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巷弄“毛细血管”作为旧区风貌载体——上海老城厢更新改造的教学探索
1
作者 蔡永洁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以上海老城厢为对象,通过设计实验探讨街区内部的巷弄体系——毛细血管——在旧城改造中对于风貌保护与传承的价值与潜力。选取不同时空语境下的2轮毕业设计成果,从形态学、类型学视角分析6个设计案例中对待内部巷弄体系的立场与设计策... 以上海老城厢为对象,通过设计实验探讨街区内部的巷弄体系——毛细血管——在旧城改造中对于风貌保护与传承的价值与潜力。选取不同时空语境下的2轮毕业设计成果,从形态学、类型学视角分析6个设计案例中对待内部巷弄体系的立场与设计策略,论证和总结不同策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阐明保护巷弄的类型学特质是以毛细血管为线索的城市设计策略的关键。实验显示:保持巷弄的结构、形态、层级和空间尺度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建筑的类型可以多样;建筑与巷弄达成紧密的空间关系是设计操作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巷弄体系 上海老城厢 旧城更新 城市设计 风貌
下载PDF
即“小”见大——基于城市形态学方法的近代上海小型里弄研究
2
作者 张劭祯 李颖春 袁菁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本文基于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金家坊片区的调研,借鉴康泽恩城镇平面格局分析法,界定出“小型里弄”这一新的里弄建筑类型,从产权地块形态、土地利用方式和房屋建设主体三个层面,考察其空间特征,并对形态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驱... 本文基于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金家坊片区的调研,借鉴康泽恩城镇平面格局分析法,界定出“小型里弄”这一新的里弄建筑类型,从产权地块形态、土地利用方式和房屋建设主体三个层面,考察其空间特征,并对形态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驱动力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丰富了对里弄建筑类型及空间多样性的认知,并为近代城市遗产的价值认定和保护对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镇平面格局分析 产权地块 小型里弄 上海老城厢
下载PDF
上海老城厢临时生活区环境设计及施工方案研究
3
作者 陈晟 《建筑施工》 2024年第9期1538-1541,共4页
以上海露香园(二期)建设者之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老城厢临时生活区的特点和难点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将历史风貌与临时生活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以景观绿化、BIM信息化技术、居住环境提升三方面优化老城厢临时生活区,提升建筑工人生活质量... 以上海露香园(二期)建设者之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老城厢临时生活区的特点和难点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将历史风貌与临时生活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以景观绿化、BIM信息化技术、居住环境提升三方面优化老城厢临时生活区,提升建筑工人生活质量,将对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建设者之家提升企业形象、树立品牌价值。所提出的方法对今后老城厢临时生活区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临时住房 建筑工人 环境设计
下载PDF
在堆叠时空里探寻上海老城厢的原风景与建筑层累
4
作者 钟翀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3期55-64,95,96,共12页
立足于城市历史形态学的深刻鉴别,透过现代上海老城厢所见的城市肌理,由古及今地重新审视这座古城的路网、街区、水系、园林等历史景观,进而追溯其独具个性的城镇初始构造,以及与其街市起源、原型相关的发生学城镇历史形态基底。本文考... 立足于城市历史形态学的深刻鉴别,透过现代上海老城厢所见的城市肌理,由古及今地重新审视这座古城的路网、街区、水系、园林等历史景观,进而追溯其独具个性的城镇初始构造,以及与其街市起源、原型相关的发生学城镇历史形态基底。本文考察表明,上海老城厢是一座在用地条件、空间向度上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古城,它仍保留着自古以来江南水乡市镇特色的空间骨架与形态基因,以及北宋以来多层次、多尺度的新旧空间要素的交叠与建筑层累,该结论可为未来的规划设计提供更多维度的思考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历史景观 原风景 建筑层累 城市历史形态学
下载PDF
从建筑的类型到空间的类型--城市空间作为历史传承的载体 被引量:13
5
作者 蔡永洁 《建筑遗产》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通过对新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罗西、温格斯、克里尔的类型学概念及设计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罗西的类型学是城市建筑的类型学,温格斯在实践上完成了建筑类型与城市空间类型的统一,克里尔则专注于城市空间的类型。罗西和克里尔反映了城市研... 通过对新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罗西、温格斯、克里尔的类型学概念及设计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罗西的类型学是城市建筑的类型学,温格斯在实践上完成了建筑类型与城市空间类型的统一,克里尔则专注于城市空间的类型。罗西和克里尔反映了城市研究的两种极致,温格斯介于他们之间,实现了建筑类型与空间类型的统一。三种不尽相同的类型学都为城市空间研究以及空间传统的传承提供了方法。在2020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中,以上海老城厢更新改造为题,证明这种基于建筑类型建构城市空间类型,并使空间重新获得类型学品质的可能。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类型学方法的普适价值,以及空间特征的可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建筑类型 空间类型 城市更新 风貌传承
下载PDF
多层级的空间——上海老城厢毛细血管的形态类型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永洁 黄纳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老城厢作为上海城市之根,其空间的特别之处在于满布于城市街道之间、地块之内的邻里巷弄。这套毛细血管般的巷弄体系具有多层级性,它既是空间上从城市向邻里的延伸,也是公共生活从城市向邻里的延伸,还是家庭生活从住宅向邻里的延伸。它... 老城厢作为上海城市之根,其空间的特别之处在于满布于城市街道之间、地块之内的邻里巷弄。这套毛细血管般的巷弄体系具有多层级性,它既是空间上从城市向邻里的延伸,也是公共生活从城市向邻里的延伸,还是家庭生活从住宅向邻里的延伸。它联系起家庭、邻里、城市,成为私人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它中西合璧、内外兼修;既有别于内向性的中国空间传统,也有别于西方城市空间的外向属性。这种多层级的空间体系是现代城市的一种独特类型,它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设计操作策略在老城厢的风貌保护与传承中得到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厢 毛细血管 邻里-城市 多层级空间 传承
下载PDF
失落的“高直+横漪”之路--从上海城市核心场域的变迁看老城厢历史地标群的再生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宇晖 徐瑞彤 +1 位作者 孙文达 万航 《建筑遗产》 2020年第3期27-35,共9页
源自城隍庙西园湖心亭场域的“高直+横漪”形态逻辑,及其背后隐含的价值趋向与精神力量,潜在地贯彻了上海的城市地标与核心场域变迁史,这种集体无意识般的动态风貌一致性,连同散布老城厢的众多“海洋系”地标,是这座滨海边城的城市空间... 源自城隍庙西园湖心亭场域的“高直+横漪”形态逻辑,及其背后隐含的价值趋向与精神力量,潜在地贯彻了上海的城市地标与核心场域变迁史,这种集体无意识般的动态风貌一致性,连同散布老城厢的众多“海洋系”地标,是这座滨海边城的城市空间自主发育到成熟之境的展现与支撑。文章尝试提出让上海老城厢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在同一动态逻辑与精神主题下交互呈现的“历史层理”与“风貌叠映”的理念。并畅想生成以城隍庙湖心亭水域为中心的“风貌涟漪与辐射”区域和自“也是园湖”沿乔家浜故道东流的线性“风貌之河”区域,以完善整座城市的风貌拼图与历史表述,推动老城厢以更生动有机的姿态,融入今日的城市发展更新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核心场域 “海洋系”地标群 保护 更新 湖心亭 乔家浜故道 历史层理 风貌叠映 形态逻辑
下载PDF
上海水乡古镇旅游开发之初探
8
作者 李俊菊 楼嘉军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0-51,共2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海水乡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然后分析了这些水乡古镇旅游发展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海水乡古镇未来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上海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廓清思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上海 水乡古镇 旅游开发 战略定位
下载PDF
中国的百岁老人研究 Ⅳ·2009,上海成为中国长寿之乡 被引量:1
9
作者 秦俊法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7年第12期36-45,共10页
分析了上海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特征,探讨了上海百岁老人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上海已具备形成长寿之乡的主客观条件,如能保持目前的态势,到2009年底,上海百岁老人数将超过1000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亦将达到百万分之70的... 分析了上海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特征,探讨了上海百岁老人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上海已具备形成长寿之乡的主客观条件,如能保持目前的态势,到2009年底,上海百岁老人数将超过1000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亦将达到百万分之70的中国长寿之乡标准,有望成为人口规模最大,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中国长寿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百岁老人 长寿之乡 微量元素 上海
下载PDF
上海老城厢里的口袋公园实践 被引量:19
10
作者 潘剑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46-50,共5页
上海老城厢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是上海城市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需要通过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来提升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口袋公园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的优点,既能提升区域内景观面貌,又能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 上海老城厢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是上海城市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需要通过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来提升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口袋公园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的优点,既能提升区域内景观面貌,又能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上海老城区内的口袋公园案例,总结出口袋公园布置手法的要点,为老城区口袋公园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口袋公园 上海老城厢 城市更新
下载PDF
浅析上海老城厢的角色演进与文化特质
11
作者 王娟 万勇 李娇 《中国名城》 2017年第10期73-78,共6页
上海老城厢地区是上海"城市之根"。随着租界在老城厢外的兴起和繁荣,人们渐渐忽视了上海老城厢之于上海的重要意义,甚至视其为包袱和累赘。通过分析上海老城厢在上海各个时期的角色演进,找到贯穿老城厢始终的文化特质,客观审... 上海老城厢地区是上海"城市之根"。随着租界在老城厢外的兴起和繁荣,人们渐渐忽视了上海老城厢之于上海的重要意义,甚至视其为包袱和累赘。通过分析上海老城厢在上海各个时期的角色演进,找到贯穿老城厢始终的文化特质,客观审视上海老城厢在上海城市史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关于老城厢文化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对上海老城厢的未来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老城厢 演进 文化特质 建议
下载PDF
中古以来上海城内水系详考——兼论江南水乡背景下的城市微观肌理及基层行政空间之生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江南水乡地区聚落—城镇的形态发生学分析,借助本地特有的近代早期大比例尺实测地图,并通过对相关特定文献的精查辑考,对明中叶筑城前后的上海城市水系提出了较高分辨率的复原方案,进而对当时发生的城市景观升级与城市微观肌理演替... 基于江南水乡地区聚落—城镇的形态发生学分析,借助本地特有的近代早期大比例尺实测地图,并通过对相关特定文献的精查辑考,对明中叶筑城前后的上海城市水系提出了较高分辨率的复原方案,进而对当时发生的城市景观升级与城市微观肌理演替做了若干定性检证;同时,还上溯考察了城内水系与保、图等基层行政组织的空间关联与早期历史渊源。试图说明,建立在江南水乡城镇历史形态学认知之上,以形态发生的视角针对性地甄别利用某些特定史料,详细描绘支浜与小河道的近代大比例尺地图,并综合分析传统景观留存较好的近现代局地典型样本,当为最大限度复原城市历史水系之最佳取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城市水系 城市历史形态学 城市微观肌理 城市基层行政组织
下载PDF
设计创造旧建筑“再生”价值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成长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岚 《时代建筑》 2008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由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文化景观、国资保值与增值等方面的需要,"旧建筑再生"成为既传统也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文章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区域(上海红坊国际文化艺术社区)的演变为例,阐述了作为设计师的视野和思维通过往... 由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文化景观、国资保值与增值等方面的需要,"旧建筑再生"成为既传统也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文章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区域(上海红坊国际文化艺术社区)的演变为例,阐述了作为设计师的视野和思维通过往前道环节——"策划与定位"延伸,往后道环节——"运营"拓展,并深刻理解项目产生发展的背景,将使得他的设计更贴切、更巧妙,提高设计成效,为项目带来更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建筑 再生 设计创造价值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红坊
下载PDF
里弄与里弄之外——上海老城厢近代居住建筑类型研究
14
作者 张劭祯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3期125-128,192,共5页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对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类型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里弄建筑的研究中,相继出现了从风格、原型和空间要素角度出发的三种分类方法。但是,这些分类方法大都建立在对两租界所在区域的调查和概括上,对经历了不充分近代城...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对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类型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里弄建筑的研究中,相继出现了从风格、原型和空间要素角度出发的三种分类方法。但是,这些分类方法大都建立在对两租界所在区域的调查和概括上,对经历了不充分近代城市化过程的上海老城厢缺乏有力的解释。本文聚焦于明清时期上海县城所在的老城厢地区,尝试从建筑利用方式的角度,辨析出老城厢常见的公馆建筑、出租里弄和沿街市房三种居住建筑类型,进一步阐释它们的特征,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居住建筑 里弄 公馆建筑
下载PDF
从水城关系看上海、青浦老城厢的变迁
15
作者 朱杭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0期56-59,共4页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中有两处老城厢,至今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格局。文章将以水城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历史地图分析与文献研读,以时间为线索,解读两个老城厢从城水相依到填浜筑路的变迁过程。当下的两个老城厢均面临着保护与转型之间的矛盾,...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中有两处老城厢,至今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格局。文章将以水城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历史地图分析与文献研读,以时间为线索,解读两个老城厢从城水相依到填浜筑路的变迁过程。当下的两个老城厢均面临着保护与转型之间的矛盾,并启动了城市片区更新与重塑公共空间的尝试,将从中提炼出水城关系处理的建议,为其他相似案例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城关系 上海老城厢 青浦老城厢
下载PDF
上海老城厢平面格局的中尺度长期变迁探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钟翀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70,共15页
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上海老城厢,即上海旧县城平面格局的复原与长期演变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的城市古地图、明清方志中留存的宋元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3种资料,... 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上海老城厢,即上海旧县城平面格局的复原与长期演变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的城市古地图、明清方志中留存的宋元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3种资料,重点考察中古以来上海城镇平面格局中的街道及街道系统、建成区地块集聚形态这两个主因素的具体演化历程,进而获取若干不同时间断面较为清晰的复原方案,并藉以追溯上海城镇形态的长期变迁历史。同时,通过本案例的研究,探讨江南乃至我国城市历史形态研究中特征要素的提取、长期变化的规律及变化速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城镇平面格局 城市历史形态学 长期变迁研究
原文传递
由商而兴——近代上海邑庙民间手工艺区研究
17
作者 吴昉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305-321,共17页
近代上海传统工艺品市场集中在老城厢地区,作为手工艺产品零售与批发业务的传统市场,以工艺品种多样、经营模式灵活、价格大众化而远近闻名。自开埠以来,移民文化和租界文化带来新的工艺品种与经营方式,不断扩充老城厢工艺区的行业资源... 近代上海传统工艺品市场集中在老城厢地区,作为手工艺产品零售与批发业务的传统市场,以工艺品种多样、经营模式灵活、价格大众化而远近闻名。自开埠以来,移民文化和租界文化带来新的工艺品种与经营方式,不断扩充老城厢工艺区的行业资源,促进传统经营与现代商业模式的融合发展。本文列举老城厢珠宝玉器业、银楼业、笺扇书画业三种代表性传统工艺产业,分析其特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论述近代都市工商业文明影响下,新型城市工商团体的建立以及都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变迁,对传统手工艺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工艺区 老城厢 商品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