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土叙事的审美现代性书写——以范墩子的短篇小说集《虎面》为例
1
作者 高喜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9-104,共6页
90后陕西青年作家范墩子已出版多部小说集、散文集和随笔,作品显示出了强劲的创作势头和深刻的审美内涵。范墩子的写作在小说和散文两大文学体裁中来回穿梭,《虎面》是其小说创作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小说用梦幻变形的手法追寻已逝的童... 90后陕西青年作家范墩子已出版多部小说集、散文集和随笔,作品显示出了强劲的创作势头和深刻的审美内涵。范墩子的写作在小说和散文两大文学体裁中来回穿梭,《虎面》是其小说创作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小说用梦幻变形的手法追寻已逝的童年记忆,用冷静机敏的智慧探求繁华都市背后普通人群的无奈与艰辛,用自然真挚的语言追索生活中的浮光掠影,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彰显着新时代陕西青年作家创作的多元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墩子 《虎面》 探索 转折 陕西青年作家
下载PDF
晚清王榘两通手札考释
2
作者 熊黎明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4-74,共11页
王榘,清晚期汉中褒城县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晚年长期任汉南书院山长。现发现王榘手札两通,内容围绕其大女儿的婚事展开,亦涉及王榘早年选择留京补缺的艰难心路历程及其在京生活困苦和补缺名次等状况,是反映晚清汉中籍京官生活的重要文献... 王榘,清晚期汉中褒城县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晚年长期任汉南书院山长。现发现王榘手札两通,内容围绕其大女儿的婚事展开,亦涉及王榘早年选择留京补缺的艰难心路历程及其在京生活困苦和补缺名次等状况,是反映晚清汉中籍京官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两通手札的多维度考释,厘清了王榘的作信时间和早年职官身份等问题,既可管窥晚清京官生活之窘迫,亦能体会拔贡补缺之不易,弥补史传记载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榘 手札 作信人 拔贡补缺 陕南方言
下载PDF
无果的探究:后发现代化背景下西部作家的文化困境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琳 吴赛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后发现代化背景下,西部作家寻找文化契合点的探究始终构成其作品的母题。贾平凹在《秦腔》中再次对其魂牵梦绕的故乡秦地如泣如诉,对艺术传承者充满了同情与哀伤,对后发展现代化背景下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挤压,显示出无可奈何的悲伤与... 后发现代化背景下,西部作家寻找文化契合点的探究始终构成其作品的母题。贾平凹在《秦腔》中再次对其魂牵梦绕的故乡秦地如泣如诉,对艺术传承者充满了同情与哀伤,对后发展现代化背景下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挤压,显示出无可奈何的悲伤与无所适从的忧愁;文化出路的探寻、"秦腔"消亡的符号隐喻、"秦人"符号特指意义的模糊、"根"的观念的消失都昭示着探寻者对文化困境充满困惑甚至于无果。这也许正是西部文学创作的无限资源所在,也决定了西部文学发展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后发现代化 秦腔 西部文学 西部作家
下载PDF
秦地文学的世界性——试论陕西当代作家与外国文学、异质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韦建国 李继凯 《唐都学刊》 2004年第5期1-10,共10页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用作品回答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大讨论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乃至现代化后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现当代文学的缩影,对本土文化的转型,对民族新文化的建构,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他们对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当代作家 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 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下载PDF
论黄土文学流派 被引量:5
5
作者 武凤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81,共7页
在陕西当代作家群中,明显存在着一个创作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由柳青发端,路遥、陈忠实等继承发展,代际传承明显的流派——"黄土文学流派"。黄天厚土、秦风汉习是他们共同的文化渊源;农村题材、现实主义是他... 在陕西当代作家群中,明显存在着一个创作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由柳青发端,路遥、陈忠实等继承发展,代际传承明显的流派——"黄土文学流派"。黄天厚土、秦风汉习是他们共同的文化渊源;农村题材、现实主义是他们共守的两大传统;宏大叙事、史诗追求是他们共同的艺术风格。然而这一流派由于形成时间跨度长,作家队伍不够庞大,长期被评论界归于"西部文学"和"陕军"之列,但它们绝非同一概念。面对当今纷杂的文学思潮和陕西文坛沉寂、乏人的状况,总结他们创作之经验得失,弘扬他们的艺术追求、创作精神,对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文学 文学流派 当代陕西作家群
下载PDF
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形势分析——以《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短篇小说卷》为依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珞 孙希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36,共5页
以《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短篇小说卷》为依据,分析了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态势,认为陕西年轻一代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无论内容还是艺术质量都不及老一辈作家所达到的高度。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陕西文学,如果没有短篇小说的昌盛,无... 以《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短篇小说卷》为依据,分析了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态势,认为陕西年轻一代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无论内容还是艺术质量都不及老一辈作家所达到的高度。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陕西文学,如果没有短篇小说的昌盛,无论如何也难以与文学"重镇"、"大省"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文学 短篇小说 青年作家 创作现状
下载PDF
启示与思考——由陕西三位作家的创作所引发的 被引量:2
7
作者 韩鲁华 韩保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3-52,共10页
从地域生态文化视域,并放在当代中国文学整体,对陕西作家的创作进行审视来看,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标志的陕西作家,以其创作实绩,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他们对于当代文学的启示在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要深植于他所生... 从地域生态文化视域,并放在当代中国文学整体,对陕西作家的创作进行审视来看,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标志的陕西作家,以其创作实绩,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他们对于当代文学的启示在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要深植于他所生存的环境、故土的地域文化;始终关注现实,坚守平民立场与情怀;坚守艺术精神和纯艺术的道路;对于人文立场与良知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生态文化 陕西作家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启示
下载PDF
试论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以陕西作家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祖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47-52,共6页
地理环境影响文学风格,滋润地域文学。中国北方黄土地区的陕西因自然与文化地理背景差异,天然分割为陕北、关中、陕南3个文化地理亚区,产生三大陕派作家与代表作,并且在新的时期表现为冲出潼关、陕军东征。基于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 地理环境影响文学风格,滋润地域文学。中国北方黄土地区的陕西因自然与文化地理背景差异,天然分割为陕北、关中、陕南3个文化地理亚区,产生三大陕派作家与代表作,并且在新的时期表现为冲出潼关、陕军东征。基于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文学作为一种地理学表达,具有鲜明的乡土指向。陕西文学地理的乡土指向主要体现在鲜明的黄土本色、造反创业爱情的文化主题、震撼的底层真实、独特的现实主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地理环境 乡土指向 陕派作家
下载PDF
漫谈陕西作家的“楞娃”做派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涌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2-96,123,共6页
陕西作家创作上的成败得失,都与其"楞娃"做派密切相关。他们对文学生死以之,并因此而具有一种悲壮精神,但却是在不需要壮烈的对象上过于壮烈的悲壮。他们在创作题材、创作潮流上缺乏开创精神,却往往以将其推向极端的方式推波... 陕西作家创作上的成败得失,都与其"楞娃"做派密切相关。他们对文学生死以之,并因此而具有一种悲壮精神,但却是在不需要壮烈的对象上过于壮烈的悲壮。他们在创作题材、创作潮流上缺乏开创精神,却往往以将其推向极端的方式推波助澜。把握"一根筋"的"度",对陕西作家及当代文学都不无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作家 “楞娃”做派 生死以之 推波助澜
下载PDF
论陕西作家的地缘情结与审美方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德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6,共8页
黄土情结是陕西乡土地界所独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包括了由地理环境而生的地缘、经济、政治和人际乡情等多种文化"原型"。陕西作家的文学创作源于这种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缘情结,并因此而形成三种主要的审美方式:以善与... 黄土情结是陕西乡土地界所独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包括了由地理环境而生的地缘、经济、政治和人际乡情等多种文化"原型"。陕西作家的文学创作源于这种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缘情结,并因此而形成三种主要的审美方式:以善与美的冲突为基质的审美方式,注重展示传统伦理与个性欲望的冲突,表现时代背景下的血亲伦理冲突的悲剧意义;写今贯古的双层意蕴结构审美方式,既通过表层描写反映特定时代的民众生活,又在文本深层意蕴结构中寄寓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史今同构"的双层审美效应;文化批判为主导的审美方式,揭示与批判了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中有悖人性人伦的丑陋行为与阴暗心理,具有文化的批判性和审美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作家 地缘情结 审美方式
下载PDF
陕西籍作家作品中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立平 周娟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7-48,共2页
陕西籍作家作品有着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色和民俗文化特点,在翻译时要根据文化内涵选择适当的方式,通过存异、"所指"和选词等策略既保存民俗文化特点,又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 陕西籍作家 作品 民俗文化 翻译
下载PDF
执著的追求:对于人的求证及其叙述——冯积岐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鲁华 《唐都学刊》 2004年第4期67-72,共6页
对于人的追寻确认与叙述 ,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创作及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但是 ,这一主题在世俗化的文化语境下 ,正在被弱化。陕西作家冯积岐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情感体验为基础 ,执著地求证着人的价值和意义 ,叩问着... 对于人的追寻确认与叙述 ,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创作及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但是 ,这一主题在世俗化的文化语境下 ,正在被弱化。陕西作家冯积岐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情感体验为基础 ,执著地求证着人的价值和意义 ,叩问着人究竟应该怎样生存。并在叙述艺术上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进而与中国当代文学相融会 ,显示出了其文学价值。他的文学创作 ,对进一步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存在的某种现象 ,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作家 冯积岐 人的求证与叙述
下载PDF
长篇小说《金城关》方言运用的艺术技巧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忠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长篇小说《金城关》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其语言风格突出表现为运用方言,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多处单独使用方言,但是运用精确、形象、有内涵,充分发挥出方言独有的表达功能;方言和歇后语的完美结合,使得方言的... 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长篇小说《金城关》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其语言风格突出表现为运用方言,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多处单独使用方言,但是运用精确、形象、有内涵,充分发挥出方言独有的表达功能;方言和歇后语的完美结合,使得方言的独有性和歇后语的幽默风趣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将方言与绝妙的比喻合用,产生了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作家 李西岐 《金城关》 西北地区 西府方言 兰州方言 歇后语 艺术技巧
下载PDF
发掘与突破:新时期陕西女性作家创作回顾与思考
14
作者 毋燕 陈长吟 《唐都学刊》 2012年第6期50-54,共5页
新时期以来,陕西女性作家队伍以其鲜明的创作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绩,撑起了陕西文坛的半际天空。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同期活跃文坛的他省女性作家所取得的成就比较来看,陕西女性作家的创作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立足自身、实现突... 新时期以来,陕西女性作家队伍以其鲜明的创作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绩,撑起了陕西文坛的半际天空。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同期活跃文坛的他省女性作家所取得的成就比较来看,陕西女性作家的创作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立足自身、实现突破就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女性作家 新时期 成绩 突破
下载PDF
“南方”的贾平凹
15
作者 吴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3,共6页
贾平凹的陕南出身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陕西作家没有的"南方"气质,所以他更接近沈从文和孙犁这样风格"柔美"的一派,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贾平凹创作的这种"南方"气质使他对沉实的陕西... 贾平凹的陕南出身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陕西作家没有的"南方"气质,所以他更接近沈从文和孙犁这样风格"柔美"的一派,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贾平凹创作的这种"南方"气质使他对沉实的陕西文学的主流叙述有一种隐隐的挑战性。不过,贾平凹的"南方"不同于"江南"。商洛虽然山清水秀,却是穷乡僻壤,没有"江南"的繁华和奢靡,没有"江南"文化在汉文化圈中的自信和统领地位,也没有江南叙述中落魄豪门式的伤感和怀旧,而有着底层小民的现实感和向上挣扎时的文学想象。贾平凹的特点就源自于他与"南方"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源自于他创作的现实性和抒情性。他的不纯粹的"南方"出身和纯粹"北方"的创作环境反而造就了他无法复制的创作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南方 陕西作家
下载PDF
明清时期陕西作家地理分布研究——以明清陕西方志为考察对象
16
作者 许勇强 李蕊芹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1-59,共9页
在文学地理学理念指导下以明清时期陕西方志为基础材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明清时期陕西作家的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认为这一时段陕西作家的分布呈现出以关中三市(咸阳、西安和渭南)为核心,以三原、咸宁、富平、大荔和华州等县为代表,渐次... 在文学地理学理念指导下以明清时期陕西方志为基础材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明清时期陕西作家的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认为这一时段陕西作家的分布呈现出以关中三市(咸阳、西安和渭南)为核心,以三原、咸宁、富平、大荔和华州等县为代表,渐次向周边区域辐射的状态;而关中三市良好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经济基础、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家族文学创作的勃兴是形成这一分布格局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陕西方志 区域文学 作家分布 文学格局
下载PDF
陕北方言翻译的转换机制研究——以路遥小说《人生》为例
17
作者 张邈 张华 +1 位作者 薛航 刘淑朋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路遥小说《人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的陕北方言语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全对等转换、部分对等转换、省略转换、零转换、非对等转换和音译释义转换等六种翻译转换机制,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陕北方言翻译... 以路遥小说《人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的陕北方言语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全对等转换、部分对等转换、省略转换、零转换、非对等转换和音译释义转换等六种翻译转换机制,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陕北方言翻译转换机制的建立,解决了陕北文学特别是路遥文学作品走出去所面对的方言翻译的难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值得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方言 方言翻译 转换机制 路遥 《人生》
下载PDF
民国《陕西乡贤事略》述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妮 《当代图书馆》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陕西乡贤事略》作为一部有价值且屡被引用的地方文献,其撰稿者均为当时陕西文教界有识之士,但其中数人生平概况已鲜为人知,同时,是书存在初稿和定稿的区别,也并没有所谓的石印本、刻本。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证,同时分析、探... 《陕西乡贤事略》作为一部有价值且屡被引用的地方文献,其撰稿者均为当时陕西文教界有识之士,但其中数人生平概况已鲜为人知,同时,是书存在初稿和定稿的区别,也并没有所谓的石印本、刻本。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证,同时分析、探讨了初稿到定稿取舍定夺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乡贤事略》 撰稿者 初稿 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下载PDF
陕西当代作家文学心态透视
19
作者 冯肖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8-140,共3页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入了陕西当代作家不可估量的文学理念 ,重文与济世的两极同源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普遍文学心态。心中的文学梦和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时势所动 ,甘于苦作苦为 ,顺境之时平...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入了陕西当代作家不可估量的文学理念 ,重文与济世的两极同源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普遍文学心态。心中的文学梦和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时势所动 ,甘于苦作苦为 ,顺境之时平心淡淡 ,身处逆境斗争不息 ,痴于文学 ,执着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当代作家 重文济世 文学心态
下载PDF
论秦东古代作家的旅游开发
20
作者 梁建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8-40,共3页
秦东为古代关中要地 ,周秦汉唐属京畿之地 ,文化繁荣 ,底蕴深厚 ,涌现了许多古代著名作家 ,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资源和价值。开发秦东古代作家旅游 ,当今之务是 ,加大对秦东古代作家研究和宣传的力度 ,建立秦东古代作家博物馆 ,兴建并修... 秦东为古代关中要地 ,周秦汉唐属京畿之地 ,文化繁荣 ,底蕴深厚 ,涌现了许多古代著名作家 ,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资源和价值。开发秦东古代作家旅游 ,当今之务是 ,加大对秦东古代作家研究和宣传的力度 ,建立秦东古代作家博物馆 ,兴建并修复秦东古代作家纪念性建筑 ,增设有关秦东古代作家的旅游内容或项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东 旅游开发 渭南 陕西 宣传力度 古代作家博物馆 旅游产品 纪念性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