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Factors for SARS-Related Deaths in 2003, Beijing
1
作者 MIN LIU WAN-NIAN LIANG +4 位作者 QI CHEN XUE-QIN XIE JIANG WU XIONG HE ZE-JISN LI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6-339,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related deaths in Beijing.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mong the confirmed SARS patients officially report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related deaths in Beijing.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mong the confirmed SARS patients officially reported by Beijing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CDC), and information was also supplemented by a follow-up case survey,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Old age (over 60 year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ARS-related deaths in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Also, history of contacting SARS patients within 2 weeks prior to the onset of illness, health occupation, and inferior hospital ranking as well as longer interval of clinic consulting (longer than 1 day)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SARS-related deaths.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four risk factors for SARS-related deaths. Conclusion Old age (over 60 years) is the major risk factor for SARS-related deaths. Moreover, hospital health workers, the designated hospitals for SARS clinical services and the interval of consulting doctors (less than 1 day) a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urviving from S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death risk factor
下载PDF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mortalit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managed using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Xiaojing Wu Min Li +4 位作者 Ying Cai Tianshu Zhai Yi Zhang Qingyuan Zhan Sichao G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6-41,共6页
Backgrou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complications during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V-ECMO).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ICH and mortality... Backgrou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complications during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V-ECMO).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ICH and mortality in such patients.Methods: 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77 patients who received VV-ECMO due to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July 2013 to May 2019 at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Demographical data, laboratory indices,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clinical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ICH and mortality.Results: Of 77 patients, 11 (14.3%) suffered from ICH, and 36 (46.8%) survived.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18.2% [2/11]vs. 51.5% [34/66],P = 0.040) in patients with ICH than in those without ICH. Multivariab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actor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CH were diabetes mellitus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12.84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29-146.188,P = 0.040) and minimum fibrinogen during ECMO (aOR: 2.557, 95% CI: 1.244-5.252,P = 0.011). Multivariable analysis showed that factor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were acute hepatic failure during ECMO (aOR: 9.205, 95% CI: 1.375-61.604,P = 0.022), CO2 retention before ECMO (aOR: 7.602, 95% CI: 1.514-38.188,P = 0.014), and minimum platelet concentration during ECMO (aOR: 0.130, 95% CI: 0.029-0.577,P = 0.007).Conclusions: Diabetes mellitus and minimum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during ECMO are risk factors for ICH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managed using VV-ECMO. This indicated that anticoagulants use and nervous system monitoring should be performed more carefull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en treated with VV-ECMO due to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MORTALITY risk factors
原文传递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3
作者 符丽娜 芮立美 +1 位作者 彭建华 王华权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分析影响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并构建定量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丹阳医院确诊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患者共105例,根据临床... 目的 分析影响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并构建定量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丹阳医院确诊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患者共105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75例(71.4%)和死亡组30例(28.6%)。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痰涂片阳性率、痰培养阳性率、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阳性率、合并疾病、并发症、结核分型、入院肺功能(用力肺活量、潮气量、残气量)、入院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饱和度(SaO_(2))、PaO_(2)/FiO_(2)]、入院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白蛋白及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影响死亡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死亡组较存活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入院用力肺活量降低、PaO_(2)/FiO_(2)降低、NLR升高、白蛋白降低(P <0.05);死亡组细菌耐药率和有创通气率增加,通气时间延长,治疗3d后PaO_(2)/FiO_(2)降低,APACHEⅡ评分升高,CRP和NLR升高,白蛋白降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aO_(2)/FiO_(2)、NLR、白蛋白、治疗3d后APACHEⅡ评分和CRP是影响死亡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Y=2.563-0.248×PaO_(2)/FiO_(2)+0.166×NLR-0.318×白蛋白-0.074×APACHEⅡ评分+0.396×CRP。ROC曲线分析得出Y值预测死亡的准确性为0.856,敏感度82.6%,特异度75.5%,临界值为0.869。结论 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有较高的院内病死率,入院PaO_(2)/FiO_(2)和白蛋白降低以及入院NLR、治疗3d后APACHEⅡ评分和CRP升高可能是影响死亡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构建定量预测模型评估死亡风险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呼吸衰竭 死亡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SARS合并ARDS患者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何为群 陈思蓓 +3 位作者 刘晓青 黎毅敏 萧正伦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36-337,共2页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 ,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以我院中心 ICU收治的 2 5例 SARS合并 ARDS患者为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用 SPSS10 ....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 ,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以我院中心 ICU收治的 2 5例 SARS合并 ARDS患者为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用 SPSS10 .0统计软件作 L ogistic回归 ,筛选和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筛选出年龄、缺氧持续的时间、血小板减少、高血钠、血肌酐升高 5个死亡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2 0 3、1.0 6 7、111.932、2 6 .6 6 7和 111.932。结论 :应重视并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54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尹炽标 唐小平 +9 位作者 张复春 唐漾波 许敏 陈燕清 王健 陈谐捷 邓西龙 刘晋新 贾卫东 谢敏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8-22,i001,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与死亡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963%...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与死亡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963%为持续高热;全部有明显呼吸困难。79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低于020(占50%);981%的患者嗜酸粒细胞显著降低;血小板降低者占204%。35例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降低至400/μL以下。血清ALT、AST、LDH及CK升高者分别为648%、630%、574%和481%,有肾功能损害者占129%。48例患者双肺受累,833%(10/12)的病例死亡前胸片可见双肺广泛的磨玻璃样改变。经综合治疗,778%的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222%。出院后随访4周,333%有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血小板减少、CD+4降低、BUN升高与死亡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重症SARS患者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CD+4显著降低,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大范围肺实变及磨玻璃样改变等。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继发感染、血小板下降、CD+4降低、BUN升高是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死亡 并发症 基础疾病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CD4^+ 升高 持续高热 呼吸困难 嗜酸粒细胞
下载PDF
12例SAR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惠媛 石裕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26-528,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 ,对 12例SARS死亡患者和 3 2例治愈病例 (对照组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例 SARS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 67岁 ,治愈对照组平均年龄仅为 42岁 ,而且死...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 ,对 12例SARS死亡患者和 3 2例治愈病例 (对照组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例 SARS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 67岁 ,治愈对照组平均年龄仅为 42岁 ,而且死亡组中有 5例患者存在 1~ 5种基础疾病。 SARS存活患者 CD+4 (4 16.6±2 3 5 .0 )个 /μl、CD+8(2 96.1± 181.5 )个 /μl;死亡患者的 CD+4 (14 3 .8± 78.1)个 /μl,CD+8(10 3 .6± 63 .2 )个 /μl;较正常参考值均有下降 ,但死亡组的 CD+4 、CD+8下降更为显著。死亡组 12例合并细菌感染 5例 ,其中真菌感染3例 ,败血症 2例 ,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肾脏损害率为 41.67% ,明显高于治愈对照组 3 .12 %。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病死率高达 80 .0 % ,且 5例患者继发肺部细菌性感染 ;而应用无创呼吸机者无一例死亡。结论 :年龄及基础疾病是 SARS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PO-AAV患者临床特点及其肺部受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孔秀芳 纪宗斐 +4 位作者 闫焱 陈慧勇 马莉莉 张卓君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分析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MPO-AAV)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肺部受累患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 目的分析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MPO-AAV)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肺部受累患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2月至2013年12月初诊入院的MPO-AAV患者基线时临床资料,截至2014年8月或死亡,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部受累患者不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8例确诊的MPO-AAV患者,早期系统型13例,全身型50例,重型28例,难治型7例。呼吸系统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和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示以渗出(36例)、肺间质改变(35例)常见;肺活检示8例肺组织病理学见肺泡间隔破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92例,免疫抑制剂治疗79例,两种球蛋白治疗19例,免疫吸附5例。治疗后改善者71例,复发者17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者16例,死亡9例,肺部感染者35例;分别以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和肺部感染为终点,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受累患者临床资料发现:肺部感染、肺间质病变、Scr>500μmol/L以及ALB<30 g/L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65岁、急性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急性呼吸衰竭是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MPO-AAV患者多有肺部受累,同时伴有全身及血液、肾脏等其他系统受累的异常表现。肺部感染是MPO-AAV肺部受累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且二者相互促进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发病年龄>65岁是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发生多系统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彧 张黎明 +2 位作者 刘钰 袁彬 刘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8期3-4,共2页
目的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确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发生多系统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确诊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寻找患者发生多系统功能衰竭(MSOF)的危险因素。结果 P(e)=0.05,P(r)... 目的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确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发生多系统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确诊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寻找患者发生多系统功能衰竭(MSOF)的危险因素。结果 P(e)=0.05,P(r)=0.06,采用后退法,引入自变量年龄、接触史,得到回归方程:Y=-8.821+0.138X(年龄)+2.32X(接触史)。结论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患者中,年龄较大、有密切接触史者易发生MSOF,应加强对高年资医务人员和患者老年亲友及同事的观察,同时应对患者中曾有密切接触史者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多系统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媛 易银沙 李桂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 ,为降低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 13家县级医院儿科 2 0 0 0年 7月 1日~ 2 0 0 1年 6月 3 0日收治的56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是否并发呼吸衰竭进行前瞻性研究 ,...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 ,为降低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 13家县级医院儿科 2 0 0 0年 7月 1日~ 2 0 0 1年 6月 3 0日收治的56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是否并发呼吸衰竭进行前瞻性研究 ,共调查分析 16个因素。按有无呼吸衰竭两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血红蛋白、频繁感冒、营养支持疗法、季节、危重病儿评分与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频繁感冒、冬春季、危重病儿评分与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有关。结论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频繁感冒、冬春季节、危重病儿评分是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重症肺炎 并发症 呼吸衰竭 高危因素 佝偻病 先天性心脏病 病例分析
下载PDF
185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春盛 潘世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 SARS患者死亡原因 ,为临床降低病死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对 185份 2 0 0 3年 6月 2 0日源自北京市各综合医院提供上报给北京市 SARS治疗指挥中心的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 目的 :回顾性分析 SARS患者死亡原因 ,为临床降低病死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对 185份 2 0 0 3年 6月 2 0日源自北京市各综合医院提供上报给北京市 SARS治疗指挥中心的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措施等。结果 :185例 SARS死亡病例中男 10 2例 ,女 83例 ;平均年龄 5 6 .4岁 ,大于 6 0岁者 85例。有基础疾病者 14 7例 (79.5 % ) ,其中心血管疾病 5 7例 ,占第一位 ;糖尿病 4 1例 ,占第二位 ;脑血管病 19例 ,占第三位 ;消化道疾病 15例。有并发症者 5 2例 (2 8.1% ) ,依次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继发感染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等。部分入院资料齐全者显示入院时生命体征均稳定。血液学与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显示 :疾病晚期与入院时相比 ,血糖、白细胞均升高 (P均 <0 .0 0 1) ,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 (P<0 .0 0 5 ) ,动脉氧分压 (Pa O2 )、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 (P<0 .0 0 5 ,P<0 .0 0 1) ;有近一半的患者血生化指标异常。结论 :年龄和基础疾病是 SARS死亡十分敏感的指标 ,而 SARS冠状病毒导致的肺损伤、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高血糖代谢紊乱以及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所致继发感染均是 SAR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死亡危险因素 血糖 低氧血症 顽固性 感染 继发性
下载PDF
胸外重症监护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超华 许洪锋 杨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外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6~2008年医院外科110例胸外重症监护围术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70例),从抗感染治疗、机械辅助通... 目的:探讨胸外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6~2008年医院外科110例胸外重症监护围术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70例),从抗感染治疗、机械辅助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死亡组中无创通气构成比及时间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值均<0.05),生存组每日进量和每日液体净量均显著少于死亡组(P值均<0.05),生存组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可由全身多种疾病引起,当合并其他疾病时死亡风险进一步增高。应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科学的机械通气辅助策略、严格液体管理等综合方案治疗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病因 死亡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24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卫海宁 卫好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病人的死亡危险因素 ,为降低 SARS病死率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来自本省太原市及各地区收治 SARS7家医院所提供的死亡 SARS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 :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数据...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病人的死亡危险因素 ,为降低 SARS病死率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来自本省太原市及各地区收治 SARS7家医院所提供的死亡 SARS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 :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措施等。结果  2 4例死亡 SARS病人中 ,男性 14例和女性 10例。平均年龄 5 7.4岁。其中≥ 5 0岁 2 1例 (88% )。有基础疾病者 2 0例 (83% )。其中心血管疾病 12例占居首位 ,糖尿病 9例居次席 ,脑血管疾病 8例位居第三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COPD) 5例占第四位和消化道疾病占末位。有并发症者 13例 (5 4 % ) ,依次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和继发感染等。部分资料齐全的病人在入院时的生命体征都平稳。血液学和动脉血气检测与分析均显示在疾病晚期与入院时相比 :白细胞计数增多 ,血糖升高和乳酸脱氢酶 (L DH)值升高 (P均 <0 .0 0 1) ,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减少 (P<0 .0 0 5 )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和氧合指数 (Pa O2 / Fi O2 )均呈进行性降低 (P<0 .0 0 5 ,P<0 .0 0 1)。近半数SARS病人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结论 年龄、基础疾病、低氧血症和 L DH值升高 ,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的滥用所致的继发感染等都是 SARS病人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死亡 危险因素 SARS 血糖 低氧血症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0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欣 林江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SARS)的临床特点 ,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参考我院 2 0 0 3年 3~ 6月收治的 2 0 0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取一些可能对死亡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Mantel Haenszelχ2 检验和t检验预...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SARS)的临床特点 ,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参考我院 2 0 0 3年 3~ 6月收治的 2 0 0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取一些可能对死亡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Mantel Haenszelχ2 检验和t检验预测其危险程度的大小。结果 :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发病早期最高体温、发病早期最低经皮血氧饱和度、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病早期血小板减少、发病早期血红蛋白减少、发病早期外周血CD3降低、外周血CD4降低、外周血CD8降低等 14个临床因素的相对危险度 (RR)分别为 2 .6 39、12 .176、4 .12 4、5 .1、3.0 5、3.6 80、3.92 1、4 7.2 73、0 .35 3、16 .718、10 .737、9.2 86、19.0 77、14 .16 7;95 %CI分别为 0 .6 79~ 10 .2 5 2、2 .5 4 5~ 5 8.2 6 4、1.12 0~ 15 .187、1.4 74~ 17.6 4 3、0 .334~ 2 7.82 0、0 .392~ 35 .5 4 6、0 .82 5~ 18.6 32、5 .84 9~ 382 .0 6 2、2 .991~38.5 4 0、4 .16 4~ 6 7.117、0 .0 74~ 1.6 80、1.16 5~ 73.981、2 .389~ 15 2 .30 8、2 .389~ 15 2 .30 8。结论 :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共有 9个 ,按危险性的大小排列依次为 :发病早期SPO2 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死亡原因分析
14
作者 孟艳英 王曙照 +1 位作者 张可 黄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35-337,共3页
为分析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对 2 0 0 3年 3月至 6月在佑安医院死亡的 1 5例SARS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 5例患者年龄 2 3~ 81岁 ,平均 ( 5 0 .7± 1 8.8)岁 ,其中年龄大于 5 0岁的 7例。基础病 :合并糖尿病 5例 ... 为分析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对 2 0 0 3年 3月至 6月在佑安医院死亡的 1 5例SARS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 5例患者年龄 2 3~ 81岁 ,平均 ( 5 0 .7± 1 8.8)岁 ,其中年龄大于 5 0岁的 7例。基础病 :合并糖尿病 5例 ,高血压病 5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例。T细胞亚群 :病程第 1周CD4 + 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 ,平均CD4 + ( 2 48± 82 )个 /μL ,第 2和第 3周继续下降 ,分别为 ( 1 81± 1 2 8)个 /μL和 ( 1 2 5± 46)个 /μL ,与痊愈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胸部影像学变化 :1 5例中 7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显示均在 7d内进展到双肺广泛磨玻璃样变或实变。CK及CK MB :平均CK( 2 69.3± 3 99.9)U/L ,CK MB( 3 1 .1± 2 6.1 )U/L。提示 :SARS患者若伴有高龄、多合并症、T细胞亚群进行性下降、快速进展的双肺广泛实变、CK及CKMB升高等情况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患者 CK-MB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T细胞亚群 死亡原因分析 年龄 基础病 平均 极差 下降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胡先明 李和平 +6 位作者 李梅 张虹 黄晋喜 李胜文 李国顺 邓勇志 卢祖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 分析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 0 3- 0 7~ 2 0 0 3- 0 6 - 0 4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4 .2 % ) ,女 11例 (45 .8% ) ;... 目的 分析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 0 3- 0 7~ 2 0 0 3- 0 6 - 0 4山西省 2 4例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4 .2 % ) ,女 11例 (45 .8%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气促等。实验室检查早期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下降。胸部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 ,短期内病灶增多。 7d内死亡 3例 (12 .5 % ) ,7~ 14d死亡 11例 (45 .8% ) ,14d以上死亡 10例 (41.7% )。 14例 (5 8.3% )病人有基础疾病 (共 18例基础疾病 ) ,其中 4例 (2 2 .2 % )糖尿病 ,3例 (16 .7% )脑血管病 ,3例 (16 .7% )心血管病 ,6例 (33.3% )高血压 ,1例 (5 .6 % )表皮松懈症 ,1例 (5 .6 % )精神分裂症 ;7例 (38.9% )同时合并 2种或 2种以上疾病。 2 4例SARS死亡患者中 1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6 6 .7% ) ,ARDS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死亡 5例 (2 0 .8% ) ,患者感染SARS后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导致死亡 3例 (12 .5 %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 5 0岁、缺乏心理治疗、早期淋巴细胞减少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 5 0岁、早期淋巴细胞减少是SAR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外科危重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39例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李雯 皋源 王祥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2006-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住院围术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39例,分为死亡组(45例)和生存组(94例),从...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2006-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住院围术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39例,分为死亡组(45例)和生存组(94例),从抗感染治疗、机械辅助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肺源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占61.9%。病例来源以普外科(50.4%)和胸外科(29.5%)为主。多脏器功能衰竭(χ2=13.469)、脓毒症(χ2=18.169)、肺部感染(χ2=24.861)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相关(P值均=0.000)。死亡组中无创通气构成比及时间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值均<0.05),生存组每日进量和每日液体净量均显著少于死亡组(P值均<0.05),生存组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可由全身多种疾病引起,当合并其他疾病时死亡风险进一步增高。应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科学的机械通气辅助策略、严格液体管理、早期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案治疗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病因 死亡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命体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春玲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11期1057-1058,1061,共3页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生命体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44例急性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此治疗...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生命体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44例急性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此治疗的44例急性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与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与心率较对照组降低,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IL-8、IL-17、MD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有利于纠正低血氧症,减慢心率与呼吸频率,维持生命平稳,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生命体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190例SARS死亡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敬萍 朱莉贞 +9 位作者 刘喆 郑素华 李素娟 高宜秦 赵荣国 范渡 李三军 程尉新 刘德恭 高明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 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收到的按照卫生部颁发的 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 190份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龄 >4 5岁占 75 .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 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收到的按照卫生部颁发的 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 190份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龄 >4 5岁占 75 .3% ;病变侵犯程度以双侧肺部改变为主 72 .9% ;合并有基础疾病占 75 .3% ,其发病至死亡时间 (11.2 5± 7.4 4 ) d;与无伴发基础疾病组 (16 .5 3± 9.12 ) d进行比较明显缩短 ,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有 14 0例患者 (73.7% )应用了甲泼尼龙治疗 ,且激素总量 >1.0 g出现并发症占 6 2 .8% ;有 31.8%继发了不同程度的感染 ;临床首发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 (10 0 % ) ;咳嗽 75 .3% ,以干咯多见 ;有 6 3.7%患者表现为低氧血症。结论 影响或导致 SARS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可能与年龄、病变侵犯程度、是否伴有基础疾病、应用激素总量及继发感染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晓珊 李希 杨荀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06例老年SP合并ARF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疗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06例老年SP合并ARF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疗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6例病人中,预后良好者112例(54.37%),预后不良者94例(45.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评分)、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CURB-65)、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合并基础疾病数、机械通气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氧合指数(PaO2/FiO2)、红细胞比容(Hct)、血浆白蛋白(Alb)、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MODS评分高、CURB-65评分高、PSI评分高、合并基础疾病多、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低Alb血症是导致老年SP合并ARF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高、MODS评分高、CURB-65评分高、PSI评分高、合并基础疾病多、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低Alb血症可导致老年SP合并ARF病人预后不良,应针对性进行干预,以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老年人 急性呼吸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最佳截断值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慧 胡晓峰 +2 位作者 陈庆青 陈卫香 郑运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最佳截断值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析预后良好组(n=41...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最佳截断值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析预后良好组(n=41)与预后不良组(n=33)。统计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葡萄糖、白细胞计数(WBC)、机械通气方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D)、氧合指数、血乳酸和血氯等各项信息。通过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和血氯预测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预后不良组机械有创通气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氧合指数和血氯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和血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1、0.680、0.629和0.656。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机械有创通气、APACHEⅡ评分>31.480分、氧合指数<194.500mmHg、血乳酸≥5.245 mmol/L和血氯<75.420 mmol/L是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其对应OR值为1.125、2.345、3.009、2.075和1.023,均P<0.05。结论影响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APACHEⅡ评分>31.480分、氧合指数<194.500 mmHg、血乳酸≥5.245 mmol/L和血氯<75.420 mmol/L是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在预防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衰竭 预后 最佳阈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