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僧大通善本生平事迹考略
1
作者 张明华 范希璇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大通善本是北宋云门宗著名高僧,颍州人,历任双林寺、净慈寺、法云寺住持,曾参与校对《宗镜录》,对汴京禅风的兴盛及北宋云门宗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学界对善本的生平事迹尚缺少系统研究,且相关文献对其生卒年、游方经历、归隐地... 大通善本是北宋云门宗著名高僧,颍州人,历任双林寺、净慈寺、法云寺住持,曾参与校对《宗镜录》,对汴京禅风的兴盛及北宋云门宗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学界对善本的生平事迹尚缺少系统研究,且相关文献对其生卒年、游方经历、归隐地、交游情况等有不少误载或欠详之处。本文在考论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考索,并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善本的重要生平事迹,以求补阙订讹,进一步探究他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善本 云门宗 生平事迹
下载PDF
日常生活史的神话认知与表达——以《山本》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栋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6,共9页
在新作《山本》中,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集中展现了作为一种认知与表达方法的神话对日常生活史的介入,从而为神话与历史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型观照视角。与其他作家着力于创造意识形态属性明显的集体性或个体性神话不同,贾平凹试图还... 在新作《山本》中,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集中展现了作为一种认知与表达方法的神话对日常生活史的介入,从而为神话与历史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型观照视角。与其他作家着力于创造意识形态属性明显的集体性或个体性神话不同,贾平凹试图还原神话在人类日常生活史中的本真状态,突出其作为人类知识与思想来源的背景作用,以及以“互渗”形式促成人与万物实现互联的重要特质。作为一种方法的神话,也体现于其通过具有神性特质的人物设置,构建日常生活的神话空间,继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稳定神话系统。贾平凹在《山本》中不仅表现了神话视阈中日常生活的和谐流动,也展现了现代革命与权力神话对传统神话时空的侵蚀、压制、重组,以及由此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断裂,作家借此探讨了传统神话由生而灭的历史过程。神话视角的切入,使贾平凹获得了神话视阈的观照,并在日常生活的漫流中发现神秘与朴实兼具的现实生命质感,重塑了一段亦真亦幻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神话 日常生活 历史
下载PDF
三品始知味 风景在路途——贾平凹《山本》的“看点” 被引量:3
3
作者 邰科祥 《商洛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17,共7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存在着阅读的障碍,容易使读者陷入误区。这种障碍主要根源于《山本》在细节描写方面的多重氤氲以及与传统小说在观念与实践上的明显反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语境的还原最有嚼头、人情的演绎充满机趣、故事的接续...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存在着阅读的障碍,容易使读者陷入误区。这种障碍主要根源于《山本》在细节描写方面的多重氤氲以及与传统小说在观念与实践上的明显反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语境的还原最有嚼头、人情的演绎充满机趣、故事的接续值得玩味、角色的亮相大有讲究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语境
下载PDF
从《老生》到《山本》:贾平凹的秦岭史志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4-88,94,共6页
贾平凹近期的创作呈现出某种方志的特点,从《老生》到最新力作《山本》,秦岭作为关键的结构枢纽进入了贾平凹的方志书写中。小说中,秦岭这片奇幻的土地,存在于既定观念烛照不到的另一种时空下,有着最为混沌但又丰富的经验。对秦岭的书写... 贾平凹近期的创作呈现出某种方志的特点,从《老生》到最新力作《山本》,秦岭作为关键的结构枢纽进入了贾平凹的方志书写中。小说中,秦岭这片奇幻的土地,存在于既定观念烛照不到的另一种时空下,有着最为混沌但又丰富的经验。对秦岭的书写,还原了这片土地在各种观念构型之外的"地方性";将秦岭的历史纳入到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中,展开了一种隐秘的关于"国家—地方"的历史叙事;同时,小说又超越了历史,探索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亘古不变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老生》 《山本》 地方志
下载PDF
秦岭的传奇性书写——论贾平凹新作《山本》 被引量:1
5
作者 董雯婷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贾平凹的新作《山本》是作家为故乡秦岭所作的传记,在叙事时空体、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传奇特性,这既使故事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谶纬叙事,也使人物的形象和作者与读者对人物的态度与现实主义小说有所不同。《山本》还采用了&qu... 贾平凹的新作《山本》是作家为故乡秦岭所作的传记,在叙事时空体、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传奇特性,这既使故事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谶纬叙事,也使人物的形象和作者与读者对人物的态度与现实主义小说有所不同。《山本》还采用了"历史型"与"传奇型"两种叙事策略去讲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秦岭历史,这不仅表现出作家在后现代时期对历史之暴力与残酷的认识,也是对历史叙事之非理性、反阐释、反经验主义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传奇性 后现代小说
下载PDF
H_∞鲁棒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时域提法
6
作者 陈善本 张福恩 +1 位作者 张铨 吴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6,共4页
借助于H∞方法标准问题的描述,考察了不确定系统鲁棒最优设计的H∞方法与时域抑制L2可积于扰的线性二次型指标Maxmin最优化问题的一致性。
关键词 鲁棒 最优控制 不确定系统
下载PDF
《山本》的空间叙事研究
7
作者 翟星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12期144-149,共6页
贾平凹新作《山本》以历史叙事方式再现战争年代的历史,更充分地展现了空间叙事的巧妙布局。《山本》以"橘瓣"式的空间叙事形式为框架,呈现空间形式与时间逻辑的关系。通过并置叙事、人物塑造的空间表征及图像叙事,表达出作... 贾平凹新作《山本》以历史叙事方式再现战争年代的历史,更充分地展现了空间叙事的巧妙布局。《山本》以"橘瓣"式的空间叙事形式为框架,呈现空间形式与时间逻辑的关系。通过并置叙事、人物塑造的空间表征及图像叙事,表达出作家对空间叙事手法的独特运用。贾平凹将历史叙事作为空间基础,以空间、时间、记忆作为历史叙事的场所,体现叙事的困境和叙事动机,彰显作家对故乡秦岭的深厚情感,散发着无限的叙事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空间叙事 历史叙事
下载PDF
超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宿命——贾平凹小说《山本》的道德文化批评
8
作者 张亚斌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4-51,共8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道德建设的民族,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却经常出现道德沦丧、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况。《山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扼腕的艺术际遇,它通过文化还原,找到中华民族陷入可悲历史境况的真实文化原因:一是从寻根到寻梦...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道德建设的民族,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却经常出现道德沦丧、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况。《山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扼腕的艺术际遇,它通过文化还原,找到中华民族陷入可悲历史境况的真实文化原因:一是从寻根到寻梦的人类文化学田野考察,创作出一个社会悲剧与文化悲剧相互交织的文化哀歌;二是从山本到人本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分析,呈现出一个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文化背反的历史现实;三是从恶德到善德的文化人类学理性批判,揭示出卑鄙人性与高尚人性陷入分化的文化缘由;四是从心智到德智的文化人类学人格建构,实现了艺术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全面文化超越。其告诉我们,只有正视秦岭人道德全面失守而带来的血淋淋现实,才能唤醒中华民族重建道德文明防线,以最终突破历史周期律,超越千年民族苦难文化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道德文化批评 文化超越
下载PDF
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以“《废都》现象”“《秦腔》视阈”与“《山本》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废都》现象""《秦腔》视阈""《山本》问题"是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中三个重要抓手,本文以之为中心,探讨其长篇小说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在《废都》批评中,呈现出誉毁相参,查禁与再思重评的曲折过程,在这... "《废都》现象""《秦腔》视阈""《山本》问题"是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中三个重要抓手,本文以之为中心,探讨其长篇小说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在《废都》批评中,呈现出誉毁相参,查禁与再思重评的曲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批评者前后迥异、判若两人的批评立场与批评姿态,令人不禁感慨批评者的风骨。在《秦腔》批评中,传统(乡土)文化与叙事艺术是最主要的两个既定视野,但作品的世界性因素却缺乏贯通性的追索,说明我们的研究视阈有待进一步打开。《山本》问题,暴露出贾平凹创作中早已存在的顽疾与读者的时代病。对于前者,迫使我们思索批评的意义;对于后者,告诫我们需要健康的批评生态,需要负责任的文学批评,需要实话实说,真诚坦言的文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现象 《秦腔》视阈 《山本》问题 贾平凹 长篇小说研究
下载PDF
贾平凹小说《山本》自然书写的文化原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小奇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
《山海经》是贾平凹平素喜欢阅读的一本书,他深入研读《山海经》并汲取其精华,内化为创作的营养。长篇小说《山本》深受《山海经》的影响。《山本》中的自然书写以《山海经》为文化原型,体现在三个方面:记述众博怪异的名物并蕴含原始伦... 《山海经》是贾平凹平素喜欢阅读的一本书,他深入研读《山海经》并汲取其精华,内化为创作的营养。长篇小说《山本》深受《山海经》的影响。《山本》中的自然书写以《山海经》为文化原型,体现在三个方面:记述众博怪异的名物并蕴含原始伦理意义,“原点—方位—所见”的叙述模式以及“见则”形式的神话思维。从阅读到创作,贾平凹将自己对自然的认知与《山海经》所建立的文化原型相绾合,融注《山海经》的文化血脉于自己的作品,建构起《山本》独特的自然场域和文学世界,体现了他借鉴运用传统经典的深厚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海经》 《山本》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秦岭想象--以长篇小说《山本》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诺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9-27,共9页
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秦岭是一座具有神奇色彩的巨大山系。就山脉的高与大而言,在全球范围内,秦岭算不上最高,也算不上最大;就历史与文化的贡献而言,秦岭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大的山脉相媲美。秦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山本》... 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秦岭是一座具有神奇色彩的巨大山系。就山脉的高与大而言,在全球范围内,秦岭算不上最高,也算不上最大;就历史与文化的贡献而言,秦岭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大的山脉相媲美。秦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山本》是一部书写秦岭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秦岭志",贾平凹以长篇小说《山本》建构了秦岭的文化形象,呈现了浩瀚神秘的秦岭空间。运用现代空间理论分析贾平凹的秦岭想象,可以了解贾平凹秦岭想象背后的诸多文化信息,可以探知贾平凹文学世界的深层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空间 贾平凹 《山本》
下载PDF
论贾平凹新作《山本》的暴力书写
12
作者 何玉立 黄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9-94,共6页
贾平凹小说中很少刻意突出暴力,但其新作《山本》却有相当篇幅的暴力书写,这些暴力书写构成了这本新作的显著特征,而作家自身则以一种冷静的叙述姿态自持。通过对书中的血腥打斗、武力刑罚和男权暴力三个方面分析,探究暴力背后深层次的... 贾平凹小说中很少刻意突出暴力,但其新作《山本》却有相当篇幅的暴力书写,这些暴力书写构成了这本新作的显著特征,而作家自身则以一种冷静的叙述姿态自持。通过对书中的血腥打斗、武力刑罚和男权暴力三个方面分析,探究暴力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得出有关作家童年经验、人性本恶和作家自身寻求创新性的内推力。在此三方面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贾平凹暴力书写实际是对生命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而且还有作家对自身的不断创新求变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童年经验 创新意识
下载PDF
文化诗学视域下贾平凹乡土叙事探究——以《山本》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秀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1-87,共7页
中国自古便有“文史互通”之说,将“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进行辩证审视,进而不仅使文学中浸润着历史文化的因子,历史文化中也蕴含着文学的画意诗情,所以将文学置于文化的语境中进行考量便使文本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贾平凹... 中国自古便有“文史互通”之说,将“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进行辩证审视,进而不仅使文学中浸润着历史文化的因子,历史文化中也蕴含着文学的画意诗情,所以将文学置于文化的语境中进行考量便使文本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贾平凹的《山本》即立足于此,作者以野史的叙述方式道尽了秦岭大地上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生死穷达以及生存于此的飞禽走兽、魑魅魍魉。在生活化的乡土叙事中我们看到了多元、厚重的文化现象,在充满哲思的乡土书写中我们体味到了对人生、人性的存眷,在卓尔不群的乡土叙事背后所蕴含的是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贾平凹 乡土叙事 《山本》
下载PDF
《带灯》《山本》《暂坐》中女性关系网的“深描”与“浅写”
14
作者 严文珍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6-22,共7页
《带灯》《山本》和《暂坐》是贾平凹以女性人物关系为叙事脉络的作品,作者书写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境遇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带灯、陆菊人和“西京十玉”代表了逐渐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她们在密不透风的男权社会中以各自的方式抗争... 《带灯》《山本》和《暂坐》是贾平凹以女性人物关系为叙事脉络的作品,作者书写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境遇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带灯、陆菊人和“西京十玉”代表了逐渐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她们在密不透风的男权社会中以各自的方式抗争,展示出独具一格的精神气质。这几部小说跨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空间,通过对女性关系网的“深描”与“浅写”,寻找重返历史与现实的通达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灯》 《山本》 《暂坐》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山本》:秦岭中的一则人性寓言
15
作者 李琦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
小说《山本》以井宗秀的发迹史与败落史作为明线,以陆菊人的观察史与觉悟史作为暗线,建立起一个"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对位关系,整部小说的叙述和主题始终在这一关系中展开。作者以对井宗秀命运的反讽式书写拆解了... 小说《山本》以井宗秀的发迹史与败落史作为明线,以陆菊人的观察史与觉悟史作为暗线,建立起一个"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对位关系,整部小说的叙述和主题始终在这一关系中展开。作者以对井宗秀命运的反讽式书写拆解了一再渲染的"天命观",使一个天命主宰一切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人为欲望被异化的故事,井宗秀的一生由此成为一个"风月宝鉴"式的人性寓言,用以促成陆菊人的明悟。"行动"与"观察"变为"展演"与"觉悟",叙述结构成为主题生发的基础,也实现了贾平凹在反抒情中抒情、在实相中生发虚境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叙述结构 人性寓言
下载PDF
《山本》的整体性写作视野及其叙事手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华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4-49,共6页
贾平凹在《山本》的构思上,体现了营构民间战争历史的叙事特点。从文学写作视野层面,作者将秦岭战争历史置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进行多重观照。从叙事手法层面,在残酷血腥的战争写实面前,进行“有情”观照。《山本》在叙事上,呈... 贾平凹在《山本》的构思上,体现了营构民间战争历史的叙事特点。从文学写作视野层面,作者将秦岭战争历史置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进行多重观照。从叙事手法层面,在残酷血腥的战争写实面前,进行“有情”观照。《山本》在叙事上,呈现了一种既不同于革命历史主义小说,也不同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具有独特的叙事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叙事视野 抒情笔法
下载PDF
暴力叙事与诗意书写——贾平凹小说《山本》中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喜娜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山本》,以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动乱历史为背景,依托宏大的历史空间讲述秦岭涡镇的荣辱兴衰。贾平凹延续惯用的暴力叙事模式,在动荡沉浮,破碎血腥的历史中管窥人性的脆弱与阴暗。这场暴力狂欢却以冷峻的笔触、诗意的... 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山本》,以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动乱历史为背景,依托宏大的历史空间讲述秦岭涡镇的荣辱兴衰。贾平凹延续惯用的暴力叙事模式,在动荡沉浮,破碎血腥的历史中管窥人性的脆弱与阴暗。这场暴力狂欢却以冷峻的笔触、诗意的书写使小说呈现为残暴与温情、宏大与幽微、杀戮与悲悯相互交织的价值形态,这种暴力审美为我们探索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本》 暴力叙事 诗意书写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当代小说的恶魔性研究——以贾平凹《山本》为例
18
作者 杨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9-106,共8页
恶魔性在世界文学发展中已逐渐演变为一种主题存在,指从人物的民间信仰、创造力与破坏性、神性与人性结合等方面展现人性发展及所处社会历史转型的现代特征。贾平凹《山本》的恶魔性表现以巫性形式的内化、创造性与毁灭性并存以及恶魔... 恶魔性在世界文学发展中已逐渐演变为一种主题存在,指从人物的民间信仰、创造力与破坏性、神性与人性结合等方面展现人性发展及所处社会历史转型的现代特征。贾平凹《山本》的恶魔性表现以巫性形式的内化、创造性与毁灭性并存以及恶魔性补偿叙事展开,并通过社会转型、民间意识和主体原欲三方面构成恶魔性激发的要素。作为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审美元素,恶魔性在中国本土实践发展,对文学空间的拓殖和中西文学的诗学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本》 恶魔性 主题存在 社会转型 民间意识 主体原欲
下载PDF
文学、历史与“看见”:“诗意的裁判”的可能和限度——论贾平凹《山本》的叙事艺术
19
作者 郭景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76-79,共4页
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从题材、主题到叙事手法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文章通过探讨贾平凹最新长篇《山本》的叙事艺术,揭示了贾平凹民间立场的历史叙事的最新特色,并把贾平凹的这种历史叙事的创新置于中国当代乃至历史上的文学叙事视域中去考... 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从题材、主题到叙事手法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文章通过探讨贾平凹最新长篇《山本》的叙事艺术,揭示了贾平凹民间立场的历史叙事的最新特色,并把贾平凹的这种历史叙事的创新置于中国当代乃至历史上的文学叙事视域中去考量,力求彰显贾平凹民间立场的历史叙事的价值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山本》 民间立场 历史叙事 诗意的裁判
下载PDF
“秦岭志”如何成为“山本”——论《山本》的方志书写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安琪 《理论界》 2019年第2期87-92,共6页
方志书写贯穿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始终,具体表现在:其一,作者通过方志书写建构人物活动的空间序列,还原陕南山区的地理生态和民俗风情,构成小说的地方性背景;其二,方志书写在文本中承担叙事功能,一方面神秘主义文化作为情节发展的... 方志书写贯穿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始终,具体表现在:其一,作者通过方志书写建构人物活动的空间序列,还原陕南山区的地理生态和民俗风情,构成小说的地方性背景;其二,方志书写在文本中承担叙事功能,一方面神秘主义文化作为情节发展的关捩,代替了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性逻辑,也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对情节发展逻辑关联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方志性内容的引入使历史叙事在一个又一个山野逸趣中被不断解构,文本形态因此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其三,作者在方志基础上展开对"人"的现代性思考,主体性的缺乏与非理性的暴力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同构关系,涡镇人内在意识的承接与循环则是造成小说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借助以上三个层面的方志书写,作者透过秦岭故事写中国世事,通过地方经验写中国文化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本》 方志 贾平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