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盼盼 王美飞 何丹 《城市观察》 2014年第6期88-96,共9页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是富有挑战性的。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逐步退出,或保留转向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或整体拆除重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是富有挑战性的。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逐步退出,或保留转向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或整体拆除重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多元化的退出路径,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退出路径 退出机制 中心城区 上海
下载PDF
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的战略方向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问题是当前热点之一。扩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非正式成员数量,即增加观察员和对话伙伴;二是扩大正式成员数量,即吸收新成员加入。当前,关于扩员的法律文件已基本齐备,关于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的决定已进入落... 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问题是当前热点之一。扩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非正式成员数量,即增加观察员和对话伙伴;二是扩大正式成员数量,即吸收新成员加入。当前,关于扩员的法律文件已基本齐备,关于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的决定已进入落实阶段。伴随组织扩大,上合组织将由当前以中亚地区为合作重点扩展到整个欧亚大陆中部(西亚、南亚、中亚、中国西部、俄罗斯等),成为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经济走廊建设、维护西部安全稳定、实践全球治理模式的重要平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扩员途径 区域合作 中亚地区 上海精神
下载PDF
上合组织区域定位与安全合作的优先方向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壮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作为一个新型的地区组织,区域定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了多边合作的基本内容与主要层次。解决区域定位问题,有助于上海合作组织多边合作明确长期目标,解决最迫切的地区性问题,切实保障各国的稳定和发展,推动多边机制的不... 作为一个新型的地区组织,区域定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了多边合作的基本内容与主要层次。解决区域定位问题,有助于上海合作组织多边合作明确长期目标,解决最迫切的地区性问题,切实保障各国的稳定和发展,推动多边机制的不断完善,同时可以为开展与其他地区组织的合作以及增加新的成员提供一个客观依据。由于上海合作组织主张大小国家平等,通过协商解决矛盾冲突,尊重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价值取向,推动互利合作以实现共赢,这些原则和理念适合中亚的现实情况,得到了中亚国家的广泛认可。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亚各国具体的利益诉求,上海合作组织应该调整安全合作的优先方向,启动新的多边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区域定位 中亚 安全合作 多边合作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亚一体化前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季志业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亚最终实现一体化,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这种一体化的趋势不仅仅因为中国是两个地区一体化的参与者,还因为这两个地区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条件,两个地区间存在着相互需求、相互依赖的客观现实;但要真正实现一体化还存在...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亚最终实现一体化,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这种一体化的趋势不仅仅因为中国是两个地区一体化的参与者,还因为这两个地区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条件,两个地区间存在着相互需求、相互依赖的客观现实;但要真正实现一体化还存在许多障碍,两个地区重点不同且分别处于起步阶段的一体化进程在短期内难以合流。从“东亚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看,这两个地区合作机制要走到一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东亚和中亚的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设计一个推动东亚和中亚不断接近的路线图,以加快这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中亚 东亚 区域化 一体化 前景分析
下载PDF
中亚安全格局与多边机制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壮志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3,2,共7页
中亚地区安全格局一直呈现多元、多层次的特点。所谓多元,是指没有一种内部或外部力量能够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所谓多层次,是指大国关系、地区国家间关系、对中亚有影响的周边力量都对地区的稳定有直接影响。在复杂的国际... 中亚地区安全格局一直呈现多元、多层次的特点。所谓多元,是指没有一种内部或外部力量能够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所谓多层次,是指大国关系、地区国家间关系、对中亚有影响的周边力量都对地区的稳定有直接影响。在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刚刚经历金融危机冲击的中亚各国,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地区事务中有影响力的大国也调整了政策。地区安全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呈现全方位化;中亚国家之间的疏离倾向越来越显性化;阿富汗问题前景难测,导致周边安全环境持续恶化。由于中亚地区面临的威胁具有内外结合、多领域共生等特点,迫切需要建立成熟的多边安全机制,帮助中亚国家进一步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同时在出现危机的时候能够联合应对。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最早关注中亚地区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的区域机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安全格局 多边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渺希 《地理信息世界》 2006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利用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五普”数据,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区分析的方法,以GIS作为操作平台,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对外来人口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定居上海群体、来沪务工群体人口聚集区、高... 本文利用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五普”数据,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区分析的方法,以GIS作为操作平台,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对外来人口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定居上海群体、来沪务工群体人口聚集区、高社会经济地位人口聚居区和社会特殊群体聚居区成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聚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会空间结构 外来人口 上海市中心城区 因子生态分析 社会区分析
下载PDF
上合组织框架下中亚地区禁毒区域合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玮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因经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中亚“金新月”地区的毒品泛滥问题严峻。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禁毒合作经历了由封闭到参与,由意向商谈到广泛合作,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和法制化的观念、行动和方式的转变。上合组织禁毒区域合作需强化禁毒... 因经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中亚“金新月”地区的毒品泛滥问题严峻。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禁毒合作经历了由封闭到参与,由意向商谈到广泛合作,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和法制化的观念、行动和方式的转变。上合组织禁毒区域合作需强化禁毒立法与执法,强化禁毒打击与情报合作,加强科研合作和培训,以期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形成全方位禁毒合作态势,共同推动区域禁毒合作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禁毒合作 上合组织 中亚地区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区域经贸合作机制比较与对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颖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0,共8页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区域主要经贸合作机制在合作领域上具有高度重叠性,在合作绩效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空间广阔。在促进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方面,建议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加强一体化合作;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亚区域 多边经贸合作机制 欧亚经济联盟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 被引量:8
9
作者 唐艳辉 陈海威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7,共4页
随着中亚局势的变化和中美俄三国均衡的消长,地区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并重将演化为上海合作组织多边框架存在的根本理由。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应正视诸多变化,适时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定位,将经济合作置于地区安全同等重要位置,在上... 随着中亚局势的变化和中美俄三国均衡的消长,地区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并重将演化为上海合作组织多边框架存在的根本理由。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应正视诸多变化,适时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定位,将经济合作置于地区安全同等重要位置,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积极拓展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这将为这一地区带来和平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中亚 区域经济合作
下载PDF
AB-DTPA浸提法研究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有效态养分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建强 伍海兵 +5 位作者 方海兰 郝冠军 梁晶 王若男 朱丽 王贤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0-917,共8页
采用AB-DTPA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研究上海9个中心城区的509个绿地土壤的10种有效态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有效态钾、钙、镁、锰和铁含量丰富;有效态磷、硫和钼普遍缺乏,部分土样有效磷、硫的含量超... 采用AB-DTPA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研究上海9个中心城区的509个绿地土壤的10种有效态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有效态钾、钙、镁、锰和铁含量丰富;有效态磷、硫和钼普遍缺乏,部分土样有效磷、硫的含量超标与大量施用有机改良材料有关;有效态锌和铜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累积,有些土样超标。不同时空的绿地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与成土因素和人为活动有关。随着绿地建成年限延长,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显著增加,但其他养分变化不显著。就上海不同区域而言,杨浦区、闸北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有效态养分含量相对较低;长宁区、静安区和黄浦区有效态养分含量较高;虹口区和杨浦区锌、铜累积程度高。公共绿地与公园土壤养分含量相当;道路绿地的有效态钾、硫、镁显著高于前两者,但有效态锌、铜和铁含量显著低于前两者。随着土壤剖面加深,土壤有效态硫、镁和钼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有效态磷、钾、锰、锌含量稍许降低。AB-DTPA浸提法适用于土壤中大部分有效态养分的快速分析,建议在全国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城区 绿地土壤 AB-DTPA浸提法 有效态养分
下载PDF
中亚反恐安全合作类型化探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萍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72-80,150,共10页
中亚反恐安全合作是国际机制理论与中亚地区安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美国等地区性组织或外部行为体构成反恐安全合作三种类型,为中亚反恐安全合作提供可操作的工具理性:在内生型反恐安全合作中,独联体成员... 中亚反恐安全合作是国际机制理论与中亚地区安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美国等地区性组织或外部行为体构成反恐安全合作三种类型,为中亚反恐安全合作提供可操作的工具理性:在内生型反恐安全合作中,独联体成员国对地区反恐安全合作的组织、规制、执行力等核心要素能够保持高度认同,倾向于结果式反恐安全合作;在介入型反恐安全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对反恐安全合作的理念培育、规制倾向、执行力等常以妥协达成;在竞争型反恐安全合作中,美国等行为体则与中亚国家维持一种间歇式反恐安全合作关系。由此导致中亚在地区反恐安全合作认同、地区反恐安全主导权竞争、地区反恐军事合作等方面表现出诸多局限性,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地区安全 反恐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军事反恐一体化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早期实践: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经济区概念的提出与演变过程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盼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154,共13页
地区之间实现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区域范围内要素自由流动,构成有效的产业分工,进而形成机制灵活、分工明确的有机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五省一市建立上海经济区,目的在于解决长... 地区之间实现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区域范围内要素自由流动,构成有效的产业分工,进而形成机制灵活、分工明确的有机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五省一市建立上海经济区,目的在于解决长三角及周边地区长期形成的区域壁垒、同质竞争等问题,增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从1982年至1988年,上海经济区范围不断扩大,依照“内联外挤”的方针,在产业协作、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未能根本解决地区之间各自为政、结构雷同等矛盾。从上海经济区的探索过程可以看到,长三角率先建设并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需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回顾上海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作用与障碍因素,为今后的一体化实践、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经济区 区域一体化 改革开放 央地关系
原文传递
进一步发挥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带动作用的思考
13
作者 诸大建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5,95,共5页
为促进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细化研究具体的途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和现实分析,提出核心问题是强化上海对周边地区的正溢出效应,集中在三方面将上海潜在的优势转化为正溢出效应,即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功能性优势、中心城市的区位... 为促进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细化研究具体的途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和现实分析,提出核心问题是强化上海对周边地区的正溢出效应,集中在三方面将上海潜在的优势转化为正溢出效应,即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功能性优势、中心城市的区位性优势、国际性规则的体制性优势,并通过城市对城市的合作扩散上海的正溢出效应,提高区域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 长江三角洲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