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of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1
作者 Yongfeng XING Changmin WEI +7 位作者 Guoli CHEN Weimeng XU Wanyou SONG Guizhi LI Wenwei ZHOU Yanwei WAN Enzhong ZHOU Weifang 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field application effect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by simultaneous sowing and fertilization, and explore the ap...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field application effect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by simultaneous sowing and fertilization,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mechanism,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ertilizer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Methods] With maize variety Beiqing 340 and sulfur-coated urea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ive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were set, namely, control (C0), slow-release nitrogen 70 kg/hm^(2) (C70), slow-release nitrogen 140 kg/hm^(2) (C140), slow-release nitrogen 210 kg/hm^(2) (C210) and slow-release nitrogen 280 kg/hm^(2) (C280). Th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were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ified standard. [Results] With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increasing, the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organ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 tasseling stage of maiz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ertilizing amount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210 kg/hm^(2)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the best fertilizing amount for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ertilizer re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shajiang black soil Summer maize Nitrogen metabolism YIELD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钱泳其 熊鹏 +4 位作者 王玥凯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砂姜黑土黏闭僵硬问题突出,耕作是改良其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试验基地,采集免耕(No-tillage,NT)、旋耕(Rotarytillage,RT)和深翻(Deepploughing,DP)处理的原状土柱(高20cm,直径10cm),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 砂姜黑土黏闭僵硬问题突出,耕作是改良其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试验基地,采集免耕(No-tillage,NT)、旋耕(Rotarytillage,RT)和深翻(Deepploughing,DP)处理的原状土柱(高20cm,直径10cm),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和ImageJ软件等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处理,定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孔径大小分布、孔隙形态特征、网络特征以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免耕相比,旋耕和深翻下土壤的大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92.7%和261.1%(P<0.05);与旋耕相比,深翻下土壤大孔隙度增加了23.4%;(2)相较于免耕,旋耕和深翻显著增加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紧密度、分形维数和全局连通性(P<0.05),显著降低了各向异性程度和欧拉数(P<0.05),土壤饱和导水率得到显著提升,且深翻的改良效果总体优于旋耕;(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除水力半径外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连通性最大孔隙度的相关性最高(r=0.833**,P<0.01)。综上所述,深翻扩大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改善了连通性,提升了复杂程度,从而构建了相对良好的土壤孔隙形态和网络结构,提高了导水能力,消减砂姜黑土结构性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深翻 CT扫描技术 孔隙结构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砂姜黑土抗压强度研究
3
作者 王蓓蓓 闫征南 +1 位作者 史宇亮 杨延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1-86,共6页
以砂姜黑土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泥炭、沙子和过磷酸钙3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抗压强度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以期为砂姜黑土地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改良剂对降低土壤抗压强度影响效应的主次... 以砂姜黑土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泥炭、沙子和过磷酸钙3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抗压强度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以期为砂姜黑土地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改良剂对降低土壤抗压强度影响效应的主次顺序为泥炭>沙子>过磷酸钙,沙子和过磷酸钙的交互作用显著。抗压强度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Design Expert 12给出的最优组合,即泥炭77.72 g·kg^(-1),沙子61.91 g·kg^(-1),过磷酸钙2.63 g·kg^(-1)的添加量时,有效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容重,(1.24±0.03)g·cm^(-3);孔隙度,53.01%±2.36%;黏粒,24.8%±0.64%;粉砂粒,38.37%±1.22%;砂粒,36.83%±1.51%),此时土壤的抗压强度最低266.67 kPa,比对照砂姜黑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了53.62%,有效降低土壤抗压强度后具有良好的整地作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抗压强度 响应面法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基于sCARS的淮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建模
4
作者 高迎凤 赵明松 +2 位作者 于芝琳 赵治东 王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5-263,共9页
为确定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SOM)最佳反演模型,探寻最佳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利用原始光谱进行倒数对数(Log(1/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包络线(CR)、一阶微分(FDR)处理,采用稳定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sC... 为确定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SOM)最佳反演模型,探寻最佳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利用原始光谱进行倒数对数(Log(1/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包络线(CR)、一阶微分(FDR)处理,采用稳定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sCARS)筛选特征变量,对比分析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相关系数法(|r|≥0.47)和显著性水平法(p≤0.01)所得结果,建立SOM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R)模型,并对比精度差异。结果表明:(1)全波段范围内,SOM含量与原始光谱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og(1/R)光谱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NV光谱相关性明显增强。CR和FDR光谱与SOM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性。(2)对比全波段,CARS和sCARS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光谱冗余信息,筛选得到特征波段数目仅占全波段的1%~5%。筛选后模型精度更高,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1.8。(3)相比于CARS算法,sCARS算法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筛选到的特征波段主要分布在800~850、1850~1900、2050~2500 nm区域。(4)Log(1/R)-sCARS模型精度最佳,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升了0.08和0.28,RPD值为3.05,对SOM含量预测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砂姜黑土 光谱变换 sCARS筛选 偏最小二乘模型
下载PDF
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5
作者 殷奥杰 张世文 +2 位作者 周思雨 胡睿鑫 陈方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5-1814,共10页
为了探究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胀缩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将煤矸石破碎为3种水平(0~2、2~5、5~8 mm),并将其分别在3%氢氧化钠溶液(75℃)和5%盐酸溶液(70℃)中浸泡保温2 h获得碱改性煤矸石和酸改性煤矸石,对煤矸石改性前后结构进行... 为了探究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胀缩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将煤矸石破碎为3种水平(0~2、2~5、5~8 mm),并将其分别在3%氢氧化钠溶液(75℃)和5%盐酸溶液(70℃)中浸泡保温2 h获得碱改性煤矸石和酸改性煤矸石,对煤矸石改性前后结构进行表征。以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改性煤矸石对土壤容重(ρb)、总孔隙度(φ)、微观孔隙参数、收缩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改性、酸改性煤矸石添加后ρb较对照(不添加煤矸石处理)显著降低25.60%~38.69%、26.19%~35.71%,较煤矸石处理降低1.57%~5.50%、0.85%~2.36%;φ较对照分别提高44.34%~67.02%、45.38%~61.88%,较煤矸石处理分别提高1.34%~3.84%、0.65%~2.19%;土壤微观孔隙体积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微观孔隙平均直径增大;土壤线性伸展系数整体趋势为对照>5~8 mm煤矸石>2~5 mm煤矸石>5~8 mm酸改性煤矸石>5~8 mm碱改性煤矸石>0~2 mm煤矸石≈2~5 mm酸改性煤矸石>2~5 mm碱改性煤矸石>0~2 mm酸改性煤矸石>0~2 mm碱改性煤矸石,收缩率整体变化趋势与土壤线性伸展系数一致。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19%~328.88%、98.23%~470.50%、100.00%~279.90%、85.88%~347.53%。随煤矸石粒径增大,ρb与碳组分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线性伸展系数与收缩率呈上升趋势。结构方程表明,土壤胀缩性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累积的关键因素。综上,酸、碱改性煤矸石添加均能降低土壤ρb、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及胀缩性,增加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碱改性改良效果总体优于酸改性,小粒径优于大粒径,因此得出淮北地区比较科学合理的砂姜黑土改良措施是添加0~2 mm碱改性煤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煤矸石 砂姜黑土 物理结构 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的土壤全氮高光谱特征提取与反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娟娟 牛圳 +5 位作者 马新明 王健 徐超越 时雷 Bacao Fernando 司海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23-3229,共7页
土壤全氮是重要的养分指标,利用高光谱技术研究并构建砂姜黑土全氮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为作物施肥及发展精确农业提供参考。尝试研究离散小波估测土壤全氮含量的可行性,以河南省商水县不同小麦氮肥处理为试验区,采集100份0~20 cm的砂姜... 土壤全氮是重要的养分指标,利用高光谱技术研究并构建砂姜黑土全氮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为作物施肥及发展精确农业提供参考。尝试研究离散小波估测土壤全氮含量的可行性,以河南省商水县不同小麦氮肥处理为试验区,采集100份0~20 cm的砂姜黑土,土壤样本风干并经研磨过筛等处理后,在实验室暗室内采集光谱。利用含量梯度法,将总样本(100个砂姜黑土)划分为建模集75个和验证集25个。将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变换,并对一阶导数光谱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离散小波变换,同时结合支持向量机和K邻近算法构建高光谱土壤全氮估测模型。系统分析了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的单波段与土壤全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一阶导数变换后的光谱与土壤全氮有更好的相关性,在1373 nm处相关系数达到最高为0.84。利用离散小波算法对一阶导数光谱进行最佳母小波和分解层次选择,结果显示,经sym8函数分解的小波系数能较好的重构土壤全氮光谱信息,进一步基于分解层L_(1)—L_(11)的低频系数分别建立支持向量回归和K邻近回归土壤全氮含量估测模型,比较全部估测模型,以分解层L_(5)的低频系数结合K邻近构建的模型最优,建模决定系数为0.90,均方根偏差为0.09 g·kg^(-1),相对分析误差为3.78,验证决定系数为0.97,均方根偏差为0.05 g·kg^(-1),相对分析误差为4.30。同时与全波段和经相关分析后挑选出的敏感波段作为输入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K邻近模型精度提高了3.2%和9%,支持向量机模型精度提高了6.7%和11.6%。研究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变换与离散小波技术可有效减少噪声影响,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的估测精度,又实现了光谱数据降维,简化了模型复杂度,为砂浆黑土全氮含量的精确估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全氮 高光谱 离散小波 K邻近算法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砂姜黑土有机碳组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丁天宇 郭自春 +4 位作者 钱泳其 王玥凯 黄先金 张中彬 彭新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1-78,共8页
砂姜黑土容重高、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低是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探明砂姜黑土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进一步培肥改良耕地地力,该研究利用砂姜黑土连续6 a耕作... 砂姜黑土容重高、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低是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探明砂姜黑土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进一步培肥改良耕地地力,该研究利用砂姜黑土连续6 a耕作与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免耕还田、旋耕还田、深翻还田)对砂姜黑土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有机碳及其组分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MAOC)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内,3种还田方式下SOC及其组分、土壤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50μm)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旋耕还田相比,免耕还田使>10~20和>20~40 cm土层SOC含量分别降低了14.1%、23.7%(P<0.05),对>10~40 cm土层内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旋耕还田相比,深翻还田使>10~20和>20~40 cm土层SOC含量分别提高了12.7%、44.1%(P<0.05),使>20~40 cm土层POC和MAOC含量分别提高了116.0%和42.4%,显著提高了>10~40 cm土层内>200μm孔隙度、孔隙水力半径、最大连通网络孔隙度和全局连通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POC含量与土壤大孔隙度(>50μm)(R^(2)=0.643,P<0.01)、全局连通性(R2=0.488,P<0.05)、最大连通网络孔隙度(R2=0.564,P<0.05)以及水力半径(R2=0.749,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深翻还田促进了砂姜黑土>10~40 cm土层有机碳积累与大孔隙的形成,为该区较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孔隙 砂姜黑土 深翻还田 CT扫描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冬小麦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方逸敏 朱永华 +3 位作者 吕海深 王振龙 潘莹 许海婷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和干旱趋势,以期进一步认识淮北平原农业干旱规律,给田间灌溉管理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6—2018年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分析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在... 【目的】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和干旱趋势,以期进一步认识淮北平原农业干旱规律,给田间灌溉管理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6—2018年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分析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在水分上对产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土层,利用关键土层含水率计算干旱严重指数(Drought Severity Index,DSI)并评定干旱等级,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分析干旱变化趋势,并对比气温突变年(1994年)前后的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①1986—2018年淮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出苗期以轻旱和中旱为主,仅发生1次重旱;出苗—灌浆期只发生轻旱和中旱;灌浆—成熟期发生3次重旱和5次特旱;②播种—出苗期干旱呈显著下降趋势,出苗—返青期干旱在2007—2012年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他生育阶段干旱无显著变化趋势,且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无干旱突变年;③气温突变年(1994年)后,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各等级干旱的干旱频率均大于突变前,且极端干旱有加剧趋势。【结论】淮北平原在气温突变年后干旱愈加频繁,且极端干旱加剧,未来应注意加强冬小麦灌浆—成熟期的灌溉,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以防出现极端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冬小麦 干旱特性 砂姜黑土
下载PDF
砂姜黑土中兼具促生功能的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子赟 朱林 +5 位作者 胡占琴 朱媛媛 卫正宇 张朝春 徐文思 马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2-1069,共8页
为实现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以及作物增产,本研究从该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中筛选具有促生功能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与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测定,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促生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 为实现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以及作物增产,本研究从该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中筛选具有促生功能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与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测定,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促生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普沙根瘤菌(Rhizobium pusense),命名为X2。小麦秸秆降解和玉米盆栽初步试验结果显示,X2菌株经液态发酵15 d后小麦秸秆降解率为16.1%,较对照显著提升65.4%;接种该菌株后盆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72.7%,植株根系的平均直径、表面积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22.0%、28.6%和33.3%。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的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X2菌株在装液量为25 mL/250 mL、氮源为酵母粉、pH为6.0时生长和产IAA能力最优,产酶的最适pH为5.0。综上,所筛菌株X2具有秸秆降解和玉米促生能力,可在砂姜黑土地区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普沙根瘤菌 秸秆促腐 作物促生 条件优化
下载PDF
覆盖作物种植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馨雅 刘帅 +5 位作者 徐静怡 王玥凯 郭自春 汤水荣 张中彬 彭新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7-1387,共11页
为探究覆盖作物种植对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压实及压实处理下不同覆盖作物类型(休闲、苜蓿、油菜、萝卜+毛苕子混播)对表层土壤(0~10 cm和10~20 cm)团聚体稳定性... 为探究覆盖作物种植对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压实及压实处理下不同覆盖作物类型(休闲、苜蓿、油菜、萝卜+毛苕子混播)对表层土壤(0~10 cm和10~20 cm)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休闲相比,种植不同覆盖作物(苜蓿、油菜、萝卜+毛苕子)均能显著提高两种压实处理0~10 cm土层有机碳(SOC)含量,其中苜蓿处理增幅最大(14.3%);在10~20 cm土层,仅苜蓿处理显著增加了SOC含量(9.17%~10.8%)。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各覆盖作物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有机碳完全一致,均表现为苜蓿处理显著提高了两个土层的MWD。与休闲相比,3个种植覆盖作物处理均能显著提高0~10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2000μm)的含量;10~20 cm土层中仅苜蓿处理在两种压实处理下水稳性大团聚体(≥2000μm)含量较休闲处理有显著提升。种植覆盖作物使不同粒级团聚体SOC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苜蓿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2000、250~<2000μm和53~<250μm团聚体SOC含量。与休闲处理相比,苜蓿、油菜和萝卜+毛苕子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其中苜蓿处理的增幅均为最大(25.2%~34.5%)。覆盖作物对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无显著影响。与不压实处理相比,压实处理对SOC、POC和MOC含量以及水稳性团聚体MWD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种植覆盖作物尤其是苜蓿可以显著提高砂姜黑土总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砂姜黑土质量并提升其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覆盖作物 水稳性团聚体 颗粒态有机碳 苜蓿
下载PDF
不同覆盖作物对砂姜黑土剖面硝态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静怡 张中彬 +4 位作者 王玥凯 赵馨雅 孙海军 郭自春 彭新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81-229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作物播种后(2021年11月5日)、营养生长期(2022年3月12日)和生殖生长期(2022年5月5日)]砂姜黑土剖面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在安徽省龙亢农场典型砂姜黑土区设置压实(Compacted,C)与不压实(Non-co... 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作物播种后(2021年11月5日)、营养生长期(2022年3月12日)和生殖生长期(2022年5月5日)]砂姜黑土剖面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在安徽省龙亢农场典型砂姜黑土区设置压实(Compacted,C)与不压实(Non-compacted,NC)处理,并裂区设置冬季休闲(Con)、苜蓿(Alf)、油菜(Rap)、萝卜+毛苕子混播(Rhv)4个处理,动态监测0~12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储量和植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氮素积累量。结果表明:整个覆盖作物生长季,Alf、Rap、Rhv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持续下降,各处理0~120 cm土层平均分别下降43.3%、53.9%、57.5%。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3个覆盖作物处理(除生殖生长期不压实条件下Rhv处理)硝态氮储量均较Con处理降低(P<0.05),且营养生长期的平均降幅(压实52.7%,不压实60.7%)高于生殖生长期(压实40.2%,不压实35.6%)。营养生长期,不压实条件下Alf处理土壤硝态氮储量是Rap和Rhv处理的1.41倍(P<0.05)。生殖生长期,压实与不压实条件下3个覆盖作物处理土壤硝态氮储量间无显著差异。营养生长期,Alf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低于Rap处理(P<0.05),地下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低于Rhv处理(P<0.05);但生殖生长期,Alf处理地上和地下部氮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Rap和Rhv处理(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硝态氮储量与覆盖作物生物量以及氮素累积量呈负相关(P<0.05),表明覆盖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是土壤硝态氮下降的主要原因。综上,与Con处理相比,Alf、Rap和Rhv处理均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剖面中残余硝态氮,但Alf处理在前期生长缓慢,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能力低于Rap与Rhv处理。因此,在砂姜黑土区种植油菜或萝卜+毛苕子更有利于降低覆盖作物生长期的硝态氮淋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覆盖作物 土壤硝态氮 生物量 植株氮素累积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生物炭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张晨欣 孟祥占 +2 位作者 刘芳妮 徐颖 孔海燕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6期240-246,共7页
淮北平原典型中低产土壤砂姜黑土质地黏重、易旱易涝,严重限制了冬小麦的生产。因此如何改善砂姜黑土不良水分性状,是促进冬小麦生长的关键。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对砂姜黑土冬小麦叶片生理特性、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化... 淮北平原典型中低产土壤砂姜黑土质地黏重、易旱易涝,严重限制了冬小麦的生产。因此如何改善砂姜黑土不良水分性状,是促进冬小麦生长的关键。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对砂姜黑土冬小麦叶片生理特性、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共设4种施肥处理:T0(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1%生物炭)、T2(常规施肥+3%生物炭)和T3(常规施肥+6%生物炭),播种后第30天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处理显著促进冬小麦叶片H_(2)O_(2)含量以及CAT、SOD和POD活性,施加生物炭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H2O2含量和CAT活性,对SOD和POD活性无显著影响。(2)干旱胁迫抑制了冬小麦根系生长,施加3%生物炭处理冬小麦根系总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与不施加生物炭相比,分别增加了48.0%和34.7%;6%生物炭处理显则著促进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和总根体积增加。(3)施加不同生物炭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加6%生物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对照比,分别上升了70.3%和110.5%,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加适量生物炭能够降低干旱胁迫下冬小麦体内活性氧积累,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提高砂姜黑土养分含量,促进冬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生物炭 砂姜黑土 冬小麦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被孢霉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秸秆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63
13
作者 宁琪 陈林 +4 位作者 李芳 张丛志 马东豪 蔡泽江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腐生真菌被孢霉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丰度很高,为土壤碳及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成员。然而目前关于土著被孢霉在秸秆分解过程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红壤和砂姜黑土中分离真菌菌株,将... 腐生真菌被孢霉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丰度很高,为土壤碳及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成员。然而目前关于土著被孢霉在秸秆分解过程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红壤和砂姜黑土中分离真菌菌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序列与基因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鉴定出了两株被孢霉菌株,即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和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通过设置盆栽试验,每盆土接种10 g菌剂,研究两株被孢霉对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中,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高山被孢霉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29.0%,长孢被孢霉处理下土壤有效氮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5.5%和81.3%。在砂姜黑土中,与对照相比,被孢霉菌株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速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两株被孢霉在红壤中抑制了秸秆的降解,并显著改变细菌群落组成。而在砂姜黑土中,被孢霉菌株促进了秸秆降解,且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大。在红壤中,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导致接种处理和对照之间细菌群落差异贡献最大的类群。本研究为土著被孢霉在农业土壤中秸秆分解和养分转化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孢霉 秸秆降解 土壤肥力 细菌群落 红壤 砂姜黑土
下载PDF
苏北地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分布及其食物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61
14
作者 金亮 李恋卿 +2 位作者 潘根兴 吴新民 廖启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9,共7页
2004年在对苏北地区6个县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楚州和东海)采用网格法采样的基础上,随机选择了该区域2种主要土壤类型上98个土样及其上所产水稻籽粒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其中的Cu、Zn、Pb、Cd... 2004年在对苏北地区6个县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楚州和东海)采用网格法采样的基础上,随机选择了该区域2种主要土壤类型上98个土样及其上所产水稻籽粒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其中的Cu、Zn、Pb、Cd、Cr、N i、As和Hg 8种重金属的全量。分别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地区背景值为参照依据,分析评价了所研究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大米的重金属安全水平,并进一步依据USEPA和WHO推荐的RfD值,结合我国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评估了该地区土壤所产大米对人体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总体上符合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要求,属于总体未明显污染土壤;不过,黄潮土上所产大米中N i以及砂礓黑土上所产大米中N i、Pb含量存在超出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现象。依据USEPA的RfD值计算所得结果表明,供试地区所有土壤上所产大米中As、Cr具有明显的食物安全风险,部分地区的大米中Cd存在风险,由于Cd/Zn比值较低,因此基本上仍属安全。为了进一步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一方面需要制订更严格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暴露风险 土壤环境质量 食物安全 黄潮土 砂礓黑土
下载PDF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6
15
作者 马超 周静 +4 位作者 刘满强 郑学博 崔键 李辉信 康炳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5-921,共7页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FS)、化肥+秸秆+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秸秆+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FS)、化肥+秸秆+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秸秆+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计算土壤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探讨秸秆促腐还田对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3.0%、4.6%和10.7%,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增加12.0%和11.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30.6%;(2)秸秆促腐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4%、40.5%和12.4%,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分别增加12.0%、9.5%和51.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102.3%;(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碳素有效率等的相关性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见,秸秆促腐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利于提高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即使减施磷、钾肥20%,该措施的增肥和培土效果也不会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秆剂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砂姜黑土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朱敏 郭志彬 +2 位作者 曹承富 郭熙盛 杨剑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3-1700,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砂姜黑土长期(30年)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系...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砂姜黑土长期(30年)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长期不施肥和撂荒处理,施肥管理可有效提升5-10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总氮,总磷;此外,相比不施肥、撂荒、猪粪+化肥和牛粪+化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土壤微生物的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和土壤酸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真核微生物丰度显著增加,土壤酸度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降低氨氧化古菌数量。牛粪处理的多种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其他施肥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无机肥(化肥)和有机肥(猪粪或牛粪)的配合使用对于保持土壤微生物丰度和活跃的土壤酶活性十分重要。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和土壤速效养分的关系,探讨长期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以期为评价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土壤肥力水平高低提供有效的指标,从而为促进土壤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和较好的施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实验 施肥模式 砂姜黑土 微生物丰度 酶活性
下载PDF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曹承富 孔令聪 +4 位作者 张存岭 赵斌 赵竹 张耀兰 杜世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73-1077,共5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基础肥力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与玉米生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马新明 高尔明 +4 位作者 杨青华 王小纯 姚向高 王丽娟 焦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后,具有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这一效果随粉煤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强。粉煤灰处理具有增加玉米叶面积系数,促进根系下扎和根系发育的功能,并以60... 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后,具有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这一效果随粉煤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强。粉煤灰处理具有增加玉米叶面积系数,促进根系下扎和根系发育的功能,并以60×103kg·hm-2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改良 粉煤灰 砂姜黑土
下载PDF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麦田生态因子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新明 王小纯 +2 位作者 丁军 高尔明 杨青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0-61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麦田生态因子及Cd、Cr、Pb、Hg和As残留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比重 ,减少土壤粘粒含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渗透系数 ,提高耕层地温 ,促进土壤微生物...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麦田生态因子及Cd、Cr、Pb、Hg和As残留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比重 ,减少土壤粘粒含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渗透系数 ,提高耕层地温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 ;土壤含水量高时具有散湿作用 ,土壤含水量低于 10 %后 ,具有保墒作用 ;在粉煤灰用量为 6× 10 4~ 18× 10 4kg·hm-2 的条件下 ,土壤及小麦子粒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量远低于国际污染标准值 ,即在此范围内 ,施用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是安全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砂姜黑土 生态因子 残留 土壤改良 麦田 重金属残留
下载PDF
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李德成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3-629,共7页
本文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变性土诊断标准,对我国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的砂姜黑土所有土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归属判别。结果表明:总共的54个土种中(安徽、河南、江苏... 本文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变性土诊断标准,对我国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的砂姜黑土所有土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归属判别。结果表明:总共的54个土种中(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20、6和15个),34个可以划归为变性土(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7、16、5和6个),合计面积228万hm2(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1万、59万、24万和14万hm2);26个砂姜黑土土种可划归为砂姜钙积潮湿变性亚类,8个为钙积潮湿变性土,其余属于雏形土或盐成土。对砂姜黑土的系统分类应该主要依据其黑土层的特性,而砂姜的存在与否只是决定亚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变性土 土种 系统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