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平原地区园林树木栽植技术研究
1
作者 尹义庆 尹义奎 +2 位作者 孙伟奎 徐华强 冯记锋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7期16-17,58,共3页
园林绿化能改善生活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鲁西平原地区具有降水少、气候干燥等气候特点,园林树木栽植需运用正确的栽植技术,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确保园林工程达到绿化美化效果。该文针对鲁西平原地... 园林绿化能改善生活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鲁西平原地区具有降水少、气候干燥等气候特点,园林树木栽植需运用正确的栽植技术,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确保园林工程达到绿化美化效果。该文针对鲁西平原地区园林树木栽植技术、园林树木栽植后管护措施进行了研究,包括苗木选择、栽前修剪、根系处理、栽植方法、应用生长激素和栽植后管护措施,以期为鲁西平原地区园林树木栽植和管护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平原 平原地区 园林树木 栽植技术
下载PDF
山东省环渤海平原区粮食产出潜力与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武兰芳 柏林川 +1 位作者 欧阳竹 王春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2-689,共8页
为了给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基于山东环渤海平原区目前耕地资源、种植制度及其生产力现状,估算了该区域内30个县(市、区)的粮食产出潜力。结果表明: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具有新增粮食4.034 1×109 k... 为了给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基于山东环渤海平原区目前耕地资源、种植制度及其生产力现状,估算了该区域内30个县(市、区)的粮食产出潜力。结果表明: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具有新增粮食4.034 1×109 kg的潜力,具体技术途径为:①调整种植制度,通过将一年1熟种植棉花调整为小麦/玉米一年2熟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2.364 7×109 kg;②开发利用耕地资源,通过改造治理盐碱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7.755 5×108 kg;③实施均衡增产措施,通过提高现有粮田单产水平可增加粮食产出8.938 5×108 kg。无论是扩大种植面积,还是提高单产,增粮增产潜力较大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核心技术措施是进行洗盐排盐抑制耕层土壤返盐,改土培肥提高中低田地力,筛选配置耐盐作物品种、优化耕作制度,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标准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出 增长潜力 技术途径 山东省 环渤海平原区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谭肖波 王学森 +2 位作者 肖华 姜福红 张文才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针对鲁西南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地特点及其主要危害,总结了采煤塌陷灾害的防、减措施和本区4种成功的塌陷地治理模式,并远景性地提出了运用黄河落淤法治理塌陷地和建设湿地改造塌陷地的综合治理系统工程。
关键词 鲁西南平原地区 采煤塌陷地 防治对策 治理
下载PDF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地氟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庞绪贵 王红晋 +2 位作者 边建朝 陈磊 李肖鹏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量和群体的尿氟含量普遍较高,高氟的危害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十分严重。在分析氟元素在土壤、饮水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病 地球化学环境 相关分析 黄河冲积平原区 山东省
下载PDF
山东黄泛区农村饮水安全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于翠松 孙秀玲 苗兴皓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3,共4页
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的黄泛平原区的饮水现状进行... 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的黄泛平原区的饮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农户问卷调查。对问卷中设计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山东黄泛平原区存在水源中氟、砷含量严重超标,供水保证率低、农民水价格承受能力低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饮水安全 山东黄泛区 现状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鲁北平原引黄典型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异规律及开采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乃江 高佩玲 +3 位作者 赵连东 刘小媛 马艳飞 刘晓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
揭示区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开采适宜性,对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在分析该区近10a(2005-2014年)地下水埋深基本特征、年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 揭示区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开采适宜性,对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在分析该区近10a(2005-2014年)地下水埋深基本特征、年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以地下水临界深度、漏斗区、超采区为评价指标,研究地下水开采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普遍较浅,10a的平均埋深为4.6m,但各县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10a间,地下水埋深变化波动较大,7个县区的CV大于10%,达到中等变异程度;2研究区10a间地下水埋深下降趋势明显,除庆云县、禹城市、齐河县和武城县外,其他区域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3研究区2005、2009和2013年的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非漏斗区(埋深≤6m)面积逐渐增大,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埋深>6m)的范围不断缩小;4研究区的可大量开采区主要位于庆元县、禹城市、齐河县等县区,总面积为2 290km^2,适宜开采区主要位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总面积为3 790km^2,限采区在各县区均有分布,总面积为4 289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引黄典型区 地下水埋深 时空变异规律 开采适宜性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划分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世进 吕明英 +1 位作者 张富中 孙天柱 《山东国土资源》 2005年第9期30-34,共5页
鲁西南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组:下部为黑土湖组,中部为同期异相的巨野组、单县组、鱼台组,上部为黄河组。黑土湖组为全新世早—中期湖沼相沉积的灰—灰黑色粘土类粉砂质粘土,含大量淡水螺蚌介壳;巨野组为全新世黄河... 鲁西南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组:下部为黑土湖组,中部为同期异相的巨野组、单县组、鱼台组,上部为黄河组。黑土湖组为全新世早—中期湖沼相沉积的灰—灰黑色粘土类粉砂质粘土,含大量淡水螺蚌介壳;巨野组为全新世黄河早期沉积,由褐黄色粉砂夹棕红色粘土组成;单县组为黄河古决口扇、古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砂;鱼台组为黄河古决口扇前缘洼地沉积,岩性为一套棕红色粘土,局部夹粉砂土。黄河组为黄河现代河床及河漫滩沉积,由灰黄色粉砂土、粘质砂土夹粘土层及砂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野组 单县组 鱼台组 全新世地层 鲁西南平原区
下载PDF
“两山”思想下山东平原地区乡村建设探析——以菏泽市牡丹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施志成 李永建 +1 位作者 李思华 严力蛟 《农业展望》 2019年第12期48-52,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介绍分析浙江省践行"两山"思想、建设美丽乡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典型平原城市菏泽市牡丹区为例,着重阐述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乡村建设现状和在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创新思维、体制机制等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夯实环境制度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4个方面,探索提出在"两山"思想下山东省平原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可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思想 乡村振兴 山东平原地区 美丽乡村建设
下载PDF
鲁西平原地区土体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其峰 葛孚刚 魏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6-143,共8页
鲁西平原地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情况较单一,场地类别以Ⅲ类场地为主。利用鲁西平原地区常见土类的剪切波速与埋深的数据,使用4种回归模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并对这些经验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鲁西... 鲁西平原地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情况较单一,场地类别以Ⅲ类场地为主。利用鲁西平原地区常见土类的剪切波速与埋深的数据,使用4种回归模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并对这些经验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鲁西平原地区常见土类的剪切波速与埋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幂函数的回归模型(v si=ah^bi+c)得到的经验关系式拟合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平原 回归分析 剪切波速 埋深
下载PDF
基于GIS的鲁东南典型丘陵平原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段友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61-68,共8页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g/kg、0.75 g/kg、87.27 mg/kg、50.55 mg/kg和103.20 mg/kg,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属于稍缺水平,变异系数依次按大小排序为AP>AN>AK>TN>SOM,全部为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表明,5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通过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来绘制了养分含量等级空间分布图,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都较低,其他有效组分在含量等级及分布范围相对于有机质和全氮的状况要稍好。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南丘陵平原区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GS+ 半变异函数 克里金插值 结构性变异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区浅层孔隙水Mn超标特征分析
11
作者 王宁 王晓玮 +4 位作者 杨培杰 常允新 王庆兵 吴光伟 颜井方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9期52-59,共8页
鲁西北平原区位于山东西部,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面临着地下水资源缺乏和水质不佳的问题,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超标严重。利用区内建立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络,测试浅层孔隙水中Mn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Mn含量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 鲁西北平原区位于山东西部,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面临着地下水资源缺乏和水质不佳的问题,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超标严重。利用区内建立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络,测试浅层孔隙水中Mn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Mn含量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较高,平均值0.847 mg/L,最大浓度为4.91 mg/L,单指标评价结果超过Ⅲ类限值的监测点227个,超标率81.9%;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黄泛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含水层岩性和地下水径流条件是影响Mn的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改变的地下水酸碱环境和海水入侵在局部地区形成了Mn高值区。从成因来看研究区锰超标属于背景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浅层孔隙水 盐效应 普通克里金 鲁西北平原
下载PDF
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定量归因——鲁西南单县实证
12
作者 王林 田健 +2 位作者 曾坚 艾合麦提·那麦提 孙东琪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目的]对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测度,可为其有序合理重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鲁西南单县为例,运用典型指数统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引力模型等方法,从点位、规模和结构3个维度识别1996—2021年单... [目的]对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测度,可为其有序合理重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鲁西南单县为例,运用典型指数统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引力模型等方法,从点位、规模和结构3个维度识别1996—2021年单县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规律,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单县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显现传统平原农区分散均质的典型特征且具有历史继承性,发展惰性普遍存在,始终未摆脱基层数量众多、县城超级极化、镇区较弱的不协调不稳定的等级结构状态。(2)单县村镇聚落多维形态特征演变存在显著的阶段特征。村镇聚落密度分区梯级递减,环城渐显核密度低值带;邻城热点区不断扩大,其他热点逐渐收缩于镇区周边;用地动态演变模式由“扩展面广、邻城消减”转向“广泛收缩、扩张集中”;由单核—放射状不均衡结构演变为单核多中心—强放射弱网络化结构,各乡镇趋向单中心空间结构模式。[结论]村镇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方式、方向、强度和路径有所差异。应当建构协调有序的县域聚落等级体系,推进城镇村联动融合发展;加强政策规划导控作用,激发村镇聚落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多维形态特征 空间演变 定量归因 传统平原农区 鲁西南单县
原文传递
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13
作者 缪峰 张本光 +7 位作者 王用斌 卜秀芹 张佃波 孔祥礼 赵长磊 陈锡欣 许艳 刘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抽取东营、潍坊、济宁和菏泽等4市24个村为研究区,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标本,并对≤12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抽取东营、潍坊、济宁和菏泽等4市24个村为研究区,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标本,并对≤12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家庭,就家庭一般情况和家庭成员寄生虫病防控知识、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计调查8 227名常住居民,并为1 313名儿童检查了蛲虫卵。居民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55%(45例),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5%(12例)、0.06%(5例)、0.09%(7例)、1.37%(18例)和0.04%(3例)。共计采用问卷调查3 767名居民,寄生虫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28.72%(1 082例),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蔬菜洗净、不喝生水等4种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0.66%(2 285例)、50.17%(1 890例)、48.71%(1 835例)和87.07%(3 280例)。结论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蛔虫、钩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低,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卫生行为形成率亦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感染 相关因素 平原地区 农村居民 山东省
原文传递
鲁西南地区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菏泽市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林 曾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35-2251,共17页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多尺度多维度系统探测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多维特征耦合划分村镇聚落类型。结论如下:①菏泽市村镇聚落总体表现为点位密度较高、规模普遍偏小、形状普遍规整,国土空间集约整治潜力巨大。②村镇聚落“三维”(点位、规模、形态)空间格局特征存在尺度差异性。市域尺度“三维”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空间异质性,但分异程度不明显;县域尺度“三维”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多元复杂,表现出以乡镇为单元的局域多样性;乡镇尺度“三维”特征均趋向统一均衡,呈现单中心结构和“同质性”特征。③以乡镇为划分单元,基于“三维”特征耦合形成八种村镇聚落类型,并尝试分类提出空间优化和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空间格局 类型划分 鲁西南地区 菏泽市 北方传统平原农区
原文传递
论西周外缘区域——建立在考古材料基础上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禇晓波 张童心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西周时期,今山东地区、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太行山东侧的冀北平原和西部的泾河、渭河上游等四个地区构成西周外缘疆域。考古发现揭示,西周疆域的形成有以下策略与规律,即:分封建国、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占有领土,并通过王室与诸侯国的... 西周时期,今山东地区、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太行山东侧的冀北平原和西部的泾河、渭河上游等四个地区构成西周外缘疆域。考古发现揭示,西周疆域的形成有以下策略与规律,即:分封建国、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占有领土,并通过王室与诸侯国的配合或诸侯国的自发行为进行领土的扩张;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分封边疆地区诸侯国,以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带,集中防卫力量于最有效的部位,保障西周王朝核心地带和王室的安全;武力征服之外,加强先进文化影响力的辐射,将土著族群吸纳进西周王国的政治体制之中,实现疆域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疆域 外缘区域 山东地区 淮河—长江流域 冀北平原 泾、渭河上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