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a child with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undergoing open heart surgery:A case report
1
作者 Oguzhan Arun Bahar Oc +3 位作者 Esma Nur Metin Ahmet Sert Resul Yilmaz Mehmet Oc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2年第1期54-63,共10页
BACKGROUND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is a congenital multisystemic genetic disorder.The expected lifespan of children with this disorder has been prolo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advances in medicine in recent yea... BACKGROUND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is a congenital multisystemic genetic disorder.The expected lifespan of children with this disorder has been prolo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advances i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y still more frequently undergo cardiac surgery.There are some challenges for clinicians when faced with CdLS patients.We present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 child with CdLS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CASE SUMMARY Severe pulmonic and subpulmonic valvular stenosis,enlargement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rt,mil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atrial septal defect,an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ere diagnosed in a 14-month-old boy with manifested cyanosis,developmental delay,and malnutrition.Attempted balloon valvuloplasty was unsuccessful due to a severe stenotic pulmonary valve,therefore it was decided to perform an open surgical repair.Following a successful and uncomplicated intraoperative course,the patient was extubated on postoperative day 5,and adrenalin and dopamine infusion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stopped on postoperative days 6 and 10,respectively.Moderate laryngomalacia and suboptimal vocal cord movements were diagnosed,and tracheotomy an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were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e same session at postoperative day 32.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postoperative day 85 after a challenging postoperative period with additional airway and nutritional problems.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perioperative anesthetic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 CdLS patient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Brachmann de Lange Syndrome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ardiac surgery ANESTHESIA Case report
下载PDF
复脉益心方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心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9、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王静 唐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941-945,951,共6页
目的 探讨复脉益心方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心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水平、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erminal precursor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 探讨复脉益心方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心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水平、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erminal precursor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术后根据病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复脉益心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MP-9、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每分钟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社会限制、体力限制、症状、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悸、疲乏、气短、盗汗或自汗、心烦、失眠多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心悸、疲乏、气短、盗汗或自汗、心烦、失眠多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和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9和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分钟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每分钟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限制、体力限制、症状及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社会限制、体力限制、症状及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未发生异常,术后也未出现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结论 复脉益心方辅助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能够降低MMP-9、NT-proBNP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保护心肌,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复脉益心方 二尖瓣置换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9 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周素密 张海浩 丁惠娜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56-659,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后睡眠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后睡眠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干预,2组患者均护理2周。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进行评估,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采用8项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自制问卷评估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GQOLI各项评分、护理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RSS各项评分、SDS、SAS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生活、睡眠质量,提高护理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并减轻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双心护理 放松训练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疗效
4
作者 袁超 王笑天 +1 位作者 常峰荣 吕智超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方法:将88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对照组为...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方法:将88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对照组为非同期实施,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中和术后情况、心功能、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升主动脉阻断和呼吸机辅助、心肺转流术、ICU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胸比例、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缺血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缺血总负荷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优于分期手术,有利于围术期恢复,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立果 陈桂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3.05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3.05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统计学有差异的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其中23.91%(22/92)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76.09%(70/92)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单因素结果显示,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60岁、高血糖、手术时间>4 h、谵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0 U/L占比均低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糖、手术时间>4 h、谵妄、AST≥80 U/L是影响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后年龄≥60岁、高血糖、手术时间>4 h、谵妄、AST≥80 U/L均是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患者于术前进行密切关注,并开展实施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慢性心力衰竭 瓣膜置换术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阶段性康复运动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黄江珍 杨华琴 吴丽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运动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运动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在瓣膜置换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阶段性康复运动方案,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及在舒适度和睡眠质量方面的评分。结果:关于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中总发生率的数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中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Tei指数的检测数值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中左心射血分数的检测数值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中舒适度评分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中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阶段性康复运动护理可增强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升舒适度,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阶段性康复运动 心功能 并发症 睡眠 舒适度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蒋丽 赵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150-152,157,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后对其预后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金乡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参照组(30例)采用传...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后对其预后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金乡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参照组(30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采用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运动评分(89.17±3.12)分、生活自理评分(89.83±4.22)分、躯体疼痛感评分(88.55±4.23)分、精神状态评分(90.44±5.25)分、睡眠评分(90.33±5.25)分、食欲评分(90.65±2.25)分均高于参照组的(72.23±3.25)分、(70.55±5.21)分、(74.19±3.19)分、(80.33±5.25)分、(80.64±4.13)分、(80.2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4、15.750、14.845、7.458、7.945、16.639,P均<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后,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心理状态改善,可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促进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预后
下载PDF
60岁以上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思捷 蔡珍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33-437,共5页
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往往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患者常因心功能失代偿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自身的心脏负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早期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疾病对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呈递进式的影响。国内外... 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往往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患者常因心功能失代偿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自身的心脏负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早期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疾病对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呈递进式的影响。国内外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断、检测指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Ⅰ期心脏康复方案对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疗效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向立民 杨榕 +3 位作者 姚玲 杨菲 蒋振钦 吴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Ⅰ期心脏康复方案对重症心脏瓣膜病(VHD)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疗效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V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差异... 目的:探讨研究Ⅰ期心脏康复方案对重症心脏瓣膜病(VHD)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疗效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V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Ⅰ期心脏康复,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生物标志物及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VHD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Ⅰ期心脏康复方案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生物标志物,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心脏康复方案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恢复
下载PDF
Ⅰ期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向立民 杨榕 +3 位作者 姚玲 杨菲 蒋振钦 吴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Ⅰ期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术后... 目的:探讨Ⅰ期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术后给予Ⅰ期心脏康复。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出院时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升高,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均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升高,研究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升高,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Ⅰ期心脏康复,可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术后运动耐力,帮助其早日恢复,进而积极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Ⅰ期心脏康复 心功能
下载PDF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1年随访状态动态观察
11
作者 钱倩倩 刘长红 王蔚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SDHVD)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SDHVD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为单纯主动脉瓣钙化,因出现...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SDHVD)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SDHVD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为单纯主动脉瓣钙化,因出现典型症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分别在其术前及术后1年回院复诊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分析AVR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价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排除围术期死亡者、随访期失访者及死亡者后,140例行AVR治疗的老年SDHVD患者中有118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力维度得分以及量表总得分均较其术前上升,但依旧低于常模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体质量指数(BMI)、平均跨瓣膜压差对老年SDHVD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74、-0.153;均P<0.001);规律运动、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对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77、0.276、0.311;均P<0.001),其可共同解释患者生活质量41.70%的变异度。结论老年SDHVD患者AVR术后1年生活质量整体较其术前提高,但依旧低于常模水平,而BMI、规律运动、术前LVEF、平均跨瓣膜压差以及EOAI是影响老年SDHVD患者AVR术后1年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单纯主动脉瓣钙化狭窄 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活质量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吴晓 刘守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心胸比]、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心胸比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两组GDF-15、CK-MB、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Early outcomes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hospital mortality after concomitant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被引量:1
13
作者 ZHENG Hai-yun WU Hao +1 位作者 HE Xiao-ling ZHU Ping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2年第1期95-102,F0003,共9页
Background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precautions,surgical methods and early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by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reated with... Background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precautions,surgical methods and early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by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re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t the same time as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n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ath of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fter surgery.Methods:Between January 2020 and September 2021,a total of 10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imultaneous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heart valve disease in conjunction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at the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Guangdong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for clinical data,an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summary of all preoperative data,surgical methods,intraoperative data,and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performed.The variations in each cardiotocography indicator were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o determine surgical effectiveness and statistical perioperative patient mortality.After integrating the Sino SCOR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and analyzing the case features included in this data,12 alternative risk variables for mortality were identified and submitted to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After performing a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alternative risk factors,the option of P<0.05 was considered a risk factor and included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followed by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which the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to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ith P<0.05,and their OR values and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s(CIs)were calculate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ed factors affecting patients’early prognosis systematically.Results:Of the 103 patients,91 were successfully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12 died,11.7%of the deaths were due to the following causes: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and severe infection;Among all the 103 patients,7 patients underwent rebleeding and hemostasis after surgery,6 patients required dialysis after surgery,28 patients underwent IABP supportive care after surgery because of the occurrence of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1 patient assisted by ECMO after surgery,and patients discharged successfully had significantly less LVEDD and LVESD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surgery(P=0.000;P=0.000).Age>70 years,preoperative combined hyperlipidemia,and history of th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ere the thre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BG valve replacement.Conclusions:1.The diastolic function of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arly stage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heart valve replacement.2.Age>70 years,preoperative combined hyperlipidemia,and a history of th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ere thre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hospital death in patients receiving CABG valve re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linical efficacy Influence factor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孙肖艳 刘晶晶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6-8,12,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9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9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98例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预后不良24例,发生率为12.12%,设为预后不良组,其余设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术后发生感染等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术后发生感染等均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术后发生感染等均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目标化健康教育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王海媛 李婷 +1 位作者 袁小叶 白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0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化健康教育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目标化健康教育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目标化健康教育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恐惧视觉模拟评分(FAV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用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及按时检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化健康教育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不仅能够调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管理能力,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化健康教育 家庭赋权心理疏导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理状态 疾病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下的风险护理对行机械瓣膜置换术风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雪 刘念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6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究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患者接受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下的风险护理对其康复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7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100例风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 目的探究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患者接受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下的风险护理对其康复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7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100例风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下的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心功能分级I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接受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下的风险护理,能明显改善其围术期心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6 min步行距离,提升生活质量,优化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心病 小组焦点访谈法 风险护理 机械瓣膜置换术 康复效果 心功能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钱鹏 石开虎 +4 位作者 陶辉 代晨 秦润禾 汪裕琪 徐盛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LCOS)和对照组(未发生LC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LCOS)和对照组(未发生LC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70min、失血比>20%(失血量/总血容量>20%)、高血压、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术前心律失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16、0.048、0.019、0.013、0.017、0.029);进一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术前心功能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比>20%、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是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0.030、0.019、0.014)。结论患者术前心功能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比>20%、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杨 赵巧燕 +1 位作者 翟继卫 厉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1-1565,共5页
背景: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瓣膜材料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 背景: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瓣膜材料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生物组62例、机械组34例。生物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机械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机械瓣膜二尖瓣置换,比较两组心功能及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指标。研究已获得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0315)。结果与结论:①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71%、临床治疗成功率为77%,机械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47%、临床治疗成功率为53%,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与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人工瓣膜结构性衰坏所致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生物组患者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瓣周漏的发生率均低于机械组(P<0.05)。②术后3 d,生物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机械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高于机械组(P<0.05)。③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患者的二尖瓣口E峰峰值速度、平均跨压差检测结果低于机械组(P<0.05),人工瓣有效瓣口面积检测结果大于机械组(P<0.05)。④结果表明,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可能与拮抗炎症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 机械瓣膜 二尖瓣置换 炎性应激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辛亮 张健群 +2 位作者 迟立群 肖巍 梁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 246例,其中646例的随访数据为有效数据,有效数据通过Cox比例... 目的探讨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 246例,其中646例的随访数据为有效数据,有效数据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初步筛查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然后再通过多变量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5岁)、心功能分级Ⅳ级、术前并发糖尿病、术前并发肾损伤、术后未严格遵照医嘱、肺部感染、主动脉阻断时间(61~90 min)、术后射血分数≤40%、二次换瓣手术及抗凝治疗不当均为影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患者手术后应结合其相关危险因素和自身的疾病特点,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 远期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马恩 王宗社 +2 位作者 舒端朝 王小军 赵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6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2±6.7)个月,其中死亡28例,存活17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存活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术前合并糖尿病和肾病、原发病、术前心脏手术史、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等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0 kg/m^2或>35 kg/m^2、心功能Ⅲ~Ⅳ级、术前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术前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160 min及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均是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预后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