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ganizational Modes of Severe Wind-producing Convective Systems over North China 被引量:13
1
作者 Xinlin YANG Jianhua S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40-549,共10页
Severe weather reports and composite radar reflectivity data from 2010-14 over North Chin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severe convective wind(SCW) even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al modes of radar reflecti... Severe weather reports and composite radar reflectivity data from 2010-14 over North Chin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severe convective wind(SCW) even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al modes of radar reflectivity. The six organizational modes for SCW events(and their proportions) were cluster cells(35.4%), squall lines(18.4%), nonlinear-shaped systems(17.8%), broken lines(11.6%), individual cells(1.2%), and bow echoes(0.5%). The peak month for both squall lines and broken lines was June, whereas it was July for the other four modes. The highest numbers of SCW events were over the mountains, which we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disorganized systems of cluster cells. In contrast, SCW associated with linear systems occurred mainly over the plains, where stations recorded an average of less than one SCW event per year. Regions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SCW associated with nonlinear-shaped systems also experienced many SCW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quall lines. Values of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precipitable water, 0-3-km shear, and 0-6-km shear, were demonstrably larger over the plains than over the mountains, which had an evident effect on the organizational modes of SCW events. Therefore, topography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organizational modes for SCW events over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convective wind organizational mode convective system TOPOGRAPHY
下载PDF
Rapid repair techniques for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circular bridge piers with flexural failure mode 被引量:9
2
作者 Sun Zhiguo Li Hongnan +2 位作者 Bi Kaiming Si Bingjun Wang Dongsh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415-433,共19页
In this study, three rapid repair techniques are proposed to retrofit circular bridge piers that are severely damaged by the flexural failure mode in major earthquakes. The quasi-static tests on three 1:2.5 scaled ci... In this study, three rapid repair techniques are proposed to retrofit circular bridge piers that are severely damaged by the flexural failure mode in major earthquakes. The quasi-static tests on three 1:2.5 scaled circular pier specimen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repair techniques. For the purpose of rapid repair, the repair procedure for all the specimens is conducted within four day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repaired specimens i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on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yclic behavior of the repaired specimens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est data. It is found that all the repaired specimens exhibit similar or larger lateral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than the original ones. The initial lateral stiffness of all the repaired specime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ones, while they show a higher lateral stiffness at the later stage of the test. No noticeable difference is observed fo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repaired pier specime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pair technique using the early-strength concrete jacket confined b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sheets can be an optimal method for the rapid repair of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circular bridge piers with flexural failure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repair severely earthquake-damaged circular bridge piers flexural failure mode CFRP early-strengthconcrete
下载PDF
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在心脏外科术后ICU患者低氧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韦树旺 韦张旭 +5 位作者 廖世锋 韦珊珊 韦柳江 兰婕燕 韦玉璇 谢玲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M-CCUE)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低氧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6例转入ICU低氧血症患者,采用M-CCUE方案进行病因分析,并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匹配,对比分析M-CCUE方案诊断效能。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M-CCUE)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低氧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6例转入ICU低氧血症患者,采用M-CCUE方案进行病因分析,并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匹配,对比分析M-CCUE方案诊断效能。结果:86例常规检查诊断肺水肿30例,胸腔积液17例,肺实变/肺不张25例,气胸12例。经M-CCUE方案诊断肺水肿33例,胸腔积液16例,肺实变/肺不张26例,气胸11例。进一步评估,最终确诊肺水肿34例,胸腔积液16例,肺实变/肺不张26例,气胸10例。常规检查对气胸诊断特异度为92.10%,灵敏度为60.00%,肺水肿诊断特异度为84.61%,灵敏度为64.70%,对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诊断灵敏度均为超过60.00%。M-CCUE方案对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气胸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80.00%。结论:M-CCUE方案对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病因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 超声 心脏手术 ICU 低氧血症
下载PDF
Clinical Effect of Intelligent Emergency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4
作者 Lijuan Xuan Shuiping Lou +6 位作者 Guifei Huang Ming Zhao Chao Wei Feiping Shou Xuchao Yu Yuefang Zhang Xuemei Jin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22年第4期271-278,共8页
Objectiv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 is one of the common acute and critical diseases in neurosurgery. So we aim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lligent emergency care model in patients with... Objectiv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 is one of the common acute and critical diseases in neurosurgery. So we aim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lligent emergency care model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 who were treated in Zhuji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first-aid nursing mode interven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emergency nursing mode was used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s were condu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time of arrival to the emergency room, the time from the emergency room to the operating room,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before surgery, GCS score when leaving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the average length of ICU stay,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total hospital costs. Results: The time of arrival to the emergency room, the time from the emergency room to the operating room, the average length of ICU stay,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he total hospital cos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Conclusion: Intelligent emergency nursing mode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sTBI rescue, the length of ICU stay,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duce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 improve the prognosis, with good efficacy,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with better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telligent Emergency Nursing mode Curative Effe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下载PDF
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珂 张继云 乔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与观察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与观察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ISC、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可增强重症肺炎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 知信行干预模式 重症肺炎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干预模式促进重症肺炎患儿康复进程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翠娥 孙岚 +2 位作者 郑秋芳 陈伟琴 王慧娉 《广州医药》 2024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分级干预模式促进重症肺炎患儿康复进程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干预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50)及对照组(n=50)... 目的研究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分级干预模式促进重症肺炎患儿康复进程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干预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选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PEWS的分级干预。对比两组康复进程(相关指标涵盖症状持续时长及住院天数)、呼吸功能(涵盖通气流速、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深吸气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涵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大疱及胸膜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各项症状持续时长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0%vs 82.00%,P<0.05)。结论基于PEWS的分级干预模式促进重症肺炎患儿康复进程的效果较佳,且能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分级干预模式 康复进程 呼吸功能
下载PDF
3S2E管理模式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焦莹莹 魏伟 +4 位作者 翟银镯 张丽 李佳 刘振峰 康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202-4206,共5页
目的探讨3S2E管理模式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3S2E管理模式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3S2E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碱剩余水平]、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PaO_(2)、碱剩余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PaO_(2)、碱剩余水平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CO_(2)水平降低,且研究组PaCO_(2)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升高,且干预后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8%vs 84.62%,P<0.05)。结论3S2E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2E管理模式 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下载PDF
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8
作者 康利琴 赵卉 张颖惠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家小组,讨论并制定接收新患者的重症模式,比较使用该模式前后接收新患者的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新模式后双方交接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 目的探讨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家小组,讨论并制定接收新患者的重症模式,比较使用该模式前后接收新患者的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新模式后双方交接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有助于缩短交接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科室间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接收新患者 重症模式
下载PDF
以FMEA模式为指导的呼唤式护理结合营养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冯珊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为指导的呼唤式护理结合营养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为指导的呼唤式护理结合营养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FMEA模式为指导的呼唤式护理结合营养干预。对比两组的苏醒情况、营养指标、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文版国际昏迷恢复量表中的视觉为(3.02±0.43)分、听觉为(2.77±0.26)分、运动为(4.34±0.51)分、觉醒状态为(2.14±0.27)分、血清白蛋白为(42.53±3.75)g/L、总蛋白为(72.14±5.58)g/L、前白蛋白为(219.42±15.77)mg/L、血红蛋白为(115.38±10.15)g/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62±0.37)分、(2.24±0.34)分、(3.76±0.44)分、(1.86±0.15)分、(37.86±3.35)g/L、(66.47±5.13)g/L、(203.46±11.38)mg/L、(101.28±9.19)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量表中的服务态度为(44.38±2.02)分、操作技能为(46.36±1.43)分、环境管理为(45.66±1.05)分、护理质量为(46.05±1.18)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8.90±3.53)分、(40.56±2.85)分、(40.14±2.76)分、(41.27±3.5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FMEA模式为指导的呼唤式护理结合营养干预可以加快重度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苏醒,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昏迷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呼唤式护理 营养干预 营养状况
下载PDF
“23·7”华北特大暴雨数值预报检验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博 张芳华 +1 位作者 李晓兰 胡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2,共16页
针对“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检验及TS(thrcat scorc)评分和MODE(mcthod for objcct-bascd diagnostic cvaluation)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较低分辨率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EPS)、欧洲... 针对“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检验及TS(thrcat scorc)评分和MODE(mcthod for objcct-bascd diagnostic cvaluation)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较低分辨率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EPS)、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EPS)和业务预报模式(EC-HR)、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等全球模式和中国气象局区域台风数值预报系统(CMA-TYM)、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和区域数值预报系统(CMA-BJ)等进行中短期预报效果检验评估。结果表明:EC-EPS提前14 d预报京津冀一带有过程累积降水量超过100 mm强降水的发生概率,CMA-EPS可提前12 d报出,但预报欠稳定且落区偏东偏南。EC-HR对100 mm以上过程累积降水量及2 d以上暴雨日的位置预报提前时效均达8 d左右,CMA-GFS的过程累积降水量预报显著偏小、强降水落区明显偏东,可用预报时效短;NCEP-GFS预报性能介于二者之间。各模式均可提前36 h预报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中尺度模式可更加精细地刻画其形态和位置分布,尤以CMA-BJ为佳,但其预报偏强,其余模式不同程度偏弱,其中CMA-GFS显著偏弱。EC-HR提前8 d预报关键影响系统发生发展,但低层倒槽位置偏西偏北,低空急流偏弱,低估了地形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是太行山东麓降水量预报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体上,EC-EPS、EC-HR的提前时效和稳定性,以及CMA-BJ的落区形态和强度预报等对预报业务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特大暴雨 数值模式 天气学检验 TS评分 mode检验
下载PDF
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陈颖 沈理霞 郑晓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 目的探讨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常规护理,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周后,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患者疼痛行为量表的面部表情、上肢活动、呼吸机顺应性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出院当日,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中躯体功能(16.11±2.54)分、生理状态(17.74±2.04)分、心理功能(15.11±2.12)分、社会功能(16.71±2.88)分均高于对照组(t=4.580、6.548、7.450、5.838,P均<0.05)。结论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中,可有效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外伤 eCASH理念 镇静镇痛护理模式 康复进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IDEAS模式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瘢痕恢复的影响
12
作者 余娅薇 卢小检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60-164,共5页
目的:基于IDEAS模式(即识别问题、确认选项、评估并选择最佳选项、行动和检验有效性)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基于IDEAS模式(即识别问题、确认选项、评估并选择最佳选项、行动和检验有效性)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共情支持,观察组给予基于IDEAS模式的术前访视护理联合共情支持,比较两组生理应激[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水平]、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自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和瘢痕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NE、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CMQ评分优于对照组,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VSS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DEAS模式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可有效减轻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改善不良心理和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而促进瘢痕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IDEAS模式 共情支持 应激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堆芯下支承板失效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魏超 李春 +1 位作者 郭超 刘巧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1,共5页
堆芯下支承板作为反应堆堆内构件,用于承载整个堆芯的质量,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支承板的失效过程对于事故进程的发展和缓解措施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堆芯下支承板结构特点,结合严重事故下堆芯熔化进程,研究确定了机械失效、机械熔... 堆芯下支承板作为反应堆堆内构件,用于承载整个堆芯的质量,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支承板的失效过程对于事故进程的发展和缓解措施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堆芯下支承板结构特点,结合严重事故下堆芯熔化进程,研究确定了机械失效、机械熔融混合失效和熔融失效3种堆芯下支承板的失效模式,以及温度、熔融材料、水环境和熔融物作用位置等4方面影响失效模式的重要因素;并针对各因素开展了分析,从而为严重事故下堆芯熔融物的行为与现象研究和核安全审评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下支承板 失效模式 影响因素 严重事故
下载PDF
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14
作者 范国晖 高帆 +2 位作者 张志启 李金兰 刘玥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2553-2558,共6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其中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67例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其中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术后康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arthrl指数(BI)、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院前、院内抢救时间分别为(23.84±5.68)min、(52.62±10.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08±8.15)min、(74.98±13.1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29±2.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8±2.45)分,GCS、BI评分分别为(12.69±1.08)分、(69.84±4.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4±1.22)分、(64.32±4.98)分,总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分别为(28.68±4.26)d、(6.69±1.3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74±5.48)d、(7.84±1.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7%,略低于对照组的14.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能有效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绿色通道模式 术后康复 预后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田竟 张杨 +1 位作者 张敬如 张红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1413-1414,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05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参照组(5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05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参照组(5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特殊检查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缩短医护人员的急救反应时间,提升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严重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急救反应时间
下载PDF
谐波谐振模态分析的偏差量化及修正方法
16
作者 孙哲正 徐永海 +1 位作者 蒋海玮 陶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4,共8页
基于谐波谐振模态分析(HRMA)法及谐波谐振严重程度的相关概念介绍,通过数学原理分析指出HRMA法在谐振严重程度分析上的不足,并采用归一化电压法实证了HRMA法存在偏差不可忽略的情形。定义谐振严重程度换序矩阵、谐振严重程度偏差矩阵和... 基于谐波谐振模态分析(HRMA)法及谐波谐振严重程度的相关概念介绍,通过数学原理分析指出HRMA法在谐振严重程度分析上的不足,并采用归一化电压法实证了HRMA法存在偏差不可忽略的情形。定义谐振严重程度换序矩阵、谐振严重程度偏差矩阵和分段偏差平均值指标,以准确描述谐波电流从不同节点注入时HRMA法中关键左特征向量在反映谐振严重程度方面存在的偏差,进而改进了谐振严重程度的分析流程,得出应在精准度不足时结合系统矩阵分析谐振严重程度,并根据具体问题的目标需求生成对应的补充集以实现对HRMA法偏差修正的结论。基于IEEE 30节点系统应用所提方法对HRMA法进行精度分析,并以谐振监测点选择问题为例采用生成补充集的方式实现对HRMA法偏差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谐振模态分析 谐振严重程度分析偏差 谐振严重程度换序矩阵 谐振严重程度偏差矩阵 偏差修正 补充集生成 谐振监测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产品DFMEA分析应用实践
17
作者 林乐瑜 张云志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3期68-70,共3页
DFMEA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可靠性设计工具。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开展DFMEA分析,从故障影响程度、严酷度等级、发生概率3个维度定量识别产品设计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不断迭代更新,以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并且总结了功能DFME... DFMEA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可靠性设计工具。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开展DFMEA分析,从故障影响程度、严酷度等级、发生概率3个维度定量识别产品设计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不断迭代更新,以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并且总结了功能DFMEA分析工作流程,并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产品进行应用实践,通过梳理该型产品任务可靠性框图,并结合相同结构产品以往故障模式定量分析,识别出产品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措施,进行可靠性强化试验验证设计改进措施效果。最终结果表明,通过DFMEA分析,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可靠性 严酷度 设计改进措施
下载PDF
FMEA指导下的五色分层风险识别在EICU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季 李春峰 任宛丽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80-585,共6页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指导下的五色分层风险识别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指导下的五色分层风险识别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改进组患者予以FMEA指导下的五色分层风险识别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入EICU前、出EICU时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结果出EICU时改进组患者的SpO_(2)、PaO_(2)、pH分别为(92.33±5.56)%、(90.46±6.25)mmHg、7.32±0.1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45±5.09)%、(84.65±6.08)mmHg、7.25±0.17,PaCO_(2)为(58.25±4.16)mmHg,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6.43±4.4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患者的EICU入住时间、呼吸机撤离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46±0.79)d、(5.95±1.03)d、(15.36±2.18)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10.35±1.27)d、(7.68±1.14)d、(18.45±2.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EICU时改进组患者的APACHEⅡ、mMRC评分分别为(12.26±3.08)分、(1.88±0.2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7.48±3.45)分、(2.25±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指导下的五色分层风险识别能减少EICU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改善呼吸状况与健康状况,且能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血气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五色分层风险识别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朱红 刘文霞 杨幸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85-90,共6页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STBI患者为研究...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为分组依据,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0),2021年7月—2022年12月入院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6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FMEA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意识、预后、凝血功能、营养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卡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KP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IB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T均较护理前缩短,D-D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LB、PA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对STBI患者在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后,采取FMEA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能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并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
20
作者 顾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东台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多发外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3)。对照... 目的:观察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东台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多发外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型院前急救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救治。比较两组急诊等待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时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救治后6个月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急诊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ICU入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观察组住院前病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住院时病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救治后6个月,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可改善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结局,缩短急诊等待时间、住院时间,降低ICU入住率、住院前病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 急诊重症多发伤 救治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