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上海绒绣发生发展的民俗机制和工艺基因
- 1
-
-
作者
柯玲
钟夕和
翟星月
-
机构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
基金
201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绒绣艺术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BWY009)。
-
文摘
上海绒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被誉为“东方油画”。它既有国际化特征,也富含海派文化特质。上海特殊的历史地理决定了绒绣入沪有其特殊的历史契机及地理因素,上海民间的刺绣传统提供了绒绣立足和发育的肥沃土壤,上海独特的工匠精神是绒绣艺术创新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些因素促使从外来绒绣发展而来的上海绒绣艺术不断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和发展。
-
关键词
上海绒绣
民俗机制
工艺基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
-
Keywords
shanghai needlepoint
folklore mechanism
craft gen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
-
题名略论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的国际性特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邵运文
柯玲
-
机构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
基金
201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绒绣艺术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BWY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上海绒绣是上海市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国际性特征。上海绒绣缘起的国际性是不争的史实。上海绒绣题材至今仍表现出鲜明的国际性特征:世界名画题材一直是上海绒绣表现突出的方面,西方宗教题材也一直是上海绒绣的保留版块,而名人绣像则是新中国上海绒绣工艺的创新发展。上海绒绣市场的国际性是绒绣生存发展和艺术提升的重要基础。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绒绣
国际性
-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hanghai needlepoint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
-
题名上海松江顾绣和海派绒绣的对比探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夏寸草
-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设计》
2017年第13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松江顾绣和海派绒绣同为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首先简要概述了这两种刺绣的起源和特征,其次从艺术特征的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其起源、用材和耗时性、题材、艺术效果、艺术性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差异,最后探析了两者发展差异的根源,从各自的民艺属性、耗时性、实用因素、传承因素、产业化市场运作等方面阐述了发展各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展望。
-
关键词
顾绣
海派绒绣
海派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
Keywords
Gu embroidery, shanghai Woolen needlepoint Tapestry, shanghai cultu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分类号
J523.6
[艺术—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