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Quaternary Movement Along the S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 and a Model for Segmentation of Its Rupture
1
作者 ChenLiehun RanYongkang YangXiaoping GuoWensh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4年第1期67-78,共12页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 of the fault, tectonic features of late Quaternary movement, paleoseismic activity,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ies between segments of the Sertengshan pied...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 of the fault, tectonic features of late Quaternary movement, paleoseismic activity,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ies between segments of the S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 permitted us to preliminarily determine the following 4 active segments of the fault: the Wujiahe segment (from Dongwugai Gully to Dahoudian Village), Wujumengkou Dongfeng Village segment (from Dahoudian to Delingshan), Dashetai segment (from Delingshan to Xiaoshetai Gully mouth), and the Ulan Hudong segment (from Xiaoshetai Gully mouth to Tailia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m are the Dagoudian mountain spur, the Delingshan Mountain spur and the step zone at Xiaoshetai Gully mouth, respectively. The segments are independent for seismic activity.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hat joint ruptures between Wujiahe and Wujumengkou Dongfeng Village segments and between Dashetai and Ulan Hudong segments may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断层 分割 几何构造 边界线
下载PDF
History of Paleoseismic ActivityAlong the Hohhot Segment of Daqingshan Piedmont Fault in the Late Quaternary 被引量:2
2
作者 Ran Yongkang and Zhang Peizhen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29, ChinaHu Bo and Guo WenshengSeismological Bureau of Nei Mongol Autonomous Region,Hohhot 010000,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90-204,共15页
A detailed study on geomorphic surfaces and a set of trenches on the Hohhot segment of Daqingshan piedmont fault at three sites, Kuisu, Ulan Blang, and Qingshan Grassland, revealed 7 paleoseismic events occurred along... A detailed study on geomorphic surfaces and a set of trenches on the Hohhot segment of Daqingshan piedmont fault at three sites, Kuisu, Ulan Blang, and Qingshan Grassland, revealed 7 paleoseismic events occurred along the fault segment since 19 ka BP. Those events occurred at 18.75±.75 ka, 16.97 ±.96 ka, 14.65±.67 ka, 11.82±.69 ka, 9.45±.26 ka, 6. 83±.26 ka, and 4. 50 ±0. 23 ka BP, respectively, and their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 is 2375±432 years. From the results of constraining fault displacement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diments in these trenches, we found a complete paleoseismic activity history along the fault segment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山前地带 断层 呼和浩特市 山沟 古地震
下载PDF
New Progress in Paleoearthquake Studies of the East S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Zhongtai He Baoqi Ma +2 位作者 Jianyu Long Jinyan Wang Hao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41-451,共11页
The two eastern segments of the S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 have moved considerably since the Holocene. Several paleoseismic events have occurred along the fault since 30 ka BP. Pa- leoearthquake studies have been adva... The two eastern segments of the S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 have moved considerably since the Holocene. Several paleoseismic events have occurred along the fault since 30 ka BP. Pa- leoearthquake studies have been advanced by digging new trenches and combining the results with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 trenches revealed that 6 paleoseismic events have occurred on the Kuoluebulong segment since approximately 30 ka BP within the following successive time periods: 19.01-37.56, 18.73, 15.03-15.86, 10.96, 5.77-6.48, and 2.32 ka BP. The analyses also revealed that 6 paleoseismic events have occurred on the Dashetai segment since approximately 30 ka BP, and the successive occurrence times are 29.07, 19.12-28.23, 13.92-15.22, 9.38-9.83, 6.08--8.36, and 3.59 ka B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quasi-periodic recurrences occurred along the two segments with an approximate 4 000 a mean recurrence interval. The consistent timing of the 6 events between the two segments indicates that the segments might conform to the cascade rupturing model between the two segments. As recorded by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historical texts, the latest event on the Kuoluebulong segment is the historical M 8.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November U, 7 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 sertengshan piedmont fault fault segmentation paleoearthquake.
原文传递
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历史 被引量:28
4
作者 冉勇康 张培震 +1 位作者 胡博 郭文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7,共13页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的奎素、乌兰不浪和青山牧场 3个地点地貌面和探槽组的精细研究 ,揭露出该断裂段距今约 1 9万年以来共发生 7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1 875± 0 0 75、1 6 97± 0 0 96、1 4 6 5&#...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的奎素、乌兰不浪和青山牧场 3个地点地貌面和探槽组的精细研究 ,揭露出该断裂段距今约 1 9万年以来共发生 7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1 875± 0 0 75、1 6 97± 0 0 96、1 4 6 5± 0 0 6 7、1 182± 0 0 6 9、0 94 5± 0 0 2 6、0 6 83±0 0 2 6和 0 4 5 0± 0 0 2 3万年 ,平均重复间隔 2 375± 4 32年。由断层位移量限定法和多探槽校验法判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位移量限定法 多探槽校验法 大青山山前断裂 呼和浩特段 古地震活动历史 完整性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与滑动速率 被引量:26
5
作者 韩竹军 董绍鹏 +4 位作者 毛泽斌 呼楠 谭锡斌 袁仁茂 郭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共19页
小江断裂带南段位于近SN向的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与NW向的红河-哀牢山断裂系的交会地带。在遥感影像上,小江断裂带南段线状特征清楚,且连续分布,表现为1条贯通的、单一的断裂构造,全长约70km,总体走向N20°E左右,中间呈略向E凸出的弧... 小江断裂带南段位于近SN向的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与NW向的红河-哀牢山断裂系的交会地带。在遥感影像上,小江断裂带南段线状特征清楚,且连续分布,表现为1条贯通的、单一的断裂构造,全长约70km,总体走向N20°E左右,中间呈略向E凸出的弧形。在龙潭村两岔河一带,沿着该断裂段存在比较典型的山脊、冲沟同步左旋位错现象。在跨断塞塘开挖的探槽剖面上,断裂分布状况、断错地层的沉积学特征、产状变化以及初步年代测试结果揭示了3次明显断错地表的古地震事件,显示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具有重复孕育和发生强震的能力。利用Trimble 5800 GPS实时差分测量系统,对两岔河地区存在典型同步位错特征的2条冲沟及其它们中间的台地进行了精细测量,位错量为(18.3±0.5)m;T_2阶地面是断裂西盘2条冲沟之间及其邻近地带的最高层状地貌面,通过不同深度年代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该地貌面停止接受沉积的时代约为2606a BP。根据地质方法获得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为(7.02±0.20)mm/a,与利用GPS数据获得的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对小江断裂带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东南地区不存在川滇块体向S或SSE方向滑移被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挤压变形吸收、而使得小江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速率大幅度减小的现象,该断裂段是1条活动性明显的全新世断裂。这些初步认识为小江断裂带南段的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川滇地区的地震构造模型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南段 全新世活动 滑动速率 古地震事件
下载PDF
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江娃利 肖振敏 +1 位作者 王焕贞 龚复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4,共11页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 ;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 ,公元 84 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 ;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 ,公元 84 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台地与断层陡坎分布、洪积扇类型及河流阶地断错等地貌特征、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范围、沿断裂带探槽开挖获得的古地震事件对比 ,以及现今中小地震震中分布表明 ,全新世晚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以土左旗为界 ,该界以西全新世晚期断裂强烈活动 ,该界以东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不明显。全新世时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显示了由东向西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 大青山 山前活动断裂带 地震破裂 地震活动 探槽剖面
下载PDF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与破裂分段模型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立春 冉勇康 杨晓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 :乌加河段 (东乌盖沟 -大后店 )、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 (大后店 -得令山 )、大佘太...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 :乌加河段 (东乌盖沟 -大后店 )、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 (大后店 -得令山 )、大佘太段 (得令山 -小佘太沟口 )和乌兰忽洞段 (小佘太沟口 -台梁 )等 4段 ,其间的段落边界分别为大后店山咀、得令山山咀和小佘太沟口阶区。这些段落为相互独立的地震活动单元 ,但不能排除乌加河段和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之间、大佘太段和乌兰忽洞段之间联合破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活动段落 活动断裂 古地震
下载PDF
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断裂沟槽韵律沉积特征对最新活动时代的限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史志刚 李廷栋 +3 位作者 袁道阳 刘兴旺 丁孝忠 耿树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7,共7页
六盘山位于华北断块西部鄂尔多斯块体与青藏块体祁连断褶带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前人对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究,根据地貌特征推断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根据断裂特征,大致可将六盘山东麓断裂划分为北... 六盘山位于华北断块西部鄂尔多斯块体与青藏块体祁连断褶带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前人对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究,根据地貌特征推断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根据断裂特征,大致可将六盘山东麓断裂划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活动断裂带上的断裂沟槽沉积物表现为由多个粗粒层与细粒层交替的韵律层序结构,韵律沉积特征与断裂活动有直接关系。在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冶家村西发现一个断裂沟槽韵律沉积剖面,共鉴别出三期韵律沉积组合。通过分析认为本剖面所反映的韵律沉积特征应为构造成因。对断裂沟槽沉积物采样测年的结果表明,该段断层分别在约500 a BP后、6 ka BP后和15 ka BP前有过明显的地质活动。确认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晚更新世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是一条活动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 断裂沟槽韵律沉积 剖面分析 ^14C测年 三次地质事件 活动断裂
下载PDF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与古地震事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立春 冉勇康 常增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今约 30ka以来 ,断裂上升盘的平均抬升速率为 :大佘太段 0 19mm/a ,乌兰忽洞段 0 2 0mm/a。探槽揭露 ,大佘太段 ,约 32kaBP以来 ,发生过 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316 90...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今约 30ka以来 ,断裂上升盘的平均抬升速率为 :大佘太段 0 19mm/a ,乌兰忽洞段 0 2 0mm/a。探槽揭露 ,大佘太段 ,约 32kaBP以来 ,发生过 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316 90± 1770 ) ,(2 30 0 0± 132 0 ) ,(15 42 0± 870 ) ,(74 40± 4 4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6 ,2 2 ,1 4m ;乌兰忽洞段 ,约 2 5kaBP以来 ,也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2 5 130± 14 30 ) ,(14 5 70± 82 0 ) ,(116 6 0± 6 5 0 ) ,(72 2 0± 4 0 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8,1 3,1 2m。根据位移量限定法 ,两个活动段落的古地震活动历史是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古地震 活动断裂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分段与潜在震源区划分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仲太 马保起 卢海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5-775,共11页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主要包括潜在震源区范围的划定以及震级上限的确定,目前遵循地震构造类比和地震活动重复等原则。而活断层的分段特性也是潜在震源区划分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青山山前断裂带至今有3种不同的分段方案,文中比较...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主要包括潜在震源区范围的划定以及震级上限的确定,目前遵循地震构造类比和地震活动重复等原则。而活断层的分段特性也是潜在震源区划分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青山山前断裂带至今有3种不同的分段方案,文中比较分析了前人对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的分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青山及山前盆地的潜在震源区作了新的划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被拉张性断陷盆地围绕,这些断裂系地震构造相似,且除呼包盆地外均有历史8级以上地震记录。文中将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裂系进行了构造对比,特别是与华山山前断裂进行了断裂活动性定量对比,得出雪海沟到土左旗段的震级上限为8级,断裂两端潜源震级上限均为7.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山前活动断裂 分段 潜在震源区划分
下载PDF
二台活动断裂南段古地震研究及断裂向南扩展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志勇 柏美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二台活动断裂南段全新世期间曾发生过2~3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遗迹具有北多南少,北老南新的现象,与该活动断裂带北老南新的特征一致,显示二台活动断裂的破裂过程有向南扩展的规律。
关键词 二台活动断裂 古地震 断裂扩展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折多塘断裂西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依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骏 周本刚 +1 位作者 王明明 安力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1038,共18页
NW向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由3条分支断裂组成,自东向西分别为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这3条断裂自全新世以来均有明显的活动。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南段分别发生过1700年7级、1725年7级和1955年7.5级... NW向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由3条分支断裂组成,自东向西分别为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这3条断裂自全新世以来均有明显的活动。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南段分别发生过1700年7级、1725年7级和1955年7.5级地震。1︰50000的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995)及现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折多塘断裂全新世活动段南起折多塘村附近,向N至康定机场附近,全长约30km,该段也是1955年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的位置,而康定机场以北的西北段没有全新世活动的报道。文中通过影像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折多塘断裂西北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经实地调查与探槽开挖等工作核实,该活动段自SE起于康定机场北侧,向NW延伸到多日阿嘎莫村,呈NW向展布,NW端邻近色拉哈断裂北段。文中结果表明折多塘断裂在全新世的活动范围较前人的研究成果向NW延伸了15km。该发现为完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的折多塘断裂、色拉哈断裂以及雅拉河断裂这3支活动断裂的平面几何图像提供了一些依据,对深入认识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在各分支断裂上的应变分配、强震破裂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 折多塘断裂西北段 断裂活动性 古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