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章蜜 罗伟 孔凡前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64-67,170,共5页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较小,呈功能区分区差异,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形态规则、分布密...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较小,呈功能区分区差异,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形态规则、分布密集,实验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形态复杂、分布稀疏;保护区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海拔300 m以下,坡度25°以下,距河流、道路200 m以内区域;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与经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生产方式、支柱产业等对农村居民点布局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钱者东 夏欣 +2 位作者 张昊楠 周大庆 高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5-1111,共7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面临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保护区内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则是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开展保护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能够查明保护区内聚落空间特征及分异规律,为今后规范和引导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面临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保护区内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则是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开展保护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能够查明保护区内聚落空间特征及分异规律,为今后规范和引导保护区乡村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运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分析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规模、形态、分布特征,探索地形、水源、区位以及社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鹞落坪保护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功能区分异特征,核心区、缓冲区聚落规模小、形态复杂、分布稀疏,而实验区聚落规模大、形态规则、分布密集;(2)地形、水系、道路对保护区聚落空间格局有显著影响,区内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坡度15°以下,距河流、道路200 m以内的区域;(3)保护区聚落空间格局还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保护政策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居住格局研究Ⅱ.成因和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兆录 彭明春 +1 位作者 刘林云 董永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5-31,共7页
使用快速农村评估法和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研究区的居住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居住格局的形成及变化是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变革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生态环境控制着居民点规模和居住格局变化的方向 ,受沟... 使用快速农村评估法和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研究区的居住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居住格局的形成及变化是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变革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生态环境控制着居民点规模和居住格局变化的方向 ,受沟谷地区滋生的病源生物的排斥 ,早期居民点分布在较高的山地 ;社会变革有利于疾病控制 ,驱动了居住格局的变化 ,使居民点向资源丰富的沟谷地区转移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还大面积土地于森林 ,促进了自然保护 ;移民涌入增加的居民点使热带季节雨林的破坏和人与被保护动物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格局 生态环境 保护与发展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居住格局研究Ⅰ.基本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兆录 彭明春 +1 位作者 刘林云 杨正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0-24,共5页
比较研究了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 1 950年和 1 995年的居住格局 ,发现各民族的住宅式样差别很大 ,并以聚居方式构成居民点 ;居民点均呈聚集分布 ,其数量从 1 950年的 1 6个增加到 1 995年的 56个 ,增加 3.6倍 ,居民点间距缩短 1倍 ,... 比较研究了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 1 950年和 1 995年的居住格局 ,发现各民族的住宅式样差别很大 ,并以聚居方式构成居民点 ;居民点均呈聚集分布 ,其数量从 1 950年的 1 6个增加到 1 995年的 56个 ,增加 3.6倍 ,居民点间距缩短 1倍 ,分布海拔降低 ,1 995年有 83%的居民点集中分布在海拔 1 1 0 0m以下的地区 ,占总面积 44% ;居民点向着热带季节雨林、水系和公路干道集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格局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异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大力 牛乐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9期163-165,204,共4页
以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为研究空间载体,筛选极具区位代表性的村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在新常态下,针对性地提出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发展的空间思路对策。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地域类型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格局与演变的梯度效应——以贵州茂兰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光杰 李阳兵 +1 位作者 王世杰 罗绪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27-1339,共13页
研究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动态状况,对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63年以来聚落(人类活动的中心场所)空间格局演变... 研究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动态状况,对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63年以来聚落(人类活动的中心场所)空间格局演变的梯度效应。结果表明:①在自然保护区自核心区到外围区,聚落规模、等级、形态等格局信息及其动态演变的梯度效应明显;②根据不同梯度区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土地覆盖的影响特点,今后茂兰保护区规划管理应该考虑将洞多聚落迁出,使其不对核心区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要加大对实验区聚落用地的管理力度,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原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③设立保护区后,自核心区到外围区,景观多样性降低,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变化进一步接近200,景观基质(森林)斑块增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④应加强保护区缓冲区距聚落200~800 m内的土地利用方式管理与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聚落 格局演变 梯度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