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沪港通交易制度能提升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吗?——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78
1
作者 刘海飞 柏巍 +1 位作者 李冬昕 许金涛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10,共14页
沪港通交易制度的顺利开通,拓宽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推动了我国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对中国A股市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了沪股通市场、港股通市场和沪港通市场关联网络,... 沪港通交易制度的顺利开通,拓宽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推动了我国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对中国A股市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了沪股通市场、港股通市场和沪港通市场关联网络,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市场网络在沪港通试点和正式开通前后四个阶段的抗攻击情况,进而探究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政策的不断发展,沪股通和港股通市场网络在保持局部聚集性的同时不断融合;沪股通市场网络具有较强的聚集性,而港股通市场网络相对分散;面对随意攻击不同市场均可保持较好的鲁棒性,而面对恶意攻击则呈现一定的脆弱性;沪港通政策正式开通后,两市网络的不断融合提高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研究结论为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监管者制定监管政策和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稳定,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交易制度 复杂网络 股票市场 稳定性
下载PDF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股权融资——来自“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小芬 邵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9-61,共13页
外源融资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后,中国企业能否进行股权融资、吸收境外资本从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积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这一自然事件,考察了中... 外源融资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后,中国企业能否进行股权融资、吸收境外资本从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积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这一自然事件,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企业股权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实施"沪港通"会促进国有企业股权融资;(2)外部融资依赖程度决定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实施"沪港通"对国有企业股权融资的影响大小与其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显著正相关;(3)"沪港通"的实施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促进标的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即拓宽融资渠道,增大资金供给,引入境外资本,增大投资者股票需求,最终降低标的企业融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股权融资 融资约束 外部融资依赖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商业信用融资——来自“沪港通”互通机制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小保 郭春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5期55-65,共11页
以我国开通“沪港通”互通机制试点为背景,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降低了商业信用融资。在区分标的... 以我国开通“沪港通”互通机制试点为背景,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降低了商业信用融资。在区分标的与否和产权性质后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只减少了非标的与非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降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是通过减少银行信贷这一正式债权融资渠道实现的,且上述中介效应也只存在于非标的和非国有企业中。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作为正式的股权融资渠道会对商业信用融资产生替代性融资效应,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 商业信用融资 产权性质
下载PDF
沪市A股交易量与收益率关联性及沪港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姬晓辉 王超凡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以沪市A股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28日交易数据为样本,采用构建交易量策略投资组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交易量与收益率的相关关系以及沪港通对其的影响。首先,以50个交易日为1个交易区间,将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46个交易区间,同时将企业按... 以沪市A股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28日交易数据为样本,采用构建交易量策略投资组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交易量与收益率的相关关系以及沪港通对其的影响。首先,以50个交易日为1个交易区间,将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46个交易区间,同时将企业按流通市值划分为小企业、中企业、大企业,检验不同企业组内高交易量与低交易量股票组合的收益率变动;其次,将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沪港通开通前和开通后两个区间,比较分析沪港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市A股存在"反转"现象,且企业规模对其有显著影响,而沪港通的开通减弱了这种"反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市A股 沪港通 交易量 收益率 反转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基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芳 王明涛 +1 位作者 王鑫怡 马培培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1,共9页
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项重大突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企... 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项重大突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沪港通政策对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需通过香港地区投资者的活跃交易来实现。此外,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扩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机替代”动机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交易制度 金融资产配置 融资约束 产权性质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基于沪港通政策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肖万 刘静蓉 +1 位作者 段浩 彭程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0,共10页
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现实背景,选定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为研究区间,构造股价信息充分性、股价信息准确性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三项定价效率核心指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沪港通政策对我国沪市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沪... 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现实背景,选定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为研究区间,构造股价信息充分性、股价信息准确性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三项定价效率核心指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沪港通政策对我国沪市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的推出有助于提高我国沪市A股的股价信息充分性、准确性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且对国有企业、高股权制衡度企业、高换手率企业的股票定价效率提高更显著。进一步对比发现,资金双向流动交易机制对沪市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应有序扩大沪股通、港股通标的股票范围,不断完善资金双向流动机制,提高股票流动性,加速境内外资本市场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 股价信息含量 股票定价效率 股价同步性 噪声交易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大股东掏空——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崔晓玉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07,共14页
以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为代表的掏空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较为普遍,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选取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 以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为代表的掏空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较为普遍,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选取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显著抑制了标的公司大股东掏空,表现为掏空程度的显著降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加强股权制衡、改善信息环境以及增加抛售压力等途径遏制了大股东掏空。可从加强股权制衡、优化股权结构等途径入手,形成股东间的监督制约,以遏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大股东掏空 外部治理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增长效应分析——基于上市样本面板门槛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妍妍 俞毛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31,共9页
对于资本市场开放是否存在增长效应,各方观点不一。本文选取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以QFII持股比例和陆港通样本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核心变量,通过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微观增长效应。本文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 对于资本市场开放是否存在增长效应,各方观点不一。本文选取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以QFII持股比例和陆港通样本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核心变量,通过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微观增长效应。本文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提升企业TFP增长率水平,同时增长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门槛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解决。未来政策上应同步审慎推进贸易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开放,提升出口企业绩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港通 全要素生产率 面板门槛效应 出口生产率悖论 资本市场开放 贸易自由化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公司盈余质量——基于沪深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3-16,共14页
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为背景,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并且这一现象在内部控制较低的公司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 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为背景,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并且这一现象在内部控制较低的公司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会显著降低民营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却仅降低国有控股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对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而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盈余质量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来自“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晓霞 陶潇潇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2期10-16,共7页
为了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但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相比于民营企业,这种提... 为了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但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相比于民营企业,这种提升作用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中;通过检验沪深港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发现沪深港通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股价信息含量两种路径促进企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沪深港通 专利产出 企业创新 多期DID模型
下载PDF
对“沪港通”机制下证券犯罪的司法认定与管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力 季敬聚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5-83,共9页
"沪港通"机制的运行,促进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与此同时,新型跨境证券犯罪逐渐出现。由于沪港两地金融投资环境以及有关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差异,在跨境证券市场的监管上仍存在一些空白点,如内地对于证券投资者通过"港股... "沪港通"机制的运行,促进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与此同时,新型跨境证券犯罪逐渐出现。由于沪港两地金融投资环境以及有关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差异,在跨境证券市场的监管上仍存在一些空白点,如内地对于证券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在联交所交易港股而实施内幕交易等金融证券犯罪行为如何认定惩治,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完善跨境法律监管和合作,对于"沪港通"机制下证券犯罪的司法认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证券犯罪 内幕交易 刑事管辖
下载PDF
贸易战前后中美香港三地股市联动性研究
12
作者 刘惠惠 唐鹏鹏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选取沪深港通开通后的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并以贸易战开启那天作为分界点。对中美香港三地股市的联动性进行分段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战降低了全球主要资本...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选取沪深港通开通后的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并以贸易战开启那天作为分界点。对中美香港三地股市的联动性进行分段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战降低了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收益率水平。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对外开放,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主要资本市场关联性逐渐增强。无论是贸易战前还是贸易战后,我国股票市场都受到美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而反过来,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向对美国股市影响不显著。在贸易战之前,我国股票市场与美国、中国香港股票市场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贸易战打破了这一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联动性 相关性 深沪港通 贸易战
下载PDF
套利限制会加剧A-H股定价偏差吗?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婕 李颖 伍燕然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8,共10页
本文从资产交易面临的直接约束视角,对套利限制与A-H股定价偏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1)套利限制会显著加剧A-H股定价偏差;(2)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和沪(深)港通开通之后的时间段,套利限制引起的... 本文从资产交易面临的直接约束视角,对套利限制与A-H股定价偏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1)套利限制会显著加剧A-H股定价偏差;(2)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和沪(深)港通开通之后的时间段,套利限制引起的定价偏差边际效应显著降低;(3)相比于制度性限制因子,机构持股和沪(深)港通开通能够更显著降低市场性限制因子对A-H股定价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成长、互联互通政策有助于降低市场性限制,从而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但仍受到内地资本市场既有交易制度设计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交易 套利限制 A-H股 定价偏差 沪(深)港通
原文传递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中国上市公司出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进勇 张晨烨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共12页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是我国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其经济意义受到了普遍关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可以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生产率、创新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等途径提高其...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是我国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其经济意义受到了普遍关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可以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生产率、创新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等途径提高其出口倾向并扩大出口规模。“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国有企业出口影响较小,而对高技术行业企业出口影响更为明显。我国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扩大和优化国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标的股名单。同时,上市公司应着力提高自身经营与治理水平,使资本市场开放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上市公司 出口行为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以中国沪港通与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具体表现为高管业绩-薪... 以中国沪港通与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具体表现为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提升。机制检验表明:沪深港通改善了标的公司的信息环境并增加了其股价信息含量,从而改善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深港通交易制度的治理作用存在持续增强的时间效应;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还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非运气业绩-高管薪酬敏感性,并降低了高管薪酬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业绩-薪酬敏感性 非运气业绩 薪酬黏性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降低噪声交易程度吗?——基于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学峰 张亚涛 《金融科学》 2021年第2期23-39,共17页
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双向开放,为提高中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噪声交易的研究视角,运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不同期间、不同市场开放程度入手,研究以沪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对噪声交易的影响。... 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双向开放,为提高中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噪声交易的研究视角,运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不同期间、不同市场开放程度入手,研究以沪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对噪声交易的影响。本文发现,沪港通的实施通过扩大股票投资者基础、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给资本市场带来积极影响。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降低了噪声交易程度,有利于缓解A股市场的投机氛围。本文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沪港通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噪声交易 资本市场开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