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Dongbo WEI Changfa +1 位作者 XIA Shuaishuai YAN Junfe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later knowledge reasoning and its application.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xperts in the classical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 method of“top-down as the main,bottom-up as the auxiliary”was adopted to carry out knowledge extraction,knowledge fusion,and knowledge storag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and formula for the original text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and so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On this basis,the knowledge structure query and the knowledge relevance query were realized in a visual manner.Results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containing 6469 entities and 10911 relational triples,on which the query of ent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can be carried out and the query result can be visualized.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systematically realizes its digit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and improves the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disease-syndrome-symptom-treatment-formula”,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can be obtained in a clear and efficient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 《伤寒论》) Knowledge graph ONTOLOGY Graph database Knowledge extraction Knowledge fusion
下载PDF
Heterogeneous graph construction and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ethod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based 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2
作者 YAN Junfeng WEN Zhihua ZOU Beiji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dataset and explore an optimal learning method represented with node attributes based o... Objective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dataset and explore an optimal learning method represented with node attributes based 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Methods Clauses that contain symptoms,formulas,and herbs were abstracted from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which were used to propose a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GC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TCM-GCN).The symptom-formula,symptom-herb,and 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TCM-GCN to realize high-order propagating message passing and neighbor aggregation to obtain new node representation attributes,and thus acquiring the nodes’sum-aggregations of symptoms,formulas,and herb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ownstream task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s.Results Comparisons among the node representations with multi-hot encoding,non-fusion encoding,and fusion encoding showed that the Precision@10,Recall@10,and F1-score@10 of the fusion encoding were 9.77%,6.65%,and 8.30%,respectively,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fusion encoding in the prediction studies of the model.Conclusion Node representations by fusion encoding achieved comparatively ideal results,indicating the TCM-GCN is effective in realizing node-level representations of heterogeneous graph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dataset and is able to elev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ownstream tasks of the diagnos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 Heterogeneous graph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 《伤寒论》) Node representations on heterogeneous graph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下载PDF
从《伤寒论》研究“经学化”再视清代医学的寒温之争
3
作者 戚瑜清 郑洪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 在清代仲景圣化的背景下,医家们尊奉《伤寒论》为经典,使得《伤寒论》研究呈现经学化特点,即对仲景原文的注释和回归。这一研究特点也引发了伤寒与温病知识的革新,形成清代医学寒温争鸣的现象。一方面,《伤寒论》虽以论治冬季伤寒为主,但其中的六经辨证可被作为多种外感疾病,乃至所有疾病的治疗体系,包括温病在内;另一方面,温病知识脱离《伤寒论》文本,从而建构出区分于六经辨证、指导温病治疗的独立学说,并且通过突破季节、地域的限制和定义温病概念来拓展其应用范围。寒温争鸣的过程促进了外感病学术理论的进步,而其医学知识的生产、变革则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学化研究 伤寒知识 温病知识
下载PDF
探析《伤寒论》以“四逆”命名的治厥方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基础 被引量:6
4
作者 顾勤 汪红 顾武军 《中医药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着重讨论《伤寒论》以“四肢逆冷”为主症 ,以“四逆”命名的三类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学作用。认为各证的病因病机虽不同 ,但本质均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亦即表里之气不相顺接。故通过... 着重讨论《伤寒论》以“四肢逆冷”为主症 ,以“四逆”命名的三类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学作用。认为各证的病因病机虽不同 ,但本质均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亦即表里之气不相顺接。故通过回阳救逆、行气透郁、养血温经三种不同治疗 ,最终均达到恢复阴阳之气平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四逆方 治厥方 证治特点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伤寒论》阳明病篇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31-2332,共2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阳明病篇证候分布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阳明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药物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药物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阳明病本证以便秘、发热为主症,... 目的:探讨《伤寒论》阳明病篇证候分布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阳明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药物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药物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阳明病本证以便秘、发热为主症,常伴有谵语、汗出与潮热等表现,变证主要为身黄与小便不利同见的发黄证;从方剂和药物应用来看,大承气汤是阳明病的主方,大黄是阳明主药,厚朴与枳实、生姜、大枣与人参是常见配伍。结论:《伤寒论》阳明病篇以里热实证为主要见证,大承气汤为其主治;症状的分布提示阳明本证以腑实证为主,变证以发黄证为主;方药的应用揭示了仲景治阳明病通腑以承气,保胃以祛邪的治疗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病 症状 方药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从译文可接受性角度探讨《伤寒论》病证名的英译 被引量:3
6
作者 白雅雯 麻春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1393,共3页
《伤寒论》中病证名的英译一直以来都是《伤寒论》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其具有多义性、抽象性、模糊性、文学性、专业性等文本特点。译者在翻译《伤寒论》的病证名时需要考虑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对译文可接受性的影响,灵活运用直译法、直... 《伤寒论》中病证名的英译一直以来都是《伤寒论》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其具有多义性、抽象性、模糊性、文学性、专业性等文本特点。译者在翻译《伤寒论》的病证名时需要考虑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对译文可接受性的影响,灵活运用直译法、直译法结合注释法、意译法、音译法结合注释法等多元化的翻译方法,以准确完整地翻译词义进而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可接受性 病证名 英译
下载PDF
模糊思维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国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模糊思维是相对于二值逻辑思维的一个范畴,《伤寒论》运用模糊思维法辨析六经形证中的中间形态,从模糊中求精确,处处示人以活法,掌握《伤寒论》模糊思维法的主要规律,对于指导临床辨证,发展中医外感热病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模糊思维 方法论
下载PDF
略论《伤寒论》对内科痛症辨治的贡献
8
作者 赵智强 李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9-200,共2页
《伤寒论》对后世痛症辨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为痛症的命名、分类及辨治奠定了基础;在认识方法上,形成了灵活、务实、多变的诊察模式;在治疗上,提供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治疗处方。
关键词 痛症 辨证施治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9
作者 龙奕文 邓宇 +1 位作者 刘东亮 宁泽璞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第5期56-59,共4页
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整理并推广运用。方法根据内容对磁带资料进行编号排序,利用数字化转录采集声音信息,通过Cool edit pro软件进行声音优化编辑,用会声会影6x软件进行音影图文合成,... 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整理并推广运用。方法根据内容对磁带资料进行编号排序,利用数字化转录采集声音信息,通过Cool edit pro软件进行声音优化编辑,用会声会影6x软件进行音影图文合成,编辑为视频文件。并以DVD光盘、移动硬盘、电脑硬盘等为载体数字化保存,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保存原始磁带资料。结果以现代科学方法保存了刘炳凡《伤寒论》教学的原始录音材料,并开发成音影图文四位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和网络教学课件。结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及中医药学术推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刘炳凡 录音资料 磁带 教学 数字化
下载PDF
《伤寒论》小便不利之脏腑辨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哲藤 何赛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析张仲景对小便不利的脏腑辨治特点。[方法]从肺、脾、肾、三焦、膀胱5个方面分别对小便不利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条文分析仲景根据此症对体内津液的判断以及疾病的预后。[结果]从脏腑论治小便不利有宣肺开表法、健脾化饮法、通... [目的]探析张仲景对小便不利的脏腑辨治特点。[方法]从肺、脾、肾、三焦、膀胱5个方面分别对小便不利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条文分析仲景根据此症对体内津液的判断以及疾病的预后。[结果]从脏腑论治小便不利有宣肺开表法、健脾化饮法、通利三焦法、温肾化气法和利水通阳法,根据小便通利与否能够判断病变脏腑,分辨其病机是水饮内停还是阳气不足,并可判断预后。[结论]仲景从脏腑辨治小便不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便不利 伤寒论 张仲景 脏腑辨证 津液 预后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三阴病篇辨证论治晚期肺癌 被引量:3
11
作者 山倩 杨亦奇 郑川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0期43-44,共2页
《伤寒论》以阳气变动为着眼点,用阴阳两纲总统六经,虽云六经,实为阴阳二证。通过研究《伤寒论》关于三阴病证的记载,认为阳虚阴盛是肺癌形成的关键,肺癌晚期积阴日久,致肺脾肾三脏阳衰,属伤寒三阴病范畴。故晚期肺癌患者应以三阴病证... 《伤寒论》以阳气变动为着眼点,用阴阳两纲总统六经,虽云六经,实为阴阳二证。通过研究《伤寒论》关于三阴病证的记载,认为阳虚阴盛是肺癌形成的关键,肺癌晚期积阴日久,致肺脾肾三脏阳衰,属伤寒三阴病范畴。故晚期肺癌患者应以三阴病证为指导辨证施治,以温阳立法,对抑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阴病证 温阳法 晚期肺癌
下载PDF
基于广义力学模型的《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要点挖掘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子宜 陈晗婷 +3 位作者 刘增荣 王维广 刘晓峰 翟双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索《伤寒论》太阳病的辨证要点,以及使用信息技术分析中医理论性古籍的方法路径。方法以《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章节条文为原始文本进行知识标引,形成知识图谱。采用广义力学模型(GMM)获得太阳病知识图谱中各节点的重要性... 目的探索《伤寒论》太阳病的辨证要点,以及使用信息技术分析中医理论性古籍的方法路径。方法以《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章节条文为原始文本进行知识标引,形成知识图谱。采用广义力学模型(GMM)获得太阳病知识图谱中各节点的重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以重要性高的症状集合作为太阳病的辨证要点。结果共获得1192个节点,24个关系,2986条三元组。通过GMM获得前30位节点重要性,对其中24个症状节点和附加节点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发热、恶寒、脉浮、汗出4个症状。结论通过GMM发现了太阳病最重要的4个症状。以知识图谱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监督模型分析太阳病主证的可行性较高,可用于中医理论性古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辨证要点 广义力学模型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研究相关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13
作者 姜鑫 薛俊良 万晓刚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60-66,共7页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归纳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1957—2021年收录在该数据库中与《伤寒论》厥阴病相关的文献,利用可视...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归纳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自1957—2021年收录在该数据库中与《伤寒论》厥阴病相关的文献,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8.R3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万友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关键词与突现词显示关注度最强的是厥阴病、伤寒论、少阴病等。结论:《伤寒论》厥阴病成果较久远,缺乏创新性,应加强作者之间的合作,着重关注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伤寒论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吉益东洞医学思想刍议——兼论其对《伤寒论》在江户时期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静静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5期47-55,共9页
吉益东洞从《伤寒论》中获得"万病一毒"论的学术思想,并依据《伤寒论》著成《类聚方》《药征》等方药之书。东洞提出的"万病一毒"论及其所著药物书被广泛应用于江户中后期流行病的治疗中;与此同时,亦使张仲景的《... 吉益东洞从《伤寒论》中获得"万病一毒"论的学术思想,并依据《伤寒论》著成《类聚方》《药征》等方药之书。东洞提出的"万病一毒"论及其所著药物书被广泛应用于江户中后期流行病的治疗中;与此同时,亦使张仲景的《伤寒论》在江户时期的医家中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东洞及其弟子们所著的《伤寒论》注解书进一步推动了《伤寒论》在江户时期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益东洞 万病一毒 《伤寒论 《类聚方》
下载PDF
两宋伤寒学派快速发展之成因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玺 季强 杨金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49,61,共4页
两宋时期有关《伤寒论》的医家医著较前代增长迅速,伤寒学派也得到快速发展。北宋治平年间,校正医书局校勘的《伤寒论》成为定本,但校勘者对于《伤寒论》内容的取舍未说明缘由,使伤寒理论出现不同观点;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使其更加迅速地传... 两宋时期有关《伤寒论》的医家医著较前代增长迅速,伤寒学派也得到快速发展。北宋治平年间,校正医书局校勘的《伤寒论》成为定本,但校勘者对于《伤寒论》内容的取舍未说明缘由,使伤寒理论出现不同观点;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使其更加迅速地传播,且政府重视医学的推广,促进了《伤寒论》及其理论被更多人阅读和研究;加之部分士人阶层开始习医,医生开始习儒,使医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宋代医家不断对《伤寒论》进行阐发,医家之间互相推崇也促进了伤寒学派的发展;两宋时期伤寒疾病流行受到医家重视,促进了伤寒理论的发展。正是以上多种原因相结合,共同促进伤寒学派在两宋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学派 校正医书局 《伤寒论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明明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80-84,共5页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之讹字,而“惷”之动乱义在文献中则皆作“蠢”。“惷,乱也”之解释仅存于《说文》及历代字书中,未见文献用例。“惷”与“蠢”本无愚义,隶变后“惷”字才渐与“憃”字讹混,因而误承了“憃”的愚笨义。另外在现代大型字书辞书中也存在因对“憃”“惷”辨识不清或未核对原文而导致的错误引文和虚假义项。综合考定仲景序中“憃若游魂”之“憃”为正字,义为愚蠢,后世多讹作“惷”,或直接改作“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近讹混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小青龙汤证“渴”与“不渴”探微
17
作者 姚晓芬 林春梅 +1 位作者 黄琪钧 容景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7-250,共4页
《伤寒论》中第41条原文有小青龙汤证“不渴”“服汤已渴”以及第40条原文中有“或渴”的记载,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津液代谢及“渴”的产生机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及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 《伤寒论》中第41条原文有小青龙汤证“不渴”“服汤已渴”以及第40条原文中有“或渴”的记载,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津液代谢及“渴”的产生机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及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对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提出以下观点:小青龙汤证“不渴”当属符合病机的主症,是为“病不渴”;“服汤已,渴”属生理性口渴范畴,是为“药渴”;“或渴”当与热病津伤、病涉阳明有关。剖析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的病症表现,既可用于判断疗效,亦是加减用药与鉴别其他疾病的指征,可为中医临床运用小青龙汤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青龙汤 《金匮要略》 不渴
下载PDF
从《尚论》浅探喻昌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云祥 陈贵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0-621,共2页
通过对喻昌《尚论》的学术思想探讨,指出《尚论》是后世研究伤寒学的重要论著之一。喻昌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自创“温病三纲”,重“法”释义等方面;其倡导的三纲之说及对温疫证治的阐发,对后世伤寒、温病学... 通过对喻昌《尚论》的学术思想探讨,指出《尚论》是后世研究伤寒学的重要论著之一。喻昌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自创“温病三纲”,重“法”释义等方面;其倡导的三纲之说及对温疫证治的阐发,对后世伤寒、温病学的发展功不可没,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论 伤寒论 喻昌
下载PDF
吴鞠通《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海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吴鞠通作为温病学派的大家之一 ,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中 ,不仅擅长应用经方 ,化裁经方 ,而且也擅长应用温热药物治疗疾病。同时《温病条辨》在理论上弥补和完善了《伤寒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可以说吴鞠通不仅继承 。
关键词 吴鞠能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原文传递
宋本《伤寒论》访书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超尘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所刻大字本、小字本《伤寒论》。传至明代,仅有的一部小字本《伤寒论》被赵开美翻刻于《仲景全书》之后旋即亡佚,后世遂美称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本文所称“宋本伤寒论”指赵...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所刻大字本、小字本《伤寒论》。传至明代,仅有的一部小字本《伤寒论》被赵开美翻刻于《仲景全书》之后旋即亡佚,后世遂美称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本文所称“宋本伤寒论”指赵刻《仲景全书·伤寒论》,该书国内外仅存6部,笔者皆曾目睹手抚,并有较详笔记和照片。本文仅对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仲景全书·伤寒论》详加考证,以期对校勘研究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全书》 《伤寒论 版本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