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战争中女性遭受性暴力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正刚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明清之际,战争频仍,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残酷的战争中遭受了肉体与心灵的双重蹂躏。战争期间,女性遭受的性暴力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浩劫,性暴力具有施暴者残忍、受害女性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性暴力事件揭示... 明清之际,战争频仍,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残酷的战争中遭受了肉体与心灵的双重蹂躏。战争期间,女性遭受的性暴力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浩劫,性暴力具有施暴者残忍、受害女性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性暴力事件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极端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战争 女性 性暴力
下载PDF
性别元素、叙事视角与话语逻辑——西方批评视野中的《金陵十三钗》 被引量:2
2
作者 路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2011)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西方主流媒体对该片大多持否定态度。抨击主要集中于大屠杀叙事中性别元素的征用和以女学生为叙事视角的使用。本文认为西方批评话语的深层逻辑不是基于彼时的历史事实...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2011)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西方主流媒体对该片大多持否定态度。抨击主要集中于大屠杀叙事中性别元素的征用和以女学生为叙事视角的使用。本文认为西方批评话语的深层逻辑不是基于彼时的历史事实,而是基于今日的"中国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性别元素 叙事视角
下载PDF
遮蔽与还原——解读《红高粱》与《棉花垛》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晓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与铁凝的《棉花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文章分析了《红高粱》中的“我奶奶”、“玲子”等女性形象对女性历史、女性身体、女性言说的遮蔽及《棉花垛》中的“乔”、“小臭子”等女性形象对历史女性的还原,辨析了不... 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与铁凝的《棉花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文章分析了《红高粱》中的“我奶奶”、“玲子”等女性形象对女性历史、女性身体、女性言说的遮蔽及《棉花垛》中的“乔”、“小臭子”等女性形象对历史女性的还原,辨析了不同性别作家作品中存在的鲜明的性别差异,以期促进女性主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棉花垛 遮蔽 还原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身体 战争
下载PDF
文学描写中的“性别战争”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慈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9-43,95,共5页
以"性别战争"这一文学母题为关注重心和串联线索,对《雷雨》、《围城》、《寒夜》、《无字》、《青春之歌》、《爱,是不能忘记的》等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以及《等待》、《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世界文学名篇,进行了点面结合... 以"性别战争"这一文学母题为关注重心和串联线索,对《雷雨》、《围城》、《寒夜》、《无字》、《青春之歌》、《爱,是不能忘记的》等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以及《等待》、《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世界文学名篇,进行了点面结合的比较和梳理、诠释和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性别战争 文学描写 女权意识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性别之战:《无事生非》(1993)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冲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2期8-17,共10页
布拉纳于1993年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无事生非》改编搬上大银幕,将莎士比亚的浪漫爱情传统推向极致。本文从电影改编的种种细节入手,分析了这次基本忠实原作的电影改编,是如何以电影技法将原作的浪漫情节当代化和娱乐化,同时在主题阐... 布拉纳于1993年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无事生非》改编搬上大银幕,将莎士比亚的浪漫爱情传统推向极致。本文从电影改编的种种细节入手,分析了这次基本忠实原作的电影改编,是如何以电影技法将原作的浪漫情节当代化和娱乐化,同时在主题阐释上又明显地具有与当代文化、社会、乃至文学批评思潮之间的互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电影改编 《无事生非》 性别之战
下载PDF
从贞贞到小臭子——《我在霞村的时候》和《棉花垛》中女性命运的比较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修广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从具体分析贞贞与小臭子两个人物的身世经历入手,比较丁玲与铁凝对战争中女性命运同中有异的观察角度、价值立场。认为铁凝的《棉花垛》与丁玲的《霞村》相比,深化了对战争女人与性的思考,揭示了战争中女性命运惨痛的一面及男性政治对... 从具体分析贞贞与小臭子两个人物的身世经历入手,比较丁玲与铁凝对战争中女性命运同中有异的观察角度、价值立场。认为铁凝的《棉花垛》与丁玲的《霞村》相比,深化了对战争女人与性的思考,揭示了战争中女性命运惨痛的一面及男性政治对女性的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女人
下载PDF
“男降女不降”:第三世界的战争、女性和性——以电影《南京! 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霖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56-58,共3页
在电影《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中,战争成为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角逐的场所,角逐的工具就是性即女性的身体,它实现的是双重拯救。首先女性通过身体拯救他人和民族,然后再借其拯救自身。这种拯救体现出鲜明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性质... 在电影《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中,战争成为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角逐的场所,角逐的工具就是性即女性的身体,它实现的是双重拯救。首先女性通过身体拯救他人和民族,然后再借其拯救自身。这种拯救体现出鲜明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性质: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化的革命过程中,把对妇女控制的权力"从亲族转移到国家步骤的一部分",从而让妇女问题与民族国家话语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虽然这带来了女性发展的新机遇,但是由于国家话语(通常由男性掌控)对其的控制与吸纳,第三世界的妇女在性别、种族、国家和阶级等多重话语的缠绕中始终是身份未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南京》 《金陵十三钗》 第三世界 战争 女性
下载PDF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历史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著斌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9-60,71,共3页
试图结合张爱玲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的经验世界,探讨其作品中呈现的历史意识,从而全面和深入地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和分析张爱玲及其作品。
关键词 性别角色 战争 历史重构 人性
下载PDF
抗战文学中的慰安妇题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学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诗、纪实文学和歌剧等多种样式;就内容而言,既有慰安妇血泪生活的写照,也有慰安妇反抗与觉醒的礼赞;就思想倾向而言,既以民族主义为主导,又与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适度结合;有的作品还坚守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慰安妇 题材
下载PDF
《回到马修撒拉时代》——萧伯纳思想宣言
10
作者 张明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回到马修撒拉时代》是萧伯纳的一部重要剧作,在该剧里,萧伯纳对于其创造进化论思想以及人类自身弱点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阐释。萧伯纳认为,目前人类自身存在着严重的劣性,在生命力的作用下,他们将进化为超人,而超人将能够解决目前人类无... 《回到马修撒拉时代》是萧伯纳的一部重要剧作,在该剧里,萧伯纳对于其创造进化论思想以及人类自身弱点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阐释。萧伯纳认为,目前人类自身存在着严重的劣性,在生命力的作用下,他们将进化为超人,而超人将能够解决目前人类无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和自身弊端。两性关系中的婚姻将不复存在。该剧对于帝国主义战争和英国议会制度也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伯纳 创造进化论 人类恶性 两性关系 战争 议会
下载PDF
战争·女性·性
11
作者 吴玉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29-31,共3页
本文意图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别的大背景中,追寻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位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经历,旨在探寻处于第二性弱势地位的女性在战争中的地位及其莫测的命运。揭示出中国女性在外来侵略和本土男权政治的双重压迫下所经受的巨大牺牲... 本文意图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别的大背景中,追寻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位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经历,旨在探寻处于第二性弱势地位的女性在战争中的地位及其莫测的命运。揭示出中国女性在外来侵略和本土男权政治的双重压迫下所经受的巨大牺牲与痛苦,从而思考女性真正的解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女性 男权政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写”——“凤姐泼醋”解读
12
作者 成海霞 李小虎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是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殊画面。中国古代两性层面关系的人物——丈夫、嫡妻、侍妾、情妇,都被作者聚拢在同一场景,借由他们间矛盾冲突的生发,展现出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是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殊画面。中国古代两性层面关系的人物——丈夫、嫡妻、侍妾、情妇,都被作者聚拢在同一场景,借由他们间矛盾冲突的生发,展现出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及规律:战场转移下女性内部的自戕与互残;在生日宴会的喜剧性氛围里,展示出对中国古代家庭女性生命境遇的悲情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叙事小说 两性战争 特写 家庭秩序
下载PDF
海派小说两性战争的现代性内涵新解
13
作者 韩冷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中国性文化中不具有两性战争的原型,在历史长河中记录的都是男权性奴役的情景。海派小说也不例外,男权性奴役仍然是两性关系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实际的两性战争中,女性的报复貌似指向男性,却更多地指向女性,而男性报复落点在社会,却总使... 中国性文化中不具有两性战争的原型,在历史长河中记录的都是男权性奴役的情景。海派小说也不例外,男权性奴役仍然是两性关系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实际的两性战争中,女性的报复貌似指向男性,却更多地指向女性,而男性报复落点在社会,却总使女性首当其冲地毁灭掉。《退职夫人自传》堪称现代家庭暴力文学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小说 两性战争 原型
下载PDF
文化战争视角下美国同性婚姻问题理念剖析
14
作者 陈平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11期156-160,共5页
文化战争在美国由来已久,特指因道德标准不同而产生的政治、社会对立,其源自于不同的道德观,是最深层的文化冲突。同性婚姻问题是当代美国最具争议的社会文化议题之一,围绕该问题的争论和矛盾几十年来层出不穷,难以平息,其实质上反映了... 文化战争在美国由来已久,特指因道德标准不同而产生的政治、社会对立,其源自于不同的道德观,是最深层的文化冲突。同性婚姻问题是当代美国最具争议的社会文化议题之一,围绕该问题的争论和矛盾几十年来层出不穷,难以平息,其实质上反映了美国人在宗教与世俗、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传统价值观与平等权利观等诸多方面的理念差异,是美国文化战争生动典型的体现,映照出当下美国社会在意识形态层面存在的分歧。挖掘美国同性婚姻问题背后的深层理念,有助于更为深入透彻地认识该问题,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也能够借以客观清晰地了解当代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同性婚姻问题 文化战争 争论和矛盾 深层理念剖析
下载PDF
两性战争:爱情与利益的博弈——重读经典悲剧《美狄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新灿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9-84,共6页
《美狄亚》描写了惊心动魄的两性战争。在该剧中,爱情至上者美狄亚在与利益至上者伊阿宋的残酷博弈中宰杀了两者所有的共同后代,切断了个人与家庭通往未来的道路。该剧悲剧意义在于:极端利己主义的两性战争牺牲了无辜的后代,但作为当事... 《美狄亚》描写了惊心动魄的两性战争。在该剧中,爱情至上者美狄亚在与利益至上者伊阿宋的残酷博弈中宰杀了两者所有的共同后代,切断了个人与家庭通往未来的道路。该剧悲剧意义在于:极端利己主义的两性战争牺牲了无辜的后代,但作为当事人的男女两性除了相互推诿责任外,没有人自我反思,没有人主动承担责任,于是这类悲剧便一再在人间上演,具有普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潜文本 两性战争
下载PDF
探寻两性和谐的伊甸园——《婚姻保卫战》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屈婵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6-79,共4页
赵宝刚的都市情感剧《婚姻保卫战》,立足于都市生活,演绎了"80后"的婚姻生活,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婚姻家庭元素。该剧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展现了婚姻的各种状况,以及两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博弈,反映了女性从觉醒到斗争再到两性... 赵宝刚的都市情感剧《婚姻保卫战》,立足于都市生活,演绎了"80后"的婚姻生活,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婚姻家庭元素。该剧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展现了婚姻的各种状况,以及两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博弈,反映了女性从觉醒到斗争再到两性走向和谐的过程。该剧对两性性别身份与文化处境的深切洞察和理性思考,超越了传统的两性战争,给我们预言了未来社会两性和谐共融的一幅蓝图,而这将是当代女性主义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保卫战 女性主义 两性关系 两性和谐
下载PDF
女权主义的性论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盈盈 张育智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83,共13页
本文以"巴纳德会议"为分析点,重点梳理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性战"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围绕着色情、女同性恋TP(男女)角色、S/M(虐恋)三个主题的争论而形成的性激进派女权主义与反色情派支配论女权主义这两... 本文以"巴纳德会议"为分析点,重点梳理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性战"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围绕着色情、女同性恋TP(男女)角色、S/M(虐恋)三个主题的争论而形成的性激进派女权主义与反色情派支配论女权主义这两种女权主义性论述的基本立场、观点分歧及后续影响。20世纪90年代至今包括"性骚扰"在内的诸多争论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当年的论战,围绕着"危险与快乐:迈向性政治"这一理论框架的女权主义性论述影响至今。而这种影响,尤其是支配论女权主义的论点,显然也已经走出了美国,并与中国大陆产生某种(自觉不自觉的)连接。可是,我们对于这个会议及其性政治的了解、讨论与检视却非常之少(或严重偏颇),当下的很多讨论甚至远不如当年深刻与丰富,且在缺乏充分认识与警惕的情况下容易将其中一派的观点放大为整个女权主义的性立场。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性论述的梳理,是为了回到中国大陆的当下,观察其与中国大陆的可能关联,探讨进一步推进更为丰富而本土的"性思考"以及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发展另一类"性论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 性论战 巴纳德会议
原文传递
女作家战争叙事中的儿童书写——以20世纪50-70年代小说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景欣悦 乔以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20世纪50-70年代女作家战争叙事中的儿童书写,一方面具有特定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共性,注重呼应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相对于男作家偏爱描写战场上的小八路、小红军等少年英雄人物,女作家围绕儿童的... 20世纪50-70年代女作家战争叙事中的儿童书写,一方面具有特定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共性,注重呼应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相对于男作家偏爱描写战场上的小八路、小红军等少年英雄人物,女作家围绕儿童的多角度叙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既有的历史想象;在抗日小姑娘的形象塑造中,男女作家文本书写的差异透露出性别认同与文学表述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作家 战争 性别 儿童书写
原文传递
美国二战小说中的隐形战场——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天平 纪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3,共8页
美国二战小说具有两个主题——反法西斯以及控诉现代社会权力,两个战场——敌我斗争的前线战场和官兵之间阶级斗争的后方战场。根据性的政治属性,本文研究美国二战小说中的性行为,发现性作为隐形战场和写作策略为前两个战场的意识形态服... 美国二战小说具有两个主题——反法西斯以及控诉现代社会权力,两个战场——敌我斗争的前线战场和官兵之间阶级斗争的后方战场。根据性的政治属性,本文研究美国二战小说中的性行为,发现性作为隐形战场和写作策略为前两个战场的意识形态服务,并隐含威胁士兵生命的第三条战线。文章揭示了二战小说作者如何通过各种性行为,包括异性、同性和性暴力,谴责战争和抗议权力。当性行为变成政治表述工具时,它失去本身的含义而承载作者和读者过多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二战小说 战场 权力
原文传递
惨绝人寰:中国籍“慰安妇”遭受的性奴役
20
作者 苏智良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2期30-41,共12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亚洲过程中,推行了"慰安妇"制度——性奴隶制度,中国是该制度的最大受害国。由于中日处在敌对的战争状态,所以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的境遇最为悲惨。本文主要依据20年来在中国各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亚洲过程中,推行了"慰安妇"制度——性奴隶制度,中国是该制度的最大受害国。由于中日处在敌对的战争状态,所以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的境遇最为悲惨。本文主要依据20年来在中国各地田野调查的个案、档案文献及日本老兵回忆等资料,对中国"慰安妇"群体被日军强行抓捕、殴打、性蹂躏、苦难的日常生活、精神伤害、死亡威胁等方面,进行剖析论述。日本实施性奴隶制度铁证如山,日本政府必须低头反省,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安妇” 日军性奴隶 慰安所 战争责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