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湿热-血瘀-脾虚”证候分布与演变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彭杰 陈斌 +5 位作者 孙克伟 毛德文 肖德梅 焦金平 张涛 朱文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CSHB早期主要以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脉弦滑、口干口苦等症候为主;中期主要以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紫暗等症候为主;晚期主要以舌下脉络迂曲、皮下瘀斑瘀点、便溏、腹胀、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症候为主。且早期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脾虚症候与血瘀症候逐渐明显。结论:CSHB早期主要以湿热证候为主伴有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中晚期主要以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为主伴有湿热证候。CSHB早期就存在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的基础,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明显。因此,对CSHB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基础上,适时辨证加用温阳健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 慢性 分期 证候 脾虚 血瘀 湿热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邱华 毛德文 +4 位作者 黄彬 龙富立 陈月桥 王丽 武建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59-260,263,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对照组只予西药综合治疗,运用终末期肝病...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对照组只予西药综合治疗,运用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LD)作为评分系统,评估疗效及预后,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患者MELD的评分,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的立法、配方切合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应用确能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短期(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慢性 模型 终末期肝病 预后 解毒 化瘀 颗粒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对瘀血阻络肝肾不足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GF-β_1/BMP-7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唐翠兰 周舟 施维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型患者在拉米夫定抗病毒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acid,HBVDNA)、肝组织病理学、外...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型患者在拉米夫定抗病毒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acid,HBVDNA)、肝组织病理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7(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TGF-β1/BMP-7)比值的变化,以及HBVDNA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YMDD)变异的情况。方法选取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拉米夫定加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均继续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HBV DNA、TGF-β1和BMP-7。随访结束时检测HBV DNA YMDD变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 DNA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发现,对照组有9例出现YMDD变异,治疗组有5例出现YMDD变异,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F-β1/BMP-7比值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9vs0.25,P<0.05)。在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方面,治疗组炎症活动度G3以上及纤维化程度S3以上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肝肾不足型患者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可以降低HBV DNA变异,改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BMP-7比值参与抗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 病理诊断 瘀血阻络肝肾不足型 骨形成蛋白7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黄疸与血瘀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邬小萍 陈昆山 李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黄疸与血瘀的关系,为用活血化瘀治疗重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按中医血瘀诊断标准进行血瘀积分,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同期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0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符...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黄疸与血瘀的关系,为用活血化瘀治疗重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按中医血瘀诊断标准进行血瘀积分,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同期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0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其中重度血瘀16例(54%),中度血瘀12例(40%),轻度血瘀2例(6%)。血瘀程度不同,胆红素的含量也不同,其盖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瘀积分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从分型、分期比较,发现慢重肝和重肝晚期,血瘀程度较高,从血液流变学看重型肝炎病人,血浆粘度值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两者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血瘀是重型肝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又是其重要病机;血瘀与黄疸的变化呈正相关;活血化瘀是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黄痘 血瘀
下载PDF
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临床分型的必要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顾长海 张瑞 胡淑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经病理确诊的亚急性和慢性重症肝炎122例,依临床表现被分成重度黄疸腹水(SJ-A)型(93例,76.2%)和亚暴发肝衰竭(SFHF)型(29例,23.8%),二者之比为3.2:1。SFHF的突出特点是首发肝性脑病,腹水出现较晚或不出现,临床极易误诊为暴发性肝炎。... 经病理确诊的亚急性和慢性重症肝炎122例,依临床表现被分成重度黄疸腹水(SJ-A)型(93例,76.2%)和亚暴发肝衰竭(SFHF)型(29例,23.8%),二者之比为3.2:1。SFHF的突出特点是首发肝性脑病,腹水出现较晚或不出现,临床极易误诊为暴发性肝炎。与SJ-A型相比,本型平均血清胆红质较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更显著,提示肝坏死、肝衰竭进展迅速而严重。SFHF型病死率型显著高于SJ-A型,前者主要死于脑水肿或脑疝,后者主要死于出血、感染和肝肾综合征,故推测两型的发病机理可能不同。这种分型能更精确地反映肝衰竭的不同发展过程和特点,便于临床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腹水型 肝衰竭型 临床
下载PDF
凉血解毒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妙文 周仲瑛 +4 位作者 薛博瑜 吴勉华 王志英 周学平 尚文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5-17,共3页
作者针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分瘀热、火毒炽盛的病机分析,确立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研制清肝解毒静脉注射液,临床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62例.病死率32.26%,明显优于对照组(55%),亦优于当前同类中西药物,在黄疸、精神神经等症状改善、并发症... 作者针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分瘀热、火毒炽盛的病机分析,确立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研制清肝解毒静脉注射液,临床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62例.病死率32.26%,明显优于对照组(55%),亦优于当前同类中西药物,在黄疸、精神神经等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凝血等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等方面,清肝解毒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病毒性肝炎 凉血解毒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凉血解毒化瘀法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运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曹辉 张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1-874,共4页
回顾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从重型肝炎的主要病机"热""毒""瘀"等方面,综述了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凉血解毒化瘀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等情况,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凉血解毒化瘀法 临床运用
下载PDF
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证)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帆 张进 +1 位作者 卢诚震 丁晋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进一步评价茵兰益肝颗粒(茵陈、郁金、当归、连翘、丹参、板蓝根、拳参、淡竹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茵兰益肝颗粒360例与阳性药利肝隆颗粒120例平行对照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评价茵兰益肝颗粒(茵陈、郁金、当归、连翘、丹参、板蓝根、拳参、淡竹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茵兰益肝颗粒360例与阳性药利肝隆颗粒120例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期共12周,服药后2周、4周、8周、12周各进行1次访视,观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复常率和未反跳率,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值,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主要疗效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试验组59.8%,对照组32.2%,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次要疗效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试验组61.5%,对照组45.8%;丙氨酸转氨酶未反跳率试验组87.9%,对照组58.8%;天冬氨酸转氨酶未反跳率试验组90.5%,对照组63.2%,以上指标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值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0.8%,对照组为5.2%。结论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证)具有改善肝功能,恢复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抑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反跳以及改善患者症状的作用,同利肝隆颗粒比较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兰益肝颗粒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胆湿热 气滞血瘀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失眠患者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压西 叶之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失眠患者的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加味血府逐瘀汤和艾司唑仑治疗30 d,观察失眠特征及... 目的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失眠患者的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加味血府逐瘀汤和艾司唑仑治疗30 d,观察失眠特征及治疗后失眠特征、中医证候单项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均能改善睡眠,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失眠特征和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血瘀证的失眠特征以多梦夜醒、早醒及头昏健忘为主,加味血府逐瘀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特征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郁血瘀证 失眠特征 加味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电脑多项指标分析对病毒性肝炎血瘀证的诊断研究——附63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健生 魏贻宁 +3 位作者 庄清治 朱琪 毕庶芝 李勤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3-215,共3页
本研究根据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订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结合实验室检测的多项指标输入电脑进行分析。63例逐步回归分析公式判断血瘀程度与临床辨证对照,符合59例,总符合率93.6%。为今后肝病血瘀证分度提供了更为精确的科学... 本研究根据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订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结合实验室检测的多项指标输入电脑进行分析。63例逐步回归分析公式判断血瘀程度与临床辨证对照,符合59例,总符合率93.6%。为今后肝病血瘀证分度提供了更为精确的科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瘀证 诊断 计算机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在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巧娟 陈恺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在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在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采用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LT的好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BIL、ALB、PTA的好转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27/34)、44.12%(15/3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重度黄疸型肝炎采用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重度黄疸型病毒肝炎 安全性
下载PDF
降黄合剂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30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席奇 李日向 常占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626-628,共3页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降黄合剂Ⅱ号。观察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降黄合剂Ⅱ号。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患者主要症状及肝功能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脾虚瘀毒型 黄疸 降黄合剂Ⅱ号
下载PDF
慢肝湿热蕴脾证血瘀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锦芳 李丹 +2 位作者 潘晨 张月英 郑旭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5,共3页
为探讨慢肝湿热蕴脾证血瘀的病变实质 ,选择慢肝湿热蕴脾证 4 1例 ,慢肝湿热蕴脾兼血瘀证 39例 ,采血进行血浆 TXB2 和 6- K- PGF1α及 c AMP等含量的测定 ,结果说明慢肝湿热蕴脾证不论是否兼有血瘀的见症 ,均有血瘀的病变存在 。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机 湿热蕴脾 血瘀 诊断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血瘀证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岑玉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血瘀证患者的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A/G、肝纤 4...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血瘀证患者的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A/G、肝纤 4项 (HA、LN、ⅣC、PCⅢ )水平 ,并进行对照。结果 :血瘀证患者的HA、LN、Ⅳ C值的平均秩 (MEANRANK )分别为 3 1 5 2、 3 1 96、 3 2 0 6,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 0 5。而ALT、Alb、Glb、A/G及PCⅢ经检验P >0 0 5 ,提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病毒性肝炎血瘀证患者肝组织内存在活动性肝纤维化 ,提示肝病的慢性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血瘀证 肝功能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传染病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炎顽固性黄疸60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冀虹 刘红燕 牛建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9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肝炎顽固性黄疸的疗效。方法观察慢性肝炎顽固性黄疸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以活血化瘀法为基础治则的中药汤剂,...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肝炎顽固性黄疸的疗效。方法观察慢性肝炎顽固性黄疸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以活血化瘀法为基础治则的中药汤剂,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肝炎顽固性黄疸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熊去氧胆酸 慢性肝炎 顽固性黄疸
下载PDF
速效消黄饮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杨德全 杨勤 +1 位作者 李勇华 付正丰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0期3062-3063,3065,共3页
目的观察速效消黄饮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C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CS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给予中药速效消黄饮水煎剂,每天两次。治疗2个月后... 目的观察速效消黄饮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C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CS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给予中药速效消黄饮水煎剂,每天两次。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PTA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效消黄饮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可改善早期CSH患者的临床症状、PTA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人/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病 黄疸/中药疗法 速效消黄饮 慢性重型肝炎
下载PDF
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敬枪 陈卫庆 +2 位作者 徐胜 陈衍秋 许菊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753-1755,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86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虎汤加减,每日1剂,煎成4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200...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86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虎汤加减,每日1剂,煎成4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200 mL。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腹水变化;死亡率为主要指标。以不良反应、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及心电图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ALT、AST、TBil、PT水平及腹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TA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组对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31%,对照组总有效率37.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指标未见恶化。结论: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凉血解毒 祛瘀通下 黄虎汤
下载PDF
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乐 张洁 +5 位作者 严萍 陈蓓 孙琳 吴柳 刘成 薛冬英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1期1946-1949,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肝炎门诊和病房诊治的CH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加味下瘀血汤治... 目的:观察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肝炎门诊和病房诊治的CH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加味下瘀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1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3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64%。经统计分析,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乏力、胁痛胁胀、纳差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A、LN、PCⅢ、AK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D4^+、CD8^+、CD4^+/CD8^+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L-10、IL-6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乏力、胁痛胁胀、纳差等中医证候,改善肝纤维化,调节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加味下瘀血汤 中医证候 肝纤维化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陶翠玲 李延 赵艳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35-536,共2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181例的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病例进行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候出现的例数。同时运用放免法检测初...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181例的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病例进行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候出现的例数。同时运用放免法检测初诊患者肝纤维化的指标。结果:患者中涉及痰瘀互结证者64例,构成比占35.35%.其发生频数最高为312次,说明痰瘀互结证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证候,并且痰瘀证积分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及甘油三酯(TG)水平呈正相关(r=0.85、0.78、0.82、0.64);TG与HA、LN、PCⅢ呈正相关(r=0.54、0.62、0.58)。结论: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为痰瘀互结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中医病理实质之说提供了临床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中医 痰瘀互结证 肝纤维化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瘀阻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芬 张大坤 苏峰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瘀阻证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比...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瘀阻证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身目黄染、恶心呕吐、胁肋疼痛、食欲下降、倦怠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5天、30天T-Bil、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退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栌口服液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各指标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湿热瘀阻证 复方黄栌口服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