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地区大型三角洲油藏富集规律及勘探技术应用 被引量:102
1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喻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0,共5页
陕北地区发育大型三角洲沉积体 ,储集体主要以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为主 ,主砂体厚度大于 15m ,砂体在纵向上可对比追踪 ,平面上复合连片。该储层由于次生浊沸石溶解在低渗透背景上而形成了相对高渗区。形成的三角洲油藏具有含油... 陕北地区发育大型三角洲沉积体 ,储集体主要以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为主 ,主砂体厚度大于 15m ,砂体在纵向上可对比追踪 ,平面上复合连片。该储层由于次生浊沸石溶解在低渗透背景上而形成了相对高渗区。形成的三角洲油藏具有含油显示普遍、工业产层多、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 ,具备形成大型油田的物质基础。对该区的石油勘探成果、地质条件及勘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探明 12亿t规模的石油地质储量的基础及采取的勘探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三角洲沉积体 分流河道 河口坝沉积 油气富集 勘探技术
下载PDF
陕北地区长7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庞军刚 李文厚 +1 位作者 石硕 王若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查明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石油聚集区。方法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7沉积相进行专项研究。结果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三角洲前缘及深湖浊积岩发育。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 目的查明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石油聚集区。方法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7沉积相进行专项研究。结果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三角洲前缘及深湖浊积岩发育。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湖盆达到鼎盛,浅湖区及深湖区分布范围均最大,沉积了广泛分布的张家滩油页岩;三角洲砂体不太发育,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72—长71,湖岸线及深湖线均向湖内收缩,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浊积砂体逐渐发育。结论发育良好的油页岩为延长组主要的烃源岩,而三角洲及浊积岩砂体可以作为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 延长组 沉积相 陕北地区 石油地质意义
下载PDF
泾洛渭河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国如 芮孝芳 石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21-23,56,共4页
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和经验相关方法较深入地分析了泾洛渭河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初步论证结果表明:对于渭河流域,尤其是渭河以南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诸河流流域,新安江模型是适用的;对于泾河流域和北洛河流域,新安江模型基本上也是适用的;产... 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和经验相关方法较深入地分析了泾洛渭河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初步论证结果表明:对于渭河流域,尤其是渭河以南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诸河流流域,新安江模型是适用的;对于泾河流域和北洛河流域,新安江模型基本上也是适用的;产流面积的变化是影响泾洛渭河流域产汇流规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洛渭河流域 产汇流特性 新安江模型 陕北模型 产流面积
下载PDF
陕北煤炭基地规划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范立民 《陕西煤炭》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陕北煤炭基地规划应该重视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即统筹考虑煤、水、环境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和开采区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容量,保证矿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不断改善。
关键词 关键技术 煤炭基地 规划 陕北 矿区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空间配置 环境资源 开发规模 合理确定 环境容量 开采区
下载PDF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正 李明明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4-18,共5页
研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文章采用锡尔系数方法分析了陕西的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揭示了陕西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呈阶段性"倒U型"的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探讨了几... 研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文章采用锡尔系数方法分析了陕西的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揭示了陕西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呈阶段性"倒U型"的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探讨了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对关中、陕北、陕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经济 关中 陕北 陕南 地区经济差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砂岩储层成岩相特征研究
6
作者 李渭 白薷 +1 位作者 马瑶 李兆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5-969,共15页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处于中成岩A—B期。压实作用及碳酸盐、粘土(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处于中成岩A—B期。压实作用及碳酸盐、粘土(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胶结和硅质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绿泥石胶结抑制孔隙充填,长石溶蚀作用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得到改善,储层物性得到提高。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划分出6种成岩相,其中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粘土矿物胶结相、石英加大相、浊沸石充填相不利于储层的发育,而长石溶蚀相、绿泥石膜胶结相对储层物性改善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长7储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带
下载PDF
从赣南民歌到陕北秧歌——论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内在理路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龙文武 周平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政治理念艺术化、艺术行为大众化、艺术话语民间化是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特征。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主要规律是:践行民族利益与政治目标的结合,增强了文艺形态的感召力;实施文艺大众化策略,突显了文艺形态的社会价值;达成民族... 政治理念艺术化、艺术行为大众化、艺术话语民间化是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特征。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主要规律是:践行民族利益与政治目标的结合,增强了文艺形态的感召力;实施文艺大众化策略,突显了文艺形态的社会价值;达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彰显了文艺形态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启示意义:民间性与大众化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政治性与艺术性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进而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助于树立民族尊严、确立民族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延安文艺形态 赣南民歌 陕北秧歌 当代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玉霞 周立发 +2 位作者 焦尊生 尚庆华 黄生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990,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以此评价该地区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及敏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主要表现为... 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以此评价该地区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及敏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中等偏强速敏、中等偏弱水敏、无酸敏到弱酸敏、弱碱敏、强压敏;临界流速、临界矿化度、临界pH值3个特征临界值分别为1.0mL/min、8 500mg/L、8.5。敏感程度主要受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储层速敏的形成源于其孔隙填隙物——高岭石的存在;绿/蒙混层及伊/蒙混层矿物是引起水敏及盐敏的主要因素;铁白云石及含铁绿泥石等酸敏矿物的存在使部分岩样显弱酸敏;极其复杂的孔喉结构、极易受压变形的片状喉道以及岩样中云母、黏土等塑性矿物导致储层具强压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致密砂岩 延长组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另一种“新文学”的诞生——工农兵文学对苏区文学和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98-101,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工农兵文学,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文学和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的线索是:从"为革命"到"为工农兵";从"个人情怀"到"阶级...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工农兵文学,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文学和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的线索是:从"为革命"到"为工农兵";从"个人情怀"到"阶级情怀";从"宣传品"到"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宣传品";从"加强文艺宣传工作的政治领导"到"对文艺工作进行管控";从"群众创作"到"作家向群众学习"。工农兵文学从孕育到诞生再到发展以至消亡,是不断摸索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作为完整的工农兵文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文学规范,是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之后形成的大批量的作品产生,所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作为工农兵文学诞生的标志,以毛泽东作为工农兵文学的倡导者,是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文学 苏区文学 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6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江民 王青春 +2 位作者 赵彦德 徐智 丁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4,共9页
通过对原油、含油砂岩、露头剖面样品、钻井泥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和碳同位素的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6原油为轻质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的特征;原油和含油砂岩抽提物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所占比重大,饱芳比高、原... 通过对原油、含油砂岩、露头剖面样品、钻井泥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和碳同位素的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6原油为轻质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的特征;原油和含油砂岩抽提物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所占比重大,饱芳比高、原油碳同位素轻,小于-32‰;原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型式为前峰型单峰态,正构烷烃保存完整,主峰碳为nC_(13)~nC_(22),原油具明显奇偶优势比,轻质组分占优势,植烷优势明显;原油规则甾烷呈"V"和"L"型分布,β胡萝卜烷含量很低,ααα20RC_(27)甾烷相对含量高于ααα20RC_(29)甾烷;伽马蜡烷含量低,孕甾烷及规则甾烷相对较高,硫芴含量较高,三芳甾烷和甲基三芳甾烷丰度较高,反映了原油的母源形成于盐度不高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母源以浮游水生生物及高等植物的输入为主;原油饱和烃中,甾、萜烷的αααC_(29)甾烷20S/(20S+20R),αααC_(31)甾烷20S/(20S+20R)等参数均处于热演化平均状态,甲基菲指数表明原油处于成熟阶段。通过对延长组长9、长7段烃源岩与长6原油、含油岩心抽提物,甾、萜类化合物特征对比分析表明,长6原油与长9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存在较大差别,二者对比性较差,不具备相关性,没有亲缘关系;长6与长7烃源岩的对比性较好,因此认为长6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油 延长组长6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安作相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年第3期150-153,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发现,揭示了盆地古生代的构造格局,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有密切关系,中央古隆起控制了气区的烃源条件和油气运移,此外,气区的形成还与其他因素有间接关系,但是,中央古隆起是否存在油气藏,尚待探...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发现,揭示了盆地古生代的构造格局,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有密切关系,中央古隆起控制了气区的烃源条件和油气运移,此外,气区的形成还与其他因素有间接关系,但是,中央古隆起是否存在油气藏,尚待探讨,对古隆起的含油气性必须具体地分析研究,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气区 中央古隆起 油气再次运移 石油裂解
全文增补中
滑动导向双驱复合钻井技术在陕北地区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有良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滑动导向双驱复合钻井技术,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并普遍推广应用的钻井技术,但在陕北地区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陕北地区的地层特点,从螺杆选型、钻头匹配、参数优化等方面作了技术优选,实现了一趟钻完成直井... 滑动导向双驱复合钻井技术,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并普遍推广应用的钻井技术,但在陕北地区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陕北地区的地层特点,从螺杆选型、钻头匹配、参数优化等方面作了技术优选,实现了一趟钻完成直井段、造斜面、增斜段、稳斜段、扭方位等多项作业的连续施工。通过多口井的现场应用,钻井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对陕北地区钻井施工提高钻井速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滑动导向 双驱 钻井 应用
下载PDF
中原油田钻井技术在陕北的应用
13
作者 肖玉勇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2期44-47,共4页
中原油田钻井公司在陕北采用优选钻头类型,使用中长喷嘴,选择泥浆类型,控制固相含量,优选钻井参数,强化技术措施,提高了钻井速度,降低了钻井成本。
关键词 钻井速度 中原油田 钻井成本
下载PDF
陕北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
14
作者 马润波 韩旭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推广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发展农村产业的根本保证。在对陕北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陕北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陕北地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推广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发展农村产业的根本保证。在对陕北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陕北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陕北地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科技服务体系 陕北地区 建设
下载PDF
多旋回叠合盆地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15
作者 王继超 白远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6期820-822,826,共4页
多旋回叠合盆地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其储层致密且多为隐蔽性的岩性油气藏,尤其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较为复杂,备受地质学家关注。本次研究依据陕北地区探井取心物性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系统分析研究区... 多旋回叠合盆地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其储层致密且多为隐蔽性的岩性油气藏,尤其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较为复杂,备受地质学家关注。本次研究依据陕北地区探井取心物性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系统分析研究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定量演化。结果表明区内长8油层组砂岩为分选中-好、次棱角状为主的细粒长石砂岩或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平均值为8.5%。渗透率平均值为0.42×10^-3μm^2,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长8储层原始孔隙度平均值为38.03%,压实后的孔隙度平均为21.58%,胶结作用下砂岩孔隙度平均接近6.89%,后期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在2.04%~6.56%,平均孔隙度接近10.77%,孔隙演化的定量计算与岩心的物性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同时本区长8储层致密时期主要发生在早期的压实和胶结作用,而后期的溶蚀作用极大的改善了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叠合盆地 陕北地区 长8油层组 成岩作用 孔隙定量演化
下载PDF
陕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永成 高海仁 李云 《录井工程》 2010年第4期49-54,共6页
勘探成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古生界各层段均发现气层或含气显示层,具备了天然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为研究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因素,指出有利勘探区域,对目的层沉积层序、沉积相特征、烃源岩特征和生烃能力以及... 勘探成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古生界各层段均发现气层或含气显示层,具备了天然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为研究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因素,指出有利勘探区域,对目的层沉积层序、沉积相特征、烃源岩特征和生烃能力以及储集层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了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研究认为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因素是:烃源岩的展布范围和生烃能力、有利沉积相砂体的分布格局、现今低隆起构造高部位及其所形成的岩性圈闭或岩性-构造圈闭、生排烃时间和流体运聚指向区域。诸多油气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的合理配置,构成了该区气藏发育区并控制了气藏的分布。同时,还指出延川西部、甘泉东部、延川地区、马家砭地区为天然气藏的有利聚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陕北地区 上古生界 天然气 成藏控制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南非煤炭液化技术考察
17
作者 田文华 《陕西煤炭》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通过考察南非Sasol公司煤炭液化厂,对其工艺流程、运行状况、产品组成、工艺特点和投资及运营成本有了了解;借鉴Sasol公司的经验,论述了在陕北建设煤炭液化厂应具备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并对陕北煤炭液化厂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煤炭液化技术 南非Sasol公司 工艺流程 产品组成 运营成本 工艺特点 自然条件 经济条件 技术条件 建设 陕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_1低孔低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定量模式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俊飞 李琦 +1 位作者 朱如凯 毛治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4,共12页
孔隙演化是储层评价和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低渗透储层中成岩作用是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原因。通过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_1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及其与物性的响应关系,建立... 孔隙演化是储层评价和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低渗透储层中成岩作用是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原因。通过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_1储层的基本特征、成岩作用及其与物性的响应关系,建立成岩演化序列;结合埋藏史、地热史以及生烃充注史,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长10_1储层孔隙演化模式,恢复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古孔隙度。研究表明:陕北地区长10_1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0.21%,渗透率平均为2.88×10^(-3)μm^2,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综合判断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砂岩原始孔隙度平均值为35.71%,经历4个典型的演化阶段:强压实减孔阶段(-19.42%)、早期胶结减孔阶段(-6.46%)、溶蚀作用增孔阶段(+3.38%)和晚期胶结减孔阶段(-2.84%)。压实减孔率为54.38%,胶结减孔率为26.04%,溶蚀增孔率为9.46%,表明早期强压实作用是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则进一步强化低孔低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孔隙定量演化 成岩作用 长101储层 陕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