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Urban Ancient Cultural Remains and Its Surroundings——A Case Study of Mountain Haoli in Tai'an City
1
作者 FAN Yong MIAO Botao +1 位作者 LV Guiju ZHAO Lany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ong history, it is a witness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 realistic carrier of the local civilization. However, protection of urban cul...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ong history, it is a witness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 realistic carrier of the local civilization. However, protection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long neglected,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a lot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that bears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had gone forever. Ancient cultural remains(ACRs) are an important type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s, the renaissance of ACRs means the revival of the whole city, how to make ACRs in gradual decline state to be protected with proper planning and renewed vigor has great signifi cance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Taking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CRs in Mountain Haoli and its surroundings for example, this study put forward the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ACR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extending and deepening the protection methods and renewal strategies, so as to achieve overall cultural, economic and spatial revival of urban ACR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C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cultural remains(ACR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异化策略在晋商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应用——以国家精品舞剧《一把酸枣》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冰梅 苏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以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保留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旨在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 以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保留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旨在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力。文章以舞剧之名《一把酸枣》及“小伙计”“走西口”“冲喜”等为例,展现了异化策略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异化策略 外宣翻译 晋商文化 《一把酸枣》
下载PDF
陕西岐山双庵遗址2013~2014年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3
作者 赵辉 秦岭 +2 位作者 徐艺菁 张海 马明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1,F0002,共20页
2013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联合对岐山双庵遗址进行发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仰韶晚期和客省庄二期两个时期,发现灰坑、房址、陶窑及灰沟等各类遗迹,出土丰富的陶、石、骨、... 2013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联合对岐山双庵遗址进行发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仰韶晚期和客省庄二期两个时期,发现灰坑、房址、陶窑及灰沟等各类遗迹,出土丰富的陶、石、骨、玉等质地的遗物。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双庵遗址的文化内涵,为关中地区客省庄二期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 双庵遗址 仰韶晚期遗存 客省庄二期文化
下载PDF
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互文性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资料收集,对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形成多个两两对应案例的互文性关系。选择淳化县甘泉宫与凉武帝村、礼泉县昭陵与袁家村、留坝县张良庙及紫柏山与庙台子村3个互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历史层级脉络,反映出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并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互文关系。而这种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历史遗址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乡村聚落的振兴与发展,进而形成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互文嵌合发展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址遗存 乡村聚落 嵌合发展模式 互文性理论 文化景观
下载PDF
从绿松石器看晚商王朝与李家崖文化的关系
5
作者 张昌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139,共11页
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 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与晚商王朝中心区域的同类器物高度一致,多数产品很可能直接从晚商王朝中心地区输入。绿松石器可反映晚商王朝与李家崖遗址等北方地区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还可能与欧亚草原车马资源东渐、商王朝都城北移等现象相关。晚商王朝可能通过对绿松石等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掌控,从周边获取所需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崖文化 晚商王朝 绿松石器 社会关系
下载PDF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6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下载PDF
清季民初孙中山与传统尚俭思想文化刍议
7
作者 赵炎才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清季民初,孙中山十分青睐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自觉秉持其精神追求改良、革命和构建及再造共和。这大致分清季政治变革、民初构建共和与再造共和三阶段,波及范围不断拓展。其主要内涵涉及藉俭以资政来推进政治近代变革,用俭以益效推进经济... 清季民初,孙中山十分青睐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自觉秉持其精神追求改良、革命和构建及再造共和。这大致分清季政治变革、民初构建共和与再造共和三阶段,波及范围不断拓展。其主要内涵涉及藉俭以资政来推进政治近代变革,用俭以益效推进经济近代化,用俭以良俗来改良社会风尚。他既大力提倡尚俭精神又身体力行,终成中国近代理性人格的楷模。其前后持续不断且丰富多彩的革命言行及其所彰显的注重效益至上、积极融合中西文化和追求合理中道的理论特色客观上推动着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初 孙中山 传统 尚俭 思想文化 近代化
下载PDF
陕西西安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永强(绘图) 夏培朝 +2 位作者 陈钢 梁璟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共13页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又带有较多先周及关中地方文化因素,总体上与关中西部商文化及老牛坡商文化联系紧密,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的遗存。该遗址是西安南部秦岭北麓区域新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为了解和探讨该区域商代聚落分布、文化面貌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东甘河遗址 商代 先周文化
下载PDF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鱼塔梁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申宝发(绘图) 邱学武(照相) +3 位作者 魏小强(照相) 王保平(照相) 孙战伟 于有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清涧县寨沟遗址鱼塔梁地点发掘了34座小型商代墓葬,出土了一批极为难得的随葬品,部分随葬品陶、铜器共存。其年代相当于殷墟二期,文化面貌为李家崖文化。其中陶钵是李家崖文化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在以往... 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清涧县寨沟遗址鱼塔梁地点发掘了34座小型商代墓葬,出土了一批极为难得的随葬品,部分随葬品陶、铜器共存。其年代相当于殷墟二期,文化面貌为李家崖文化。其中陶钵是李家崖文化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在以往遗址考古中较为少见,为李家崖文化陶器增加了新类型。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李家崖文化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社会结构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涧县 鱼塔梁墓地 李家崖文化 商代晚期
下载PDF
关中东部商代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振飞 郭妍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3,共15页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 本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关中东部商代文化遗存分为A类商文化、B类本土文化、C类先周文化、D类北方文化、E类早期巴蜀文化五类文化因素。五类文化因素中前四类最为重要,其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本土文化因素的稳步发展、商文化的日渐淡出、周文化的有力推进、北方文化的持续进入,显示了各支文化对关中东部商代不同时期的关注和经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东部 商代 文化因素分析
下载PDF
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赵家台与独山居址区发掘简报
11
作者 种建荣 雷兴山 +4 位作者 王洋 王占奎 王保平(照相) 董红卫(绘图) 刘军幸(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53,共12页
陕西岐山县孔头沟遗址是周原地区一处大型商周时期聚落,可能为非姬姓高级贵族的采邑。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遗址内的赵家台、独山两处居址区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先周晚期至西周时期灰坑33座,获得了丰富的考古... 陕西岐山县孔头沟遗址是周原地区一处大型商周时期聚落,可能为非姬姓高级贵族的采邑。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遗址内的赵家台、独山两处居址区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先周晚期至西周时期灰坑33座,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由此确认了这两处居址区的年代与性质,并对孔头沟遗址的聚落结构与经济形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获商末周初遗存也有助于先周文化探索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头沟遗址 赵家台居址区 独山居址区 商周遗存
下载PDF
从制器尚象到尚象体验:物与非物的设计策略迁移
12
作者 赵苏杰 巩淼森 何梅香 《设计》 2024年第4期94-98,共5页
文章关注制器尚象的传统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应用。以古今“器”的演变为线索,揭示文化与制器之间的自然关系变化,人们开始从满足“物”的基本需求向追求“非物”体验转变。探析“尚象”思维与体验设计的关联性及具体需求导向。完成... 文章关注制器尚象的传统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应用。以古今“器”的演变为线索,揭示文化与制器之间的自然关系变化,人们开始从满足“物”的基本需求向追求“非物”体验转变。探析“尚象”思维与体验设计的关联性及具体需求导向。完成物与非物的设计策略迁移,创新出新的体验设计模式—尚象体验。该方法回归文化本源,提出形器统一、文质统一、道器统一3个设计维度,重新构造人、产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让“制器尚象”变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形式存在于自然发展空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象体验 制器尚象 回归本源 体验设计 设计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联通中尼的千年廊道——西藏吉隆沟古建筑的多元文化因素探讨
13
作者 黄福丹 冯棣 王璠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6期119-126,共8页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西南的自然边界,而山脉上的五条冲沟又为我国和南亚国家(尼泊尔、印度)建立直接联系提供了自然条件。研究以五条冲沟中最深的吉隆沟为研究对象,针对吉隆沟所保存的多个古建筑现状进行了田野调查,结合已有的研...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西南的自然边界,而山脉上的五条冲沟又为我国和南亚国家(尼泊尔、印度)建立直接联系提供了自然条件。研究以五条冲沟中最深的吉隆沟为研究对象,针对吉隆沟所保存的多个古建筑现状进行了田野调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对吉隆沟不同建筑类型所携带的多元文化要素进行论证。针对建筑所保留的古老叠加信息,尝试探讨作为自然地形及早期交通节点的吉隆沟,沉淀着高原边界与东西向文化交流的古老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脉 吉隆沟 古建筑遗存 中尼文化路线
下载PDF
操作链视角下的赤栏桥遗址铸铜遗存分析
14
作者 胡佳琪 李彦峰 李建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赤栏桥遗址是关中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商文化遗址,出土了较丰富的铸铜遗存。本文按照铸铜操作链流程,通过分析原料制备、制范、熔铜铸造、脱范与铸后处理等四个工序环节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重建了铸铜作坊的铜器生产过程,并讨论了作坊的空间... 赤栏桥遗址是关中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商文化遗址,出土了较丰富的铸铜遗存。本文按照铸铜操作链流程,通过分析原料制备、制范、熔铜铸造、脱范与铸后处理等四个工序环节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重建了铸铜作坊的铜器生产过程,并讨论了作坊的空间布局发展变化情况,最后指出赤栏桥遗址及铸铜遗存的发现对商代关中区域社会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栏桥遗址 商文化 操作链 铸铜作坊
下载PDF
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及文创设计应用
15
作者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5,共9页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青铜鼎 文化气韵 设计基因 地域性 文创设计
下载PDF
敦煌习字用蒙书《上大夫》民间流变考
16
作者 张新朋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上大夫》是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儿童习字文献。《上大人》为其流裔,并作为过去时代儿童习字的教材,在民间广为流传,先后沿用近千年。在此过程中,《上大人》逐渐向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宗教思想、民间社会风俗等领域拓展,同时衍生出诸多社... 《上大夫》是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儿童习字文献。《上大人》为其流裔,并作为过去时代儿童习字的教材,在民间广为流传,先后沿用近千年。在此过程中,《上大人》逐渐向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宗教思想、民间社会风俗等领域拓展,同时衍生出诸多社会功能,在各个阶层中传播。《上大人》在民间文学艺术、宗教思想、社会风俗等领域都有衍生与应用,显示出了由童蒙习字教材领域向更广阔的民间生活扩张的过程,其中也展现了普通民众文化生活的趣味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汉字文化 蒙书 《上大夫》 《上大人》
下载PDF
泾河流域西周墓葬特征所见的多元文化因素
17
作者 陈珂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8,共12页
泾河流域作为周人的西土地区,人群变动频繁,文化因素交织,墓葬所反映这一地区的人群主要由周系、商系、土著系和北方草原系族群构成。泾河流域与西周王朝盛衰可能存在密切联系。西周早期,周王室派遣殷遗民去戍守该地区;西周中、晚期,周... 泾河流域作为周人的西土地区,人群变动频繁,文化因素交织,墓葬所反映这一地区的人群主要由周系、商系、土著系和北方草原系族群构成。泾河流域与西周王朝盛衰可能存在密切联系。西周早期,周王室派遣殷遗民去戍守该地区;西周中、晚期,周王朝与西北戎狄的频繁战争导致周戎关系逐步恶化,周王室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也不断被削弱,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在对泾河流域多元人群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文化因素分析与族属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认为应在分区的基础上,探索古人的分类标准,即总结出不同人群的族属代码,并加强考古背景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西周时期 墓葬遗存 文化因素 族属
下载PDF
考古遗址中所见的鹰隼遗存及形象
18
作者 班琳 吕小红 +1 位作者 王舒 王春雪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情况。同时又对考古出土文物及出土壁画中出现的鹰隼形象进行搜集,进一步证实和补充了中国古代对鹰隼的利用行为,并对中国古代人与鹰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最后结合部分历史文献,尝试着对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特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考古 鹰隼遗存 鹰猎文化 鹰隼驯养
下载PDF
周代薛国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
19
作者 杨晶 苗梦瑶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前周代薛国遗存主要是前掌大墓地和薛国故城,这两处遗存在时代上有着前后相接的关系。前掌大主要是西周早中期薛国贵族墓葬、车马坑和平民墓葬,也有一些建筑基址;薛国故城遗址的时代主要是西周中晚期至战国早中期,在这里发现了城、壕... 目前周代薛国遗存主要是前掌大墓地和薛国故城,这两处遗存在时代上有着前后相接的关系。前掌大主要是西周早中期薛国贵族墓葬、车马坑和平民墓葬,也有一些建筑基址;薛国故城遗址的时代主要是西周中晚期至战国早中期,在这里发现了城、壕沟、宫殿和薛侯及高等级贵族墓葬,多件铜器铭文有薛、薛侯等。东莱、大韩等也可能属于薛国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贵族墓地。前掌大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主要为“史”族符号,传世西周早期铜器铭文中薛侯与“史”族符号共存,说明薛来自商末的“史”族。薛国主要保持着腰坑、殉狗、殉人、族徽及日名等商系文化,但也受到了姬周文化的浸染,如列鼎制度、随葬品组合与风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掌大遗址 薛国故城 商系文化 姬周文化
下载PDF
理雅各《尚书》翻译出版对中国典籍域外传播的启示
20
作者 乔辉 刘雨欣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促进非营利化学术书籍的出版、顺应汉学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理雅各 《尚书》译介出版 中国典籍 域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