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x Ratio and Sexual Size Dimorphism in a Toad-headed Lizard, 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
1
作者 Kailong ZHANG Haojie TONG +2 位作者 Yubin WO Naifa LIU Yuanting JI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35-42,共8页
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 has sexual dimorphism in abdominal coloration, but its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sexual size dimorphism (SSD) is unknown. Using mark-recapture data during four days each year from August ... 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 has sexual dimorphism in abdominal coloration, but its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sexual size dimorphism (SSD) is unknown. Using mark-recapture data during four days each year from August from 2014 to 2016, we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ex ratios, SSD, sex-specific survivorship and growth rates in a population of P guinanensi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x ratio of males to females was 1:2.8. Males had a lower survival rate (6%) than females (14%) across the age range from hatchling to adult, which supported the discovered female-biased sex ratio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low survival rate of males between hatchlings and juveniles. Male-biased SSD in tail length and head width existed in adults rather than in hatchling or juvenile lizards. The growth rates in body dimensions were undistinguishable between the sexes during the age from hatchling to juvenile, but the growth rate in head length from juvenile to adult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males than females. Average growth rate of all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s from hatchling to juvenile were larger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from juvenile to adult, but only being significant in tail length, head width, abdomen length in females and snout-vent length in males. We provided a case study to strength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life history traits on how a viviparous lizard population can survive and develop their morphology in cold cl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d-headed lizard MARK-RECAPTURE sexual size dimorphism growth rate SURVIVORSHIP sex ratio
下载PDF
凯里市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动态分析
2
作者 刘毅 杨通武 +1 位作者 朱莲英 李贵发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目的】为摸清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动态变化规律,给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凯里市2011—2023年稻田区、旱地耕作区的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夹夜法调查分析其性别比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胎仔数... 【目的】为摸清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动态变化规律,给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凯里市2011—2023年稻田区、旱地耕作区的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夹夜法调查分析其性别比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胎仔数以及繁殖指数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凯里市黑线姬鼠总体种群性比(♀/♂)为1.08,种群总性比符合1:1的关系,年度间和月份间性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平均怀孕率为23.70%,年度间怀孕率在8.33%~55.56%,一年中种群主要怀孕期在4—5月和8—9月,怀孕率分别为64.00%~70.59%和39.13%~41.67%,呈现典型的双峰型曲线。总体平均胎仔数为5.38只,以5只最多,占总孕鼠数的34.00%。总体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4.62%,年度间睾丸下降率在35.71%~100.00%,3—10月睾丸下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睾丸下降率为68.75%~100.00%,月份间怀孕率与睾丸下降率呈同步变化趋势。总体平均繁殖指数为0.66,年度间繁殖指数在0.24~1.54,月份间繁殖指数在0.15~2.61,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呈现典型的双峰型曲线。【结论】黑线姬鼠应列为凯里市主要监测防控对象,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规律,其防控最佳时期应选择每年4月和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性比 怀孕率 胎仔数 睾丸下降率
下载PDF
中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地域差异 被引量:21
3
作者 曹萌 雷鹏 吴擢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文章利用全国第3~5次人口普查资料,描述了1981~2000年中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变化趋势和地域差异。方法利用并结合全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资料对影响婴儿死亡率性别比地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婴儿... 目的文章利用全国第3~5次人口普查资料,描述了1981~2000年中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变化趋势和地域差异。方法利用并结合全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资料对影响婴儿死亡率性别比地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婴儿死亡率性别比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异常(女婴死亡率高于男婴),其严重程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剧。全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从1981年的1.05,下降到1989年的0.87和2000年的0.72。死亡率性别比异常的省份从1981年的4个增加到1989年的19个和2000年的26个。1981年各省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最低为0.87,1989年最低为0.77,2000年最低至0.40。异常程度严重的地区包括安徽、江西、广西、广东、海南等省份。结论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造成婴儿死亡率性别比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偏好男婴的传统观念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其次与不同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不同有关,而与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的关联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性别比 性别差异 地域差异
下载PDF
环境颜色对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占霞 范凡 +3 位作者 王忠燕 韩艳华 杨小凡 魏国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明确环境颜色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利用黑、棕、绿、红和橙5种颜色卡纸模拟自然环境颜色,比较研究了其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 【目的】明确环境颜色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利用黑、棕、绿、红和橙5种颜色卡纸模拟自然环境颜色,比较研究了其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在橙色环境下最长,为26.15 d,黑色环境下最短,为22.35 d;世代存活率在黑色环境下最高,为43.88%,橙色环境下最低,为28.88%;性比在各颜色环境下无显著差异;雌雄成虫寿命均在棕色环境下最长,分别为2.06 d和2.99 d,橙色环境下最短,分别为1.58 d和2.57 d;单雌产卵量在棕色环境下最多,为62.99粒,橙色环境下最少,为45.64粒;种群趋势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黑色(15.90)>棕色(15.07)>透明色对照(12.93)>红色(11.69)>绿色(11.67)>橙色(8.50)。【结论】环境颜色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特性,黑色及棕色环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橙色环境可抑制其生长发育及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环境颜色 发育历期 存活率 性比 成虫寿命 繁殖力
下载PDF
温度对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率及性比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进强 许丽月 +5 位作者 李发昌 郑燕萍 邓云湘 张永科 朱国渊 李国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6,共6页
为探明温度与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率、性比间的关系,明确繁殖时利于提高该蜂出蜂率、雌性比的温度,在18℃、21℃、24℃、27℃、30℃、33℃条件下,以橡胶盔蚧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优雅岐脉跳小蜂的出蜂率及性比。结果表明:18℃-33℃,... 为探明温度与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率、性比间的关系,明确繁殖时利于提高该蜂出蜂率、雌性比的温度,在18℃、21℃、24℃、27℃、30℃、33℃条件下,以橡胶盔蚧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优雅岐脉跳小蜂的出蜂率及性比。结果表明:18℃-33℃,随着温度的升高,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天数由14 d增加到22 d再降到0 d,21℃时出蜂天数最长;温度与出蜂天数呈线性关系。日出蜂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加至峰值后减少的钟形曲线,24℃的日出蜂率最高为48.44%,33℃的最低为0;单雌出蜂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11.02头增加到峰值59.15头,然后减少到0,21℃时出现最大值。该蜂子代具偏雌性,18℃-30℃,雌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由74.24%降至53.33%。33℃恒温条件下不会羽化出蜂。综合这两项指标,21℃-24℃是繁殖该蜂的适宜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雅岐脉跳小蜂 橡胶盔蚧 温度 出蜂率 性比
下载PDF
棉铃虫成虫不同性比结构对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姚永生 张敏 +1 位作者 潘存建 张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51-4353,共3页
[目的]为棉铃虫的综合治理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在室内将棉铃虫雌、雄蛾按单倍性比和双倍性比设置10个处理,研究棉铃虫成虫不同性比结构对繁殖力的影响。[结果]随着性比结构中雄蛾比例的增加,产卵前期缩短,产卵期增长,... [目的]为棉铃虫的综合治理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在室内将棉铃虫雌、雄蛾按单倍性比和双倍性比设置10个处理,研究棉铃虫成虫不同性比结构对繁殖力的影响。[结果]随着性比结构中雄蛾比例的增加,产卵前期缩短,产卵期增长,雌蛾寿命延长,卵孵化率增加。不同性比结构下,单雌产卵量在786.6~922.6粒之间浮动。在同一性比结构中,卵孵化率随产卵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以产卵高峰日为最高。同一性比结构不同倍比相比,单倍性比处理的卵孵化率相对较高。[结论]不同性比结构对棉铃虫成虫的产卵前期、产卵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性比 产卵量 孵化率
下载PDF
我国首次发现草地螟卵寄生蜂-暗黑赤眼蜂 被引量:11
7
作者 田晓霞 罗礼智 +1 位作者 胡毅 康爱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4,共3页
本文报道了我国2008年8月初首次实地发现的草地螟卵寄生蜂及其寄生率和性比。所发现的卵寄生天敌为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膜翅目:赤眼蜂科)。发现暗黑赤眼蜂的地区位于河北省康保县(114°11′~114°56′E,4... 本文报道了我国2008年8月初首次实地发现的草地螟卵寄生蜂及其寄生率和性比。所发现的卵寄生天敌为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膜翅目:赤眼蜂科)。发现暗黑赤眼蜂的地区位于河北省康保县(114°11′~114°56′E,41°25′~42°08′N,海拔1400m)。暗黑赤眼蜂对2代草地螟卵的寄生率为1%左右,雌雄性比随采集日期的推迟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暗黑赤眼蜂 寄生率 性比
下载PDF
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承政 邱俊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模型、家庭储蓄需求模型和家庭生育决策理论等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并利用2001~2009年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少儿抚养比与...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模型、家庭储蓄需求模型和家庭生育决策理论等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并利用2001~2009年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负相关,农村老年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正相关,而农村人口性别比系数的稳健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少儿抚养比 农村老年抚养比 农村人口性别比 农村居民消费率
下载PDF
高温诱导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党广成 刘羽清 +6 位作者 付佩胜 程安达 刘洋 赵燕 朱永安 宋憬愚 季相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7,共6页
采用自雌鱼口腔中取出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家系20个。受精后9d,将各家系鱼苗分成两份,分别在28℃(对照组)和36℃(高温诱导组)下养殖,诱导处理12d后,统计高温诱导期成活率并将实验鱼转入自然水温下培育,养殖60~120d后... 采用自雌鱼口腔中取出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家系20个。受精后9d,将各家系鱼苗分成两份,分别在28℃(对照组)和36℃(高温诱导组)下养殖,诱导处理12d后,统计高温诱导期成活率并将实验鱼转入自然水温下培育,养殖60~120d后对各实验组的雄性率及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仔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某些家系的雄性率,如F27(诱导组88%,对照组49%)、F37(诱导组90%,对照组53%)和F41(诱导组91%,对照组53%);高温处理后多数家系的雄性率略有升高,但不显著;有两个家系高温诱导组雄性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F8(诱导组43%,对照组46%)和F35(诱导组29%,对照组38%),这显示了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受遗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生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对发育初期罗非鱼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高温处理能显著提高某些家系的雄性率,高温诱导和家系选择有望成为高雄性率尼罗罗非鱼新品种培育的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高温诱导 成活率 性比 生长
下载PDF
性别失衡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姜全保 李波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1-80,126,共10页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持续失衡,与此同时,犯罪率也不断上升,虽然中国的性别失衡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研究多为质性分析。本文在中国性别失衡和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在分析中国当前不...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持续失衡,与此同时,犯罪率也不断上升,虽然中国的性别失衡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研究多为质性分析。本文在中国性别失衡和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在分析中国当前不能成婚男性的特征和对犯罪影响的基础上,基于中国1990、1995、2000、2005年全国省级宏观人口经济和犯罪率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面板回归方法建立人口性别比和犯罪率之间的随机效应模型,发现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对犯罪率的上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性别比每提高0.01(正常值为1.06),犯罪率上升3.03%。中国性别失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犯罪率的上升,对社会安全构成了威胁。本研究不但定量地证明了中国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同时也为降低和预防犯罪提供了人口学方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失衡 性别比 犯罪率 面板数据 随机效应
下载PDF
中国高老龄人口两性年龄别生存率及其差异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干建平 陈年友 李国光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本文选用我国4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分年龄性别人口构成的原始数据经移动平均修匀后分析了两性高老龄各年龄队列人口在相邻普查期间的生存率及其差异随龄变化,以及每次普查人口高老龄组年龄别性别比。结果表明,两性生存率随龄迅速下... 本文选用我国4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分年龄性别人口构成的原始数据经移动平均修匀后分析了两性高老龄各年龄队列人口在相邻普查期间的生存率及其差异随龄变化,以及每次普查人口高老龄组年龄别性别比。结果表明,两性生存率随龄迅速下降的趋势进入90岁以后的高老龄组将变平甚或上升;老年组男性年龄别生存率始终低于女性的现象在进入90岁以后的高老龄组差异迅速缩小并转而反向扩大。结果预示,尽管男性平均期望寿命低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老龄人口 年龄别生存率 性别比 两性差异
下载PDF
生育控制下的生育率下降与性别失衡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书章 王广州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6年第4期18-28,共11页
从生育控制的视角,运用孩次性别递进理论,分析生育意愿与生育率、生育性别比的关系,得到了在生育性别自然规律下达到生育目标最低生育率YFR唯一存在的结论。给出了生育目标YFR的计算方法。探讨了YFR在生育性别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育率 出生性别比 生育性别比 YFR
下载PDF
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康晓平 符文华 +1 位作者 王晓琴 刘莹之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因,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0年上报的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亡原因。结果 5岁以下儿童除晚期新...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因,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0年上报的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亡原因。结果 5岁以下儿童除晚期新生儿和1~4岁儿童死亡率高于女性外,其余各年龄组死亡率男性低于女性。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类比较不同疾病的男女性死亡率,得出与围生期有关的疾病的死亡率男性大于女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先天畸形的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将疾病按可避免死亡和不可避免死亡两类划分可得到除早期新生儿不可避免死亡疾病的死亡率男性低于女性外,其他年龄组不可避免死亡的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而可避免死亡疾病的死亡率只有1~4岁组男性高于女性,其他年龄组男性均低于女性。从死亡地点、死前就医、诊断级别的构成上看死亡的1~4岁儿童男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男性死亡在医院的比例大于女性,男性患儿死前进行住院治疗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患儿死前24h就医治疗的情况好于女性患儿;男性儿童诊断级别高于女性,女性在村或未就医的比例高于男性。结论 该地区男女性儿童可避免死亡的死亡率均高于不可避免疾病的死亡率,绝大多数死因别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可避免死亡疾病的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5岁以下儿童 死亡 性别差异 死因
下载PDF
不同生态因子对黄鳝产卵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国庆 江河 +4 位作者 胡王 凌俊 胡玉婷 潘庭双 陈红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1-745,共5页
2012年5-8月及2013年5-8月,在稻田网箱中设置不同的生态因子,研究了不同密度、雌雄配比、水位、泥土深度、光照时间和栖息物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产卵的影响。试验表明:安徽地区黄鳝产卵大约在6-8月,历时约80 d,并在6月下旬和8月上... 2012年5-8月及2013年5-8月,在稻田网箱中设置不同的生态因子,研究了不同密度、雌雄配比、水位、泥土深度、光照时间和栖息物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产卵的影响。试验表明:安徽地区黄鳝产卵大约在6-8月,历时约80 d,并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两次产卵高峰;网箱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卵数增加,当密度大于6尾/m2时,产卵率下降,从性比结构来看,随着性比结构中雌鳝比例的增加产卵数呈现增加的趋势。水位、泥土深度和光照时间均显著影响黄鳝产卵率(P〈0.05),栖息物对产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泥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水位加深产卵率逐渐降低;在水位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泥土深度的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且水位和泥土深度对黄鳝产卵率有着明显的交互作用;随着光照时间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不遮光组的产卵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密度 雌雄配比 生态因子 产卵率
下载PDF
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不同虫龄白背飞虱对二者发育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帅 陈文龙 金道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7-1244,共8页
【目的】为了解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间的互作关系,开展了稻虱红单节螯蜂在白背飞虱不同龄期寄生时,对寄主及其自身发育表现影响的研究。【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观察了被寄生的白背... 【目的】为了解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间的互作关系,开展了稻虱红单节螯蜂在白背飞虱不同龄期寄生时,对寄主及其自身发育表现影响的研究。【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观察了被寄生的白背飞虱各龄若虫及其寄生蜂稻虱红单节螯蜂的发育表现。【结果】白背飞虱2,3,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当龄及其后各龄的历期均显著延长;2和3龄若虫被寄生后,成虫羽化率仅分别为54.29%和60.95%,显著低于在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96.20%和100%)。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白背飞虱5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3.77 d)显著短于寄生2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7.77 d);寄生3龄若虫的成蜂羽化率最高,为56.19%;而寄生5龄若虫的羽化雄蜂比例最高,为77.12%。【结论】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可使白背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白背飞虱2和3龄若虫是稻虱红单节螯蜂发育的适宜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稻虱红单节螯蜂 寄主龄期 发育历期 羽化率 性比
下载PDF
同源与异源精子对方正银鲫子代存活、生长及性别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顶臣 贾智英 +4 位作者 鲁翠云 徐伟 常玉梅 梁利群 吴学农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1-14,共4页
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方正银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银鲫(方正银鲫♀×方正银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方正银鲫♀×荷包... 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方正银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银鲫(方正银鲫♀×方正银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方正银鲫♀×荷包红鲤♂,FH)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孵出的仔鱼在网箱中饲养,测定和统计各组子代的存活率、绝对增重率和性比等。结果表明:FF子代的成活率(91.15±1.78%)极显著地高于FM(87.50±2.13%)和FH(85.00±1.04%)(P<0.01),FM和F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M(20.17±4.33 g)、FH(23.13±3.58 g)子代的出池体质量显著高于FF(18.90±3.82 g)(P<0.05),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子代,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组内、性别间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FM(99%)、FF(73%)和FH(99%)子代的雌性百分比明显偏向雌性(P<0.01),且组间差异极显著,异源精子受精后子代中雌鱼比例明显增高(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银鲫生长性状中存在"异精效应",异源精子对子代的存活率和性别比例有显著影响,对生产中积极利用异源精子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正银鲫 异源精子 绝对增重率 存活率 性别比例 异精效应
下载PDF
人工释放前裂长管茧蜂对橘小实蝇的田间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吉敏 黄其椿 +2 位作者 邓铁军 杨志强 陆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118-123,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增殖的前裂长管茧蜂在田间对橘小实蝇的控制作用。【方法】试验设1个放蜂区和1个对照区,放蜂区设置3个放蜂点,按雌蜂与橘小实蝇二龄、三龄幼虫比1∶10的比例释放人工增殖的前裂长管茧蜂,通过生物学观察试验,研究人工增... 【目的】研究人工增殖的前裂长管茧蜂在田间对橘小实蝇的控制作用。【方法】试验设1个放蜂区和1个对照区,放蜂区设置3个放蜂点,按雌蜂与橘小实蝇二龄、三龄幼虫比1∶10的比例释放人工增殖的前裂长管茧蜂,通过生物学观察试验,研究人工增殖的前裂长管茧蜂在田间对橘小实蝇的寄生率和定殖情况。【结果】通过人工释放前裂长管茧蜂,其田间寄生率迅速升高,平均达到5.97%,雌雄性比接近1,但随着放蜂后时间的推移,前裂长管茧蜂的寄生率逐渐下降,雌雄蜂性比也逐渐下降,橘小实蝇的羽化率逐渐升高。【结论】前裂长管茧蜂是橘小实蝇幼虫的重要寄生蜂,通过人为增加其田间种群数量是目前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人工增殖的寄生蜂通常是经室内大量扩繁的种群,由于野外复杂的环境,其在野外的适应能力、寄生率和性比情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裂长管茧蜂 橘小实蝇 人工释放 田间定殖 寄生率 性比
下载PDF
间泽钝绥螨植物花粉食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德友 何永福 +1 位作者 李宏度 梁来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72-77,共6页
用19种植物花粉对间泽钝绥螨Amblyseius aizawai Ehara et Bhandliu-falck进行了食性试验,结果表明均能取食,并能使雌螨产卵。以其中9种花粉作发育历期观察,一个生活周期4.25~8.55天。饲育存活率较高的花粉有丝瓜、棕榈、石榴和桦木,... 用19种植物花粉对间泽钝绥螨Amblyseius aizawai Ehara et Bhandliu-falck进行了食性试验,结果表明均能取食,并能使雌螨产卵。以其中9种花粉作发育历期观察,一个生活周期4.25~8.55天。饲育存活率较高的花粉有丝瓜、棕榈、石榴和桦木,存活率达70.00~82.00%;产卵期10.00~40.80天,平均产卵期最长的有玉米、混合花粉和马桑花粉;产卵量10.00~74.00粒,平均产卵量最高的有丝瓜、混合花粉和石榴的花粉;饲育其雌性比最高的是丝瓜花粉;以8种花粉饲养成螨,寿命最长的是马桑、玉米、混合花粉和石榴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泽钝绥螨 花粉 人工饲育 繁殖力
下载PDF
住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性别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艳萍 梁娟 +4 位作者 朱军 吴艳乔 缪蕾 周光萱 代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1987~1992年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资料,分析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性别差异。结果:全国住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男性为5.9‰~9. 5...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1987~1992年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资料,分析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性别差异。结果:全国住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男性为5.9‰~9. 5‰,女性为 4.2‰~7.6‰,其性别比为 1: 1.2~1.5。住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前 5位死因为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肺炎、颅内出血、肺透明膜变,占总死亡的57.0%。主要死因别死亡率乡村明显高于城镇。很低出生体质量儿、不足月妊娠儿的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我国住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的主要死因仍为可避免死亡原因,早期新生儿的大多数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新生儿 死亡 病死率 性别比 住院分娩
下载PDF
中国生育现代化问题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伍小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4,,21,,共6页
本文主要对我国生育现代化进行了一些定量研究 ,构造了生育现代化综合指数 ,在历史及省际比较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生育现代化自建国以来呈波浪形上升演进过程 ,省际差异大而且生育现代化内部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关键词 生育现代化 总和生育率 出生性别比 婴儿死亡率 中国 定量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