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究张仲景应用乌头治疗痹证的减毒增效方法
1
作者 杨征征 王海隆 +2 位作者 高扬 李书娇 王西西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结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乌头的规律及现代研究,得出张仲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乌头减毒增效:1)加蜂蜜先煎以去其毒:之后乌头再与蜂蜜按照1∶2~3(g∶mL)的比例混合后煎,煎煮时间是乌头用量总和的2~3倍;2)注重比例,佐制以减其毒:乌... 结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乌头的规律及现代研究,得出张仲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乌头减毒增效:1)加蜂蜜先煎以去其毒:之后乌头再与蜂蜜按照1∶2~3(g∶mL)的比例混合后煎,煎煮时间是乌头用量总和的2~3倍;2)注重比例,佐制以减其毒:乌头与白芍按照2∶3比例配伍使用,毒性最小,疗效最佳,同时应根据体质差异适当增加或减少白芍用量;3)临床应用乌头应法遵仲景,有方有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乌头 减毒增效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概况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文林 伍海涛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从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入手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经方治疗现状,经方葛根芩连汤、乌梅丸、麻子仁丸、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等多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理中汤等方药;... 从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入手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经方治疗现状,经方葛根芩连汤、乌梅丸、麻子仁丸、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等多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理中汤等方药;今后应大力发展应用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而拓宽经方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伤寒杂病论》 经方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药味加减的辅行诀药证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仁智 李盛华 +1 位作者 吕有强 潘文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47-50,共4页
对《辅行诀》30味加减药的药证进行归纳和比较后发现,其中28味药的药证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相符;地榆在《伤寒杂病论》中未见,其药证与《神农本草经》同;而山萸肉的药证在《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未见论及。因此... 对《辅行诀》30味加减药的药证进行归纳和比较后发现,其中28味药的药证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相符;地榆在《伤寒杂病论》中未见,其药证与《神农本草经》同;而山萸肉的药证在《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未见论及。因此,从药证的角度看,《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间的有着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药证
下载PDF
《辅行诀》引用仲景方剂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钱超尘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46-50,共5页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辅行诀》 《汤液经法》 张仲景 陶弘景
下载PDF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发病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绩锐 胡小利 +1 位作者 艾军 马丽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63-64,共2页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我国近代发现的3种《伤寒论》古本之一,虽对其真伪难辨,褒贬不一,然有不少医家持肯定观点。通过对书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理解,探析认识书中"温病篇"中发病相关内容,加深对该篇的学习...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我国近代发现的3种《伤寒论》古本之一,虽对其真伪难辨,褒贬不一,然有不少医家持肯定观点。通过对书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理解,探析认识书中"温病篇"中发病相关内容,加深对该篇的学习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桂林古本》 温病篇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伤寒杂病论》方对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裴天源 刘宏宇 宋俊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以《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伤寒杂病论》方在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运用规律、特点和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 [目的]以《伤寒杂病论》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伤寒杂病论》方在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运用规律、特点和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为主,辅以天津中医药大学过期期刊库手工检索,设置《伤寒杂病论》方方剂名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获取各方治疗的病症(证)谱,并根据ICD-10文件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规范病症(证)谱。通过对病症(证)谱的提取,采用Excel2010建立《美尼尔氏综合征个案信息采集表》《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结果]《伤寒杂病论》方治在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研究文献中,泽泻汤有频次众多的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支持,且其中的中高级质量证据较多。在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个案研究方剂谱中,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泽泻汤、小柴胡汤等应用频次较多,且医案证据质量偏高。[结论]优势高频方可分为如下两类:1)以治痰饮标实为主的泽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2)以治脾胃虚弱兼木火内郁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伤寒杂病论》 美尼尔综合征 经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方中细辛配伍应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一迪 唐尊昊 曲夷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0期94-98,共5页
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配伍规律三方面,考证《伤寒杂病论》中20首含细辛的经方及相关原文,提出:1)经方中细辛入丸散剂时日服用量不超过1.05 g,与后世“细辛入散剂不过钱”理论相契合;入汤剂时用量较大,煎煮时间应大于45 min,以达到减... 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配伍规律三方面,考证《伤寒杂病论》中20首含细辛的经方及相关原文,提出:1)经方中细辛入丸散剂时日服用量不超过1.05 g,与后世“细辛入散剂不过钱”理论相契合;入汤剂时用量较大,煎煮时间应大于45 min,以达到减毒效果;2)细辛主要用于感寒、正虚引起的咳喘、痰饮、疼痛等;3)细辛配伍麻黄、桂枝等解表药物可辛温发散表邪;配伍干姜、附子等温里药物可以加强温里散寒之功;与干姜、半夏、五味子共用具有止咳化饮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经方 配伍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麻黄在张仲景治哮喘诸方中的应用浅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严兴海 蔡基鸿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3期9-11,共3页
依据方剂出处,主治证候,麻黄应用剂量,炮制方法,配伍药物5项内容对麻黄在仲景哮喘诸方中的应用做归纳总结并进行分析,以期为麻黄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哮喘 麻黄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之“得吐者,止后服”辨析
9
作者 陈若菲 冯兴中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通过众多医家对栀子豉汤方后"得吐者,止后服"的探讨,认为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栀子豉汤是吐剂或非吐剂,甚至还有些医家认为此话是后世添加;指出栀子豉汤非吐剂,呕吐只描述了一种临床表现,并非服过此汤药后皆吐,而吐与不吐和... 通过众多医家对栀子豉汤方后"得吐者,止后服"的探讨,认为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栀子豉汤是吐剂或非吐剂,甚至还有些医家认为此话是后世添加;指出栀子豉汤非吐剂,呕吐只描述了一种临床表现,并非服过此汤药后皆吐,而吐与不吐和患者的体质强弱以及病邪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且栀子豉汤重在调畅气机,若配以他药,尚有发汗和利下等多种祛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栀子豉汤 药后反应 气机升降
下载PDF
炙甘草汤“麻仁”之我见
10
作者 谭歌 吕翠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炙甘草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气血阴阳俱虚的方剂,全方配伍严谨。但历代医家针对其中"麻仁"究竟为何以及其功效多有争议。参考《神农本草经》中的内容,炙甘草汤中"麻仁"应为"火麻仁",在该方中的作用应... 炙甘草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气血阴阳俱虚的方剂,全方配伍严谨。但历代医家针对其中"麻仁"究竟为何以及其功效多有争议。参考《神农本草经》中的内容,炙甘草汤中"麻仁"应为"火麻仁",在该方中的作用应为"补中益气"。现在流行的"滋阴润肠通便"的观点并不符合仲景时期对该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炙甘草汤 火麻仁 麻仁 补中益气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痞证治疗整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迎莹 王蓉 华国安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痞证的治疗,为临床治疗痞证提供参考。方法:以赵开美本《伤寒论》和邓珍本《金匮要略》为底本,汇总痞证相关条文,从张仲景早期和同期本草学文献角度分析其组方用药。结果:痞之病机在于气结,由中阳不... 目的: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痞证的治疗,为临床治疗痞证提供参考。方法:以赵开美本《伤寒论》和邓珍本《金匮要略》为底本,汇总痞证相关条文,从张仲景早期和同期本草学文献角度分析其组方用药。结果:痞之病机在于气结,由中阳不足,水饮热邪干之导致。《伤寒论》列泻心汤清热逐水治痞,黄芩、黄连为主要药物;《金匮要略》温中化饮消痞,白术、枳实、半夏、桂枝、姜、茯苓为主要药物。结论:张仲景治疗痞证在选药组方时证症相参,值得现代中医医师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痞证 痰饮 泻心汤
下载PDF
基于量效关系探讨《伤寒杂病论》中当归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艳 张伟 +1 位作者 孙静 朱向东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究《伤寒杂病论》中当归的量效关系及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当归的方剂,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当归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究《伤寒杂病论》中当归的量效关系及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当归的方剂,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当归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伤寒杂病论》含当归方剂17首,其中10首可进行剂量换算。六经分布显示,其中阳经方为2首(20%),阴经方为3首(30%),阴阳合经方为5首(50%)。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当归单次用量仅与当归剂量有统计学相关性(P=0.04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当归是否为主药与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当归广泛应用于六经方证中,而其量效关系不明显,临床中应灵活配伍芍药、川芎等,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伤寒杂病论》 量效关系 二元相关性分析 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熨法应用探析
13
作者 许铃 赵艳 林鹏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2-1455,共4页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的萌芽阶段,也是各种外治、内治法的起源时期。熨法作为外治法的一种,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而其在该时期尤其是出土文献方面未见专门研究。笔者通过对已公布的先秦两汉时期简帛医书和传世文献中熨法...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的萌芽阶段,也是各种外治、内治法的起源时期。熨法作为外治法的一种,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而其在该时期尤其是出土文献方面未见专门研究。笔者通过对已公布的先秦两汉时期简帛医书和传世文献中熨法的相关记载进行整理,欲填补此方面空缺,主要从方药和主治方面进行分析,展现该时期熨法应用特点,给熨法文献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启发。发现熨法在《五十二病方》《杂疗方》《六十病方》、里耶秦简、《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均有记载,说明其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熨法药方便于取用、药味辛温、后世多为传颂,可应用于内、外、儿、五官科疾病的治疗,已初步显示出熨法治疗原则。同时其中原始疗法需审慎使用,更多简帛文献还有待出版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熨法 药方 理论 简帛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传递
从“治未病”思想浅论小建中汤治疗肝病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开韵 邵雷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743-1744,共2页
小建中汤是一张平补阴阳、益气养血的良方,能温中焦、健中气、调补脾胃。张仲景在原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甘味之药"就是小建中汤。但后世医家通过对张仲景著作的分析、方剂的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提出了以小建中汤为主的"... 小建中汤是一张平补阴阳、益气养血的良方,能温中焦、健中气、调补脾胃。张仲景在原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甘味之药"就是小建中汤。但后世医家通过对张仲景著作的分析、方剂的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提出了以小建中汤为主的"甘药"防治肝病。其中,曹颖甫尤其重视用小建中汤防治肝病,其对《金匮要略》中有关小建中汤的条文有独到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小建中汤 “治未病”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曹颖甫
下载PDF
表证病位分上下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熙林 马维骐 刘丽霞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99-1600,共2页
现今对表证的研习,多只言病情轻重之势,不言病情上下之位。而临床辨证时,证候的辨别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而病邪在不同病位层次当表现出不同症状,因此表证亦应该有病位层次之分。表证分上下,实际是在肌表这个空间维度上的详细分辨。... 现今对表证的研习,多只言病情轻重之势,不言病情上下之位。而临床辨证时,证候的辨别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而病邪在不同病位层次当表现出不同症状,因此表证亦应该有病位层次之分。表证分上下,实际是在肌表这个空间维度上的详细分辨。因为病位上下浅深不同,应当有不同的症状体征,表证分上下,从治法的角度来说,就是辨别病位的上下浅深层次,因为层次不同治法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之上证 表之下证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