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ghai Sand Junk Culture and Shanghai Urban Culture
1
作者 Qunzhen QU Hongmei ZH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1年第3期38-40,共3页
From material,spiritual,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Shanghai sand junk culture and Shanghai urban culture were studi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as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From material,spiritual,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Shanghai sand junk culture and Shanghai urban culture were studi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as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individualities between Shanghai sand junk culture and Shanghai urban culture,and the two are closely compat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ghai sand junk culture shanghai urban culture RELATIONSHIP
下载PDF
Shanghai "Maker"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Big Cloud Movement
2
作者 Qunzhen Q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12期85-88,共4页
Shanghai should orient its development to becoming a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w,it plans to launch a strategic research of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in 2050,carry out future urban planning res... Shanghai should orient its development to becoming a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w,it plans to launch a strategic research of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in 2050,carry out future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in 2040,and started sta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research. In this process,it is requir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impact of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reform,include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into the layou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formulate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further make clear the leading and support fun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Cloud Movement and " Maker",and the necessities for cultivating " Maker" urban culture to building Shanghai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On this basis,it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how to integrate the Maker Culture into Shanghai urban culture. Finally,it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establishing Shanghai " Maker" urb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Cloud Movement Maker culture shanghai urban culture
下载PDF
The Urban “Cultural Nexus of Power”: Intellectual Elites in Shanghai and Beijing, 1900-1937
3
作者 Jilin Xu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4年第1期32-55,共24页
In the decades before the full-scale war with Japan in 1937, a robust series of institutions connected the bourgeois with intellectuals (which included professionals and journalists, as well as academics) in Shangha... In the decades before the full-scale war with Japan in 1937, a robust series of institutions connected the bourgeois with intellectuals (which included professionals and journalists, as well as academics) in Shanghai. Collectively, these institut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forming an urban "cultural nexus of power" that allowed non-state actor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spects of Shanghai's political life. This bourgeois-intellectual alliance was not inevitable; no similar bonds existed between these same two groups in Beijing. It was forged in Shanghai due to the city's unique historical position as a Treaty Port and its dynamic economy, which included an extensive structure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nd a market-based publishing industry. Unlike the rural "cultural nexus of power" originally described by Prasenjit Duara, this urban nexus grew stronger dur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ar and revolution in the 1930s and 1940s, however, destroye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intellectuals, ending the vibrant urban environment they had cr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istory INTELLECTUALS bourgeois culture cultural nexus of power shanghai
原文传递
Temporalitie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s:legislative,economic and citizen times of the Bugaoli community in globalising Shanghai
4
作者 Kaiyi Zhu Carola M.Hein 《Built Heritage》 CSCD 2020年第2期56-71,共16页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reaty ports in the mid-19th century,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many Chinese cities,and notably of Shanghai,has been heavily influenced by global economic flows and global urban and architectu...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reaty ports in the mid-19th century,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many Chinese cities,and notably of Shanghai,has been heavily influenced by global economic flows and global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practices.In Shanghai,extensive lilong neighbourhoods stand as remnants of the treaty port era.Many of these historic districts are in close proximity to rapidly transforming areas of the city,creating civic tension around demolition,conservation and the redevelopment of colonial heritage.Examining the listed Bugaoli community in Shanghai’s old French Concession,the heritage strategies applied under the particular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ystem(CRPS),and the discourse of local residents interviewed in the context of this project,this paper reveals the paradoxes around urban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by considering three different temporalities:legislative time,economic time and citizen time.The paper argues that actors involved in heritage practices should consider both space and time related issues in urban heritage conservation.Historic communities such as Bugaoli experience conflict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the demands of everyday life.They underline and require a heritage strategy that acknowledges diverse temporalities and balances legal norms,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public’s dem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ystem(CRPS) Bugaoli(CitéBourgogne) Legislative time Economic time Citizen time Temporalities shanghai urban heritage conservation
原文传递
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兼论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上海的使命担当
5
作者 奚洁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具有辩证关系。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围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具有辩证关系。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围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上海城市精神
下载PDF
Building Shanghai’s Dreamworld:Architects and Elite Ballroom Designs of the 1920s and 1930s 被引量:2
6
作者 Andrew Field 《Built Heritage》 CSCD 2019年第3期34-48,共15页
Using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the period including newspapers and architectural journals,this paper examines seven ballrooms built in Shanghai between the 1920s and 1930s.These ballrooms were all designed by leading a... Using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the period including newspapers and architectural journals,this paper examines seven ballrooms built in Shanghai between the 1920s and 1930s.These ballrooms were all designed by leading architects and reflect their ambitions and visions in creating fantastical spaces for the city’s elites to celebrate their status while socializing with other members of high society.Their technological features include sprung dance floors,sophisticated lighting schemes,and other technical wizardry to enhance the experience of dancing and being entertained.One ballroom was in the style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lace,highlighting the connection to earlier forms of culture in China.Today most of these ballrooms still exist and many of their original features are still intact,although the dancing has been superseded by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wedding banquets,conferences,and even the stock ex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entertainment culture architecture urban design shanghai interwar ballrooms dancing society
原文传递
上海里弄建筑有机更新策略与实践
7
作者 刘群星 《住宅科技》 2024年第7期15-21,共7页
在上海城市发展的新进程中,里弄建筑正面临发展困境,存在居住密度高、使用功能不完善、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当前居住需求;同时,上海里弄建筑的存量正逐渐减少,对其实施保护利用和有机更新刻不容缓。文章通过梳理上海里弄建... 在上海城市发展的新进程中,里弄建筑正面临发展困境,存在居住密度高、使用功能不完善、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当前居住需求;同时,上海里弄建筑的存量正逐渐减少,对其实施保护利用和有机更新刻不容缓。文章通过梳理上海里弄建筑营造演变和发展历程,分析各类里弄建筑营造技术与理念的局限性,探讨里弄建筑的城市定位与价值修复,进而提出“留改拆”背景下里弄建筑的有机更新策略;并以和合坊为例,介绍有机更新策略的工程实践,希望为里弄建筑保留保护和上海文化载体活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弄建筑 城市更新 有机更新 上海文化
下载PDF
海派文化的生成路径与话语危机
8
作者 徐涛 刘雅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3-52,共10页
中国正经历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当代中国城市硬件的迭代升级日新月异,作为软实力核心议题的城市文化却仍是软肋,问题日益凸显。海派文化诞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再至2014年,迄至今日,其生成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已成... 中国正经历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当代中国城市硬件的迭代升级日新月异,作为软实力核心议题的城市文化却仍是软肋,问题日益凸显。海派文化诞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再至2014年,迄至今日,其生成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已成为我国当代城市文化营筑进程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城市中国的某一种文化现象,毋庸置疑,海派文化已然成势。但它在被各界接受、于社会兴起的背后,其话语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隐忧,甚至结构性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城市文化 上海学 文化品牌
下载PDF
从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设计看消费文化影响下当代城市图书馆定位
9
作者 梁海岫 左湘筠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2期40-42,共3页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城市图书馆单一的阅览功能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阅览者的需求,其功能向着多元复合的方向发展。文章结合新时代城市图书馆的设计需求,对其定位展开探讨,通过对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图书馆在消费文...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城市图书馆单一的阅览功能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阅览者的需求,其功能向着多元复合的方向发展。文章结合新时代城市图书馆的设计需求,对其定位展开探讨,通过对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图书馆在消费文化带来的多功能复合趋势下,如何做到既开放多元吸引人气,又沉稳庄重不失内涵,从而坚守住城市图书馆的文化建筑主体地位,成为培养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广义学习概念的城市空间,得出其更加合理的定位应为——“城市书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城市图书馆 城市书房 上海图书馆东馆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美学特质研究——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10
作者 王贺云 吴文治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3年第6期42-44,共3页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承载着城市记忆,传承着城市文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美学特质作为其中一个基本模块,其价值并未凸显,本文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借助文献梳理,分析...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承载着城市记忆,传承着城市文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美学特质作为其中一个基本模块,其价值并未凸显,本文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借助文献梳理,分析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美学特质,总结出以“精、雅”为主的建筑美学特质、以“绿、静”为主的街道美学特质和独特的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特质,尝试为城市软实力提升提供有效参考,为城市建设的有效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风貌 美学特质 海派文化 城市建设
下载PDF
文化导向下滨水工业区更新策略异同分析——上海杨浦区和徐汇区比较研究
11
作者 朴勋 杜倩倩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0期120-122,共3页
滨水工业区蕴含着丰富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更新与保护的重要区域。后工业时代以文化为导向的更新策略层出不穷,上海黄浦江沿岸滨水工业区的成功改造为此提供了大量经验。对上海杨浦区和徐汇区的城市文化和更新策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滨水工业区蕴含着丰富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更新与保护的重要区域。后工业时代以文化为导向的更新策略层出不穷,上海黄浦江沿岸滨水工业区的成功改造为此提供了大量经验。对上海杨浦区和徐汇区的城市文化和更新策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文化是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内核;区域文化背景不同,城市更新策略也有所差异;滨水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应当以保留历史性为主,增强公共性为辅,依托特色文化进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滨水工业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工业区 文化主导 城市更新策略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都市文化视域下的海派体育文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宏江 倪京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9,共6页
基于都市文化和都市体育文化的概念,从交流与传播的视角,对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路径进行梳理。认为: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与西方强势文化入侵、上海留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实践、大众传媒的传播、"奥运第一人"上海... 基于都市文化和都市体育文化的概念,从交流与传播的视角,对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路径进行梳理。认为: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演进,与西方强势文化入侵、上海留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实践、大众传媒的传播、"奥运第一人"上海起航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近代上海都市体育文化深受海派文化影响同时也反哺这一文化,使海派体育文化具备独特的开放性、多元性、商业性、创新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都市体育文化 海派体育文化 城市精神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上海城市地标公共文化价值演变研究(1949年-2019年) 被引量:8
13
作者 肖竞 胡中涛 +1 位作者 杨亚林 曹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公共价值观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切入点,以不同时期地标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文化意义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样本选取、时段划分、特征识别、语义解析为方法框架和以区位、类属、风貌、称谓为语义... 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公共价值观记录、呈显的符号文本,以其社会属性为切入点,以不同时期地标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文化意义为研究内容,梳理、建构出以样本选取、时段划分、特征识别、语义解析为方法框架和以区位、类属、风貌、称谓为语义要素的城市地标公共价值符号学研究路径。在此基础上,以上海1949年-2019年典型地标为研究对象,以恢复建设、改革开放、国际化营销、移动互联4个时期为解析时段,系统解析了其符号特征与公共价值的演变历程,为城市地标文化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建筑符号学 公共文化 价值演变 上海地标
下载PDF
基于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的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敏 邱明 +1 位作者 汪洁琼 彭英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正经历着从解析机理到供需匹配的侧重点迁移,研究指出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特征表现为4个方面:1)受服务人群的影响;2)兼具非排他性与潜在竞争性;3)各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融合性;4)与空间要素密切相关.针对已有的...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正经历着从解析机理到供需匹配的侧重点迁移,研究指出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特征表现为4个方面:1)受服务人群的影响;2)兼具非排他性与潜在竞争性;3)各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融合性;4)与空间要素密切相关.针对已有的研究存在供需关联薄弱和整体评测不足的短板,研究以场地尺度的城市滨水空间为对象,提出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简称IPA)可以成为测度和分析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的有效方法.选取上海苏州河4处滨水空间,从景观要素特征因子识别出发,基于IPA构建特征因子的重要性—满意度分布模型,分析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特征,通过对需求的回应,明确优化有效服务供给的策略,从而为城市滨水空间存量更新与规划设计提供可行有效的技术支持以及可操作、可落地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IPA) 城市滨水空间 上海苏州河
下载PDF
探究上海、首尔都市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上海、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影视文化、流行文化、都市空间、上海文化、文学中的上海与首尔等方面展开研讨,对于梳理上海与首尔文化交流的历史,关注两个都市文化交往的现实,总结都市文... 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影视文化、流行文化、都市空间、上海文化、文学中的上海与首尔等方面展开研讨,对于梳理上海与首尔文化交流的历史,关注两个都市文化交往的现实,总结都市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与汲取优秀文化传统与经验,发展中韩两国、上海与首尔学者之间的友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首尔 都市文化 文化比较
下载PDF
革命文化的兴起与都市文化的衍变——以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155,共10页
1949年以后,革命文化借助国家力量,以一种风行草偃之势"迅速地从一种局部的、边缘的和地区性的文化变为统领全中国的主流文化"。当革命文化由农村而城市,与都市文化相遇的时候,二者之间的互动与消长,抗拒与变迁,以其复杂多态... 1949年以后,革命文化借助国家力量,以一种风行草偃之势"迅速地从一种局部的、边缘的和地区性的文化变为统领全中国的主流文化"。当革命文化由农村而城市,与都市文化相遇的时候,二者之间的互动与消长,抗拒与变迁,以其复杂多态牵动着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变迁。以多元文化为主体的上海都市文化在1949年后,也迈入革命文化一枝独秀的时代。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隐性构造,上海都市文化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使革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上海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 都市文化 上海
下载PDF
城市遗产及其保护体系研究——关于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辨 被引量:30
17
作者 周俭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73-80,共8页
上海正在编制"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自1999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了11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后,根据2003年出台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先后于2003... 上海正在编制"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自1999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了11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后,根据2003年出台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先后于2003年重新划定了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05年增加了32片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07年公布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于2015年又确定了119个风貌保护街坊和23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然而,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与国家现行的保护体系并不完全一致。究竟如何从理论上评价上海的这种保护方法,从城市遗产的概念切入,对正在编制中的"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一些研究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 上海
下载PDF
论“租界文化”概念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永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156,共5页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界 租界文化 上海租界 都市文化 海派
下载PDF
城市文化景观文档工作研究--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代新 金雅萍 齐承雯 《风景园林》 2017年第7期108-116,共9页
在城市逐渐进入存量规划的阶段,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日益受到重视,文档工作则是其中基础性的环节;本文指出文档工作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隔阂;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文化景观文档工作研究现状以及文化景观特征,提出由"源"、... 在城市逐渐进入存量规划的阶段,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日益受到重视,文档工作则是其中基础性的环节;本文指出文档工作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隔阂;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文化景观文档工作研究现状以及文化景观特征,提出由"源"、"存"、"用"构成的动态循环的城市文化景观文档工作过程;指出文化景观信息包括描述性和说明性信息,借鉴亚历山大的"空间—事件"模型架构描述性信息的分类框架,依据保护规划流程构建说明性信息的分类框架;最后以上海复兴公园为对象,分析文档工作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探讨信息开放共享的上海近代公园信息系统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档工作 城市文化景观 上海近代公园 信息分类框架
下载PDF
上海名城保护复兴与人文之城形成刍议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00,共8页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确立了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和实施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三项主要任务。上海作为以近代革命运动和近现代都市风貌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名城保护复兴和人文之城形成过程...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确立了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和实施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三项主要任务。上海作为以近代革命运动和近现代都市风貌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名城保护复兴和人文之城形成过程中,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城市遗产保护与文化规划共识,如何协调遗产保护、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的关系,需要转变观念、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上海市具有海派地域文化特色的全球城市规划建设,应当以城市遗产保护利用、历史资源有效管理为路径,全面改善和提升历史城区的宜居性,保持、保护上海在不同发展时期所形成的文化多样性和城市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遗产 历史风貌 建成环境 文化规划 全球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