒芬太尼用量(23.56±1.34)μg低于对照组(38.38±1.26)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2、44.86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可行性较高,可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 乳腺癌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浅层前锯肌阻滞在全身麻醉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母丹 史金麟 徐帆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115-211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及单用罗哌卡因浅层前锯肌阻滞对患者镇痛的效果,探讨两种方法在全身麻醉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及术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乳腔镜单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 目的: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及单用罗哌卡因浅层前锯肌阻滞对患者镇痛的效果,探讨两种方法在全身麻醉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及术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行乳腔镜单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试验组),罗哌卡因组(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依托咪酯0.2~0.3 mg/kg。插管后患者仰卧位,超声探头矢状位放在患侧胸骨角处,平移探头至腋前线第2肋间,在胸小肌与前锯肌之间的浅筋膜层注入麻醉药物。试验组注入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1~0.25μg/(kg·min),吸入七氟烷(大于0.6MAC)及间断推注顺阿曲库铵。术后患者出现较重疼痛时可适当追加镇痛药。记录两组手术维持期间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于手术开始(T1)、术毕(T2)、术后8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记录手术开始与术毕的血糖差值;记录术后~术后4 h、术后5~12 h、术后13~24 h、术后25~48 h内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48 h总补救镇痛药的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维持期间使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水平升高,试验组在术毕,术后8 h的IL-6水平较对照组低;试验组术后48 h IL-10水平较手术开始时升高,且较同时间对照组高;对照组在术后24、术后48 h TNF-α较术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术后24、术后48 h TNF-α较低;试验组患者术后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浅层前锯肌阻滞可以有效抑制术后炎性反应且镇痛时间较长,可在临床推广用于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