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与“艺”:论苏轼的尚意书法
1
作者 王银辉 张岚媗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尚意”作为苏轼凝聚的独特书风,蕴藏着“道”与“艺”两个维度。“艺”是苏轼书法尚意精神的实现路径与外在显现,是他将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寓于点画之间的匠心独运,将古法烂熟于心后的独创一格;“道”作为苏轼尚意书法的核心与精... “尚意”作为苏轼凝聚的独特书风,蕴藏着“道”与“艺”两个维度。“艺”是苏轼书法尚意精神的实现路径与外在显现,是他将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寓于点画之间的匠心独运,将古法烂熟于心后的独创一格;“道”作为苏轼尚意书法的核心与精髓,不仅体现儒家兼济天下的抱负,也包含老庄的自然文艺观和佛家的空静思想。从“道”与“艺”两个维度探析苏轼的尚意书法,可以从其书法中感悟其对生死及天地的认知,结合其生命体验品味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变化,从而进一步领略滋养其书法艺术的中国传统的意趣、审美和气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尚意书法 “道” “艺”
下载PDF
录尚书事与蜀汉政局 被引量:4
2
作者 把梦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6,共5页
创始于东汉章帝时的录尚书事制度,到汉魏之际逐渐成为曹操等权臣秉政专权的有力凭借;而与曹操具备相似政治优势的诸葛亮在蜀汉亦借任录尚书事,成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权臣。刘备生前虽重视尚书台建设,使之与录尚书事构成互相制衡的局面,... 创始于东汉章帝时的录尚书事制度,到汉魏之际逐渐成为曹操等权臣秉政专权的有力凭借;而与曹操具备相似政治优势的诸葛亮在蜀汉亦借任录尚书事,成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权臣。刘备生前虽重视尚书台建设,使之与录尚书事构成互相制衡的局面,以维护日后刘禅的地位,但作为尚书令的法正、刘巴、李严等人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对诸葛亮构成牵制,尚书台也被诸葛亮控制。诸葛亮去世后,先后继任录尚书事的蒋琬、费祎等人维持了尚书台从属于权臣势力的平衡局面,而后主则试图借助尚书台势力再次对抗诸葛系权臣。因此,可以认为录尚书事与尚书台的反复较量也贯穿了蜀汉政治史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录尚书事 诸葛亮 权臣政治 尚书权力
下载PDF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国恩 胡群慧 +6 位作者 张赟 杨永明 俞春玲 徐茜 帅彦 刘慧 胡朝雯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7-28,共2页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问题的方式——组织矛盾冲突的形式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从而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使我们能够通过对其中一部作品的研究来加深对另一部作品的理解。通过这种互为参照的方法,可以从作品中读出启蒙主义的局限,女性解放的悖论,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等。近期,我们组织博士生进行了一次《伤逝》与《寒夜》的专题讨论,讨论后由主持人对主要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归纳,再分头撰写文章。现在把成果发表出来,以表达我们对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坛巨匠的敬意和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寒夜》 《伤逝》 理想 神话 断裂 悖论 知识分子家庭
下载PDF
宁都县石上村“割鸡、担灯”民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勇 李剑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宁都县石上镇石上村人创造并保存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割鸡、担灯”。这一活动至今已经流传几百年,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它的形成和延续是强烈的宗族延续观念、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石上村 割鸡 担灯 宗族 民俗文化
下载PDF
“时尚”的词汇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车淑娅 梁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现代汉语中作为名词和形容词的"时尚"是由"时(+主语)+尚+宾语"的小句结构词汇化而来的。这个结构在汉代就已出现,其中"时"是时间名词,指"现在或过去的某一个时候","尚"是动词,表示&q... 现代汉语中作为名词和形容词的"时尚"是由"时(+主语)+尚+宾语"的小句结构词汇化而来的。这个结构在汉代就已出现,其中"时"是时间名词,指"现在或过去的某一个时候","尚"是动词,表示"尊崇、崇尚"。宋时"时+尚"结构开始词汇化,经历了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后,在现代汉语中完成了词汇化过程。导致"时尚"词汇化的动因一是表义的需求,二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三是韵律机制的限制,四是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词汇化 复合词
下载PDF
历史撰述的批判与总结——王鸣盛论史书体裁与体例的利弊得失 被引量:2
6
作者 施建雄 张艳玲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7,共8页
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无不重视对历史撰述的得失进行批判和总结。作为乾嘉史学名家之一 ,王鸣盛在探讨历史撰述问题时 ,尤其注意考察史书体裁的利弊得失 ,帝纪与人物传记体例的灵活运用 ,以及书志与论赞体例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 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无不重视对历史撰述的得失进行批判和总结。作为乾嘉史学名家之一 ,王鸣盛在探讨历史撰述问题时 ,尤其注意考察史书体裁的利弊得失 ,帝纪与人物传记体例的灵活运用 ,以及书志与论赞体例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同时他又能够联系具体史事和作者撰述思想来讲体例 ;既重视体例又强调不应为体例所拘 ,反映其朴素辩证的变通思想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并加以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书体裁 体例 王鸣盛 乾嘉 史学评论 人物传记 史事 得失 朴素 批判
下载PDF
出走的爱情——从子君与白流苏看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悲剧 被引量:1
7
作者 邱美煊 刘育君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鲁迅《伤逝》展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代表子君和涓生在追求爱情自由道路上的不成熟及其引发的悲剧,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处于战争年代的爱情投机,其看似幸福的结局里也隐藏着极大的悲剧因素。"五四&qu... 鲁迅《伤逝》展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代表子君和涓生在追求爱情自由道路上的不成熟及其引发的悲剧,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处于战争年代的爱情投机,其看似幸福的结局里也隐藏着极大的悲剧因素。"五四"之后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中,子君和流苏这两位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女性,由于置身于强大的男性话语语境中,摆脱不了传统爱情观念的束缚和局限,尽管其不断努力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却有着走向苍凉归宿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倾城之恋》 主体性 女性意识 悲剧
下载PDF
商代的史为王室卫队说 被引量:2
8
作者 陆忠发 《殷都学刊》 2004年第3期14-15,共2页
The Shi of Shang Dynasty were small serial armed forces,they gove services to the king and his family,so they were the squad of bodyguards of royal family.
关键词 商朝 卫队
下载PDF
20世纪夏史与夏文化探索综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维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6-41,共6页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夏朝,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坚信。然而在近现代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于夏的存在却发生了怀疑,这样有关夏代历史的探索就因关系到我们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重大问题而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由于传世文献中有关夏的记载数量少...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夏朝,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坚信。然而在近现代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于夏的存在却发生了怀疑,这样有关夏代历史的探索就因关系到我们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重大问题而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由于传世文献中有关夏的记载数量少且零碎,并多属后人追记,所以探索夏文化主要依靠考古学来进行。这是继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之后,在古史研究方法论上取得的可喜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文化 夏朝 历史研究 20世纪 年代范围
下载PDF
历史早期的都城规划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选择——以早商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明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71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两座早商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城市布局,探讨早商都城规划思想及其对后世都邑建设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结果发现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两座商城在城市轮廓、重要建筑物位置等方面有着比较相同的... 目的通过分析两座早商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城市布局,探讨早商都城规划思想及其对后世都邑建设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结果发现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两座商城在城市轮廓、重要建筑物位置等方面有着比较相同的处理手段。两座都城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又有着不同的布局特色,反映了微地理环境造成的城市布局差异,同时,都城功能的不同也导致城市布局出现细节上的差异。结论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早商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在早商的社会环境之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城市规划意识,形成一套初步的都城设计思想并付诸实践。早商的都城规划思想对以后的都邑规划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商 都城规划 郑州商城 偃师商城
下载PDF
人生终极意义的永恒追求——以《野草》为参照看《伤逝》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2,57,共5页
本文意在说明《伤逝》是一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 ,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 ;“爱... 本文意在说明《伤逝》是一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 ,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 ;“爱”象征着人类精神追求中世俗的牵绊和情感的重负 ;“花与动物”、“谈天、读书、散步”与“家务”象征了脱俗与世俗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子君”象征了一种虚无的存在 ,“涓生”象征着不可征服的生命 ;“走”是他的原型 ,是他反抗死亡与空虚 ,获得生命永恒意义与价值的方式。鲁迅围绕“立人”思想 ,在《伤逝》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再造意图。涓生这类意象的出现 ,表明鲁迅的创作由病态人格的揭露跨向了理想人格的塑造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终极意义 《野草》《伤逝》 象征意义 白话小说 现实主义 鲁讯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商周时期正坐的起源及仪规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为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224-229,共6页
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 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安定之姿势。在考古实物中,那些躬身扶膝的坐式人像可能都是坐而受祭的祖先神灵象征,而非大而化之的巫师像。到周代时,神灵受祭之正坐逐渐从神坛走下来,延伸而为贵族的生活仪式。正坐遂成为贵族社会圈子内的体面性正式坐姿,用于会客、宴饮仪式当中。"正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礼仪姿势,在虚坐、食坐、坐向、坐席、几杖之设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正坐 尸祭 神灵受祭
下载PDF
钟嵘《诗品序》“赏究天人”、“学究天人”辨析——兼论六朝之际“赏”这一美学范畴的确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树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2,共6页
钟嵘《诗品序》中有“赏究天人”之说,一些学者认为是“学究天人”之误。事实上这并不是失误,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说明第一,“赏究天人”不仅可通,而且更能体现六朝文人的审美倾向;第二,从校勘依据上看也有可商榷之处;第三,如果以... 钟嵘《诗品序》中有“赏究天人”之说,一些学者认为是“学究天人”之误。事实上这并不是失误,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说明第一,“赏究天人”不仅可通,而且更能体现六朝文人的审美倾向;第二,从校勘依据上看也有可商榷之处;第三,如果以“赏究天人”为误,而改为“学究天人”,则与钟嵘在《诗品》中体现的反对以学为诗、倡导直寻的一贯思想不合;第四,与序言中的语境不合;第五,与当时的玄学审美思潮不合;而“赏究天人”说法的出现,正可说明“赏”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当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序 辨正 审美范畴
下载PDF
从应制之作到“不朽”之文——政治语境与文化语境中的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浩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元祐时苏轼于翰林学士承旨任上奉敕撰成《上清储祥宫碑》。在政治的语境中,该文宣扬了元祐之政的导向,但于随后的绍述时代即遭禁毁,显露出词臣应制之作工具功用的短暂性。在文化的语境中,该文撰成于苏轼文宗位望形成、确立之时,在北宋... 元祐时苏轼于翰林学士承旨任上奉敕撰成《上清储祥宫碑》。在政治的语境中,该文宣扬了元祐之政的导向,但于随后的绍述时代即遭禁毁,显露出词臣应制之作工具功用的短暂性。在文化的语境中,该文撰成于苏轼文宗位望形成、确立之时,在北宋士人的文事活动中,成为被称赏追慕的对象,体现出文宗之于政治的超然性。及至后代,该文在文化上的影响依然延续,彰显了苏轼文宗位望超越朝代更迭的“不朽”意义。《上清储祥宫碑》于苏轼词臣衔职与文宗位望的交错分合之际,揭示出其文学形象复杂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 词臣 文宗
下载PDF
王鸣盛历史地理考证的理性探求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建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125,134,共6页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的历史地理考证成就卓著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综合、归纳、概括和提高的分析研究。尤其可贵的是王鸣盛把历史地理的考证与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起来 ,故此重视研究地...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的历史地理考证成就卓著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综合、归纳、概括和提高的分析研究。尤其可贵的是王鸣盛把历史地理的考证与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起来 ,故此重视研究地理条件在王朝盛衰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人地辩证关系与王朝之兴亡、都城迁徙与中国历史大势之变迁等问题。以上诸项 ,充分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治史旨趣和理性探求精神 ,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蛾术编》 历史地理考证
下载PDF
《墨子·经说上》中“湿故”的考释——墨家法律逻辑的重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兴生 《唐都学刊》 200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在墨家法律逻辑重构中存在一些疑难之处,疑难的核心在于,《墨子》一书中关于墨家法令绎结程序的记载含有背离墨家理论系统之处,此即“湿故”概念。对《国语.周语》等涉及法令运用程序的典籍的考据显示,“湿故”是因“实故”之讹造成的... 在墨家法律逻辑重构中存在一些疑难之处,疑难的核心在于,《墨子》一书中关于墨家法令绎结程序的记载含有背离墨家理论系统之处,此即“湿故”概念。对《国语.周语》等涉及法令运用程序的典籍的考据显示,“湿故”是因“实故”之讹造成的衍乱。此讹误的辨析与清除使《墨子.经说上》包含的法律逻辑的系统性得以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墨子·经说上》 法律逻辑 故实 重构
下载PDF
秦汉上郡治所小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普慧 《唐都学刊》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上郡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匈奴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拥有上郡,即可保证中原王朝的安全。上郡治所位于今何处,是众多文史学者和当地人关注的一件大事,历来各家说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二说:一为肤施说,一为绥德说,二者... 上郡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匈奴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拥有上郡,即可保证中原王朝的安全。上郡治所位于今何处,是众多文史学者和当地人关注的一件大事,历来各家说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二说:一为肤施说,一为绥德说,二者皆有文献依据。然考其文献记载,前者可能在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堡,后者可能在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上郡治所 肤施 绥德
下载PDF
现实断裂处的爱情呈现——论《伤逝》的伦理形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全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伤逝》的伦理形态是在对爱情、现实和人性及其伦理问题的反思、批判中生成发展的。其中蕴涵了鲁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剖析,对其的探索与建构,进而形成了《伤逝》伦理形态的三部分:一是爱情批判,其中包括恋爱的反思、启蒙的批判,这种批... 《伤逝》的伦理形态是在对爱情、现实和人性及其伦理问题的反思、批判中生成发展的。其中蕴涵了鲁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剖析,对其的探索与建构,进而形成了《伤逝》伦理形态的三部分:一是爱情批判,其中包括恋爱的反思、启蒙的批判,这种批判体现了《伤逝》的爱情小说应然批判逻辑;二是现实批判,其中包括封建思想批判、生存环境与等级秩序批判,彰显了《伤逝》的现实主义小说应然批判逻辑;三是人性批判,其中包括人性弱点批判、麻木灵魂批判等,蕴涵了《伤逝》的人性小说伦理应然批判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伤逝》 爱情 伦理形态 应然逻辑
下载PDF
钱尚濠非“五色石主人”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革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初小说《快士传》,首残序署"长洲钱尚□题于海山书屋"。经查对研究,此序实为清初绥山主人钱尚濠《买愁集.哀集》序,据此知《快士传》序后题署"钱尚□"最后一字为"濠"字,"海山主...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初小说《快士传》,首残序署"长洲钱尚□题于海山书屋"。经查对研究,此序实为清初绥山主人钱尚濠《买愁集.哀集》序,据此知《快士传》序后题署"钱尚□"最后一字为"濠"字,"海山主人钱尚□"实为"绥山主人钱尚濠"。另根据内容、版本、刊刻时间、作者情况等的考证,断定国图本《快士传》误用了《买愁集》序,因此,钱尚濠并非《快士传》及其序的作者五色石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士传》 五色石主人 钱尚濠 《买愁集》 绥山书屋
下载PDF
明代祁彪佳与文学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艳琪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明代末年,士人尊崇才女,形成了社会风尚。在这一文化风气中,家中极富藏书、文化氛围浓郁的祁彪佳和文学女性的交往及文化生活有可研究之处。
关键词 祁彪佳 文学女性 商景兰 柳如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