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Protein Isolat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被引量:1
1
作者 Leonard B. Weinstock Victoria S. Jasion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年第10期329-334,共6页
Background: A small double-blind study showed benefits of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protein isolate (SBI), for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 [1]. The purpose of this chart review was ... Background: A small double-blind study showed benefits of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protein isolate (SBI), for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 [1]. The purpose of this chart review was to assess safe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SBI in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35 IBS patients with diarrhea or mixed diarrhea/constipation pattern (IBS-M) who were administered SBI 5 grams twice daily was performed. Clinical response (“good response” or “no response”)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determined by follow-up after four weeks of therapy.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or evaluation if a lactulose breath test (LBT) had been performed prior to SBI. All patients were refractory to common IBS therapies. The response rate to the inclusion of SBI was calculated in three separate groups: dividing patients based on their LBT results (positive or negative), dividing patients by their IBS diagnosis (IBS-D or IBS-M) and grouping all patients together. Result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26 IBS-D/-M patients with LBT results. Two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up and were excluded from data analysis. The positive LBT group (N = 11) had a 73% (p = 0.117) positive response rate to SBI. The negative LBT group (N = 13) had a significant response rate of 77% (p = 0.040). If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IBS diagnosis or grouped together, the response rate to SBI was similarly ranging from 69% - 88%. Adverse events leading to cessation of SBI occurred in 3 of 24 patients. Conclusion: SBI appeared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nutritional moiety in refractory IBS-D and IBS-M patients. Larger, double-blind studies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Protein Isolate (SBI)
下载PDF
Case Series of 10 Drug-Refractory IBS Patients Who Respond to Oral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Protein Isolate (SBI)
2
作者 Raouf Hilal Patricia Mitchell +1 位作者 Ernesto Guerra Jr. Bruce P. Burnett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年第10期321-328,共8页
Aim: The responses of 10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symptomatic, intractable drug-refractory histori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IBS-D) and with abdominal pain, gas/bloating and distention, termed I... Aim: The responses of 10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symptomatic, intractable drug-refractory histori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IBS-D) and with abdominal pain, gas/bloating and distention, termed IBS undefined (IBS-U), were evaluated when administering a medical food product containing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protein isolate (SBI). Methods: Patients in this case series were chosen based on their lack of satisfactory response to a variety of drugs, including antidiarrheal and antispasmodic medications, serotonin 5-HT3 receptor antagonists,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 antibiotics, and antidepressive drugs. Patients met Rome III criteria and were administered 5 g/day of SBI as standard-of-care nutritional support. A scale of 0% - 25%, 25% - 50%, 50% - 75%, 75% - 100% response to SBI was used for patient-reported improvement in overall IBS symptoms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for one month. Exact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confidence intervals and p-values were used to assess complete management of symptoms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Adverse events were also monitored for this nutritional product. Results: The onset of gastrointestinal (GI) symptom reduction utilizing nutritional management with SBI occurred within an average time of 2-4 weeks with improved or near complete management in all 10 patients who were refractory to previous drug therapies by 4 weeks. When prompted, patients reported significant IBS symptom improvement which averaged between 50% - 100% (p = 0.002) with an average for complete management in all patients of 69%. No side effects were reported after SBI administration even when taken for up to 28 weeks.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safety profile and reported outcomes in this case report, SBI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nutritional option for management in IBS-D and IB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arrhea Gas BLOATING Distention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s
下载PDF
DPPA2/DPPA4在牛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邱金龙 罗磊 +5 位作者 胡冰洁 党燕娜 李爽 史延 王少华 张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60,共8页
多能发育相关因子2和4(developmental pluripotency-associated 2 and 4,DPPA2/DPPA4)是激活类2细胞期胚胎干细胞(2-cell-like embryonic stem cells,2CL ESCs)基因组的重要调控因子,同时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增殖。DPPA2/DPPA4在牛早期胚... 多能发育相关因子2和4(developmental pluripotency-associated 2 and 4,DPPA2/DPPA4)是激活类2细胞期胚胎干细胞(2-cell-like embryonic stem cells,2CL ESCs)基因组的重要调控因子,同时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增殖。DPPA2/DPPA4在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结合胚胎显微注射技术敲低牛胚胎中的DPPA2/DPPA4后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组中牛胚胎的8—16细胞阶段卵裂率和囊胚阶段囊胚率无显著差异,但是囊胚总细胞数、滋养层细胞数和内细胞团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01、P<0.05、P<0.01)。进一步通过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分析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组的晚期桑葚胚中,NOTCH信号通路的核心转录因子RBPJ(recombination signal binding protein gene for immunoglobulin kappa J region)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本课题组前期实验证明,RBPJ敲低会导致牛早期胚胎的囊胚质量严重受损。本研究结果揭示了DPPA2/DPPA4在牛着床前胚胎发育中可能通过调节RBPJ的表达来影响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胚胎 着床前 多能发育相关因子2和4 RBPJ基因
下载PDF
Interaction between Gold Nanoparticles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or Sheep Antirabbit Immunoglobulin G
4
作者 敖丽梅 高峰 +2 位作者 潘碧峰 崔大祥 古宏晨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3-256,共4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ld nanoparticles and proteins such as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immunoglobulin 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pH values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zeta potential and fluores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ld nanoparticles and proteins such as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immunoglobulin 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pH values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zeta potential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the proteins before and after proteins were boun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Aggregations were found in gold colloid aqueous solution after addition of proteins by TEM characterization and UV-Vis spectroscopy deterru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s of zeta potential were quite different, the binding constant Kb and stoichiometry n were slight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value. In conclusion, two factors could affect marked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ld nanoparticles and proteins, that is, surface charge and the coordination effect between gold nanoparticles and indole group of the tryptophan residue of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particle bovine serum albumin immunoglobulin G zeta potenti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
原文传递
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盐析法提取与纯化 被引量:32
5
作者 岳喜庆 冯巧萍 +2 位作者 张和平 刘长江 孟宪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选取饱和硫酸铵、辛酸-硫酸铵、饱和硫酸钠三种盐析方法,对牛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得到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物。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提取得率和产品回收率确定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效果最佳。其提取得率为9.06g/L,产品回收率... 选取饱和硫酸铵、辛酸-硫酸铵、饱和硫酸钠三种盐析方法,对牛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得到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物。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提取得率和产品回收率确定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效果最佳。其提取得率为9.06g/L,产品回收率为91%,是最适合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进行粗提的盐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免疫球蛋白 提取
下载PDF
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爱国 杨桂有 +2 位作者 刘晓磊 孙婷军 徐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1-265,共5页
免疫球蛋白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对生物体的多种器官和系统有重要影响。该试验采用4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法、超滤法及盐析-超滤结合法,对牛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得到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物。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提取率和... 免疫球蛋白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对生物体的多种器官和系统有重要影响。该试验采用4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法、超滤法及盐析-超滤结合法,对牛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得到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物。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提取率和产品回收率的比较,确定采用盐析-超滤结合法提取效果最佳,其提取率为9.378mg/ml,产品回收率为91%,是一种适合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粗提的有效方法。并确定盐析-超滤结合法的最佳试验条件如下:PBS缓冲液pH值为7.4;血清-PBS缓冲液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 免疫球蛋白 提取 盐析 超滤
下载PDF
牛初乳制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丽 生庆海 +1 位作者 王玉良 郭顺堂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0,共3页
利用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活性因子,开发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乳制品成为牛初乳利用的热点。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市售的牛初乳制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牛初乳制品的蛋白含量... 利用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活性因子,开发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乳制品成为牛初乳利用的热点。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市售的牛初乳制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牛初乳制品的蛋白含量与组成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活性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目前牛初乳制品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市场亟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功能性成分 蛋白组成 免疫球蛋白 乳制品
下载PDF
牛初乳(粉)生产工艺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丹凤 刘鹏龙 +1 位作者 荆文清 陆东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35-239,共5页
加工牛初乳粉的原料应选用母牛分娩后 72h以内的混合初乳 ,收购的初乳应及时降温 ,冷藏贮运。初乳脱脂可使用低温冷冻离心机 ,其脱脂率高 ,且在低温 (0~ 1 0℃ )下运行 ,可有效防止细菌总数和酸度的上升。采用钴源辐照 (60 Co,剂量 6~... 加工牛初乳粉的原料应选用母牛分娩后 72h以内的混合初乳 ,收购的初乳应及时降温 ,冷藏贮运。初乳脱脂可使用低温冷冻离心机 ,其脱脂率高 ,且在低温 (0~ 1 0℃ )下运行 ,可有效防止细菌总数和酸度的上升。采用钴源辐照 (60 Co,剂量 6~ 8kGy)和低温巴氏杀菌 (63℃ ,3 0min)工艺均可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前者更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初乳粉的制作可使用冷冻干燥法或低温喷雾干燥法 ,后者可实现连续式生产 ,效率高 ,成本低 ,但对工艺及设备性能要求严 ,一次性投入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粉 IGG 生产工艺 免疫球蛋白活性
下载PDF
高压下牛乳IgG的变性及稳定化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和平 德力格尔桑 +3 位作者 郭军 母智深 张玉成 祝恒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2,共3页
高压下(200~700MPa)牛乳IgG的变性及稳定化研究表明: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IgG在高压下的稳定性增大,并伴随IgG最大发射波长的蓝移和荧光强度的降低。蔗糖对IgG在高压下的稳定化作用是由于其增加了IgG分子内部疏水交互作用,从而稳... 高压下(200~700MPa)牛乳IgG的变性及稳定化研究表明: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IgG在高压下的稳定性增大,并伴随IgG最大发射波长的蓝移和荧光强度的降低。蔗糖对IgG在高压下的稳定化作用是由于其增加了IgG分子内部疏水交互作用,从而稳定了其三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免疫球蛋白 高压 变性
下载PDF
乳制品中牛IgG含量间接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东微 马孝斌 +1 位作者 孙远明 陈源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5-398,共4页
建立了牛初乳制品和添加了牛初乳成分的乳制品中牛IgG含量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主要研究步骤包括:制备牛IgG保守区(Fc段),以Fc段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及合成适合实际测定用途... 建立了牛初乳制品和添加了牛初乳成分的乳制品中牛IgG含量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主要研究步骤包括:制备牛IgG保守区(Fc段),以Fc段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及合成适合实际测定用途的ELISA试剂盒。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标准品和实际样品进行牛IgG含量检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在78.9%~117.5%,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0%,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5%,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可满足目前国内牛初乳制品和添加了牛初乳成分的乳制品品质监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免疫球蛋白G 牛初乳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不同乳源牛乳中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静廷 卜登攀 +2 位作者 马露 杨晋辉 李发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98-302,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物种泌乳奶牛牛乳中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绝对含量的特性。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牦牛乳、水牛乳和荷斯坦奶牛乳乳样中主要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乳铁蛋白(Lf)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做出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 旨在研究不同物种泌乳奶牛牛乳中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绝对含量的特性。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牦牛乳、水牛乳和荷斯坦奶牛乳乳样中主要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乳铁蛋白(Lf)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做出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牦牛乳、水牛乳和荷斯坦奶牛乳乳样中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活性质量浓度与吸光值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各标准曲线方程的R均大于0.99。不同物种牛乳中IgA、IgG、IgM和Lf的绝对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品种牛乳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Lf的绝对含量显示出不同的个体性差异。除荷斯坦奶牛乳乳样中IgA与IgM呈现较低程度的负相关外,牛乳中IgA、IgG、IgM和Lf在同一物种内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牛乳中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绝对含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其含量各具特点,根据同一品种牛乳中IgA、IgG、IgM和Lf含量的相关性可对其含量进行相互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 牛奶 免疫球蛋白 乳铁蛋白 酶联免疫 绝对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牛初乳免疫球蛋白IgG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璐怡 李云飞 +1 位作者 刘临洁 肖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156,共5页
以大豆油为油溶性介质,阿拉伯胶(GA)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采用乳化-喷雾法制备IgG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体积比3:4、GA与MD质量比1:2、壁材添加量5%、进风温度14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81.24%。扫... 以大豆油为油溶性介质,阿拉伯胶(GA)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采用乳化-喷雾法制备IgG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体积比3:4、GA与MD质量比1:2、壁材添加量5%、进风温度14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81.2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红外光谱检测(FTIR)结果表明,IgG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致密性,基本保持了IgG原有的结构及营养价值。在体外模拟肠液和模拟胃液中,IgG微胶囊的释放过程均为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IgG) 微胶囊 红外光谱 释放动力学
下载PDF
牛初乳免疫球蛋白微胶囊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圣明 郑明珠 刘景圣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5-37,共3页
免疫球蛋白是牛初乳中最重要的免疫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牛初乳免疫球蛋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对各种微胶囊化方法进行比较,阐述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并对牛初乳免疫球蛋白微胶囊化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牛初乳免疫球蛋白 功能 微胶囊化方法
下载PDF
牛初乳粉中免疫球蛋白热稳定性及热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伟 罗永康 +1 位作者 沈小琴 李志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共4页
通过测定牛初乳在不同温度下IgG的活性含量,研究了牛初乳粉中IgG对热的稳定性.利用Arrhenius方程,分析了牛初乳中IgG热变性过程中的热动力参数.研究表明,复原牛初乳IgG在<65℃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热动力学分析表明,复原牛初乳IgG... 通过测定牛初乳在不同温度下IgG的活性含量,研究了牛初乳粉中IgG对热的稳定性.利用Arrhenius方程,分析了牛初乳中IgG热变性过程中的热动力参数.研究表明,复原牛初乳IgG在<65℃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热动力学分析表明,复原牛初乳IgG热变性反应级数是1.1,在65,70,75,80,85,90℃的D值分别为188.68,34.36,6.18,3.07,1.80,0.95min,在65~90℃范围内的Z值为11.20℃,表观活化能Ea=216.4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粉 免疫球蛋白 热稳定性 热力学
下载PDF
牛血清IgG热化学变性和热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茂青 易同寅 +2 位作者 李华屏 郭骊骊 邹国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47-2054,共8页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时牛血清IgG(bIgG)热变性,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变性剂为尿素和盐酸胍),首次报道了bIgG在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中的相关热力学参数.DSC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bIgG...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时牛血清IgG(bIgG)热变性,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变性剂为尿素和盐酸胍),首次报道了bIgG在热化学变性和等温化学变性过程中的相关热力学参数.DSC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bIgG的热变性和热化学变性过程都是较复杂的不可逆过程,这个过程可被看作一个三态变构过程.DSC实验表明在热化学变性过程中bIgG的变性温度和焓变值会随着环境中的变性剂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使用荧光光谱法对bIgG在尿素或盐酸胍存在下的等温化学变性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IgG的化学变性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非二态过程.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变性剂尿素和盐酸胍与bIgG之间主要是依靠氢键相互作用的,而热变性过程中bIgG的凝集是由于bIgG热变性时结构改变后暴露出的疏水结构互相作用造成的.实验结果还表明单纯的热变性只能导致bIgG的不完全变性,而即使是在高浓度变性剂存在时的bIgG热化学变性,尿素和盐酸胍分别导致的bIgG热化学变性的去折叠态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IgG 蛋白折叠 蛋白变性 化学变性剂 差示扫描量热(DSC) 荧光光谱法 化学变性 热变性 牛血清 IgG 荧光光谱法 变性过程 差示扫描量热仪 光谱实验 实验数据分析
下载PDF
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制备及用于牛初乳免疫球蛋白分离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振明 林东强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53-2459,共7页
针对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设计和制备了以2-巯基咪唑为功能配基的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B-DVS-MI,兼有疏水、静电和亲硫作用。采用二乙烯基砜活化法,优化了琼脂糖微球基质的活化反应和配基偶联条件,活化密度达100μmol.ml-1以上,2-巯基... 针对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设计和制备了以2-巯基咪唑为功能配基的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B-DVS-MI,兼有疏水、静电和亲硫作用。采用二乙烯基砜活化法,优化了琼脂糖微球基质的活化反应和配基偶联条件,活化密度达100μmol.ml-1以上,2-巯基咪唑配基密度达65μmol.ml-1。将该介质用于从牛初乳蛋白粉中分离免疫球蛋白,考察了B-DVS-MI对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介质吸附容量达到127.6mg.(g介质)-1,具有非盐依赖的吸附特性,且pH显著影响吸附性能,通过调节pH可实现高效吸附和洗脱。确定了合适的层析分离条件,从牛初乳蛋白粉中直接分离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纯度达95%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制备的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B-DVS-MI是一种高效分离免疫球蛋白的分离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式层析 2-巯基咪唑 二乙烯基砜活化 免疫球蛋白 牛初乳
下载PDF
牛初乳sIgA分离纯化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飞 高学军 +1 位作者 姚永豪 李殿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利用牛初乳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和类母乳化食品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在牛初乳中,sIg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分离及检测牛初乳中sIgA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亲和色谱法、嗜硫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超滤法、酶解法等,... 利用牛初乳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和类母乳化食品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在牛初乳中,sIg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分离及检测牛初乳中sIgA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亲和色谱法、嗜硫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超滤法、酶解法等,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凝集素法、免疫胶体金检测法等。文章对sIgA分离纯化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分离纯化 检测
下载PDF
抗牛免疫球蛋白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威 刘金 +2 位作者 武俊瑞 乌日娜 岳喜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采用杂交瘤技术从90株融合株中筛选得到分泌抗牛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单克隆抗体的2F6、5E3、9C6、9H8四个细胞株。其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腹水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5.12×10~6;5E3、9H8识别牛IgG重链Fc片段,2F6识别牛... 采用杂交瘤技术从90株融合株中筛选得到分泌抗牛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单克隆抗体的2F6、5E3、9C6、9H8四个细胞株。其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腹水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5.12×10~6;5E3、9H8识别牛IgG重链Fc片段,2F6识别牛IgG轻链Fab片段,9C6识别牛IgG重链Fab片段;9C6与牛IgG1和牛IgG2反应,与山羊IgG、绵羊IgG、兔IgG、牛IgM、牛乳酪蛋白、牛乳β-乳球蛋白、牛乳铁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鸡卵清白蛋白、鱼明胶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9C6亲合力常数达牛乳8.92×10~8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免疫球蛋白G(IgG)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交叉反应 亲合力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牛初乳中IgG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杰 胡志和 +1 位作者 吴子健 薛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80-283,共4页
牛初乳中富含营养物质和多种活性成分,尤其是IgG的含量特别高。以产犊后48h内的牛初乳为原料,研究不同的超高压处理条件对牛初乳中IgG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经过超高压处理后样品中IgG的活性。结果显示,在压力500MPa、温度35℃... 牛初乳中富含营养物质和多种活性成分,尤其是IgG的含量特别高。以产犊后48h内的牛初乳为原料,研究不同的超高压处理条件对牛初乳中IgG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经过超高压处理后样品中IgG的活性。结果显示,在压力500MPa、温度35℃、时间20min条件下处理牛初乳,其IgG活性提高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牛初乳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牛初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于立芹 庞广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04-609,共6页
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牛初乳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免疫调节以及提取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牛初乳 免疫球蛋白 乳铁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