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 Want to Know China in the Shortest Time"——Sophie Marceau at the 5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5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I Want to Know China in the Shortest Time Sophie Marceau at the 5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下载PDF
本土化、自主性与空间性——早期上海电影美学实践的三个面向
2
作者 王银辉 赵瑞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1,共12页
早期上海电影的美学实践主要展现在其本土化策略的实施上。首先,电影技术东渡之后,早期上海电影人通过选材、制作和放映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形式探索和美学实践。整体的营构与美学旨趣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其次,在与西方影像中的“他... 早期上海电影的美学实践主要展现在其本土化策略的实施上。首先,电影技术东渡之后,早期上海电影人通过选材、制作和放映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形式探索和美学实践。整体的营构与美学旨趣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其次,在与西方影像中的“他者”表述进行的博弈中,早期上海导演群体自觉地担当起建构具有自主性形象的责任,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新人形象,如农民、小市民及女性等。最后,从茶馆这样的混杂空间到专业性电影院的转换过程中,早期上海电影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国家、社会与人民在文化、社会结构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构成了考察早期上海电影美学实践的三个面向:鲜明的本土化、自主性和空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上海电影 电影美学 本土化 自主性 空间性
下载PDF
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在国潮服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江钰涵 杨嵋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78-81,共4页
随着国潮文化兴起,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逐渐成为艺术设计新的灵感来源,受到服装领域和时尚圈的青睐。文章以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为切入点,分析国潮服装与经典动画IP结合的适配性与应用现状,探讨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在国潮服装中的应... 随着国潮文化兴起,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逐渐成为艺术设计新的灵感来源,受到服装领域和时尚圈的青睐。文章以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为切入点,分析国潮服装与经典动画IP结合的适配性与应用现状,探讨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在国潮服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推动国潮服装的多元化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活化提供更多空间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IP 国潮服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部“海派”电影音乐作品
4
作者 项筱刚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无论是对于中国电影还是中国电影音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都是一个群星璀璨、佳作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个急剧动荡、变革、转型的特殊时代,将当时中国年轻、活跃、前瞻的黄自、贺绿汀、聂耳、冼星海、章彦、任光、黄贻钧等作曲家统统招致电... 无论是对于中国电影还是中国电影音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都是一个群星璀璨、佳作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个急剧动荡、变革、转型的特殊时代,将当时中国年轻、活跃、前瞻的黄自、贺绿汀、聂耳、冼星海、章彦、任光、黄贻钧等作曲家统统招致电影音乐创作的前沿,在将中国电影音乐向前推进的同时,也令人看到了电影音乐“海派”在萌动中催生,其中以《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三部电影音乐作品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海 电影音乐 海派 作曲家
下载PDF
“美在和谐”视域下当代电视剧电影化发展探析
5
作者 倪祥保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我国电视剧的电影化创作及其研究,其自觉意识从无到有、逐步增强,从20世纪末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当下的相对高水平的阶段。以“美在和谐”的观点来看,当代电视剧的电影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更好地实现了影视艺术的融合创新。电视剧在其故... 我国电视剧的电影化创作及其研究,其自觉意识从无到有、逐步增强,从20世纪末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当下的相对高水平的阶段。以“美在和谐”的观点来看,当代电视剧的电影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更好地实现了影视艺术的融合创新。电视剧在其故事讲述中自觉运用行云流水般的穿插闪回、倒叙或预叙等创作手法,能有效强化故事的情节张力并提升人物形象塑造的效果。当代电视剧在电影化发展中更注重镜头使用、画面构图及细节呈现,以此创造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厚重历史感的意味深长的审美意蕴。而努力创作更富于艺术审美的视听表达,使电视剧声画相融相生从而更好地表达剧中人的“心象”及情绪,已成为当代电视剧电影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电影化 和谐美 影视融合创新 电视剧《繁花》
下载PDF
不同包装材料对平菇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范林林 夏春丽 +3 位作者 史君彦 王清 高丽朴 左进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45-149,共5页
以新鲜平菇为试材,将不同包装材料保鲜的平菇置于3℃冷库贮藏,研究了上海膜、纳米膜和0.03mm PE膜包装袋对平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膜包装能维持平菇较高的感官评分,防止平菇水分的损失,抑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增加,抑制PP... 以新鲜平菇为试材,将不同包装材料保鲜的平菇置于3℃冷库贮藏,研究了上海膜、纳米膜和0.03mm PE膜包装袋对平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膜包装能维持平菇较高的感官评分,防止平菇水分的损失,抑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增加,抑制PPO、LOX活性的上升,提高POD、CAT活性,对平菇的保鲜效果最佳,其次是纳米膜包装,最后是0.03mm PE膜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上海膜 纳米膜 PE膜 包装材料
下载PDF
怀旧电影与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构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犀禾 王艳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4,共6页
怀旧电影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与20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相比,怀旧电影中的老上海淡化了政治色彩,被赋予国际化、消费化和世俗化特征。怀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为当代上海形成... 怀旧电影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与20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相比,怀旧电影中的老上海淡化了政治色彩,被赋予国际化、消费化和世俗化特征。怀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为当代上海形成国际化的目标身份和日常消费文化,制造出一种上海想像,与上海的文化建设构成互动共谋的关系,影响了当下上海的文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电影 上海文化 影视理论
下载PDF
市民精神与上海城市电影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小丽 徐甡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7,共10页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位于中国前列,而上海的城市电影创作,却被认为是"缺席"的。上海城市电影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繁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课题。中国"城市电影"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反城市化"的思想内涵和...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位于中国前列,而上海的城市电影创作,却被认为是"缺席"的。上海城市电影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繁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课题。中国"城市电影"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反城市化"的思想内涵和创作主流,它和上海城市创作因不同地域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和创作群体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走向、城市体验和类型裂变。上海城市电影也有它独特的样貌和路径,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发展的不够充分均有其形成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民价值观作为"城市电影"精神内核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而且也有其现实的可能性。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疑使"城市化"与"以人为本"的相互融合成为一种可能的世界性的前瞻目标。因此,中国以"反城市化"为主核的城市电影已然走向式微,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新的进程,中国城市电影创作迎来了转型和突破的历史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电影 “反城市化” 上海城市创作 市民精神 转型与突破
下载PDF
1908——上海影院之发轫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伟 严洁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4期56-60,7,共5页
1908年虹口活动影戏园的出现一直被视为上海早期影业从流动放映转向固定放映的重要标志,但其细节始终有不完善和不确定之处。另外,除虹口活动影戏园外,还有一些同期的放映场所如美国影戏公司、幻仙戏园、圣乔治露天影戏院,长期被湮没于... 1908年虹口活动影戏园的出现一直被视为上海早期影业从流动放映转向固定放映的重要标志,但其细节始终有不完善和不确定之处。另外,除虹口活动影戏园外,还有一些同期的放映场所如美国影戏公司、幻仙戏园、圣乔治露天影戏院,长期被湮没于历史尘封之中。本文综合报刊上新发掘的一些材料,将1908年出现的放映场所重新梳理一番,以期最大程度还原1908年上海影院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早期影院 露天影戏院 虹口活动影戏园
下载PDF
空间生产和身体言说:中国电影的上海城市想象和建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灵 王晓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8,共7页
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和建构,它是历时和共时交构的结果。作为中国现代都市的代表,上海经由中国电影的历史性书写,并立足空间生产和身体言说两个维度的影像建构,最终成为民族家国话语、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图景的指... 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和建构,它是历时和共时交构的结果。作为中国现代都市的代表,上海经由中国电影的历史性书写,并立足空间生产和身体言说两个维度的影像建构,最终成为民族家国话语、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图景的指代。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特殊代言,是中国民族志书写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上海 城市形象 空间生产 身体言说 全球化 现代化
下载PDF
海派电影文化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振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海派电影文化源自海派文化。本文从上海地域文化背景着眼 ,较系统地阐析了海派电影诞生伊始便形成的“影戏”、“传道”两个传统 ,开拓性、务实性、随俗性等美学特征 ,以及上海观众审美心理随时代发展而嬗变的内在动因。文章指出 ,只要... 海派电影文化源自海派文化。本文从上海地域文化背景着眼 ,较系统地阐析了海派电影诞生伊始便形成的“影戏”、“传道”两个传统 ,开拓性、务实性、随俗性等美学特征 ,以及上海观众审美心理随时代发展而嬗变的内在动因。文章指出 ,只要挖掘和弘扬海派文化融汇百川、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 ,克服其负面影响 ,海派电影文化当能走出目前欲振乏力的困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海派电影 传统 特征 审美心理 重铸
下载PDF
垂直上海的五级分层:对五部上海题材青春电影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海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50,共10页
在五部当代上海题材的青春电影中,可发现垂直化上海的五层都市空间,即天台、写字楼、高架路、石库门和地下空间,对每层空间的文化品格和艺术品格均可进行指证。其中以天台为主要故事空间的《上海公园》呈现了青年一代的不切实际和自我封... 在五部当代上海题材的青春电影中,可发现垂直化上海的五层都市空间,即天台、写字楼、高架路、石库门和地下空间,对每层空间的文化品格和艺术品格均可进行指证。其中以天台为主要故事空间的《上海公园》呈现了青年一代的不切实际和自我封闭;以写字楼为主要故事空间的《大城小事》则呈现了中产阶级居高临下的虚假性;以高架路为故事空间的《夜.上海》提供了两个层级之间过于理想化的沟通方案;《美丽新世界》现实主义地呈现了社会底层大众进入并安居城市的欲求与阻力;《苏州河》则在呈现地下空间罪恶常态的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题材电影 青春电影 城市空间 文化地理
下载PDF
大众文化认同与消费主义策略——论《良友画报》的电影栏目叙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永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2期95-100,共6页
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成长起来的以视觉传播为主的杂志,从创刊起,《良友画报》就表现出对电影的关注。本文以电影为个案考察《良友画报》对于都市中兴盛的大众文化的理解。无论是《良友画报》对电影"工业化生产"的认... 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成长起来的以视觉传播为主的杂志,从创刊起,《良友画报》就表现出对电影的关注。本文以电影为个案考察《良友画报》对于都市中兴盛的大众文化的理解。无论是《良友画报》对电影"工业化生产"的认知还是"消费主义"的报道策略,都体现了大众文化的现代性特征。此外,《良友画报》对于电影文化的批判性报道亦体现了其编辑的知识分子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画报》 电影 大众文化 上海
下载PDF
道德话题、人性的弱点与文化碰撞——20世纪40年代末上海电影文化现象的再思考
14
作者 金丹元 张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20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电影在传统文化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经典影片。重新对这一时期上海电影所显现出的文化现象进行思考,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运用通俗剧的叙事模式来表达中国传统的伦理观,以中国传... 20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电影在传统文化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经典影片。重新对这一时期上海电影所显现出的文化现象进行思考,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运用通俗剧的叙事模式来表达中国传统的伦理观,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话题为突破口,挖掘市民形象背后带有乡民意识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特征,是回应当时中国电影被欧风美雨所西化的有力方式。另一方面历史虽不会重复,但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汇的今天,又可能产生某种惊人的相似性,因此,20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电影或许也可以给当前深受好莱坞影响,而传统特色正渐行渐远的中国电影以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上海电影 传统文化 通俗剧 道德话题 现代性 文化特征 审美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国电影中上海影像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衣凤翱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05-207,268,共4页
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沪片、沪地、沪人、沪事及沪风等基本元素共同构建了上海影像的文化内涵。沪片自始至终具有求新、商业、通俗等美学特征,而此正印证着海派文化的特质并与海派文化的回归趋向相契合。石库门弄堂作为沪地"地景&qu... 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沪片、沪地、沪人、沪事及沪风等基本元素共同构建了上海影像的文化内涵。沪片自始至终具有求新、商业、通俗等美学特征,而此正印证着海派文化的特质并与海派文化的回归趋向相契合。石库门弄堂作为沪地"地景"之一投射着导演对海派文化的本体性认识;女性是电影中最能代表"沪地"之中的"沪人"。沪片中之沪事不仅有都市传奇故事所营造的旧上海之乱世想象,也有上海现代都市故事。沪片中的视景不仅营造了怀旧之沪风,也彰显着现代化的沪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上海影像 海派文化 沪片 沪地 沪人 沪事 沪风
下载PDF
租界文化语境下张爱玲的电影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金凤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3-88,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关键词 租界文化 上海 张爱玲 电影情结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影像——海派文化传播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衣凤翱 《艺术探索》 2008年第3期114-116,120,共4页
受吴越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相互交融中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海派文化的阴柔性、开放性、包容性、通俗性、大众性贯穿其间。女性叙述对象、个体化叙述视角、怀旧审美心理等是海派文... 受吴越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相互交融中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海派文化的阴柔性、开放性、包容性、通俗性、大众性贯穿其间。女性叙述对象、个体化叙述视角、怀旧审美心理等是海派文化的阴柔性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体现;旗袍文化成为海派文化开放性、包容性在中国当代电影中体现的重要符号;此外,以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海派文化的通俗性、大众性。这一切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电影 上海影像 海派文化
下载PDF
消除文化霸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上海美英电影公司的监管与清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佩玉 庞思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上海市军管会通过电影审查和经营监管等直接、间接方式,逐渐缩减美英电影放映市场份额,限制美英电影公司的业务,进而减少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消除文化霸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上海市军管会通过电影审查和经营监管等直接、间接方式,逐渐缩减美英电影放映市场份额,限制美英电影公司的业务,进而减少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消除文化霸权。朝鲜战争爆发后,为彻底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上海市军管会军管美英电影公司,这些电影公司陆续以自主歇业的方式退出上海电影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美英电影公司 文化霸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下载PDF
从女性到女星:民国上海电影女演员职业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雯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2-87,共6页
民国时期,上海的电影女演员是影响都市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力量。19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产电影在上海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尚有社会歧视和家庭阻力存在的大环境下,少数女性通过电影学校或公开招募等途径进入电影表演行业,演员逐渐... 民国时期,上海的电影女演员是影响都市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力量。19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产电影在上海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尚有社会歧视和家庭阻力存在的大环境下,少数女性通过电影学校或公开招募等途径进入电影表演行业,演员逐渐成为颇受关注的一项女性职业,女明星即为其中的佼佼者,她们活跃于银幕与舞台之间,时至今日仍然是民国时期重要的象征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 上海 电影 女演员 职业化
下载PDF
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6,66,共8页
上海凭借2010年世博会赢得了巨大的"眼球效应",上海的影视文化产业在本届展会承担了大型活动"秀场"的宣传与展示功能,但尚未提炼出新的内容创意与产业主体。第41届世博会对上海影视产业文化发展是一次机遇,也是一... 上海凭借2010年世博会赢得了巨大的"眼球效应",上海的影视文化产业在本届展会承担了大型活动"秀场"的宣传与展示功能,但尚未提炼出新的内容创意与产业主体。第41届世博会对上海影视产业文化发展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所谓机遇,上海影视产业界得以充分了解掌握世界影视技术的动向与前景;所谓挑战,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上海影视文化产业在内容建设方面同世界、亚洲高水平的差距。上海应当以此次世博会为契机,在亚洲范围内致力锻造影视文化创意之都,打造内容产业升级的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展示 设计 创意 后世博 影视文化产业 转型 升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