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dow banking:a bibliometric and content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Ridoy Deb Nath Mohammad Ashraful Ferdous Chowdhury 《Financial Innovation》 2021年第1期1586-1614,共29页
This study reports on our systematic review of 2008–2021 literature on shadow banking.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shadow banking sector,wherein we discuss the definitions,evolution,functions,and specific activities... This study reports on our systematic review of 2008–2021 literature on shadow banking.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shadow banking sector,wherein we discuss the definitions,evolution,functions,and specific activities that comprise it.We conducte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using the VOSviewer bibliometric tool on articles collected from the Scopus database,after which we conducted content analysis on top articles from leading sources,and identified four major streams of shadow banking literature.Additionally,we identified gaps in the literature and proposed seven research questions to be addressed in future studies to advance knowledge of the shadow banking sector.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may serve as a robust reference for scholars researching various aspects of shadow banking to develop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dow banking Review study Bibliometric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VOSviewer
下载PDF
Shadow Banking Credit Intermediation: Determinants of Default Risks in Securitization and Collateralization
2
作者 Mohd Yaziz Mohd Isa Md. Zabid Haji Abdul Rashid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4年第11期1119-1129,共11页
The growth in shadow banking system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s acknowledged as the key risk to Malaysia's financial stability. This is because that it i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in the household debts extended by the ... The growth in shadow banking system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s acknowledged as the key risk to Malaysia's financial stability. This is because that it i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in the household debts extended by the shadow banks. In line with initiatives by the Bank Negara Malaysia (the Central Bank of Malaysia) to enhance surveillance on the activities of the shadow banks in Malaysia,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default risks of shadow banks restricting to focus on their two main activities: securitization and collateralization. Th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future methodology to examine the systemic risks in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may need to account for additional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at measure collateralized assets that are being intermed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ehold debts shadow banks SECURITIZATION collateraliz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fter the era of Chinese-style shadow banking and regulatory proposals
3
作者 Yun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9期128-130,共3页
In 2007, the U.S. subprime crisis -induced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wept across the world rapidly, triggering a reflection of Governments on financial regulatory philosophy and systems, it also brought the shadow bank... In 2007, the U.S. subprime crisis -induced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wept across the world rapidly, triggering a reflection of Governments on financial regulatory philosophy and systems, it also brought the shadow banking finance in front of the majority of people,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Various management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around the shadow banking, and it has brought great volatility to currenc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nd it also highlights the plight of Chinese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Financial Times in the Chinese style shadow banking, and makes several regulatory proposals, avoiding low risk of shadow banking at the greatest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ancial crisis era shadow banking CAUSES risk.
下载PDF
The Value Choice for Legal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Risks in Shadow Banking
4
作者 Liao Jingy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5期55-67,共13页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to have correct targets for the curtailment of financial risks.In fact,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legal regulation targets for 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risks is e...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to have correct targets for the curtailment of financial risks.In fact,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legal regulation targets for 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risks is equivalent to a process of achieving specific goals or objectives by means of legal regul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ulatory system for shadow banking should consider the objective and practical needs of the sector,prioritize security as the desired value,and reasonably establish a value system for risk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risk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value choice
下载PDF
Collateral Monetary Policy,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Nonfinancial Firms'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5
作者 Chao Yuan Hai Jiang +1 位作者 Jiawen Ren Nikos Kapitsinis 《China & World Economy》 2024年第5期166-196,共31页
The disparity in credit access between large firm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ntributes to the prevalence of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where large,nonfinancial firms with high credit ratings have become ... The disparity in credit access between large firm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ntributes to the prevalence of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where large,nonfinancial firms with high credit ratings have become new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These activities vary geographically and are afected significantly by collateral monetary polic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collateral monetary policy,its reform,and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n large firms'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with a focus on the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the primary collateral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 i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LF encouraged large firms'shadow banking activity.However,the MLF reform in 2018 mitigated this effect by broadening the range of acceptable collateral.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such as a higher number of bank branches around firms,facilitated large firms'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and amplified the MLF's stimulating effect.In contrast,regional advancements in digital finance and market development limited both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and MLF's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teral monetary policy financial geography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ies shadow banking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nking Systems
6
作者 Tonglei Zhang 《Journal of Finance Research》 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precipitated by credit issues in the US housing market is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financial events in recorded history.Its shockwaves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almost every mar...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precipitated by credit issues in the US housing market is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financial events in recorded history.Its shockwaves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almost every market centre as well as country in the world.The aim of this report is accordingly to investigate major reasons behind the crisis from a special angle of banking systems.In particular,problems hidden in regulations,mechanisms and systems in the wak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focused specifically in this re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ULATION Mechanism shadow bank Financial crisis banking system
下载PDF
金融强监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资管新规”的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明生 王乾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1,共16页
强化金融监管、引导金融资源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路径。基于“资管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可以研究金融强监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化程度较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提升,表... 强化金融监管、引导金融资源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路径。基于“资管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可以研究金融强监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化程度较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提升,表明加强金融监管能够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机制分析表明,对于金融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金融强监管能有效发挥替代效应和融资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强监管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逐利型、资本要素密集型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监管有效观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还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度驱动因素,对于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金融监管 “资管新规” 数字化转型 影子银行
下载PDF
分行业信息披露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验证
8
作者 李世辉 安祉威 孙论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3,共9页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为此,以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发布的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为此,以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发布的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和促进主业投资等途径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发挥了信息效应、监督效应和学习效应。分行业信息披露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组、融资约束大组、外部监督少组以及行业竞争大组更加显著。可见,分行业信息披露在理论上可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治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实践上可为构建和完善以信息披露为导向的实体经济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行业信息披露 影子银行化 信息效应 监督效应 学习效应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9
作者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5,共15页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CoVaR方法
下载PDF
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10
作者 徐璋勇 胡浩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59-71,共13页
影子银行因其规模的日益扩大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受到政府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金融稳定相关数据,运用CRITIC指数构建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 影子银行因其规模的日益扩大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受到政府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金融稳定相关数据,运用CRITIC指数构建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提高了经济金融化程度,进而增加金融脆弱性而影响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更多受到东部、中部地区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相较于规模较小与盈利能力较弱上市公司,规模较大上市公司与盈利能力较强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影子银行发展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理解,对强化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脱实向虚 金融化
下载PDF
政府审计、管理层特征与国有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11
作者 张月玲 石珂钰 王守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8,共15页
以2010—2018年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审计监管下,国有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和晋升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非金融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显著负相关,高管晋升特征与企... 以2010—2018年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审计监管下,国有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和晋升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非金融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显著负相关,高管晋升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显著正相关;政府审计对上述关系起到不同程度的监管和威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显性金融资产受缚会使影子银行业务增加。这对于防止国有企业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和研究政府审计影响国企高管决策的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存在晋升预期的高管所在国企,增加审计力度和审计资源供给;同时,国有企业方面应当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降低金融资产错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管理层特征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
下载PDF
资管新规抑制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政策效应
12
作者 王家华 季杰尧 张振超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抑制影子银行扩张和金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选取2013-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资管新规出台产生的政策效应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 抑制影子银行扩张和金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选取2013-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资管新规出台产生的政策效应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而抑制其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就商业银行类型而言,资管新规产生的政策效应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对商业银行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业务得监管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 资管新规 政策效应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
13
作者 马彧菲 梁智豪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期45-64,共20页
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 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提高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水平,从而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为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深化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强化非金融企业主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脱实向虚
下载PDF
税收优惠与企业脱虚向实——来自委托贷款的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佳 郭俊汝 罗淑婧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7,共22页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优惠主要发挥了相对成本效应和相对收益效应,即通过促进实体投资、改善经营效益,抑制企业委托贷款活动,且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类而非经营支持类委托贷款上。这表明,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在资产配置层面和委托贷款属性层面脱虚向实。此外,税收优惠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对成熟期、低成长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税收优惠和委托贷款的研究边界,为科学认知委托贷款运作机制和强化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委托贷款 脱虚向实 影子银行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影子银行消弭与系统性风险防范
15
作者 田野 胡文涛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6,共10页
数字金融发展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是金融学界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使用双重固定效应下的面板数据方法,采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1—2021年相关数据,对数字金融发展促进金融利率市场化、抑制影子银行发展、稳定金融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 数字金融发展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是金融学界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使用双重固定效应下的面板数据方法,采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1—2021年相关数据,对数字金融发展促进金融利率市场化、抑制影子银行发展、稳定金融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信托产品收益率作为影子银行强弱衡量指标,并以影子银行发展强弱作为机制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使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平均降低了0.242。机制分析表明,系统性风险降低的原因来源于商业银行战略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利率市场化,进而引发影子银行的消弭,金融系统得以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金融风险
下载PDF
金融监管与商业信用供给——基于资管新规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江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9,共14页
本文以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管新规实施后,前期金融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增加越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 本文以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管新规实施后,前期金融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增加越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经营风险和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市场地位削弱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而较多的银行信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却能增强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主要促进了一年以内和对下游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促进商业信用供给助力企业实现主业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实施资管新规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资管新规 商业信用供给 影子银行 企业金融化水平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
17
作者 韩铭辉 肖崎 韩永辉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2,共14页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明显。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动性加强。针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高维特征,本文引入最小绝对值压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高维VAR模型中,利用滚动回归方法构建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关联网络,并从总体、行业门类与行业大类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跨部门传染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总体风险关联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且在风险集聚时期会出现显著上升;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间都存在一定的聚集效应,房地产业是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的主要路径之一;银行业系统中的重要性银行一般都是风险净溢入单位,证券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出单位,保险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入单位;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挤出实体投资,并通过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联动性,提高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净溢出效应,从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从顶层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具体而言,一是关注非金融行业的风险溢出情况,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二是加强对非金融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影子银行化 系统性金融风险 高维风险关联网络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外部冲击的视角
18
作者 林婕琪 徐少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持续涉足影子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影子银行领域的融资主体。为了进一步探究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与风险承担的关系,文章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冲击事件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持续涉足影子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影子银行领域的融资主体。为了进一步探究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与风险承担的关系,文章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冲击事件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虑产权性质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会抑制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外部冲击的影响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该研究不仅拓展了有关影子银行业务与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而且对政府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业务 风险承担 产权性质 外部冲击 非金融企业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19
作者 王澎涵 杨有振 《金融理论探索》 2024年第3期14-29,共16页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是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关系...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是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随着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金融市场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即影子银行规模在适度区间内可以促进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超过适度区间后则会降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缓释了影子银行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倒U形关系,上述倒U形关系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允许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适度规模的存在,加强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资金来源的监管,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影子银行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
下载PDF
资管新规下影子银行的风险识别和监管工具 被引量:1
20
作者 宗天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我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风险、高信用风险和潜在系统性风险特征。从学理定义和业务特点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的成因和风险来源,明晰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在分析全球影子银行治理态势,借鉴FSB治理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以证监会监管为中... 我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风险、高信用风险和潜在系统性风险特征。从学理定义和业务特点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的成因和风险来源,明晰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在分析全球影子银行治理态势,借鉴FSB治理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以证监会监管为中心,开发影子银行监管新工具的学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银行法 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