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灯诱杀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距离与性比研究
1
作者 韩海亮 刘敏 +3 位作者 董航顺 赵福成 吕要斌 章金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5,340,共5页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2种不同光源测报灯诱集到的2种害虫的性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距杀虫灯15~45 m内,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距灯45 m的回收率最高,为4.95%,在距离增加到60 m时,回收率显著下降。草地贪夜蛾在距灯30 m处的回收率为6.08%,随着离灯距离的增加,雌、雄蛾回收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回收的雌蛾比例减少。杀虫灯在1.2 m高度时对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高于1.5 m和1.8 m,3个高度雄蛾的回收率均高于雌蛾,随着高度增加,回收率下降,雌蛾的回收比例也呈下降趋势。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捕获的2种害虫雌雄性比均低于0.45∶1,2种害虫的趋光性均存在雄性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亚洲玉米螟 草地贪夜蛾 诱杀距离 性比
下载PDF
性别比和自身资源对职场人士择偶线索偏好的影响
2
作者 张璟 刘烁华 +1 位作者 郑沁婷 周双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择偶币范式,考察性别比背景和自身资源对职场人士择偶线索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职场人士自身拥有较多资源时,性别比对其择偶线索偏好的影响较小;(2)无论处于何种环境,爱情均为职场人士择偶的必需品,未来收入前景为奢侈品;(3)... 采用择偶币范式,考察性别比背景和自身资源对职场人士择偶线索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职场人士自身拥有较多资源时,性别比对其择偶线索偏好的影响较小;(2)无论处于何种环境,爱情均为职场人士择偶的必需品,未来收入前景为奢侈品;(3)当职场人士处于性别比劣势环境时,其择偶的必需品还包括真诚善良、忠贞和身体健康。可见,职场人士的择偶线索偏好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 自身资源 择偶线索偏好 职场人士
下载PDF
一种为害天麻的平颜蚜蝇越冬前后形态特征和羽化节律观测
3
作者 王桂萍 刘海港 +9 位作者 王光召 郭文秀 宋莹莹 李霞 贾琪渊 张凯 门兴元 李丽莉 刘大会 于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平颜蚜蝇为害天麻球茎,引起天麻腐烂,极大降低其商品价值。本研究从形态特征、羽化过程和羽化节律等方面对一种为害天麻的平颜蚜蝇越冬前后的发育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其习性。结果显示,越冬前后平颜蚜蝇的发育经历老熟幼虫、预蛹、浮蛹、... 平颜蚜蝇为害天麻球茎,引起天麻腐烂,极大降低其商品价值。本研究从形态特征、羽化过程和羽化节律等方面对一种为害天麻的平颜蚜蝇越冬前后的发育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其习性。结果显示,越冬前后平颜蚜蝇的发育经历老熟幼虫、预蛹、浮蛹、沉蛹和成虫5个阶段,形态特征变化明显;成虫羽化分为展翅前、展翅中和展翅后3个阶段,时间持续60~120 min,羽化雌、雄比约为2∶3;52.78%的成虫在23∶00至次日5∶00区间羽化。田间观测发现,平颜蚜蝇以预蛹在为害部位土层中越冬,春季气温回暖后爬到地表寻找隐蔽处化蛹,4月中上旬羽化。建议在春季气温回暖时对平颜蚜蝇进行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颜蚜蝇 形态 羽化 性比 节律 田间防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江西桃红岭梅花鹿遗传多样性
4
作者 张阳 陈璐瑶 +3 位作者 韩卫杰 詹建文 刘武华 黄晓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6,共9页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华东亚种(华南梅花鹿,C.n.kopschi)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种群。研究桃红岭梅花鹿遗传多样性,并阐明其遗传本底状况,对于提升华南梅花鹿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促进种群快...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华东亚种(华南梅花鹿,C.n.kopschi)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种群。研究桃红岭梅花鹿遗传多样性,并阐明其遗传本底状况,对于提升华南梅花鹿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促进种群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采集疑似梅花鹿粪便样品108份。首先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扩增测序进行物种鉴定,并利用微卫星标记和SRY/ZFX性别标记对梅花鹿样品进行个体识别、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108份样品中有96份梅花鹿粪便样品,来源于63只不同个体,且雌雄性比为1.33∶1。7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近交系数分别为3.714、0.712、0.602和−0.087,其中3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均表现为杂合子过剩。本研究结果表明,桃红岭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性比失衡,近交系数为负值表明其种群暂无近交风险。建议积极推进桃红岭梅花鹿人工繁育,加强对稀有等位基因的保护与管理,并适时采取个体迁移等手段促进桃红岭梅花鹿与其他梅花鹿种群的基因交流,以提升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促进种群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微卫星 个体识别 遗传多样性 性别比例
下载PDF
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及性比对红彩瑞猎蝽繁殖力和寿命的影响
5
作者 游梓翊 夏长剑 +2 位作者 蒲小明 孙郑 邓海滨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在室内条件[温度(28±1)℃,相对湿度70%±7%,光照周期16 h(L)∶8 h(D)]下,测定不同雌雄成虫密度(雌∶雄=1∶1、2∶2、3∶3和4∶4)和不同性比(头/盒)(雌∶雄=1∶0、1∶2、1∶3、1∶4、2∶1、3∶1、3∶2和4∶1)对捕食性天敌红彩... 在室内条件[温度(28±1)℃,相对湿度70%±7%,光照周期16 h(L)∶8 h(D)]下,测定不同雌雄成虫密度(雌∶雄=1∶1、2∶2、3∶3和4∶4)和不同性比(头/盒)(雌∶雄=1∶0、1∶2、1∶3、1∶4、2∶1、3∶1、3∶2和4∶1)对捕食性天敌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寿命和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存在孤雌生殖现象,可产下有效卵。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和雌雄性比对红彩瑞猎蝽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对产卵期、产卵量、子代雌雄性比和雌雄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总产卵量随着配比中雌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每雌产卵量和孵出若虫数量逐渐减少;雌成虫、雄成虫平均寿命均随着雌雄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雌雄性比为2∶1的处理平均产卵期最长(39.5 d),平均每雌产卵量最高(136.40粒),每雌孵出若虫数最多(130.30头)。在交配过程中,红彩瑞猎蝽成虫密度过大会出现种内互残现象,基于研究结果中各项繁殖力和寿命参数结果,雌雄性比2∶1是人工饲养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的较佳密度和性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 性比 雌雄成虫密度 繁殖能力 寿命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普通大蓟马繁殖及子代性比的影响
6
作者 张仲 邹游兴 但建国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了评价施氮(N)水平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繁殖及其性比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种植豇豆(Vigna unguiculata),分别按低N(0 kg·hm^(-2))、中N(160 kg·hm^(-2))和高N(320 kg·hm^(-2))水平于苗前土施尿素,用叶... 为了评价施氮(N)水平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繁殖及其性比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种植豇豆(Vigna unguiculata),分别按低N(0 kg·hm^(-2))、中N(160 kg·hm^(-2))和高N(320 kg·hm^(-2))水平于苗前土施尿素,用叶盘法在室内单头饲喂已交配的1日龄雌虫,以嫩豇豆荚饲养其子代,观察亲代雌虫的繁殖与存活状况、子代的数量与性别。结果显示:与低N和中N处理相比,高N显著延长亲代雌虫的存活天数和产卵期,缩短产卵前期,提高产卵量和日产卵量。低N、中N和高N处理的子代雄性比分别为0.70、0.59和0.45,彼此之间差异显著。子代雌虫数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高N处理的子代成虫数显著大于低N和中N。施N对子代存活率没有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施N水平能影响普通大蓟马的生长繁殖和性比,偏施N肥有利于普通大蓟马的繁殖,促使子代性比偏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性比 产卵 豇豆 氮肥
下载PDF
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
7
作者 胡芸 聂敏海 +2 位作者 刘耀强 何儒雅 刘旭倩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方法共纳入335例腭部疾病患者,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245)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90)。根据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学来源等抽取数据,依次分组,探讨腭部疾病关... 目的研究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方法共纳入335例腭部疾病患者,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245)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90)。根据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学来源等抽取数据,依次分组,探讨腭部疾病关联各参数后的类型及特征分布,找到腭部疾病多样性临床预判的指导性关键点。结果腭部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为主,鳞癌最多;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为主,多形性腺瘤最多。腭部疾病好发年龄区间为41~60岁,其中腭部良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61~80岁,腭部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21~60岁。腭部囊肿好发于硬腭,而其他腭部疾病均在软硬腭交界区高发。腭部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而腭部恶性肿瘤则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结论通过腭部疾病关联性别比例、年龄区间、好发区域、病理类型,寻找到多样性腭部疾病的临床预判关键点,进而预判腭部疾病方向,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部疾病 性别比例 年龄区间 病变部位 病理类型 腭部肿瘤 组织学来源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
8
作者 乔麦菊 赖燕舞 +3 位作者 李仁贵 邓涛 周应敏 罗波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工作已开展了近70年,基本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根据2019年大熊猫谱系,现存圈养大熊猫种群(n=612)的总性比为1.22∶1(♀336/♂276),与1∶1的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目前尚未开展性比...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工作已开展了近70年,基本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根据2019年大熊猫谱系,现存圈养大熊猫种群(n=612)的总性比为1.22∶1(♀336/♂276),与1∶1的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目前尚未开展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工作。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该种群36年的出生性比、11年的分年龄雌雄个体数量和分年龄死亡雌雄个体数量,计算了出生性比和预期寿命等数据,旨在探究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出生性比为1.01∶1,与1∶1的性比无显著性差异(P=0.926);雄性大熊猫在幼年阶段死亡的比例高于雌性(♀38.24%/♂48.72%);圈养大熊猫的出生预期寿命中位数为21.4岁,其中雌性为23.5岁,雄性为19.8岁,雌性预期寿命比雄性长3.7岁。研究表明,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雄性大熊猫幼年阶段的死亡比例高于雌性,且雌性大熊猫预期寿命更长。本研究聚焦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性比失衡问题,首次计算了圈养大熊猫的预期寿命,可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饲养管理和野外大熊猫种群性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性比 性比失衡 预期寿命
下载PDF
性别比失衡是否会削弱男孩偏好?
9
作者 胡德状 郑思岚 侯奥璇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2,共18页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求,人口性别结构的均衡则是其关键内涵之一。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强烈的男孩偏好,这种传统观念是否会因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而发生改变?本文旨在研究当前性别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婚姻挤压对我国适龄生...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求,人口性别结构的均衡则是其关键内涵之一。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强烈的男孩偏好,这种传统观念是否会因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而发生改变?本文旨在研究当前性别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婚姻挤压对我国适龄生育主体的生育性别偏好的重塑效应。文章基于婚姻市场供需视角、婚姻挤压理论和生育成本收益权衡理论,利用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定量分析地区性别比对个体男孩生育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层面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每增加10人,个体具有男孩偏好的概率平均下降2.24%,并且这一结果在剔除无生育意愿样本、替换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控制地区初始男孩偏好以及使用PSM模型后依旧稳健。在机制分析部分,文章首先考察了性别比对个体初婚年龄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性别比上升均显著推迟了男性初婚年龄,而对女性初婚年龄无影响。研究进一步发现:对于婚姻支付压力越大、承受婚姻支付能力越低的个体,性别比上升对其男孩偏好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且更显著。这些结果显示性别比上升增加了男性在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男性及其家庭需要承担更高的婚姻支付以提高自身婚配竞争力,从而导致生养男孩的潜在成本上升,并因此抑制了男孩偏好。按照个体和地区特征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性别比上升对低年龄段、低受教育程度、已有多个儿子和始终为非农户口的人群以及西部地区个体的男孩偏好抑制作用更强。人口性别比存在一种类似生物学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但这种所谓“自然合理”的回归通常周期长且通过提高婚姻支付来实现,背后隐藏的是年轻人及其家庭对于高额结婚成本的负担,不仅不利于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还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推高房价、扭曲储蓄行为、抑制消费、降低生育率等。因而,政府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弱化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促进人口性别比回归正常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失衡 男孩偏好 婚姻市场竞争 婚姻支付
下载PDF
凯里市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动态分析
10
作者 刘毅 杨通武 +1 位作者 朱莲英 李贵发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目的】为摸清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动态变化规律,给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凯里市2011—2023年稻田区、旱地耕作区的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夹夜法调查分析其性别比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胎仔数... 【目的】为摸清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动态变化规律,给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凯里市2011—2023年稻田区、旱地耕作区的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夹夜法调查分析其性别比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胎仔数以及繁殖指数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凯里市黑线姬鼠总体种群性比(♀/♂)为1.08,种群总性比符合1:1的关系,年度间和月份间性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平均怀孕率为23.70%,年度间怀孕率在8.33%~55.56%,一年中种群主要怀孕期在4—5月和8—9月,怀孕率分别为64.00%~70.59%和39.13%~41.67%,呈现典型的双峰型曲线。总体平均胎仔数为5.38只,以5只最多,占总孕鼠数的34.00%。总体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4.62%,年度间睾丸下降率在35.71%~100.00%,3—10月睾丸下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睾丸下降率为68.75%~100.00%,月份间怀孕率与睾丸下降率呈同步变化趋势。总体平均繁殖指数为0.66,年度间繁殖指数在0.24~1.54,月份间繁殖指数在0.15~2.61,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呈现典型的双峰型曲线。【结论】黑线姬鼠应列为凯里市主要监测防控对象,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规律,其防控最佳时期应选择每年4月和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性比 怀孕率 胎仔数 睾丸下降率
下载PDF
性比对草地贪夜蛾交配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海亮 包斐 +4 位作者 陈斌 徐红星 王桂跃 吕仲贤 赵福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5-1384,共10页
为明确性比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成虫交配和繁殖的影响,为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特设置雌雄性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7个处理,通过解剖雌蛾卵巢的方法调查不同性比... 为明确性比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成虫交配和繁殖的影响,为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特设置雌雄性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7个处理,通过解剖雌蛾卵巢的方法调查不同性比对成虫交配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学方法调查性比对成虫寿命,以及雌蛾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与孵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雄蛾比例可以显著(P<0.05)降低雌蛾的交配率,单头雌蛾的平均交配次数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从4∶1时的0.39次增加到1∶4时的2.31次。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平均单头雄蛾的交配次数从4∶1时的1.56次下降到1∶4时的0.50次。当雌雄性比为1∶1时,雌、雄成虫的寿命均最长。当雌雄性比>1时,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较低,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二者显著增加,当雌雄性比降至1∶1时,二者分别为949.48粒和73.68%,但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雄蛾比例,这两个参数不再显著增加。不同性比下,雌蛾的产卵量和幼虫孵化量均集中在羽化后7 d以内。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产卵历期相对延长,但峰值相对降低。综上,当雌雄性比为1∶1时,草地贪夜蛾的雌蛾具有最长寿命,可充分交配,并具有最高的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此基础上降低雄蛾比例,可降低交配率和雌蛾交配次数,进而降低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比 成虫寿命 交配次数 繁殖能力
下载PDF
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弓背青鳉三亚群体性别遗传标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中铎 何传猛 +7 位作者 姚泽彬 李金蓬 陈子阳 邓爱萍 赖卓欣 李银芳 董忠典 郭昱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5,共7页
【目的】开发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三亚群体(下称“三亚青鳉”)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为进一步挖掘其性别决定基因奠定基础。【方法】用染色体商(Chromosome quotient,CQ)法比较雌雄两性个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覆盖度,筛选潜在的... 【目的】开发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三亚群体(下称“三亚青鳉”)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为进一步挖掘其性别决定基因奠定基础。【方法】用染色体商(Chromosome quotient,CQ)法比较雌雄两性个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覆盖度,筛选潜在的性别特异性序列区域(CQ<0.1)并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验证引物区分三亚青鳉群体及其子代性别的适用性。【结果】经CQ分析筛选,CQ<0.1的特异性区域279个,设计引物279对。随机挑选的60对引物中,29对标记引物在三亚青鳉群体雄鱼中扩增得一个DNA条带,雌鱼无条带,均可鉴定三亚青鳉遗传性别。从29对引物中随机挑选2对引物(命名为Marker1和Marker2)进一步验证,引物Marker1、Marker2在雄鱼中扩增产物分别为791、556 bp,两对引物对三亚青鳉子代群体的扩增结果与亲本一致。用两对性别特异性标记对三亚群体的F2代全同胞家系94个个体进行扩增,结果发现F2群体自然性别比约1∶1。【结论】性别特异性引物Marker1和Marker2均可对三亚青鳉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在三亚青鳉野生亲本及其子代中均有稳定性和通用性,可用于弓背青鳉三亚群体遗传性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背青鳉 三亚群体 性别特异性标记 重测序 染色体商区域 自然性别比
下载PDF
冻融卵裂期胚胎与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及第二性别比的比较
13
作者 余柯达 毛佳婷 +3 位作者 包云 柴娟 高辉 师帅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中卵裂期胚胎与囊胚移植对妊娠结局及第二性别比(S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977个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的发育阶段分为第3天卵裂期胚胎组(D3组,699个周期)和...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中卵裂期胚胎与囊胚移植对妊娠结局及第二性别比(S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977个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的发育阶段分为第3天卵裂期胚胎组(D3组,699个周期)和第5天囊胚组(D5组,278个周期)。对两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等妊娠结局及出生体重、早产率和SSR等新生儿指标进行比较。筛选临床认为与妊娠结局有关及单因素分析P<0.15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D5组移植胚胎数少于D3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总活产率、单胎活产率和SSR均高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孕周和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30岁(OR=0.747,P<0.05)、移植胚胎数(OR=2.271,P<0.01)和囊胚移植(OR=1.843,P<0.01)是冻融周期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囊胚移植是出生男婴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36,P<0.05)。结论冻融周期中囊胚移植在降低移植胚胎数的同时,可以提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因此,建议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后再行移植或冷冻,但其可能会提高SSR,对造成SSR偏移的具体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移植 卵裂期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第二性别比
下载PDF
感知婚龄性别比:一个概念与分析框架的演进
14
作者 刘中一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67-74,共8页
婚姻挤压是指在婚姻市场上由于婚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而导致某一性别的婚龄人口不易找到配偶,最终被结构性挤出婚姻市场。测量婚姻挤压的概念分析工具就是婚龄性别比。随着婚姻挤压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当使用婚龄性别比来衡量婚姻市... 婚姻挤压是指在婚姻市场上由于婚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而导致某一性别的婚龄人口不易找到配偶,最终被结构性挤出婚姻市场。测量婚姻挤压的概念分析工具就是婚龄性别比。随着婚姻挤压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当使用婚龄性别比来衡量婚姻市场状况时,需要控制许多相关的变量。不同性别的年龄偏好等因素被带入结婚机会的评估中,又发展成为广义有效婚龄性别比(可婚比率)与狭义有效婚龄性别比(可婚指标)等概念。前者指的是在特定的婚姻市场中,男性与可得到或可结婚的女性之间的比率。后者指的是把两性随个人年龄而改变的年龄偏好及同性竞争异性互选这两个择偶因素考虑进入评估模式中,不仅考虑男(女)性合适的对象有多少,也考虑在合适对象中会选择他(她)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再后来,由于研究者普遍意识到个体对性别比失衡以及婚姻挤压体察的差异,感知婚龄性别比作为分析婚姻挤压的理论框架被逐步运用到研究中。感知婚龄性别比不仅考虑男女数量的匹配和年龄差习惯等因素,也考虑社会婚姻实施中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择偶偏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感知婚龄性别比综合考量了以往概念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婚姻挤压的理想概念和分析框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挤压 婚龄性别比 有效婚龄性别比 感知婚龄性别比 择偶行为
下载PDF
江西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物候学特征和种群动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友粮 刘庆 +4 位作者 彭观地 陈元生 李金 曹洋 刘兴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8,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松墨天牛在江西南北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物候特征和种群动态规律,为提高当地松墨天牛的种群监测预报水平和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分别设立全南、南康、... [目的]通过分析松墨天牛在江西南北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物候特征和种群动态规律,为提高当地松墨天牛的种群监测预报水平和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分别设立全南、南康、万安、南城、湾里和浮梁等6处的马尾松纯林作为监测点,通过悬挂诱捕器的方式进行林间种群监测,统计松墨天牛在各地的成虫的始见期、终见期和活动高峰期等物候学特征以及种群密度和雌雄性比等指标。[结果 ]松墨天牛在江西的始见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延迟,终见期在10月上旬—12月上旬之间且自南向北明显提前,成虫发生期持续5~9个月且自南向北呈明显缩短趋势。成虫的活动高峰期出现时间自南向北逐渐延后且峰值由2个过渡到1个。种群密度以赣中地区最大,偏南或偏北地区的种群数量均明显下降。松墨天牛在江西各地的成虫偏雌性,性比在1∶0.74至1∶0.87之间且不存在地区间的差异。松墨天牛全年诱捕量和该地马尾松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地理纬度和当地气候条件明显影响松墨天牛的季节性物候发生期和成虫活动高峰期,种群密度与其寄主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期 物候 种群密度 性比 松墨天牛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两种引诱剂对白星花金龟的协同诱集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文静 冯丽凯 +3 位作者 王祥兆 王翔 林克剑 李粉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8-363,382,共7页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621.7头和1543.0头...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621.7头和1543.0头,显著高于杨树林中的诱集量(41.7头)。白星花金龟在葡萄园有2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和8月上旬,在玉米田有3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两种生境中5月至8月下旬雌少雄多,之后雌虫略多于雄虫,整体上雌雄比分别为1∶1.4(葡萄园)和1∶1.3(玉米田)。在葡萄园和玉米田中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的诱集量从始至终都优于糖醋液、诱芯单独处理及两处理之和,甚至在葡萄园中显著高于糖醋液与诱芯单独处理之和,表明2种引诱剂协同处理可显著提高诱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 糖醋液 诱芯 协同 诱集 发生动态 性比
下载PDF
2009—2019年北京朝阳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希霖 唐友池 +2 位作者 周玉博 李宏田 刘建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分析近十年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北京市朝阳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特征群体出生性别比分布情况。方法研究资料为2009—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分娩出生登记信息,共534376条记录,研究纳入分析变量主要包括新生儿性别、... 目的分析近十年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北京市朝阳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特征群体出生性别比分布情况。方法研究资料为2009—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分娩出生登记信息,共534376条记录,研究纳入分析变量主要包括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母亲产次,还有新生儿父母双方年龄、民族、籍贯和户籍。为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出生性别比,采用χ^(2)检验分析出生性别比例构成情况。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模型,以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月度出生性别比为分析单位,研究全面两孩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系。为研究婴儿父母籍贯及户籍所在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将婴儿父母籍贯与户籍所在省份分为高出生性别比地区和中低出生性别比地区,前者指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120的省份,后者指<120的省份。结果2009年出生性别比为113.0,2015年降至109.4,此后至2019年维持平稳,经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未发现全面两孩政策显效后出生性别比的水平及趋势有所变化(P>0.05)。研究期间经产妇与初产妇(112.3 vs.107.2)、剖宫产与阴道产(114.0 vs.105.9)分娩婴儿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籍贯均为高出生性别比地区婴儿的出生性别比显著高于父母至少一方籍贯为中低出生性别比地区的婴儿(114.2 vs.108.4,P<0.05);对于父母籍贯均为高出生性别比地区的婴儿,其父母至少一方为北京户籍者出生性别比显著低于父母双方均为京外户籍者(107.7 vs.118.0,P<0.05)。结论近十年北京市朝阳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先降后稳的趋势,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在考虑基线阶段变化趋势后,出生人口性别比无明显变化。经产妇及剖宫产分娩婴儿性别比偏高,籍贯均为高出生性别比地区且户籍均在京外的父母所生婴儿性别比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人口性别比 全面两孩政策 时间变化趋势
下载PDF
黄翅绢丝野螟求偶及交配的行为节律
18
作者 钟瑶凤 查学宗 +6 位作者 王政 朱恩杭 张绍华 吴刚 林先武 季恒青 孟倩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5-1085,共11页
【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 【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为;利用等比配对试验测定寄主(菠萝蜜)、成虫日龄和暗期时段对交配率、交配时长和交配次数的影响。【结果】黄翅绢丝野螟雌、雄蛹平均性比为1.06∶1,雌蛹占比显著大于雄蛹占比。黄翅绢丝野螟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于光暗转换期的前、后2 h,交配仅发生于暗期,寄主(菠萝蜜)的存在对该虫交配有促进作用,有果组交配率为93.33%±2.89%,显著高于无果组(71.67%±14.43%);有果组和无果组交配日龄分别为3-5日龄和3-7日龄;有果组3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为53.33%±11.55%,显著高于无果组(31.67%±5.77%),两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有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进入暗期的0-2 h,其中暗期0-0.5 h为交配高峰期,较无果组提前,交配率为36.67%±17.56%;无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暗期的0-3.5 h,其中暗期1.0-1.5 h为交配高峰期,交配率为16.67%±11.55%。黄翅绢丝野螟雌成虫最多交配2次,雄成虫最多交配4次,但雌、雄成虫的交配比例随交配次数增加而递减;首次交配时间越早其多次交配概率越高,首次交配发生于3日龄的雌、雄成虫分别可进行2次和4次交配,首次交配发生于5日龄后的雌、雄成虫均无多次交配行为。【结论】黄翅绢丝野螟可进行多次交配,寄主菠萝蜜对其交配有促进作用,该虫交配行为具节律性,仅在暗期发生交配,交配高峰期为3-4日龄、大多发生在暗期的0-2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翅绢丝野螟 性比 羽化 求偶行为 交配
下载PDF
白蜡吉丁肿腿蜂有翅和无翅型雌蜂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比较
19
作者 唐艳龙 王丽娜 +4 位作者 刘菲 康奎 曾伯平 王小艺 魏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136,共9页
【目的】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可发育为有翅或无翅型2种形态,但有翅型雌蜂在种群中占比较少。探究有翅和无翅型雌蜂的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明确在寄生蜂规模化繁育中调控有翅雌性个体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可发育为有翅或无翅型2种形态,但有翅型雌蜂在种群中占比较少。探究有翅和无翅型雌蜂的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明确在寄生蜂规模化繁育中调控有翅雌性个体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测定有翅和无翅型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生命周期内可完成产卵寄生的次数、雌蜂产卵前期、子代发育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例。【结果】1)有翅和无翅型雌蜂最多可完成4次寄生过程,其寄生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寄生能力均随寄生次数增加而减弱;2种翅型雌蜂的寿命无显著差异,平均寿命约43天。2)有翅和无翅型雌蜂的产卵前期及其子代幼期历期均无显著差异。3)有翅和无翅型雌蜂子代总数及雄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一头雌蜂的子代总数分别为103头和98头,雄性比例分别为10.59%和6.90%;无论何种翅型的雌蜂,在4次寄生过程中,前2批次子代以雌性为主,后2批次子代以雄性为主。【结论】有翅雌蜂未因翅的发育造成寄生能力和繁殖力损耗,其生殖适合度较无翅型个体无差异。由于具翅雌蜂释放后自行扩散能力强,故人为调控诱导产生更多的具翅雌蜂对该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上发挥的作用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型分化 寄生能力 繁殖力 发育历期 性比
下载PDF
不同因子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的影响
20
作者 王录超 林珠凤 +2 位作者 贾静静 余姿蓉 吉训聪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4-781,共8页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为探明不同因子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的影响,以提高其雌蜂的比例,从而提升室内扩繁效果,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营养、雌...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为探明不同因子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的影响,以提高其雌蜂的比例,从而提升室内扩繁效果,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营养、雌雄比、配对时间及空间大小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交配率逐渐上升,32℃最高为45.0%。不同营养对交配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雌雄比为1♀:1♂时,交配率最低,仅为7.5%,当1♀:7♂时,交配率最高,为80.0%。随着配对时间的延长,交配率呈上升趋势,当配对时间为5d时,交配率最高,为75.0%。随着空间的体积大小从348cm^(3)逐渐增大到1920 cm^(3),交配率逐渐下降,最低为5.0%。综上,最佳因子下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为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甲腹茧蜂 交配 配对时间 雌雄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